鉛酸蓄電池、造紙、印染、電鍍、製革、再加化工,個個都曾掛著「重汙染高能耗」的帽子,並稱浙江環保的6大死敵,它們產生了全省三成的汙染物,直接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健康。
正值「生態文明」、「美麗中國」提出近一年,重汙染高能耗行業整治得怎樣?本周,本報記者隨省環保廳到長興、富陽、紹興、溫州、平陽五縣市實地探訪,每日播報當地昔日重汙染高能耗行業的整改情況及發展現狀。
朱自學頭髮整齊、皮鞋油亮。這位在上海做過多年生意的紳士,站在他位於長興縣李家巷鎮的工廠門廳裡。一行人穿過走廊,路過一間潔淨的洗浴室,再往裡走3步,門後便是工廠車間——數以萬袋計的貨品整齊堆放,袋子裡是重質碳酸鈣——曾經困擾李家巷鎮數十年的粉體材料。
僅1年前,朱自學若以這身打扮出現在李家巷,必是一副灰頭土臉的「土豪」相。那時,這個被丘陵包圍的地方聚集了235家中小型粉體企業。集體露天作業、粗放加工,空氣中粉塵瀰漫,天色似硝煙瀰漫的戰場。樹葉蒙著一層灰,青山變灰山。附近百姓晾的衣服也是硬邦邦的。
昨天,李家巷的天是湛藍的。
蓄電池廠、石粉廠,是長興縣重要的汙染源頭。近年來,特別是2011年,這個湖州經濟第一強縣也有過「壯士斷腕」,不惜以休克式療法的代價治理重汙染,先後淘汰159家落後生產企業和320條生產線,粉體產業也先後淘汰了200餘家小企業,整合重組出9家大型環保企業。
整治後的倖存者們
朱自學是政府整治後的倖存者,他整合兼併13家粉體企業、引進環保設備,創立「金頂粉體」,成為李家巷僅存的9家粉體企業之一。但這9家,個個都是年產20萬噸以上的大企業,環保一定達標。
金頂粉體的園區旁是華源粉體,董事長叫高永華,也是在李家巷倖存下來的粉體業老闆。2011年9月15日,政府召開動員大會,重汙染的粉體企業要整治。原先的工廠搬的搬,關的關。在老廠被迫關停的同時,高永華選擇留下。
「政府要整改時我心裡也不痛快,以前過得好好的幹嗎要改?」高永華原先廠子年產4萬噸粉體,日子過得不錯。心裡跨過了坎兒,他便開始聯合有實力老闆,重組9家企業做大,把產量做上20萬噸——政府的合格線。
高永華按政府要求引進價值300萬元以上的環保設備,以減少粉塵和噪聲汙染,其他各項投資總和6000萬元。而他所換來的是,粉塵排放量由原來每立方米80毫克以上到如今的每立方米30毫克以下,並與其他8家企業一起為李家巷騰出1200餘畝土地。
過去這麼做怎麼會不汙染環境
長興縣的官員們一度最引以為傲的是「全國百強縣」的優異經濟成績,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在上世紀末還是浙江汙染較為嚴重的縣市之一。
長興被譽為中國蓄電池之都,到本世紀初,全縣有175個小作坊式的鉛酸蓄電池廠家,年排放的鉛汙染物高達10餘噸。而這些廠家多分布在長興通向太湖河道的源頭地帶。
在長興縣天能集團總部的展示館裡有一個雕塑場景,還原了上世紀80年代,創業者們用土灶熔煉鉛、灌制酸液做蓄電池的場景。工人攪拌著大鍋裡的鉛水,用手工灌酸液製作蓄電池。傳統的鉛酸蓄電池成分中,鉛是重金屬,酸液有腐蝕性。
天能董事局主席張天任講解道:「過去我們這麼做電池,怎麼會不汙染環境?工人身體也會受傷害。」
這位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就是從小作坊走出來的。成立於1986年的天能集團,昔日是資產規模5000元的小作坊。但今日的天能,早已在香港上市,總資產近70億美元,成為全國電池行業的領軍企業。
長興縣政府在2005年、2011年兩次推動鉛酸電池產業專項整改中,天能都作了表率,先後添置價值8000多萬元的環保設備。
而在整治蓄電池、粉體等產業上,長興縣政府和鎮政府投入的補助資金和配套獎勵也累計超過6000萬元。
希望國家能儘快出臺
廢舊蓄電池回收辦法
在天能集團附近,另有一家國內做蓄電池的領軍企業——超能集團。走進這家生產蓄電池的廠家,首先須在腳墊上粘去腳底的灰塵。一塵不染的電池製作環境,如同進了藥品或果汁灌裝車間。
超能集團在這裡巨資打造了一個研究院,與清華大學、瀋陽蓄電池研究所合作,從事綠色環保的電池及新能源研發。他們聘請了4名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專家,還有海外頂級專家。總裁楊新新相信,超能集團花這麼大代價投入環保電池、新能源研發的思路是對的。
對於環保,他們做到:廢水、廢酸、廢鉛逐步實現「零排放」,循環使用。
而今,作為商人的張天任已算是成功。他的頭銜還有一個「博士」,他對綠色清潔的電池及新能源,也保持著創業者式的狂熱。在天能展示廳,他託舉著天能自主研發的一款鋰離子電池,為它是全密閉、無酸液、不會汙染環境而興奮。他堅信做無汙染的電池是企業責任。
天能集團目前打造了一個循環經濟產業園,包括一個儲能用密封鉛酸蓄電池項目,足球場大小的廠房內,價值6000萬的全自動化生產線,正在以每小時1萬到2萬隻的效率裝配大小不一的電池。而過去,一條生產線就需要近60名工人,每小時只能生產8000隻。
此外,在這個產業園裡,天能還斥資3億多元,裝配一條年回收處理15萬噸廢鉛酸蓄電池的生產線,以每噸虧損300元的成本維持著回收廢舊電池的運作。張天任希望國家能儘快出臺廢舊蓄電池的回收辦法,否則每年絕大多數廢舊電池只能被小回收站回收處理,因手段不環保造成汙染。
今年,長興粉體行業可實現年產值8億元,稅收超7000萬元,較整治前提高1倍以上。同時,長興蓄電池產業在「減法」甚至「除法」的陣痛中,已凝聚了新的產業力量,2013年蓄電池總產能預計可達到1.5億隻,總產值將超過320億元。(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