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11點,武漢兒童醫院與大冶市人民醫院通過遠程連線,為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兒展開多學科會診。
患兒反覆發熱 專家遠程會診
10歲男孩小明(化名)是黃石大冶人,1月11日,他開始出現低熱,體溫一直在37.5℃徘徊。2月18日,因「間斷低熱一周」,家人將他送到當地醫院住院治療。肺部CT提示,左肺下葉有斑片狀磨玻璃影,之後三次咽拭子核酸檢測都呈陰性。經治療,小明仍有間斷低熱,體溫一直在36.7℃-37.8℃之間波動。當地醫生拿不準,向武漢兒童醫院求助,申請遠程會診進行甄別。
「還要完善哪些檢查?一直有低熱症狀,是否要調整治療藥物?」大冶醫生想通過這次遠程會診明確該名患兒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遠程仔細了解病情和檢查結果後,武漢兒童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丁豔、CT/MRI影像醫學中心主任彭雪華、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陳鵬三位專家給出治療方案:建議完善肛拭新冠核酸檢測,患兒還合併流感病毒、支原體感染等其他病原感染,可以繼續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提醒醫生注意監測孩子血常規、肺部CT等,隨時關注病情變化。建議通過新型冠狀病毒IgM和IgG抗體檢測進一步明確,如果當地無法查,可以考慮送標本到武漢查。
家長有「心病」專家單獨「開方」
據了解,小明所居住的村莊裡,沒有確診和疑似病例,僅媽媽1月16日從河北出差返回時,中途曾在武漢轉車,對於小明被診斷為疑似新冠病毒肺炎,家長十分疑惑。彭雪華主任解釋,患兒的肺部影像和其他病毒引起的肺炎,從片子上看稍顯不同,他的左肺下葉胸膜下有毛玻璃樣改變,符合新冠病毒肺炎的特徵,加上家長曾途經武漢,有流行病學史,因此專家們建議醫生和家長不能掉以輕心,還是有必要明確。
自從孩子被隔離治療,家長焦心不已。陳鵬醫生專門和家長溝通交流,寬慰家長不要過於恐慌,對病毒認識要科學、理智。「如果家長情緒積極,不斷給孩子鼓勵,對孩子的治療也是有幫助的。安心配合醫生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出院。」聽了醫生的一番話,家長焦慮的心情得到緩解。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兒童作為特殊群體的存在,更是重點的防護對象、救治對象。武漢兒童醫院作為湖北省兒童醫療中心、湖北省兒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又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兒唯一定點救治醫院。此前,由該院疫情防控指揮部組織內科專家劉智勝、尹薇、陸小霞、張芙蓉等參與編寫的關於《湖北省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建議》,已與湖北兒科醫療聯盟內186家成員單位共享,供兒科醫生識別、診斷和治療參考。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周荔華、劉坤)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