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幕最佳的尺寸究竟是多少?
最佳尺寸的概念我認為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沒有固定的答案。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最佳」尺寸,2010年可能我們覺得iphone4的3.5英寸是最佳尺寸,2013年可能我們覺得4.7—5英寸是最佳尺寸,手機屏幕技術是不斷進步的,隨著屏幕解析度的提高,窄邊框的成熟,應用習慣的改變,人們所需求和能夠適應的屏幕尺寸其實是不斷增大的。
賈伯斯所說的「3.5寸是手機最佳尺寸」的說法本身也沒有錯誤,這都是根據男女手掌的平均大小和長度、拇指最遠活動距離等數據精心測量出來的,當然,這也是受限於當時手機的厚度和邊框寬度所進行的設計,如果拿目前最新的「全面屏」手機放進個3.5英寸屏幕進去,恐怕確實是有些太過小巧了。
咱們先從極端的兩類人群分析。
偏愛「小屏」的用戶
這類人群喜歡小屏的原因不外乎追求手機的便攜性和單手操作體驗,可以說目前這類用戶數量在不斷減少,適用新機型也是寥寥無幾,像蘋果的iphone se和iphone 4.7寸版,還有一些尺寸不大的安卓老機型往往是他們的選擇。
鍾愛「大屏」的用戶
這類用戶的目標產品就是6寸及以上尺寸的手機,他們不在乎便攜性和單手操作,追求大屏幕帶來的更好的視覺感受和操作感(不易誤觸),當然這裡面還包括一些開始花眼的中老年人,目前市場上供他們選擇的大屏手機也很多。
所以不管針對哪類人群,不同的人心目中就有不同的「最佳」手機屏幕尺寸,當然追求極端尺寸的用戶是比較少的,目前絕大部分用戶選擇新手機時更多的還是以5.0—5.8居多,其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屏幕尺寸,原因有以下幾點:
1、手機屏佔比的提高使同樣面積的屏幕下手機尺寸再度縮小,提升了用戶的接受度。
2、18:9屏幕比例配合「全面屏」手機,使5.5寸左右手機的單手操作和握持能力明顯提升。
3、隨著4G普及,大量用戶喜歡在手機上玩遊戲和看視頻,無疑在接受範圍內屏幕越大體驗越好。
4、中老年用戶由於眼花現象,更加熱衷於稍大一些的屏幕尺寸,這個上面已經提到過。
5、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機廠商的「綁架」,雖說可能不貼切,但是對於市場上大量的5到6英寸手機,你就不得不去做出選擇了。
但也不能因此說這個尺寸範圍的手機就是「最佳尺寸」,因為手機屏幕大小本來就是隨著手機技術的進步,從而因人而異,因每個人的喜好和需求而變化,所以5.5寸左右目前只能說是一個最「流行」手機屏幕尺寸。
以下還有一組數據:
就在2017年年中,調研機構IDC給出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全球用戶對大屏手機確實越來越喜愛,5.5英寸已經成為主流尺寸,而4英寸手機佔有率則不斷萎靡,4寸以下的手機幾乎就要在市場上消失。總之,手機早已由當初的通話交流工具變成了掌上交互娛樂終端,這樣主流屏幕尺寸的增大幾乎是不可逆的。
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5-6英寸手機都會佔據主流地位,再往後,手機屏佔比若再能明顯提升,6寸以上的18:9屏幕手機拿在手裡可能也不會覺得有多大了,到時候用6寸左右的手機用戶又會佔據主流人群,「最流行」手機尺寸將再次改變,還有未來可摺疊屏幕的出現會引來新的變革也說不定哦。
幾乎人人都喜歡大屏手機,尤其是美女們,纖細靈巧的手指在大屏上滑來滑去,刷微信、刷微博、看電影、看小說、玩遊戲,感覺就特麼爽!
然而,這種爽就像某些人吃辣椒一樣,這頭過癮了,但那頭難受。
你想啊,美女們的小手握著又大又重的大屏手機,會不會給手部增加沉重的負擔?時間長了,慢慢就會引發「手機手」,醫學名曰「腱鞘炎」。
其實,不止是美女,很多人在長時間玩手機後,都會手腕酸痛、拇指僵硬,嚴重的甚至整個僵掉,無法握持任何東西(有些手機就是這樣摔壞的)。
腱鞘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腱鞘是包繞肌腱的雙層管狀結構,就像劍鞘包著劍一樣。腱鞘裡有少量滑液,具有潤滑和保持肌腱活動度的作用。
腱鞘炎嚴重時,甚至你都不需要擺出任何姿勢,拇指就感到疼痛,活動受限,甚至「麻木不仁」……
現在該知道了吧,手機屏幕並不是越大越好。
那麼,小巧的手機是不是就更好呢?也不是,因為手機越小輻射越大!
手機廠商為了降低電磁輻射,通常會在手機內部設一個金屬屏蔽層,以將除天線之外的電磁輻射轉換成熱能消耗掉。如果手機過於小巧,就要在金屬屏蔽層的大小上作出犧牲,導致其對電磁輻射的過濾功能減弱,危害人體健康。
說到這裡,「終極問題」來了:手機大了易患腱鞘炎,手機小了會加重輻射,那麼到底多大的手機最合適呢?
很簡單,手機寬度最好不要超過虎口到食指中節的距離。對於美女們來說,較適合的還是選手機屏幕在5英寸以下的。
順便科普一下,怎麼計算手機屏幕大小?
屏幕尺寸一般用對角線長度表示,單位英寸。1英寸 = 2.54 釐米。
如 5 英寸屏幕,對角線長度 = 12.7 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