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電裡的八大基本概念

2020-11-26 電子產品世界

  在電子電路中,電源、放大、振蕩和調製電路被稱為模擬電子電路,因為它們加工和處理的是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5/358881.htm

  1. 反饋

  反饋是指把輸出的變化通過某種方式送到輸入端,作為輸入的一部分。如果送回部分和原來的輸入部分是相減的,就是負反饋

  2. 耦合

  一個放大器通常有好幾級,級與級之間的聯繫就稱為耦合。放大器的級間耦合方式有三種:

  ①RC 耦合(見圖a): 優點是簡單、成本低。但性能不是最佳。

  ② 變壓器耦合(見圖b):優點是阻抗匹配好、輸出功率和效率高,但變壓器製作比較麻煩。

    

 

  ③ 直接耦合(見圖c): 優點是頻帶寬,可作直流放大器使用,但前後級工作有牽制,穩定性差,設計製作較麻煩。

  3. 功率放大器

  能把輸入信號放大並向負載提供足夠大的功率的放大器叫功率放大器。例如收音機的末級放大器就是功率放大器。

  3.1 甲類單管功率放大器

    

 

  負載電阻是低阻抗的揚聲器,用變壓器可以起阻抗變換作用,使負載得到較大的功率。

  這個電路不管有沒有輸入信號,電晶體始終處於導通狀態,靜態電流比較大,困此集電極損耗較大,效率不高,大約只有 35 %。這種工作狀態被稱為甲類工作狀態。這種電路一般用在功率不太大的場合,它的輸入方式可以是變壓器耦合也可以是 RC 耦合。

  3.2 乙類推挽功率放大器

  下圖是常用的乙類推挽功率放大電路。

    

 

  它由兩個特性相同的電晶體組成對稱電路,在沒有輸入信號時,每個管子都處於截止狀態,靜態電流幾乎是零,只有在有信號輸入時管子才導通,這種狀態稱為乙類工作狀態。當輸入信號是正弦波時,正半周時 VT1 導通 VT2 截止,負半周時 VT2 導通 VT1 截止。兩個管子交替出現的電流在輸出變壓器中合成,使負載上得到純正的正弦波。這種兩管交替工作的形式叫做推挽電路。

  3.3 OTL 功率放大器

  目前廣泛應用的無變壓器乙類推挽放大器,簡稱 OTL 電路,是一種性能很好的功率放大器。為了易於說明,先介紹一個有輸入變壓器沒有輸出變壓器的 OTL 電路,如下圖所示。

    

 

  4. 直流放大器

  能夠放大直流信號或變化很緩慢的信號的電路稱為直流放大電路或直流放大器。測量和控制方面常用到這种放大器。

  4.1 雙管直耦放大器

  直流放大器不能用 RC 耦合或變壓器耦合,只能用直接耦合方式。下圖是一個兩級直耦放大器。直耦方式會帶來前後級工作點的相互牽制,電路中在 VT2 的發射極加電阻 R E 以提高後級發射極電位來解決前後級的牽制。

  直流放大器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零點漂移。所謂零點漂移是指放大器在沒有輸入信號時,由於工作點不穩定引起靜 態電位緩慢地變化,這種變化被逐級放大,使輸出端產生虛假信號。放大器級數越多,零點漂移越嚴重。所以這種雙管直耦放大器只能用於要求不高的場合。

    

 

  4.2 差分放大器

  解決零點漂移的辦法是採用差分放大器,下圖是應用較廣的射極耦合差分放大器。它使用雙電源,其中 VT1 和 VT2 的特性相同,兩組電阻數值也相同, R E 有負反饋作用。實際上這是一個橋形電路,兩個 R C 和兩個管子是四個橋臂,輸出電壓 V 0 從電橋的對角線上取出。沒有輸入信號時,因為 RC1=RC2 和兩管特性相同,所以電橋是平衡的,輸出是零。由於是接成橋形,零點漂移也很小。差分放大器有良好的穩定性,因此得到廣泛的應用。

    

 

  5. 集成運算放大器

  集成運算放大器是一種把多級直流放大器做在一個集成片上,只要在外部接少量元件就能完成各種功能的器件。因為它早期是用在模擬計算機中做加法器、乘法器用的,所以叫做運算放大器。

  6. 振蕩器

  不需要外加信號就能自動地把直流電能轉換成具有一定振幅和一定頻率的交流信號的電路就稱為振蕩電路或振蕩器。這種現象也叫做自激振蕩。或者說,能夠產生交流信號的電路就叫做振蕩電路。

  一個振蕩器必須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饋電路和選頻網絡。放大器能對振蕩器輸入端所加的輸入信號予以放大使輸出信號保持恆定的數值。正反饋電路保證向振蕩器輸入端提供的反饋信號是相位相同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振蕩維持下去。選頻網絡則只允許某個特定頻率f0能通過,使振蕩器產生單一頻率的輸出。

  振蕩器能不能振蕩起來並維持穩定的輸出是由以下兩個條件決定的;一個是反饋電壓Uf和輸入電壓 Ui要相等,這是振幅平衡條件。二是 Uf 和 Ui 必須相位相同,這是相位平衡條件,也就是說必須保證是正反饋。一般情況下,振幅平衡條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斷一個振蕩電路能否振蕩,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條件是否成立。

  振蕩器按振蕩頻率的高低可分成超低頻( 20赫以下)、低頻( 20赫~ 200千赫)、高頻(200千赫~ 30兆赫)和超高頻( 10兆赫~ 350兆赫)等幾種。按振蕩波形可分成正弦波振蕩和非正弦波振蕩兩類。

  正弦波振蕩器按照選頻網絡所用的元件可以分成 LC 振蕩器、 RC振蕩器和石英晶體振蕩器三種。石英晶體振蕩器有很高的頻率穩定度,只在要求很高的場合使用。在一般家用電器中,大量使用著各種 LC振蕩器和 RC 振蕩器。

  6.1 LC振蕩器

  LC 振蕩器的選頻網絡是LC 諧振電路。它們的振蕩頻率都比較高,常見電路有 3 種。

  1) 變壓器反饋 LC 振蕩電路

    

 

  圖(a)是變壓器反饋 LC 振蕩電路。電晶體 VT 是共發射極放大器。變壓器 T 的初級是起選頻作用的 LC 諧振電路,變壓器 T 的次級向放大器輸入提供正反饋信號。接通電源時, LC 迴路中出現微弱的瞬變電流,但是只有頻率和迴路諧振頻率 f 0 相同的電流才能在迴路兩端產生較高的電壓,這個電壓通過變壓器初次級 L1 、 L2 的耦合又送回到電晶體 V 的基極。從圖(b)看到,只要接法沒有錯誤,這個反饋信號電壓是和輸入信號電壓相位相同的,也就是說,它是正反饋。因此電路的振蕩迅速加強並最後穩定下來。

  變壓器反饋 LC 振蕩電路的特點是:頻率範圍寬、容易起振,但頻率穩定度不高。它的振蕩頻率是: f 0 =1/2π LC 。常用於產生幾十千赫到幾十兆赫的正弦波信號。

  2) 電感三點式振蕩電路

  圖(a)是另一種常用的電感三點式振蕩電路。圖中電感 L1 、 L2 和電容 C 組成起選頻作用的諧振電路。從 L2 上取出反饋電壓加到電晶體 VT 的基極。從圖(b)看到,電晶體的輸入電壓和反饋電壓是同相的,滿足相位平衡條件的,因此電路能起振。由於電晶體的 3 個極是分別接在電感的 3 個點上的,因此被稱為電感三點式振蕩電路。

    

 

  電感三點式振蕩電路的特點是:頻率範圍寬、容易起振,但輸出含有較多高次調波,波形較差。它的振蕩頻率是: f 0 =1/2π LC ,其中 L=L1 + L2 + 2M 。常用於產生幾十兆赫以下的正弦波信號。

  3) 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

    

 

  還有一種常用的振蕩電路是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見圖(a)。圖中電感 L 和電容 C1 、 C2 組成起選頻作用的諧振電路,從電容 C2 上取出反饋電壓加到電晶體 VT 的基極。從圖(b)看到,電晶體的輸入電壓和反饋電壓同相,滿足相位平衡條件,因此電路能起振。由於電路中電晶體的 3 個極分別接在電容 C1 、 C2 的 3 個點上,因此被稱為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

  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的特點是:頻率穩定度較高,輸出波形好,頻率可以高達 100 兆赫以上,但頻率調節範圍較小,因此適合於作固定頻率的振蕩器。它的振蕩頻率是: f 0 =1/2π LC ,其中 C= C 1 +C 2 。

  上面 3 種振蕩電路中的放大器都是用的共發射極電路。共發射極接法的振蕩器增益較高,容易起振。也可以把振蕩電路中的放大器接成共基極電路形式。共基極接法的振蕩器振蕩頻率比較高,而且頻率穩定性好。

  6.2 RC 振蕩器

  RC 振蕩器的選頻網絡是 RC 電路,它們的振蕩頻率比較低。常用的電路有兩種。

  1) RC 相移振蕩電路

    

 

  RC 相移振蕩電路的特點是:電路簡單、經濟,但穩定性不高,而且調節不方便。一般都用作固定頻率振蕩器和要求不太高的場合。它的振蕩頻率是:當 3 節 RC 網絡的參數相同時: f 0 = 1 2π 6RC 。頻率一般為幾十千赫。

  2) RC 橋式振蕩電路

    

 

  RC 橋式振蕩電路的性能比 RC 相移振蕩電路好。它的穩定性高、非線性失真小,頻率調節方便。它的振蕩頻率是:當 R1=R2=R 、 C1=C2=C 時 f 0 = 1 2πRC 。它的頻率範圍從 1 赫~ 1 兆赫。

  7. 調幅和檢波電路

  廣播和無線電通信是利用調製技術把低頻聲音信號加到高頻信號上發射出去的。在接收機中還原的過程叫解調。其中低頻信號叫做調製信號,高頻信號則叫載波。常見的連續波調製方法有調幅和調頻兩種,對應的解調方法就叫檢波和鑑頻。

  7.1 調幅電路

  調幅是使載波信號的幅度隨著調製信號的幅度變化,載波的頻率和相位不變。能夠完成調幅功能的電路就叫調幅電路或調幅器。

  調幅是一個非線性頻率變換過程,所以它的關鍵是必須使用二極體、三極體等非線性器件。根據調製過程在哪個迴路裡進行可以把三極體調幅電路分成集電極調幅、基極調幅和發射極調幅 3 種。下面舉集電極調幅電路為例。

    

 

  上圖是集電極調幅電路,由高頻載波振蕩器產生的等幅載波經 T1 加到電晶體基極。低頻調製信號則通過 T3 耦合到集電極中。 C1 、 C2 、 C3 是高頻旁路電容, R1 、 R2 是偏置電阻。集電極的 LC 並聯迴路諧振在載波頻率上。如果把三極體的靜態工作點選在特性曲線的彎曲部分,三極體就是一個非線性器件。因為電晶體的集電極電流是隨著調製電壓變化的, 所以集電極中的 2 個信號就因非線性作用而實現了調幅。由於 LC 諧振迴路是調諧在載波的基頻上,因此在 T2 的次級就可得到調幅波輸出。

  7.2 檢波電路

  檢波電路或檢波器的作用是從調幅波中取出低頻信號。它的工作過程正好和調幅相反。檢波過程也是一個頻率變換過程,也要使用非線性元器件。常用的有二極體和三極體。另外為了取出低頻有用信號,還必須使用濾波器濾除高頻分量,所以檢波電路通常包含非線性元器件和濾波器兩部分。下面舉二極體檢波器為例說明它的工作原理。

    

 

  上圖是一個二極體檢波電路。 VD 是檢波元件, C 和 R 是低通濾波器。當輸入的已調波信號較大時,二極體 VD 是斷續工作的。正半周時,二極體導通,對 C 充電;負半周和輸入電壓較小時,二極體截止, C 對 R 放電。在 R 兩端得到的電壓包含的頻率成分很多,經過電容 C 濾除了高頻部分,再經過隔直流電容 C0 的隔直流作用,在輸出端就可得到還原的低頻信號。

  8. 調頻和鑑頻電路

  調頻是使載波頻率隨調製信號的幅度變化,而振幅則保持不變。鑑頻則是從調頻波中解調出原來的低頻信號,它的過程和調頻正好相反。

  8.1 調頻電路

  能夠完成調頻功能的電路就叫調頻器或調頻電路。常用的調頻方法是直接調頻法,也就是用調製信號直接改變載波振蕩器頻率的方法。下圖畫出了它的大意,圖中用一個可變電抗元件並聯在諧振迴路上。用低頻調製信號控制可變電抗元件參數的變化,使載波振蕩器的頻率發生變化。

    

 

  8.2 鑑頻電路

  能夠完成鑑頻功能的電路叫鑑頻器或鑑頻電路,有時也叫頻率檢波器。鑑頻的方法通常分二步,第一步先將等幅的調頻波變成幅度隨頻率變化的調頻 — 調幅波,第二步再用一般的檢波器檢出幅度變化,還原成低頻信號。常用的鑑頻器有相位鑑頻器、比例鑑頻器等。

相關焦點

  • 電路設計必備模電知識:三極體的基本用法
    很多大學生剛入門模電的時候都覺得很難,可是你們真正努力了嗎?三極體是模擬電路最常用的基礎知識,三極體是電路設計中應用非常廣泛的半導體元器件,若三極體都不會用,模電相當於白學了。當然,三極體還有很多應用,作為初學者,先掌握這些最基本的用法,之後在慢慢提高, 如需相關資料,免費分享,本人收藏了很多有關於三極體的資料,免費貢獻給大家學習和提高,下圖為三級管資料目錄。
  • 很多人說模電很難?是真的難麼?還是沒認真學?
    我承認模電確實有點難度,但是以你們能夠考上大學的智商,只要花點心思認真學習,也不至於學不會。對於電子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模電是一門很重要的專業課,學好了對以後工作幫助挺大的。模電課程屬於專業基礎課,所學的內容還是比較基礎的,到了工作時的工程應用那才叫難,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原理圖,所需考慮的知識遠遠比書本上的要多,很多東西是書本上沒有的,需要自己查資料摸索。
  • 當年不知模電貴 今年枕著模電睡!女教師「吐槽」式授課獲學生點讚
    今年枕著模電睡!悔當初沒好好學!現在狂補中!!」2月26日,中原工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教師李曉荃在其教授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PPT中,加入了「吐槽這門課程」的段子,由於授課方式新穎,受到學生歡迎。上課學生稱,雖然這門課程掛科率較高,學起來較難,老師通過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了解這門課,對學生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 【模電經典回顧系列】系列1 橋式整流電路分析
    學過模電的人應該對於橋式整流電路都應該不陌生,在我學模電的時候對於橋式整流電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四個二極體。 在我們的日常設計中,橋式整流電路也是基本上必不可少的,因為橋式整流器對輸入正弦波的利用效率比半波整流高一倍。
  • 電學基本概念——掃盲篇
    在初、高中物理中涉及到電學基本概念相對簡單。如果已經具備比較清楚的電學概念,本篇完全可以略過,敬請關注本號後續內容。如果沒有學過或時間太久已沒有太多印象,要想深入學習可通過網絡搜索,有較多的資源可以學習。
  • 信號的基本概念
    信號的基本概念1 信號的增益與衰減    有些出傳感器的電壓值非常小
  • 梁的布置與基本概念
    橋梁在生活中很常見,可是梁的布置與基本概念是什麼樣的呢?1梁的布置設在曲線上的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式橋,每孔梁仍是直的,於是各孔梁中線的連接線成為折線,以適應梁上曲線線路之需要。2,基本概念橋梁工作線:在曲線上的橋,各孔梁中心線的連線是一折線,稱橋梁工作線,與線路中線不一致,如圖2,AB-BC是橋梁工作線,abc是線路中線。 橋墩中心:兩相鄰梁中心線之交點是橋墩中心,如圖2中的A,B及C各點。
  • 安全檢查表法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一、安全檢查表法的基本概念 系統地對一個生產系統或設備進行科學的分析,從中找出各種不安全因素,確定檢查項目,預先以表格的形式擬定好的用於查明其安全狀況的「問題清單」,作為實施時的藍本,這樣的表格就稱為安全檢查表。
  • 物理學輕子試驗或顛覆基本科學概念
    感謝科學探索網的投遞目前,粒子物理學界的三臺粒子對撞機在不同的條件下得到類似的輕子(leptons)實驗結果,引發科學家重新思考物理學基本概念——「標準模型」,以及宇宙的基本理論。因此有可能打破40年來的物理基本概念——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該理論認為,宇宙間的強力、弱力及電磁力為三種基本力,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相互組合的基石。該模型到目前為止,幾乎得到所有實驗結果的驗證,如觀測中微子以至2012年所確認所預測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等等。
  • 對基本概念理解到位是解題關鍵
    , [解析與點評1] 採用二重積分的坐標變換(變量替換)解答此題,數學上的結論可取,但方法與概念嚴重超過國家考試大綱要求,暫且不說解答過程需要較長時間(至少5分鐘),對考生準確理解大綱也是一個誤導,並且,如若此題真必須用二重積分的坐標變換解答,則可以說此考題嚴重超綱,命題不合格。事實上,國家考試中心命題處的老師設計的這個考題有很高的質量,且在考綱要求之內,所用知識點非常基本。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溶液基本概念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溶液基本概念,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徵:均一性、穩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無色,如CuSO4為藍色FeSO4為淺綠色Fe2(SO4)3為黃色   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 教學的八大基本原則,必須知道的教學常識!
    字,閱讀大約需要 1.5 分鐘 教學的八大基本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
  • 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對於即將升入高中的同學來說,高中生物裡高一知識點總結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八大細胞器的比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相關概念: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
  • 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基本概念
    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基本概念 作者:廖高威 發布時間:2016-11-08   來源:本站編輯
  • 光度學的基本概念
    光度學的基本概念 佚名 發表於 2010-06-21 14:32:34 前言 字串3   經常發現一些愛好者對對光度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比較模糊
  • 照明常識基本概念
    三、戶外照明的基本概念1、亮度:L亮度是指觀察者受到的某個表面的明亮程度,單位是坎德拉/平方米(cd/m2)。2、照明均勻度被照物上產生暗區會降低目標的可見度,因此被照物上良好的照明均勻度是很重要的。
  • 認識光度學的基本概念
    下面是色度學研究中經常使用到光度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光通量表示光源表面的客觀輻通量對人眼引起的視覺強度,它等於輻射通量與視見函數的乘積。光通量和輻射通量具有相同的量綱,在國際單位制中,輻射通量的單位為瓦,而光通量的單位為流明(lm)。光強是發光強度的簡稱,表徵光源在一定方向範圍內發出的光通量的空間分布的物理量,它可用點光源在單位立體角中發出的光通量的數值來量度。
  • 圖論1.1圖的基本概念
    圖的基本概念圖論起源於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柯尼斯堡(Konigsberg)七橋問題。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鐘錶;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 聲壓的基本概念
    在今後的課堂中,我將會分別介紹上述基本概念,並了解它們如何進行測量,計算和使用。今天,讓我們首先從聲壓開始。聲壓是大多數聲學工作的基礎,不僅因為它的客觀數字與我們的聽覺類似,而且實際上,聲壓是人們真正可以進行的唯一測量之一!同時,聲壓的測量是聲功率和聲強計算的基礎。當物體發出聲音時,它會前後振動,這也會導致物體附近的空氣分子也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