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福建農家,他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國,科研成果被央視等權威媒體多次報導

2020-11-19 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近日,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和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楊榮貴課題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文章,課題組描述了被動輻射冷卻材料的使用,該材料利用大氣窗口以紅外輻射方式將熱釋放到寒冷的太空;當用於屋頂時,這些系統甚至可以在白天和陽光直射下將建築物的溫度降低幾度。作為國際工程熱物理領域的知名學者,楊榮貴回國前曾是科羅拉多大學終身教授,現任華中大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

福建農村走出的青年

1973年,楊榮貴出生在福建沿海鄉間一個農村家庭。海島漁民家庭一般子女多,不太重視文化傳承,不少人小學都沒讀完就輟學了。當年在西高小學讀書的楊榮貴,遇見了自己第一位恩師吳國根。吳老師重視學生的教育,對於聰穎好學、成績優異的楊榮貴十分喜愛。

1989年,楊榮貴以優異的成績初中畢業。當時父母期望他考入師範學校,因為國家包吃住、包分配,能夠減輕家裡負擔。然而因為身高不達標,楊榮貴落榜了。之後,他進入莆田六中讀高中。在讀期間,楊榮貴基本功紮實,肯上進、學習好,他的班主任很是喜歡。

自幼吃過家鄉缺電之苦,哥哥楊榮清考入東北電力大學,所以1992年高考時,楊榮貴報考了西安交通大學的電廠熱能工程專業。多年後,已有頗有成就的楊榮貴與美國能源部官員說起這段故事,他們都大為感動。1996年,大學畢業的楊榮貴面臨著"父母期望其工作養家餬口"和"在改革開放發展期讀研"的選擇。

最終,楊榮貴考上清華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碩士。英才遍地的清華,人才競爭十分激烈,但1999年他獲得清華碩士學位後,又獲得了美國多個一流大學提供的獎學金。經濟沒有後顧之憂,加之對知識的渴望從未停止,楊榮貴選擇去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博士。當時他給自己的恩師吳國根寫信道:我將遠渡重洋,暫別生我養我的祖國,暫別我的父母親人,暫別我的恩師與朋友,飛向一個全新的國度,實現我新的理想。

海外重歸故土的學者

2001年,楊榮貴追隨導師陳剛教授轉至麻省理工學院。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期間,楊榮貴就拿下了諸多榮譽。2004年,他獲得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技術創新獎;2005年,他又獲得國際熱電學會的戈德史密斯獎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國際電子儀器組件封裝技術研討會暨展會(InterPACK)的最佳論文獎。

2006年,楊榮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在不用經歷博士後階段就直接在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機械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作為美國工程技術領域最優秀的院校之一,楊榮貴在3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足見他的實力已獲得美國學術界的認可。2011年,他提前兩年晉升副教授(終身教席),2016年晉升正教授。

他曾獲2008年度《科技評論》全球35位35歲以下頂尖青年發明家;2009年度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教授,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的資深委員格裡夫在其創作的《美國科技沉浮錄》一書中,對楊榮貴博士的科研成做了大篇幅的傳記描寫,認為他是能扭轉美國的科技人才之一;2010年度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Bergles-Rohsenow青年學者獎(年度唯一);2014年度國際熱電學會青年學者獎(年度唯一);2015年,被評選為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

2018年,楊榮貴全職回國,加入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此間,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納米材料、器件和系統的能量輸運機理和熱控制研究,是傳熱學領域的國際權威。迄今為止,楊榮貴已發表180多篇論文,谷歌學術總引用15000次,SCI引用萬餘次。研究成果被包括福布斯(Forbes)、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天氣預報頻道(weather.com)、中國中央電視臺、科技日報等百餘家國際國內媒體廣泛報導。尤其是他2017年度獲得物理世界評選的"十大物理突破"之一、在科技和經濟領域引發廣泛關注。

今年5月,國際熱科學大獎Nukiyama Memorial Award(簡稱NMA)評選委員會宣布,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獲此殊榮,表彰其在傳熱領域內,特別是微納尺度導熱、輻射製冷和氣液相變換熱方向做出的傑出貢獻;表彰其在開發可應用於電子元器件、人體和建築的熱管理方面的可規模化生產的微納米結構材料、表面和散熱器件方面取得的成就。

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楊榮貴的初中老師說他天賦異稟,他說:異稟談不上,樸實是真的,肯吃苦應該是秉承父母。這是一位取得巨大成就的學者最樸素的回答。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TOP大學來了、秀嶼新聞、莆田市僑聯等

相關焦點

  • 譚鐵牛放棄英國雷丁大學終身教職回國已20年(附簡歷)
    英國學習工作近13年,96年申請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併入選,隨後放棄英國雷丁大學終身教職,98年初與妻子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回國,20年來為我國教科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94年通過公開競聘獲得英國知名學府雷丁大學的終身教職。他還被差額選舉為英國第七屆機器視覺和模式識別學會10位執行理事之一,成為該會有史以來第一位非英國籍理事。回國前,譚鐵牛已經在英國學習工作了近13年,他和他的妻子都捧著英國雷丁大學的「鐵飯碗」。譚鐵牛在英國期間的日子過得很舒適,但他時時尋找回國效力的機會。
  • 段路明35歲成美國大學終身教職,八年後辭職回國任清華全職教授
    2001年,段路明來到了美國,在多個大學進行交流學習,優秀的段路明在美國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密西根大學更是在他學業完成之際授予了他終身教職的位子,這下段路明可是得到了一份別人羨慕不來的好工作,要知道密西根大學這種名校,多少人想來這裡任職都求之不得,而這時,段路明才35歲,非常年輕。
  • 他是復旦學霸,與施一公、饒毅齊名,放棄耶魯終身教授,全職回國
    在這股熱潮中,「科學研究丹尼爾」石一公和「耿直教授」羅伊不僅有深入的研究經驗和驕傲的研究成果,而且道德素質也在人們中以龍鳳、謙虛和實用主義、敢於直言的「黑暗」引領國內科學界的潮流。 此外,今天的年輕人也有值得學習的「科研丹尼爾」,他的名字叫赫達。《西湖三傑》前兩年,與石一公、饒毅一起回國,他的名聲較低,或逐漸為人所知的西湖大學副校長。
  • 姚期智辭去美國名校終身教職,變賣家產回國,到清華教書育人
    那一年,姚期智毅然辭去普林斯頓的終身教職,變賣家產歸國,前往清華大學全職任教。而這一舉動,震動了美國社會,同樣震動了整個中國。他的回歸,讓無數中國莘莘學子之心為之一動。姚期智大半輩子生活在美國,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多所世界頂級名校任教。52歲,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54歲,他獲得了「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圖靈獎。
  • 「美國院士」鄧興旺:放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歸國籌建北大農學院
    他曾經獲得美國總統柯林頓頒發的總統青年教師獎,而且在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各種榮譽加身,卻回到了中國。他就是從事植物分子遺傳及生理學、植物光形態建成和農業生物技術等方面研究,2014年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國籌建北大現代農學院的鄧興旺。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兩人在歸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前,已經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重點培養的學者,擁有了優厚的待遇。但是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都是帶有濃重故土情懷的科學家,並不想安於現狀。於是在2007年9月的時候,饒毅辭去了美國西北大學的終身教職,全職回國任教,直接擔任北大的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
  • 鄧興旺:曾是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美國院士,回國後籌建北大農學院
    他是生物學家,因在作物改良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美國總統柯林頓頒發的總統青年教師獎,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可見美國對於這位生物學家的重視程度。或許提到作物方面,有人會立刻想到袁隆平,但是這位獲得美國總統重視的科學家卻另有其人。他就是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國籌建北大現代農學院的鄧興旺。
  • 姚期智:71歲放棄美籍,辭去美國終身教授,毅然回國發展
    他是計算機領域的專家,量子通信複雜性便是他最先提出的理論,而且他在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等方面都有著突出的貢獻,是圖靈獎的獲得者。除此之外,因為他出色的成績,他獲得了美國學校終身教授一職。
  • 終身教授被美國開除,暨南大學邀請回國,如今研究成果,讓人佩服
    自從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之後,留在美國的許多華人學者都受到歧視以及監控。在去年的時候,美國埃默裡大學把終身教授李曉江及其妻子,並關閉其實驗室。原因是李曉江夫婦可能存在竊取美國技術的行為,會危害信息技術的安全。這則信息傳到國內以後,引起網友們的關注。
  • 他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歸國,創下多個第一,取得多項世界一流成果!
    蘭州大學有一位黃大年式的科學家:2003年,他放棄在美國安逸的工作和優厚的待遇,攜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回到母校,利用地域與科研的優勢,開展半乾旱氣候變化研究。17年來,他取得了多項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同時帶出一支國家級創新研究團隊,他就是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黃建平。
  • 他是哈佛大學博士後、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裸辭回國,被美國封殺
    結果我發現了他,擁有著更「神仙」的經歷。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於北京大學當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他就是饒毅。他在世界著名的生命科學及醫學中心、世界百強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攻讀博士學位。之後,他就進入了世界大學TOP3的哈佛大學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的工作。4年之後,他先後在美國「新常春藤名校」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美國大學排名第九的頂尖私立研究型高校西北大學做教授,並且憑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科研能力,獲得了美國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 他北大畢業,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回國發展引熱議
    他身上擁有諸多頭銜:生物物理化學領域的行業專家;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人實現了這個成就;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 ...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
    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試行tenure track制度,擁有2000平米的超大空間實驗室,配備有最為先進的科研設施和實驗室設備,該實驗室將位於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現代工程大樓內。鮑教授歡迎三觀一致的學者加盟,有興趣的學者可隨時和鮑教授聯繫。
  • 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
    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試行tenure track制度,擁有2000平米的超大空間實驗室,配備有最為先進的科研設施和實驗室設備,該實驗室將位於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現代工程大樓內。鮑教授歡迎三觀一致的學者加盟,有興趣的學者可隨時和鮑教授聯繫。
  • 他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將清華計算機帶至世界之巔
    如果繼續留在美國,他還可以拿著高額養老金,退休金,圓滿地過完此生。  但他卻在58歲的時候,突然做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回中國!他回國不是回到,他從小長大、熟悉的臺灣,而是要回到他陌生、只有零星記憶的祖國大陸。  他說:「中國是我的祖國,我對同胞和中國的事情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希望能為中國和同胞盡點微薄之力。」
  • 誰說回國就廢了?他放棄國外終身教授回國,2個月獲2項國際大獎
    前段時間,發現石墨烯超導的天才少年曹原在採訪的時候,曾說出「我是中國人,我是要回國的」。這本是令國人欣慰的消息,但部分網友卻認為天才少年回國就廢了,在他們看來,國內科研器材、科研環境的不理想會讓天才少年變得平庸。真的如此嗎?然而放棄國外終生職務的侯小琳教授卻用實際成就打臉了這一群人!
  • 川普做的好事:逼著一大批中國籍科學家,組團回國效力
    前段時間,一則清華大學發出的公告,在學術界刷屏了,公告顯示,全球頂級AI科學家朱松純將回國入職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職務為科研系列教授。朱松純有多牛?可能非學術界的人不太清楚,他曾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頂級的馬爾獎,兩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MURI的負責人,同時在Google上,學術論文被引用了近2.5萬次,在同一領域數量遙遙領先。
  • 饒毅拒絕國外高薪、終身教職,從美國回到中國,又放棄了院士夢
    當初,饒毅學業有成,果斷放棄了美國大好前程,懷報效祖國之心歸國,不管什麼原因,如此優秀科學家,落選確實有些可惜。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負氣離去,而是堅守在自己熱愛的祖國,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不是他學術達不到院士的水準,也不是國籍問題,饒毅表示不再成為院士候選人,或許這就是他的特別之處,在很多人眼中,院士是一頂光彩奪目的桂冠,可是他卻能釋然以待,就像是武俠之中感悟人生大道的大俠,「掃地僧」或許才是真正的高手。
  • 和楊振寧一起放棄美國國籍的教授 曾獲計算機界諾獎(1)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對話楊振寧、姚期智:為什麼放棄外國籍對於楊振寧和姚期智二人放棄外國國籍的行為,2月21日,楊振寧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回歸對我是什麼感受?摯友熊秉明曾經說:「你的父親雖已過去,你的身體裡還循環著他的血液。」我說:「是的,我的身體裡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 他放棄美國綠卡和千萬年薪,堅持回國培養多位科學家,名字很耳熟
    錢學森在美國多所高校學習知識之後,拒絕了美國高校提出來的高薪待遇,之後又對抗美國金布爾等人的軟禁後於1955年回到國內,為我國的航天和飛彈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08年施一公憑藉優秀的科研能力以及取得的矚目成果(研究出了癌細胞的細胞凋亡規律)獲得了最高等級的終身教授職位。當時施一公認為自己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已經足夠多了,便決定回國發展,而當時美國為了留住施一公開出了10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以及綠卡、獨立實驗室等等豐厚的條件。這些都沒有打動施一公,他毅然回到了清華大學,並且擔任生科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