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午後,臺中的天空晴朗蔚藍。臺中港區最南端、大肚溪口的南堤路,北側是臺中火力發電廠最引人注目的4支煙囪,與南側共22支風力發電機組對望。80米寬的路上,突然開始駛進一輛輛車,總共約80輛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於路邊整齊停好。定睛一看,每輛都是特斯拉。
這裡沒有沙灘、沒有造景,相較於不遠處的高美溼地,不太會吸引一般遊客。但今年全球唯一一場、特斯拉原廠認證車主俱樂部世界地球日活動,就在這裡展開序曲。
臺灣特斯拉車主俱樂部會長徐義能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其他國家的特斯拉2020年世界地球日活動不是取消就是改為線上,只有臺灣在延期4個月後照常舉辦。今年的主題是參觀臺中發電廠,讓大朋友小朋友知道電是怎麼來的,火力發電和風力發電又有什麼不同。這是呼應世界地球日的精神,推動永續能源發展的基礎,「也是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特斯拉的信念」。
規格化模塊化,比照3C生產──傳統零部件供應鏈憂心忡忡
你可以說這就是馬斯克的魅力,也是特斯拉的品牌魔力,他讓消費者相信藉由使用他的產品,讓地球變得更好。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黃隆洲就認為,馬斯克是創新冒險家、超級工程師及商業魔術師的組合。但其實更重要的是,馬斯克通過特斯拉,讓不只是汽車產業,而是現有科技,甚至是其他你想像不到的層面,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馬斯克已經讓汽車生產、銷售和消費模式,都變成如手機一般3C消費性電子產品。先說生產,每一家傳統車廠的引擎技術都獨一無二,因此針對不同的車型,可能就是一串不同的供應廠商;但特斯拉卻不是這樣,黃隆洲解釋,「他採用大量規格化零件,這就不像汽車業,而是3C產業的特色。」
且接下來特斯拉推動一體化設計、生產,要儘可能以模塊化的方式削減汽車內部的微型零部件,達到生產過程節能的最大化,連維修也變得簡單,直接整組換掉就行,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未來可能根本無從切入。因此包括富田電機開發的馬達、驅動器、控制器三合一模塊,以及臺達電與英國GKN合作研發的馬達、變速箱、電力系統三合一eDrive電力驅動系統,都是針對此類似3C產業的趨勢而來。
銷售完全直營,軟體更新性能升級──將手機使用習慣移植汽車
再說銷售。特斯拉車主之間流傳一句玩笑話,到特斯拉門店找銷售人員買車,比自己去官網訂車會多送什麼?答案是「送你出門」。特斯拉採用有別於其他汽車業的直營手法,不設經銷商,甚至鼓勵消費者直接從官網訂購,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車,不二價、不送配備,不必跑到展間。消費者也很難想像,一輛要價163萬元起,最貴超過700萬元的豪華車,交車時你只會拿到一把鑰匙。
所有的疑惑,請車主自己想辦法找答案,不會有服務人員說明。這在傳統車廠,尤其是豪華車品牌簡直是不可思議!但手機業出身的特斯拉車主林裕傑生動地比喻,「就像你到門店買手機,也不會有人告訴你按哪裡可以打電話接電話,或是要怎麼回消息,智慧型手機人性化的使用接口,用戶自然都會找到答案,真要找不到,就找用過的人問。」
尤其對網絡原住民的千禧世代而言,數字時代理所當然,有一項針對千禧世代的品牌調查,特斯拉是唯一進榜的車廠。通過空中下載更新軟體(Over The Air,OTA),就可讓Model 3剎車距離縮短6米,性能、功能有感升級。車主陳德威形容,通過OTA,「車子就是愈開愈新」,但其他車廠的產品,入手後就是等著被更新的產品超越,想讓馬力增加一點、扭力再強一點,對不起請等下一代改款,才有機會升級。
節能聯網,變身移動充電站──能源系統才是大生意
某車商觀察,開特斯拉的人不同於其他豪華車主,多半不是要用座車顯示尊享地位,而是要證明「預見未來」的生活態度。訪問多位特斯拉車主後,大家的共同心得就是「回不去了」。即使大家對產品的組裝品質、分公司的服務都頗有微詞,但只有特斯拉再出新車型,才是他們想換掉目前這輛特斯拉的唯一動力。
接下來,特斯拉還讓車子變成不只是車,還能變成什麼?這才最讓特斯拉車主期待。其實特斯拉從根本就不是傳統車企,反而是把汽車當成運營平臺的新商業模式,搜集廣泛大數據,藉此了解駕駛習慣是否安全,甚至當成產險費率的議價基準,讓運輸業、金融業可能也跟著徹頭徹尾改變。
特斯拉也正一步步把其他領域的黑科技放進你的車子。像最近加州野火,已讓特斯拉汽車成為區域輪流供電的解決方案,因特斯拉能源業務底子雄厚,讓每輛特斯拉車都擁有龐大容量的電池系統,可當成家庭使用的儲電設備。
馬斯克也在7月時表示,特斯拉的使命在於加速可持續能源的發展;可持續能源架構下的未來有3大主要要素,太陽能、風能的可持續能源生產、電池儲能及電力的可持續運輸,「因此電池和太陽能這兩塊業務將變得無比巨大」。
不難想像未來特斯拉也可在臺灣,成為一座座小型移動充電站,離峰時間充電、尖峰時間供電,還能夠幫助臺電紓解尖峰用電的調度壓力。
集成星鏈計劃,打造電信基站──車子自己出門幫你賺錢
接著,由於所有的特斯拉汽車都必須聯網,但目前特斯拉都是與既有的電信企業合作,網絡費用成本的支出會隨著汽車銷售規模的增加不斷上升。馬斯克的SpaceX正在執行的星鏈(Starlink)計劃,預備大量發射低軌道衛星,可能就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將取代原本合作的電信企業,提供汽車聯網服務。
特斯拉以密集的電網與高性能電池,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
只要汽車數量夠多,就能形成夠完整的網絡覆蓋,成為下一代無線網絡的基礎。意思是,再也不必在乎你的手機是用5G還是6G網絡,因為特斯拉車本身就是移動基站。
未來馬斯克也表示,自動駕駛系統成熟後,將有數百萬輛特斯拉車投入自駕計程車的服務行列,將利用既有銷售出去的特斯拉車,車主不需用車的時候,經由特斯拉提供撮合載客系統,自動上路服務。也就是說,等法律許可自動駕駛那天到來,只要你願意,你的特斯拉送你上班之後,就會出去當小黃幫你賺錢,然後在你下班前準時回到原地,接你回家。
新時代的信仰,無盡的夢想──上火星也只是其中一環
這些夢想會一直只是夢嗎?至少在特斯拉車主眼中不會,因為馬斯克過去所說的話,包括火箭、超級電池、平價電動汽車,雖然進程可能比預期遲一些,但都一一實現。新時代消費者對馬斯克滿滿的信仰值,讓大家都願意為了結果而容忍漫長的等待過程。
不過一般估計在美國、柏林的超級工廠之後,特斯拉汽車大幅增產的機率極低。曾任多家國際車廠高端主管的電電公會顧問範炘就認為,「成為像豐田或大眾這樣年產千萬輛的汽車生產集團,從來不是特斯拉的目標」。
前不久特斯拉宣布,將開放包含電池、馬達與傳動系統、甚至自動駕駛系統的授權,讓其他車企也能生產基於特斯拉技術的汽車產品,降低電動汽車生產進入門檻。這些都顯示造車、賣車其實只是特斯拉的小生意,他還有更遠大的目標,連馬斯克上火星的理想,也許都只是其中一環。
特斯拉這家公司和馬斯克這個人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始終是市場熱門話題,也是消費者繼續支持他的能量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