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吳治邦 每經編輯:陳俊傑
國內最大黃金首飾製造商之一的武漢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凰珠寶,NASDAQ:KGJI)被曝出「假黃金融資抵押」案仍在持續發酵,該案的諸多問題也尚無定論,比如金凰珠寶到期的逾百億元融資質押物中,到底有多少黃金為假?「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雙保險為何會落空?身涉其中的金凰珠寶、人保財險及信託公司又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多家涉事公司,希望能夠還原更多事件細節,但未能獲得太多回應。不過,仍有涉事信託機構對外表態,希望有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以彌補損失。
一信託機構負責人建議稱:「一切在法律的軌道上進行,賈志宏(金凰珠寶實控人)完全出局。與其引入外部資產公司處置,不如讓人保旗下關聯的資管公司與各大債權人組成一全新的投資平臺,全盤接手金凰珠寶、湖北三環等關聯資產,逐步排雷。」
此外,隨著金凰珠寶的債務爆雷及湖北三環改制過程低評、漏評被查出,也讓已經結束的湖北三環改制再次充滿不確定性,而這直接涉及到金凰珠寶、湖北三環所控制的數十家公司員工生計及工作問題。
有債權人建議各方組成平臺公司接手
綜合多方信息,當前金凰珠寶、湖北三環等企業面臨著以下問題:金凰珠寶及賈志宏巨額債務違約,不同的金融機構各自選擇不同策略處置;湖北三環改制關鍵的評估過程被查出低評、漏評,在涉刑、涉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下,湖北三環的資產盤活陷入僵局。
對於湖北三環低評、漏評的問題,湖北德馨律師事務所主任劉陸峰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者表示:「國企改制依據的計估報告不真實,並且涉嫌刑事犯罪,三環集團有限公司改制依據的評估報告導致了巨額國有資產流失,從根本上說,這個改制依法應屬無效。當然,因改制已實際完成,推翻改制也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更大損失,也可將低評、漏評的資產置換出來,或直接沒收,並另予以處罰。」
據記者了解,因湖北三環改制被爆出低評、漏評的問題後,湖北三環的資產已事實上被冷凍,金凰方面未能獲得處置權,也由此成為金凰珠寶及其關聯公司債務問題爆發的誘因之一。而根據財新的報導,武漢市政府曾給過湖北三環一個工業用地變性即徵即返的文件,湖北三環的土地擁有巨大價值。
那麼,現在如何在保證企業穩定下的情況下,順利給金凰珠寶排雷呢?債權人之一的某信託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如果按照目前局面進展,各大金融機構直接進去撕,無疑將對湖北三環及金凰造成不可控的結果,企業經營及職工生計將直接受影響。因此,與其引入外面的資產公司入場處置危局,不如讓已經入局的機構組成一全新的投資平臺,全盤接手金凰珠寶、湖北三環等關聯資產,逐步排解系統性風險。」
根據上述信託公司機構負責人的說法,他傾向於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協調出面,拿出一筆錢,安排關聯的資產管理公司入場,對三環及金凰的資產包進行盤活,逐步兌付債務。
根據記者了解,金凰債務違約事件已經在各大金融機構中帶來人事震蕩,人保財險湖北省分公司總經理劉方明已經被免職,民生信託董事長張博被調至泛海控股任職副董事長兼總裁,而泛海系本身也在武漢有著眾多的項目。這是否與處置金凰項目相關? 民生信託方面表示否認。
湖北三環員工安置添變數
實際上,「假黃金融資抵押」案的後續處理還直接關係到湖北三環數萬員工的安置問題。
根據湖北三環公司官網的介紹,公司是湖北省大型製造企業,資產總額240億元,主要從事專用汽車、汽車零部件和數控鍛壓工具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子公司「襄陽軸承」在深圳上市,所屬子公司分布在武漢、十堰、襄陽、隨州、黃石、深圳等城市,在波蘭擁有汽車軸承研發製造基地,連續多年進入「中國製造業500強」、「中國汽車工業30強」。
「12三環債」披露的湖北三環2019年合併報表的財務信息顯示,公司全年營收186.81億元,利潤總額為1.26億元,所有者權益為95.28億元,被納入合併報表範圍的子公司有湖北三環工業有限公司、湖北三環汽車投資有限公司、漢陽特種汽車製造廠、湖北三環汽車電器有限公司等數十家汽車產業鏈的公司。
據記者了解,除了企業發展,與同類型的國企改制一樣,湖北的改制重要一環便是員工的安置,如改制員工的工齡買斷問題等。而湖北三環有著數萬名員工,改制費用億元起算。
在搜尋引擎輸入「湖北三環職工安置」及搜索中國裁判文書網可發現,雖然改制早已完成,但仍有部分員工安置仍待解決,記者也從相關方面驗證了上述消息。
此外,除了金凰珠寶,賈志宏還控制著信通電纜和多個房地產項目等。因此,金凰珠寶及賈志宏的債務排雷與數萬名職工有著緊密相關。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