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野柳公園女王頭「護頸」 塗料試驗苦等好天氣

2020-12-05 東南網臺海頻道

東南網8月14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觀光局北觀處」計劃補強「女王頭」,先挑4顆蕈狀巖試驗塗料成效,卻苦等不到連續11天以上的晴天施工。臺大研發團隊建議改挑小一點的蕈狀巖試驗,雨天可包覆因應,但北觀處認為不妥,考慮縮短公告天數,讓臨床試驗早日施作。

野柳地質公園內的女王頭不敵日復一日的風化侵蝕,頸圍日漸縮小,地質專家預估女王頭只剩數年壽命,還隨時可能因為地震等因素折斷。

北觀處6月公布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有六成三的民眾支持補強女王頭延長壽命,於是委由臺大高分子研究所教授謝國煌領導的團隊施作,先挑4顆蕈狀巖臨床試驗,塗上奈米塗料觀察效用。

謝國煌說,北觀處規定施工前6天要公告,加上工期5天,也就是要連續11天晴天才能完工。6、7月間兩度公告施工,都因還沒施作就下雨取消,10月間吹起東北季風後,連續好天氣的機會更低。

為了早日施作臨床試驗,謝國煌提出搭設帳棚、改挑較易包覆的小蕈狀巖試驗,及縮短公告天數來克服雨天障礙。

北觀處秘書郭振陵說,人工補強女王頭茲事體大,因此規定在施作6天前公告,通知民眾可到現場觀看以昭公信,但因實務面有困難,因搭設帳棚會破壞地表不可行,考慮縮短公告天數因應。

相關焦點

  • 臺灣將採用納米技術為「野柳女王頭」護頸
    東南網8月2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學團隊趁天氣持續放晴,將在今天就「野柳女王頭護頸計劃」展開試驗。團隊將先在「女王頭」附近4顆較小且比較不顯眼的石頭上試驗,最少觀察半年後,再決定「女王頭」最佳的補強方式。「野柳女王頭」是臺灣野柳地質公園裡的天然奇景,是一種蕈狀巖,因常年受風吹日曬雨淋而形成奇特形狀,遠觀如「凝視遠方的女王」,故得「女王頭」美名。
  • 臺著名景觀「女王頭」護頸 連續雨天無法施工
    原標題:臺著名景觀「女王頭」護頸 連續雨天無法施工   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觀光局」北觀處計劃補強「女王頭」,先挑4顆蕈狀巖試驗塗料成效,卻苦等不到連續11天以上的晴天施工。
  • 臺灣搶救野柳「女王頭」 護頸團隊大揭密(圖)
    資料圖:圖為遊客在野柳地質公園觀賞「女王頭」。中新社發 陳文 攝 中新網6月27日電 最新一期臺灣《商業周刊》關注到遊客到臺灣都要去看的野柳女王頭的保護問題。報導說,臺灣最受歡迎的自然景點,可能有救了,而且隨時會因強震或強風而「斷頸」的野柳女王頭,岌岌可危的命運終於露出了曙光。
  • 臺灣知名景點「女王頭」或採納米護頸 可抗7級強震
    海外網6月16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北部最受遊客喜愛的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面臨「斷頭」危機,有關部門經過民意調查後,決議使用現代納米科技為她「護頸」。據分析,該技術可使女王頭抵擋17級強臺及7級的強震。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保護前景堪憂
    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近年來,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主角「女王頭」脖頸正變得越來越細弱,因缺乏有效保護措施,其命運變得難以預測。  據負責管理該地質公園的新空間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錦惠介紹,受風化及侵蝕作用影響,目前周長只有126釐米的「女王頭」脖頸年均縮短約兩釐米。
  • 臺灣地質景觀野柳「女王頭」海選「接班人」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野柳「女王頭」。
  • 臺灣野柳「女王頭」恐將「斷頸」 海選「接班人」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 野柳「女王頭」 海選「接班人」
    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野柳」在我腦海中的大名鼎鼎,源於十數年前在諸多雜誌刊物中所見到的「女王頭」,去年5月在中國臺灣省環島自駕之旅的規劃中,野柳地質公園早已納入了遊覽計劃。烏龜精中劍後元氣大傷,之後每當天氣惡劣時,野柳岬便會冒起一股股白煙,據說這是半死的野柳龜喘息之故……我們來說說野柳地質公園吧,據地質科學資料記載:野柳地質公園中的地質主要由沙巖構層,為第三紀中新世的大寮層,大約在2200萬年前因受海浪長期的侵蝕和風化,在海邊形成陡直的海蝕崖及寬平的巖床。
  • 野柳地質公園人氣旺 330萬人搶看「女王頭」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遊客數達到330萬人次,比前年多出兩成,島內外遊客爭看女王頭丰采。 記者遊明煌/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就是要看女王頭!」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共吸引330萬人次的島內外遊客入園,比前年270萬人次成長兩成多,其中大陸遊客已破六成,海外遊客中以韓國遊客成長最多,增加約1倍。一名韓籍導遊說,「女王頭世界難得一見,韓國人才愛來」。    去年春節野柳地質公園入園人數是8萬4千多人,今年春節少了8千多人,仍有7萬5千多人,平均每天都破萬人次,人數略少原因是因去年都是好天氣,但今年初四、初五有下雨,影響遊興。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鬼斧神工 令人心醉
    今面臨女王頭斷頸危機,過去十年,經營單位皆有積極作為,除加派巡查人力避免女王頭遭受人為破壞以外,亦努力嘗試挽救女王頭,並進行相關試驗,如委託臺灣大學謝國煌教授,利用有機-無機奈米混成材料進行巖石補強計劃,惟目前補強計劃仍在觀察測試階段,尚未施行於女王頭本尊。
  • 臺灣遊紅紅火火——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臺灣遊紅紅火火——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5/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斷頸? 專家怎麼說
    野柳「女王頭」。(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許多島內外觀光客到北海岸的野柳,除欣賞必海藍天,大啖美味海鮮外,也不忘了來野柳地質公園欣賞難得一見的「女王頭」。
  • 奈米實驗未成功 臺灣野柳「女王頭」凍齡添變
    奈米實驗未成功 臺灣野柳「女王頭」凍齡添變 2015-05-26 10:11: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左圖:奈米塗料提升蕈狀巖硬度
  •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從去年開始,開放夜間參觀,結合燈光秀,讓民眾可以欣賞"女王頭"和"俏皮公主"等巖石在夜晚的風貌。而今年更規劃新的儷影湖燈區,推薦10個最佳體驗點,讓民眾可以享受浪漫的野柳"石"光。  來到臺灣野柳,必不可少的是參觀當地著名的蕈狀石-女王頭。
  • 330萬島內外遊客搶看「野柳女王頭」 陸客逾6成
    原標題:330萬島內外遊客搶看「野柳女王頭」 陸客逾6成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遊客數達到330萬人次,比前年多出兩成,島內外遊客爭看女王頭。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就是要看女王頭!」
  • 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的雍容華貴 ​
    臺灣之旅,是我想了很久,卻未能前行的地方。然而,就在今年,卻意外的跟小夥伴們一起前往,一路的感受寶島臺灣的風情! 我們的第一站是野柳地質公園,而且是個晴朗的午後。淡藍色的海水,還有那些形態各異的石頭,總吸引著我們。
  • 考前每日練 | 野柳公園「女王頭」
    黑龍江實驗中學2017三模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東北部臺北縣萬裡鄉。在2000多萬年前,臺灣仍在海裡,由福建一帶衝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地堆積出砂巖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巖層推擠出海面,造成臺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陸地)。
  • 臺灣著名景觀「女王頭」5年內恐「斷頸」
    據報導,超過4000年屹立不搖的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不堪自然風化,頸圍已從2006年的144公分至今縮為126公分,專家預測,如果持續風化5年內恐斷頸。是讓女王頭「自然風化」還是「人工護頸」,臺「交通部觀光局」表示,將交由全民投票決定。「觀光局」統計,野柳地質公園2012年入園遊客高達269萬人次,創下歷年紀錄。「農委會」林務局「臺灣十大地景」月前出爐,野柳女王頭也名列第一,人氣爆表。不過,女王頭頸圍每年因自然風化縮減約2公分,頸部「愈來愈細」,且風化速度加快。
  • 臺灣野柳女王頭恐5年後斷頭 外傘頂洲2021年或消失
    原標題:臺灣野柳女王頭恐5年後斷頭 外傘頂洲2021年或消失 ▲位於嘉義與雲林外海的外傘頂洲▲高雄「彌陀海岸」▲新北野柳女王頭  作為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的明星景點,女王頭因自然風化正在走向消失的說法,已不是一天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