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揭開榴槤「臭味」秘密 暗藏一種稀有化學成分但不一定健康

2021-01-09 前瞻網
德國科學家揭開榴槤「臭味」秘密 暗藏一種稀有化學成分但不一定健康
 Emma Chou • 2020-04-01 14:58:56 來源:前瞻網 E4208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慕尼黑工業大學萊布尼茨-食品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證實,在一種植物中——或者更準確地說,在榴槤果實中——存在罕見的胺基酸乙硫氨酸。

榴槤雖然氣味刺鼻,但在東南亞很受歡迎。科學家團隊已經證明,這種胺基酸在形成榴槤特有氣味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成熟榴槤的果肉散發出一種強烈而持久的氣味,讓人聯想起腐爛的洋蔥。這就是為什麼這種水果在新加坡的公共運輸工具和泰國的許多酒店都被禁止的原因。然而,不同品種的榴槤在許多亞洲國家很受歡迎。

「我們的發現表明,隨著果實的成熟,一種植物特有的酶會從乙硫氨酸中釋放出這種氣味。」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納丁·費希爾說,「這與我們的觀察結果一致,即在果實成熟過程中,不僅果肉中的乙硫氨酸濃度增加,同時也增加了乙硫醇的濃度。後者解釋了為什麼成熟的榴槤會散發出一種強烈的氣味。」 

研究負責人馬丁·斯坦豪斯說:「確切地知道榴槤果實中含有多少乙硫氨酸是很有趣的,不僅因為它對氣味的重要性。」這位食品化學家補充說,動物實驗和細胞培養研究已經證實,這種乙硫氨酸並不是無害的。在食物中加入高劑量的乙硫氨酸的老鼠會出現肝損傷和肝癌。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低濃度的乙硫氨酸甚至可能具有積極的免疫調節作用。

斯坦豪斯說:「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食用這種水果是否會帶來健康風險。當然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然而,專家還提醒,「為了攝入在動物實驗中有毒性作用的相當劑量的乙硫氨酸,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一天內必須吃580公斤的Krathum品種的榴槤果肉,因為這個品種的乙硫氨酸含量特別高。」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榴槤為什麼那麼臭?
    簡單來說,榴槤的臭味和化學、生物以及物理都有關,有臭味的化學物質是基礎,生物基因可以區分不同品種的臭味,物理的存放時間與溫度會改變味道。榴槤味也是如此,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一種叫硫醚的物質,並且和大蒜呈味的硫醚是同一種。 榴槤有很多種,不同品種的榴槤,氣味成分的差別還不小,只是硫醚實在太重口味了,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榴槤的味道都差不多,都是一個字——臭,聞不出太大的差別。不過對於熟悉的人來說,確實可以從風味上就辨別出不同品種的榴槤味。
  • 臭臭的「榴槤」英語怎麼說?
    近日,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durian,榴槤的基因中含有一種易揮發的硫化合物,這是導致其氣味重的主要原因。在未來,如果科學家進行基因改造,那麼我們將會吃到沒有臭味的榴槤。不過此研究一出,不少榴槤愛好者急了,如果榴槤聞起來吃起來都沒味道,那還是durian,榴槤嗎?那就像沒有靈魂的人體一樣,只是一具空殼。你看看,這還上升到了哲學和道德層面了。
  • 為什麼有人覺得榴槤很臭,有人卻覺得香?科學家:跟基因有關
    說起榴槤,可能很多人的反應都是不相同的,有的人會很喜歡吃,覺得聞到榴槤的香味就要饞的流口水,而另外一些人則不太喜歡吃榴槤,因為聞到味道就覺得受不了,特別臭,更不用說下口去吃它了,專家表示,人在聞到榴槤的味道時感覺到的是香還是臭,是有科學依據的,大家相信嗎?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榴槤為什麼那麼臭
    Singapore scientists reveal origins of durian’s pungent aroma   新加坡科學家告訴你榴槤為什麼那麼臭   Researchers have found an odour gene which gives the thorny
  • 這兩種臭味食物是婦科病「剋星」
    在生活中,不少食物因為其特殊的「臭味」而讓很多人敬而遠之,但其實很多臭味食物對健康好處多多,比如下面這兩種臭味食物,就是婦科疾病的剋星。大蒜:「捕殺」陰道炎大蒜含有的硫化合物,具有奇強的抗菌消炎作用,是當前發現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強的一種。現代研究發現,大蒜的揮髮油、汁、浸出液及蒜素對多種球菌、桿菌(如百日咳等)、黴菌、真菌(如隱球菌腦膜炎等)、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
  • 我在裡面找到了和屁一樣的成分……
    聞著臭,吃著香 一般食物中的蛋白質 在被微生物分解成胺基酸的過程中 會產生穀氨酸 這是味精和雞精的主要成分
  • 科學家揭開鐵定甲蟲外殼「堅不可摧」的秘密
    科學家們現在認為他們已經知道其中的原因。在本周三發表在 《自然》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 研究人員揭開了鐵定甲蟲驚人的抗壓能力的秘密,並展示了新的超強韌材料如何利用甲蟲的生物學優勢。乍一看,這種甲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乎乎、凹凸不平的外骨骼,看起來有點像一塊燒焦的石頭。但在它平凡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些結構上的奇蹟,是由進化而來。
  • 一個榴槤等於三隻雞?多吃榴槤,好處會不請自來,你了解多少?
    從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榴槤在水果當中屬於高熱量的水果,但是和肉類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榴槤是一種水果,有著獨特的營養成分,榴槤當中纖維素、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豐富,可以促進骨骼的發育,促進脂肪和糖分的代謝。而老母雞屬於禽類,可以為身體補充蛋白質和脂肪,所以兩種也不好直接進行對比。吃榴槤有什麼好處?
  • 魔術的魅力:揭開魔術的秘密
    魔術,就在揭開秘密一一再創新秘密一一再揭開秘密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著如果沒有揭開秘密的欲望和舉動,就不會有今天這千姿百態的魔術奇觀。千百年來,魔術之謎吸引著眾多好奇的追求者。古代魔術家諱言魔術是假的,那些以變魔術來為其宗教宣傳開道的傳教士們則更著意掩飾其假。但是,即使頂尖高手,在行術時亦難免有硫漏之處,隨著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對魔術的思考和懷疑必然不斷產生。
  • 好奇號洞察火星8年,揭開了3大不為人知的秘密,顛覆人類認知!
    好奇號洞察火星8年,揭開了3大不為人知的秘密,顛覆人類認知!大約在40億年前,火星與地球一樣擁有廣闊的海洋,濃密的大氣,環境也格外舒適,後期不知道為何原因,火星的環境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到現在火星上存不存在生命,仍然是科學界中的一大難題。好奇號於2012年8月份順利在火星表面著陸,開啟探索火星的徵程。專家們用上各種高科技探測儀,目的就是探測火星上的具體成分。
  • 德國攻克世界瘦身難題 Alps礦石成核心秘訣
    近日,德國海德堡大學一組科學家在巴伐利亞境內的阿爾卑斯北麓發現了一片稀有礦石遺蹟。這片礦石遺蹟距今有6500萬年的歷史,在整個科考過程中,科學家們,證實這種礦石生存的礦區至少經過了15年冰川巖層過濾沉積,裡面富含大量均衡穩定的礦物質微量元素。
  • 大氣的秘密-發現空氣成分
    然而,直到18世紀,人類才開始對空氣的成分有了真正的認識。17 世紀中葉以前,人們對空氣和氣體的認識還是模糊的,如今,我們已經知道空氣主要由氧氣和氮氣組成,這兩種成分佔空氣總量的99%,而其餘的1%的成分為水蒸氣、二氧化碳及稀有氣體等。然而在當時,歐洲流行著一種存在嚴重錯誤的「燃素說」,認為物質在燃燒時,可燃的要素是一種氣態的物質,存在於一切可燃物質中。
  • 【初中化學】2.1 空氣的成分
    三、 空氣的成分氣體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體積分數78%21%0.94%0.03%0.03%四、 混合物和純淨物混合物純淨物定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純淨物。特點組成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之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各自保持著原來的性質。純淨物可以用化學式來表示。但是,絕對純淨的物質是沒有的。
  • 50+款全球食品飲料新品詳解,植物基魚肉、防曬酸奶、榴槤啤酒...
    德國食品科技初創公司Kuleana就通過植物和生物技術,推出了一種新型的植物基金槍魚Akami,用植物蛋白、海水等製成,並用酒麴和藻類,呈現生金槍魚微微的魚腥味和金屬味。與一般植物肉不同的是,Akami還具有宛如真實金槍魚般的營養,富含Omega 3 DHA、鉀、鎂和鐵。
  • 為揭開地球內部活動秘密 英科學家揚帆萬裡探秘(組圖)
    主人公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最終揭開了海底的秘密;100多年後,英國著名海洋學家隨同全球最先進的海洋科考船挺進大西洋,欲揭大西洋底數千平方公裡地殼消失的神秘謎團,探尋大洋深處地球「窗口」背後的秘密。《泰晤士報》等英國媒體3月5日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報導。
  • 科學家們靠它揭開了一種恆星的「身世」之謎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剛領導的中日合作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銀河系內一種恆星——快中子俘獲過程元素含量超高恆星的「身世」之謎,為銀河系併合事件提供了確切和可靠的化學證據,為基於化學DNA識別銀河系中的「外來移民」提供了新的線索。
  • 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卻暗藏著一大秘密!
    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卻暗藏著一大秘密!雖然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但卻蘊含著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在18世紀,一位來自德國的天文學家奧伯斯就曾經提出過一個大膽的猜測,假如宇宙的空間是穩定的,並且是一種無限的狀態,那或許在這期間將會有無限的天體發出明亮的光線,如果是這種情況,那我們看向天空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都能夠清楚地看到發光的天體,因此在晚上,天空應該是明亮的才對啊。
  • 蚯蚓幹因《流浪地球》熱銷,顧客點名要榴槤味蚯蚓幹,真的有嗎?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開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原本是電影《流浪地球》裡面的臺詞。春節期間,電影院被《流浪地球》刷屏。大家在看片的時候除了對這句臺詞印象深刻,應該也記得裡面的美味蚯蚓幹吧?電影中,人類移居地下,大家開始食用蚯蚓幹,蚯蚓幹變成常見食物。
  • 廣東人有一種技能,叫萬能皆可煲湯,連鹹魚和榴槤都不放過!
    鹹魚,一種讓惡腥星人聞風喪膽的食物,一種被世衛列為容易致癌的食材。但是,一道鹹魚頭豆腐湯,在廣東餐桌上卻扮演著具有清熱降火之功效的食療美食。鹹魚頭是食材裡的雞肋。據說許多美食最初被發明的原因都源於一個「窮」字。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任何一種能稱之為食物的東西都不該被浪費掉。這湯想必也是在這種物盡其用的智慧之下誕生的吧?
  • 上海科學家揭開生物固氮的世紀謎題,化學氮肥或將被取代
    12月9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王二濤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刻苦攻關八年,揭開已懸了132年的世紀謎題。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有望寫進教科書,並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環境保護方面作出巨大貢獻。10日零時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的這一最新發現,將為生物固氮研究領域指明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