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樓市牙尖幫
關於四川人身高的冷知識科普:
根據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發布,從2017到2019年三年時間,四川人的平均身高約上漲了8cm!
2017年:
四川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3.56cm,四川成年女性平均身高152.06cm。
2019年:
四川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70.86cm,四川成年女性平均身高160.86cm。
但就在四川人忙到起長高的時候,有些高度卻在悄咪咪地往下縮。
6米——4.9米——4.2米——3.9米?!
說的就是不斷挑戰人頭頂上空間尺度的萬精油產品——LOFT公寓。
聽到3.9米還能做LOFT產品的時候,同事感慨到:這怕不是只有霍比特人才住的進去哦。
01.
層高3.9米的LOFT
裝的下詩意的靈魂,但裝不下挺直的腰杆
在國家政策的調控下,LOFT產品的層高下降是開發商必須要面對的事實。
但有意思的是,2017年《成都市建設項目容積率計算規則》只是對層高上限做了4.2米要求,但是沒有設定下限。
就在我以為4.2米的層高已經是極限的時候,現實給了我一個大嘴巴子告訴我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成都市面上還有3.9米層高的LOFT產品。
3.9米層高的LOFT是什麼概念?
理想狀態下,3.9米層高除去15cm的隔層厚度,層高大約在3.7米左右,等分兩層就是1.85米左右。假如克裡斯保羅赤腳站在層高3.9米的房間裡183cm的身高接觸不到屋頂,但穿鞋就不行了,頭容易疼。
但是現實情況是成都某一3.9米層高LOFT公寓上層空間只有1.2米?!我查了一下託爾金在《魔戒》裡講到霍比特人身高約兩至四尺(0.6米至1.2米),平均身高為三尺六吋(1米)。
這可不就巧了,還真只有霍比特人能在1.2米的層高裡抬頭挺胸。也有可能在開發商眼中,成都人的海拔和霍比特人差不多?
02.
10年內2次調控
直擊LOFT產品的要害
公寓項目那麼多,為啥偏愛LOFT?那就要先來嘮嘮LOFT到底好在哪裡。總結來說就是四個關鍵詞:「低總價」、「高得房率」,「不限貸」、「買一層送一層」。
所以,層高就是LOFT產品的命門。
(圖源網絡)
2000年,在LOFT產品正式進入中國的兩年後,成都房產市場首次出現了LOFT。當時的LOFT層高多為5.4-6米,而《住宅設計規範》中關於層高的規定為普通住宅層高宜為2.80米,所以當時的LOFT產品是真正意義上的「買一層送一層」。
對於自住人群來說,買一層得兩層,面積不小總價還低,居住舒適度高;對投資人群來說,LOFT做隔層後,一套房可以分可以隔為兩套租,本來一個月收3000塊錢的租金,現在收6000元,享受雙倍回報。
(圖源網絡)
但是在2014年3月,成都發布了《成都市建設項目容積率計算規則》規定辦公建築、酒店建築層高不宜大於4.9米。最高6米層高的LOFT被砍至4.9米,這次的限高政策使LOFT產品溢價能力下跌,市場接受度大幅下降。
真正讓業內人士感慨LOFT產品或將「壽終正寢」是在2017年4月以後,成都商業、辦公類建設項目標準層辦公用房分隔的層高已經不允許再超過4.2米,表示以後的LOFT產品都將在4.2米層高發揮。
從6米到4.2米,層高優勢逐漸被削弱的LOFT產品一度被認為要走向末路,雪上加霜的還有在LOFT越做越矮的時候,平層公寓卻越做越高。
03.
3.9米LOFT VS 3.6米平層
此消彼長後的LOFT產品還香嗎?
排除其他因素回到產品本身,3.9米的LOFT和3.6米的平層,你會選擇哪一個?
周末去看了一套位於6號線地鐵口的平層公寓產品。雖然它是平層,但層高達到了3.6米,樣板間添加了隔層做複式。3.6米的層高加了隔層後上層也差不多有1.2米左右。
看起來同樣也是給霍比特人準備的,但是兩者的接受度是不同的,原因就是價格。
從上圖可以看出大成都範圍內LOFT產品的備案均價是高於整體的。原因是在層高足夠的情況下,購買LOFT產品一層可作一層半甚至兩層用,使用率很高。就算他在銷售時均價要比同地段同定位的平層住公寓高出20%-30%,但是按照實用折算下來每平方米價格實際低了15%-25%,就兩個字」實惠」。
但是在2017年4月以後,LOFT的層高上限為4.2米。而目前市面上一些平層公寓的層高可以到達3.6米,LOFT公寓和平層公寓之間的層高在縮小。
層高曾經是LOFT產品的主要賣點,如果購買平層公寓後加隔層做複式就可以享受和LOFT同樣的結構和居住體驗,價格還比購買LOFT公寓低,那購房人還有什麼理由選擇LOFT呢?
寫在最後:
之前有業內人士認為,限高后的LOFT前景比較黯淡,在未來在市場上將難覓蹤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LOFT自身雖然有很多短板,卻並沒從市面上消失,就說明公寓本身還是具備了自己的優勢。
現階段的LOFT值不值得買?什麼樣的LOFT值得買?如何在遍地LOFT產品中找到好產品?如果感興趣的話,下期可以盤點一下成都市面上在售的LOFT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