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感應淬火鋼的熱處理規範及力學性能表

2020-12-04 steeltuber

感應加熱熱處理 induction heat treatment 用感應電流使工件局部加熱的表面熱處理工藝。這種熱處理工藝常用於表面淬火,也可用於局部退火或回火,有時也用於整體淬火和回火。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蘇聯先後開始應用感應加熱方法對零件進行表面淬火。隨著工業的發展,感應加熱熱處理技術不斷改進,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

常用感應淬火鋼的熱處理規範

將工件放入感應器(線圈)內,當感應器中通入一定頻率的交變電流時,周圍即產生交變磁場。交變磁場的電磁感應作用使工件內產生封閉的感應電流──渦流。感應電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勻,工件表層電流密度很高,向內逐漸減小, 這種現象稱為集膚效應。工件表層高密度電流的電能轉變為熱能,使表層的溫度升高,即實現表面加熱。電流頻率越高,工件表層與內部的電流密度差則越大,加熱層越薄。在加熱層溫度超過鋼的臨界點溫度後迅速冷卻,即可實現表面淬火。

常用感應淬火鋼的力學性能

根據交變電流的頻率高低,可將感應加熱熱處理分為超高頻、高頻、超音頻、中頻、工頻 5類。①超高頻感應加熱熱處理所用的電流頻率高達27兆赫,加熱層極薄,僅約0.15毫米,可用於圓盤鋸等形狀複雜工件的薄層表面淬火。②高頻感應加熱熱處理所用的電流頻率通常為200~300千赫,加熱層深度為0.5~2毫米,可用於齒輪、汽缸套、凸輪、軸等零件的表面淬火。③超音頻感應加熱熱處理所用的電流頻率一般為20~30千赫,用超音頻感應電流對小模數齒輪加熱,加熱層大致沿齒廓分布,粹火後使用性能較好。④中頻感應加熱熱處理所用的電流頻率一般為2.5~10千赫,加熱層深度為2~8毫米,多用於大模數齒輪、直徑較大的軸類和冷軋輥等工件的表面淬火。⑤工頻感應加熱熱處理所用的電流頻率為50~60赫,加熱層深度為10~15毫米,可用於大型工件的表面淬火。

感應加熱的主要優點是:①不必整體加熱,工件變形小,電能消耗小。②無公害。③加熱速度快,工件表面氧化脫碳較輕。④表面淬硬層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易於控制。⑤加熱設備可以安裝在機械加工生產線上,易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便於管理,且可減少運輸,節約人力,提高生產效率。⑥淬硬層馬氏體組織較細,硬度、強度、韌性都較高。⑦表面淬火後工件表層有較大壓縮內應力,工件抗疲勞破斷能力較高。

優缺點

感應加熱熱處理也有一些缺點。與火焰淬火相比,感應加熱設備較複雜,而且適應性較差,對某些形狀複雜的工件難以保證質量。

應用範圍

感應加熱廣泛用於齒輪、軸、曲軸、凸輪、軋輥等工件的表面淬火,目的是提高這些工件的耐磨性和抗疲勞破斷的能力。汽車後半軸採用感應加熱表面淬火,設計載荷下的疲勞循環次數比用調質處理約提高10倍。感應加熱表面淬火的工件材料一般為中碳鋼。為適應某些工件的特殊需要,已研製出供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專用的低淬透性鋼。高碳鋼和鑄鐵製造的工件也可採用感應加熱表面淬火。淬冷介質常用水或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

設備

感應加熱熱處理的設備主要由電源設備、淬火工具機和感應器組成。  電源設備的主要作用是輸出頻率適宜的交變電流。高頻電流電源設備有電子管高頻發生器和可控矽變頻器兩種。中頻電流電源設備是發電機組。一般電源設備只能輸出一種頻率的電流,有些設備可以改變電流頻率,也可以直接用50赫的工頻電流進行感應加熱。

源設備的選擇與工件要求的加熱層深度有關。加熱層深的工件,應使用電流頻率較低的電源設備;加熱層淺的工件,應使用電流頻率較高的電源設備。選擇電源設備的另一條件是設備功率。加熱表面面積增大,需要的電源功率相應加大。當加熱表面面積過大時或電源功率不足時,可採用連續加熱的方法,使工件和感應器相對移動,前邊加熱,後邊冷卻。但最好還是對整個加熱表面一次加熱。這樣可以利用工件心部餘熱使淬硬的表層回火,從而使工藝簡化,還可節約電能。

感應加熱淬火工具機的主要作用是使工件定位並進行必要的運動。此外還應附有提供淬火介質的裝置。淬火工具機可分為標準工具機和專用工具機,前者適用於一般工件,後者適用於大量生產的複雜工件。

進行感應加熱熱處理時,為保證熱處理質量和提高熱效率,必須根據工件的形狀和要求,設計製造結構適當的感應器。常用的感應器有外表面加熱感應器、內孔加熱感應器、平面加熱感應器等

相關焦點

  • 金屬熱處理過程中的硬度、力學性能及組織不合格問題解析
    這些硬度缺陷由於材料選擇不當,原始組織不良,高頻淬火加熱的電參數、感應器和冷卻裝置不當等因素所造成的。高頻淬火多用於中碳結構鋼和低碳中合金結構鋼,由於高頻淬火加熱是快速加熱,奧氏體中的碳來不及通過擴散而未充分均勻化,因此,含有Cr、Mo、W、V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鋼,由於相變點較高,高頻感應加熱淬火時,易產生軟點和硬度不均勻,選擇高頻淬火用鋼時,應考慮上述元素不要超過一定含量。
  • 鋼的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鋼材好用全靠他們,各有千秋
    鋼的表面熱處理工藝工藝的核心:使零件具有「表硬裡韌」的力學性能。一.表面淬火( Surface Hardening )表面淬火是一種不改變鋼表層化學成分,但改變表層組織的局部熱處理工藝。通過快速加熱使鋼的表層奧氏體化,然後急冷,使表層形成馬氏體組織,而心部仍保持不變。
  • 滲碳淬火+感應淬火工藝案例分享
    圖1 十字軸結構圖2 15CrNi4MoA鋼殘留奧氏體為提高十字軸的滲碳淬火硬度,常用方法是在滲碳淬火後增加一道深冷處理工序,使殘留奧氏體繼續轉變成馬氏體,減少殘留奧氏體量,增加馬氏體量,從而提高硬度。
  • 熱處理的四把火之鋼的淬火
    基本概念 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3以上,共析鋼與過共析鋼加熱到Ac1以上(低於Accm)的溫度,保溫後以大於Vk的速度快速冷卻,使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熱處理工藝叫淬火。馬氏體強化是鋼的主要強化手段,因此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馬氏體,提高鋼的機械性能。淬火是鋼的最重要的熱處理工藝,也是熱處理中應用最廣的工藝之一。
  • 熱處理:淬火、回火、正火和退火
    四、熱處理將金服加熱到定溫度,並保持段時間,然後按適宜的冷卻速度冷卻到室溫,這個過程稱為熱處理。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方法主要有淬火、 回火、正火和退火等。1.淬火將鋼加熱到A1(對過共折鋼)或A3線(對亞共析鋼)以上30-70℃,在此溫度下保持一段時間,使鋼的組織轉變成奧氏體,然後放人水中(或油中.鹽溶液中)快速冷卻,使奧氏體來不及分解,合金元素來不及擴散而形成馬氏體組織,稱為淬火。淬火後可以提高鋼的硬度、抗拉強度及耐磨性。
  • 常用熱處理調質
    加熱溫度依鋼的成分而定,淬火介質則根據鋼淬透性和鋼件尺寸選擇。鋼淬火後內應力大,很脆,必須進行回火,以便消除應力,增加韌性,調整強度。回火是使調質鋼力學性能定型化的最重要工序。各種鋼力學性能隨回火溫度變化的曲線,又稱為鋼的回火曲線,可以作為選擇回火溫度的依據。
  • 熱處理4把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
    什麼叫淬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通常也將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鋼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處理或帶有快速冷卻過程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淬火。
  • 日立SKD61熱作模具鋼成分性能及熱處理工藝
    6 成分7 熱處理8 深冷處理9 氮化處理10 各國商標11 力學性能SKD61熱作模具鋼具有美麗的金屬光澤,SKD61系列產品有:SKD61頂針、SKD61導柱、SKD61導套、SKD61司筒、SKD61衝針、SKD61浮生銷等精密耐高溫零件如圖所示:運用SKD61是一種中碳高鉻合金工具鋼,熱處理後具有很高的硬度及耐磨性
  • 15CrMo合金結構鋼的工藝特點和化學成分及力學性能
    一、15CrMo鋼板的簡介15CrMo鋼板屬於合金結構鋼,也成為鉻鉬鋼,由於鋼中的Cr的含量較高,使其在高溫下具有較高的熱強性和抗氧化性,並具有一定的抗清腐蝕能力,在500-550下有較高的持久強度,良好的工藝性能和焊接性能,溫度超過550時,抗氧化性能變差,蠕變強度明顯降低,長期處於
  • 齒輪常用的熱處理方法
    1.表面淬火表面淬火一般用於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表面淬火處理後齒面硬度可達HRC52~56,耐磨性好,齒面接觸強度高。表面淬火的方法有高頻淬火和火焰淬火等。
  • 詳析調質鋼熱處理的特點及工藝流程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調質鋼是調質處理後使用的鋼種,本文重點介紹調質鋼的熱處理特點。     (1)預備熱處理調質鋼預備熱處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證零件的切削加工性能,可依據其碳質量分數和合金元素的種類、數量不同選擇預備熱處理。
  • 熱處理節能
    這種加熱方式常用於等截面鋼絲、鋼棒加熱。試驗表明,這種通電加熱用於加熱直徑小於Φ70mm, 長度同直徑的平方之比大於1時,加熱每噸金屬的電能耗量為300~350kW·h, 約為感應加熱的60%; 但直徑>Φ70mm, 其耗能就會大於感應加熱。表11列出三種加熱方法的使用範圍及經濟指標。
  • 合金鋼20CrMnTi等熱處理滲碳鋼小知識及應用舉例
    因此,要求材料應具備較高的力學性能,表面應具有高硬度、耐磨性而心部具有高的塑性、韌性,即外硬內韌。為滿足上述性能要求,常選用合金滲碳鋼。所謂合金滲碳鋼,是指用於製造滲碳零件(如齒輪、活塞銷等)的合金鋼。
  • 45號圓鋼力學性能,45號圓鋼密度,45號圓鋼機械性能好
    因為是以調整含碳(C)量來改善鋼的力學性能,因此,根據含碳量的高低,此類鋼又可分為三類,低碳鋼--含碳量一般小於0.25%,如10、20鋼等;中碳鋼--含碳量一般在0.25~0.60%之間,如35、45鋼等;高碳鋼--含碳量一般大於0.60%。
  • 常用熱處理方法
    安裝工程施工中的熱處理一般分為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兩部分。  焊前預熱  對焊件進行焊前預熱,可防止或減少應力的產生。  焊後熱處理  安裝工程施工中,常遇到的焊後熱處理過程主要有退火、回火、正火及淬火工藝。  鋼的退火工藝  根據鋼材的加熱溫度、保持時間及冷卻狀況可分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去應力退火三種。
  • 「技術資料」金屬學基礎之熱處理
    熱處理方法1.退火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後,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準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 鋼材的熱處理知識,齒輪加工工藝及熱處理
    ,提高強度硬度; 回火:低溫回火,得到M′,消除應力,保留高硬度;中溫回火,得到T′,高彈性極限;高溫回火,得到S′,良好綜合力學性能退火、正火、淬火的區別與聯繫:加熱保溫的目的均為A化,具體溫度看成分和是否完全A化。
  • 滲碳鋼和氮化鋼及其熱處理
    ③熱處理特點 預先熱處理(滲碳前)一般是正火,其作用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同時也使組織均勻、消除組織缺陷、細化晶粒。最終熱處理一般為滲碳後進行淬火及低溫回火,以獲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層及強而韌的心部。
  • 鋼結構網架結構鋼的熱處理
    鋼結構網架結構鋼的性能不僅取決於鋼的化學成分,而且取決於其內部組織結構的狀態。鋼的熱處理就是將鋼在固體狀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不同的冷卻方法,改變其組織結構,滿足性能上要求的一種加工工藝。熱處理在機械零件加工製造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 鋁合金熱處理特點與鋼的熱處理有哪些不同?
    鋁合金鑄件得熱處理就是選用某一熱處理規範,控制加熱速度升到某一相應溫度下保溫一定時間以一定得速度冷卻,改變其合金的組織,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學性能,增強耐腐蝕性能,改善加工型能,獲得尺寸的穩定性。鋁合金熱處理特點與鋼的熱處理有哪些不眾所周知,對於含碳量較高的鋼,經淬火後立即獲得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