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嗑瓜子令人愉悅?

2021-02-22 國家人文歷史


本       文       約  1542 字


閱       讀       需       要

                                                                            

5 min 

吃瓜子為什麼令人愉快?其實大腦有一種「獎勵機制」,人腦中會分泌多種能讓人感到快樂、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快樂素」(Happiness Hormone),比如多巴胺。

酒精、遊戲、香菸之所以能讓人成癮,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它們可以促進多巴胺的生成。通常情況下,快樂素的釋放水平很低,僅僅起到維持我們心情平靜的作用。而當我們完成了預設目標,作為獎勵,大腦就會增加快樂素的分泌,讓人感受到滿足和成功的喜悅。

巧的是,嗑瓜子嗑一個吃一個的過程剛好完成了這樣一個設定。並且這種行為構成了一種簡單循環,一直嗑一直快樂。要是嗑一把攢起來一起吃,就相當於一直沒有完成預設目標,不僅不會快速產生愉悅感,還會因為長時間沒有獎勵的過程而感到厭煩。甚至需要面對一個終極問題,到底嗑到什麼程度算一把?想像一下同樣金額的工資月發和年發,你更想要哪一個?但是最早徵服人們的不是現在較為常見的葵花籽,而是西瓜籽。西瓜子的最早記載是在北宋期間,北宋初年成書的《太平寰宇記》卷六十九《河北道十八·幽州》中,歷史上第一次在土產部分記載出現了「瓜子」,那時很多酒樓就售賣炒好的瓜子。
據學者研究,嗑瓜子可能流傳自北方。不但因為嗑瓜子的記錄主要體現在北方文獻,還因為北方冬季時間長,又是農閒時間,大家消磨日子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西瓜起源於非洲,五代後晉時期就出現在中國。元代之後,各地方志記載了50餘種西瓜,除了有用於食用的,還有專門用來吃籽的「打瓜」。
打瓜,也就是籽用西瓜,果實小、瓜瓤味淡、籽又多又大,因為通常用手就能打開,「食則以拳打之」,所以才有了打瓜這個名字。很快,歷史上就出現了第一個為西瓜籽打call的大人物——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就是萬曆帝,是明朝第13代皇帝。晚明宦官劉若愚的《酌中志》中,就記載了明神宗「好用鮮西瓜種微加鹽焙用之」。
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宮廷裡烘焙大量西瓜籽,這無疑是對其最好的宣傳。所以在官方的影響下,西瓜籽一路火爆到了清朝,《金壺七墨》記載了晚清文學家黃鈞宰的親見親聞,書中統計:「滬城內外茶樓酒市妓館煙燈,日消西瓜子約在三十石內,外豈復意料可及耶。」這還僅是當時的上海地區。向日葵原產地為北美洲,是俄羅斯、烏克蘭、葡萄牙、秘魯、玻利維亞的國花。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才輾轉傳入中國,這其中大概經過了一百多年。在我國最早記載葵花籽可食的是《[康熙]桃源鄉志》:「葵花,又名向日葵,色有紫黃白,其子老可食。」最早記載葵花籽售賣的是晚清時期植物學家吳其濬所著的《植物名實圖考》:「(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頭暈,滇、黔與南瓜子、西瓜子同售於市。」而最早記載向日葵大規模栽培的是民國(黑龍江)《呼蘭縣誌》:「葵花,子可食,有論畝種之者。」也就是說,民國時期葵花籽才嶄露頭角,一路發展直到後來居上。除了西瓜籽和葵花籽之外,還有一種比較常吃的「瓜子」,就是南瓜籽。
南瓜同樣原產於北美洲,最早記載南瓜籽售賣的也同樣是《植物名實圖考》,在鹹豐年間(貴州)《興義府志》中,還表明「郡產南瓜最多,尤多絕大者,郡人以瓜充蔬,收其子炒食,以代西瓜子」。所以,南瓜籽的流行最起碼是在晚清之後,晚清之前文獻裡提到的瓜子,基本都是西瓜籽。要是在清朝前期,甚至更早時期背景的古裝劇中出現了嗑葵花籽或是南瓜籽的場景,那應該就是「bug」無疑了。

嗑瓜子固然快樂,也要適量啊。一不小心嗑多了,不僅會發胖,對牙齒也不好喲。

經公眾號「費米科學」(微信ID:fermi_science)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嗑瓜子為什麼會停不下來???真相扎心了…
    說到底,嗑瓜子停不下來,是因為嗑瓜子的動作形成了一種迅速反覆的正向激勵。瓜子殼是吃瓜子的一點小障礙,但剝開它,你馬上就能吃到瓜子仁作為獎勵,這形成了一次次絕佳的即時反饋,激勵著你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再加上瓜子體量小、難飽肚,還可以邊嗑邊做別的,聊天看電視一點不耽誤。
  • 音樂通過大腦發出令人愉悅的「寒戰」,科學家可以看到它
    聽愉悅的音樂令人起雞皮疙瘩實際上,您可以在大腦掃描中看到這種微弱的「寒戰在先前的腦成像研究中,這種現象與激活大腦的獎勵和愉悅系統有關。現在,科學家已經分析了與令人愉悅的音樂寒戰相關的大腦活動模式。在這項研究中,當人們戴著耳機,並將電極貼在頭皮上聽音樂時,使用高密度腦電圖設備測量人們大腦中的電活動波。
  • 拾野拾趣|小爪水獺——戒不掉「嗑瓜子」的癮
    然而,這種進食時處理獵物的複雜工序卻在人工飼養下被大大簡化了,就像嗑瓜子倘若變成了直接吃瓜子仁便索然無味,直接就能下肚的肉吃起來也就沒了剝殼撬甲的樂趣。如果這種餵食的隨機性和複雜性可以使小爪水獺更加愉悅,那麼通過飼養員和水獺的嬉戲,或通過某些和飼養員的互動才能得到食物,是否也能使水獺的身心更加健康呢?Ross S.
  • 葵花籽其實是向日葵的什麼 大家平時一定都沒少嗑瓜子
    葵花籽其實是向日葵的什麼 大家平時一定都沒少嗑瓜子時間:2020-11-30 12:42   來源: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葵花籽其實是向日葵的什麼 大家平時一定都沒少嗑瓜子 葵花籽其實是向日葵的什麼?
  • 蒙面唱將猜猜猜愛嗑瓜子的貓是誰 向日葵造型太另類
    補位歌手「愛嗑瓜子的貓」引起觀眾注意。新穎別致的面具讓「愛嗑瓜子的貓」顯得十分另類,而其狂野、獨特的演唱風格,更是讓猜評團集體拜服。那麼這位「愛嗑瓜子的貓」是誰呢?    「愛嗑瓜子的貓」是誰?   《蒙面唱將猜猜猜》第二期迎來了兩位補位唱將,分別是「不和陌生人說話的狐狸爸爸」和「愛嗑瓜子的貓」。其中,「愛嗑瓜子的貓」因其狂野本色受到觀眾矚目。那麼這位頭頂向日葵的「狂野」女子是誰呢?   有網友猜測此人可能是李嘉格。據悉,李嘉格是《中國好聲音》學員,出生+於遼寧盤錦。
  • 明代時我國人民也愛嗑瓜子,當時最常見的瓜子是 螞蟻莊園1月11日...
    螞蟻莊園2021年1月11日題目:明代時我國人民也愛嗑瓜子,當時最常見的瓜子是葵瓜子西瓜子答案解析:在明清兩代,沒有其他瓜子能撼動西瓜子的地位,連宮廷也流行嗑瓜子,明代《酌中志》中記載了明神宗朱翊鈞「好用鮮西瓜種微加鹽焙用之」。
  • 明代時我國人民也愛嗑瓜子 當時最常見的瓜子是?螞蟻莊園2021年1月...
    螞蟻莊園2021年1月11日題目:明代時我國人民也愛嗑瓜子,當時最常見的瓜子是葵瓜子西瓜子答案解析:在明清兩代,沒有其他瓜子能撼動西瓜子的地位,連宮廷也流行嗑瓜子,明代《酌中志》中記載了明神宗朱翊鈞「好用鮮西瓜種微加鹽焙用之」。
  • 研究表明:長跑後的愉悅不是因為內啡肽的分泌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曾有專家對此做出過解釋:跑步會促使身體分泌內啡肽(endorphin,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內啡肽是由腦下垂體和脊椎動物的丘腦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 。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鎮痛劑。
  • 情侶輕軌上嗑瓜子吐殼 嗑了四站無人勸阻(圖)
    小華介紹說,這對男女很年輕,可能是對情侶,因為他們曾互相餵食,似乎因為他們在車上過於親暱,車上的人都躲著他們站,也沒有人去勸阻他們嗑瓜子的行為,以至於後來還在這對男女身邊形成了一個小「真空區」。大約4站路之後,嗑瓜子的男女在循禮門站下了車。巧的是,小華也在這站下車,她下車後發現,這對男女在出站前仍然在亂丟瓜子殼,一直就沒停過。
  • 為什麼扔東西會讓人愉悅
    為什麼「斷舍離」能讓人產生愉悅輕鬆的心理呢?這其中有心理學依據嗎?當我們說「斷舍離」時,我們在說什麼「斷舍離」這個概念的風靡,始於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寫的《斷舍離》一書。受日本禪院生活的啟發,山下英子總結出了一套從整理雜物到整理人生的「斷舍離」之道。
  • 《欲罷不能》給一個飢餓的人餵糖,短期內令人愉悅,但最終他會餓死。
    2:不可預見更令人愉悅。 3:整理本身,是一個開放的循環,它要求閉合。我們討厭扔東西,但我們也討厭雜亂。痴迷於購物的人,跟那些痴迷於整理的是同一批,於是整個過程變成了一個延綿不斷的永動循環。一但意識到這一點,你就幾乎能在所有地方看到這樣的循環。 4:一看到底的劇集。自動續播下一集。
  • 愛嗑瓜子的注意,這兩家都檢出過氧化值超標,當心被坑!
    瓜子固然好吃,但是其熱量還是特別高的,吃多了會發胖,而且還會讓我們感覺到口乾,導致口瘡、上火等不良的反映出現,大量嗑瓜子,對於人的味蕾和牙齒來說,都會有損傷,所以平日裡一定要控制食用的量。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宜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成屬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督促食品經營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分析原因並進行整改。
  • 痛苦還是愉悅-究竟是源自你的感官還是認知?
    兩種情況下,受試者都匯報說更貴的紅酒口味更好,並且10美元和90美元的紅酒之間的愉悅感差異更顯著。成像揭示出,當受試者品嘗他們認為更貴重的紅酒時,大腦與愉悅感有關的區域亮了。事實證明這並不是勢利或者某種表象的心理感覺——而是他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更大的愉悅感。
  • 重組氣味分子使人更愉悅—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弄清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氣味分子在不同組合後讓人產生愉悅感或不悅感。 8月29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解釋了一種了解氣味的新方法。美國加州薩爾克研究所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的基於氣味分子在自然界中出現頻度的方法重組氣味分子,他們通過繪製這些數據,發現了能夠讓人聞到之後感到最愉悅的氣味分子組合區域。
  • 愉悅家紡轉讓國有股權
    愉悅家紡轉讓國有股權 2015-07-30 08:51:25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劉相華     愉悅家紡有限公司2.6%國有股權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以3779
  • 為什麼有人喜歡聞汽油味?
    當然,有多少人覺得汽油氣味令人愉悅,就有多少人覺得它令人討厭。但是那些喜歡汽油味的人真的對此十分沉迷。這是為什麼呢? 汽油的神奇配方 要了解喜歡汽油味道的心理,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探究汽油本身。
  • 品味啟蒙運動:既愉悅又迷惑的世界
    品味啟蒙運動:既愉悅又迷惑的世界 2008年10月30日 16:30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發表評論 對歐洲近代思想感興趣的讀者,可隨著他的娓娓道來,重回到18世紀,去仔細品嘗「啟蒙運動」那個「既愉悅卻又令人感到迷惑的世界」。
  • 郊外的家:自感舒適愉悅幸福
    這在相當大的範圍內應該是事實,不過這也不代表著每個具體的人的具體狀態就一定是舒適愉悅和幸福的;相反,我們聽到的表白和述說往往還不乏苦惱困惑與焦灼。就我自己來說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多有不甘與怨憤,多有不平與迷惘,而似乎也只有那樣的情緒才適合表達,適合在表達過程中獲得紓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突然意識到我自己現在的狀態是在舒適愉悅幸福之中,就不免有些驚訝,有些不敢相信,有些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