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罷不能》給一個飢餓的人餵糖,短期內令人愉悅,但最終他會餓死。

2021-01-15 騰訊網

上癮體驗是如何設計出來的未完成的緊張感

1:蔡格尼克效應:未完成的體驗比已經完成的體驗更多的佔據我們的腦海。

2:不可預見更令人愉悅。

3:整理本身,是一個開放的循環,它要求閉合。我們討厭扔東西,但我們也討厭雜亂。痴迷於購物的人,跟那些痴迷於整理的是同一批,於是整個過程變成了一個延綿不斷的永動循環。一但意識到這一點,你就幾乎能在所有地方看到這樣的循環。

4:一看到底的劇集。自動續播下一集。

5:就如同你聽人講一個故事,什麼故事都無所謂:到了一個點,你就是很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6:停下來的時候,你已經把節目看完了。

令人痴迷的社會互動

7:照片是否受歡迎,這就像人們的生活一樣不可預測,故此隨時可以重來一次。

8:評估自我價值的需求。

9:人們永遠對自我價值拿不準,他跟身高,體重和收入不一樣,無法衡量。

10:有些人對社會反饋更為痴迷,但我們都是社會生物,誰也無法完全忽視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反饋不一致會把我們逼瘋。

11:較之負面觀點,人更容易採納關於增加的正面觀點。

12:我們很重視自己,但對負面反饋也非常敏感。「壞比好更強烈」原則,它在不同的體驗裡表現的非常一致。

13:這是一套基於社會認可,點讚,肯定,瀏覽次數,關注者人數的系統。他讓人徹底沉迷在經過修飾和排演的自我評估裡。

14:基本的人類動機:社會肯定需求和個性化需求、

15:社會肯定(或與他人一樣的看待世界)是你屬於一群志同道合者的標誌。用進化術語說,群體成員更容易生存,落單的人則會被一個個地拋棄,故此,察覺你跟其他許多人一樣,會令人放心。如果這些紐帶遭到剝奪,人會體驗一種沉重的痛苦,有時候叫做「社會死刑「。

16:偶爾的分歧也有好處,因為他可以提醒你,你跟其他人不一樣。

17:最優獨特性:如果你在大多數事上跟人一樣,但又不是所有事情都跟人一樣,你就找到這個平衡點。

18:為社交而遊戲:一連串的任務,玩家之間的遠程互動,玩家會成為朋友,在遊戲內外互相支持。

19:如果我們是好朋友,我們坐在一起,這種互動,這種能量交換會釋放出一整套神經化學物質。,讓我們彼此在情緒和身體上獲得調製、

20:只要你同時也在現實生活裡交朋友,在網上交朋友就沒有什麼不對。

21:給一個飢餓的人餵糖,短期內令人愉悅,但最終他會餓死。

22:請記住:你的大腦黃瓜經過醃製,他就無法恢復成真正的黃瓜:要想徹底擺脫上癮帶來的後果是不可能的。

如何遠離行為上癮讓孩子遠離行為上癮

23:自然交流提升孩子社交能力

24:解讀情緒是一種精心調整,用進廢退的技能。

25:在自然環境裡跟其他孩子多相處,比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守著發光的屏幕,讓孩子們在一項能提升社交互動質量的任務上表現得更好了。

26:面對面溝通至關重要。這是孩子們理解自己語言對他人有什麼影響的唯一途徑。

27:小劑量的心理艱辛對我們有好處。

28:為幼兒設定健康的屏幕使用時間。

29:我們小時候在屏幕所花的時間,影響著我們餘生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早早的達成恰如其分的平衡,比日後糾正不健康模式更加容易。

30: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把自己在屏幕裡世界裡看到的東西與自己在現實世界的體驗聯繫起來。

31:積極的參與比被動觀看要好。

32:用在屏幕前的時間應該始終關注應用軟體的應用,而非技術本身。

33:讓青少年「可持續」地使用數位技術。

34創造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全家人常常進行有意義的線下對話,在一天的某一刻,家裡所有人聚集在一起,不上網。

35:對於某些小孩來說:數字世界明顯比自己身體寄居的現實世界更美好。

36:網癮患者放棄線下世界,投入到看似更寬容的網絡世界裡。

37:對於許多現代行為來說,禁絕是不可能,故此要採取不同的幹預方法。

38:動機性面談:如果人既有內在動機,也感到自己獲得成功的力量,那有更大的可能把目標堅持下去。

39:自我決定理論:人天生具有主動性,尤其是在行為激活三大人類核心需求之一的時候:感覺自己能支配自己生活的需求(自主);和家人及朋友構建穩固社會關係的需求(關聯);在應對外部環境感到有效(也即學習新技能,克服挑戰的勝任感)的需求。

40:不同人:受不同的動機驅使來克服自己的上癮問題。

改變習慣和行為結構

41:通過純粹的意志力來克服上癮幾乎是不可能的。

42:通過表達恐懼,他們從對恐懼的惦念中得到了自由,而這種惦念自始至終都折磨著那些壓抑恐懼的人。

43:是用意志力的人會最先失敗。

44:構建環境,遠離誘惑比較重要、

45:意志力是看著美味的巧克力餅乾而拒絕它們,而良好的習慣就是一開始身邊就沒有巧克力餅乾。

46:禁絕不光短期沒用;長期而言還會走火。

47:克服上癮行為的關鍵使用別的東西代替它們。分心同樣也能發揮作用。

48:習慣有三個部分組成:線索(任何能促使行為的東西);慣例(行為本身);獎勵(訓練大腦在將來重複該習慣的回報)。

49:克服上癮的最佳方法:在改變慣例的同時保留線索和獎勵,即只用分心知識來改變原有行為。

50:關鍵是要找出是什麼令最初的上癮帶來的獎勵感。

51:不同的上癮需要用不同的習慣去覆蓋。

52:建立新習慣很困難 。

53:一種微妙的心理槓桿似乎可以加速習慣的形成:你形容自己行為所使用的語言。比如:「我不能用」改成「我不用」。

54:長期來看:斷癮的目標是要沒有習慣的羈絆。

55:構建遠離誘惑的環境。

56:行為構建體系承認:你無法徹底避開誘惑,但你可以是一「減少使用頻率」為目的。

57:任何放在你身邊的東西都比離得遠的東西對你的精神生活有更大影響。

58:物理空間是友誼形成的關鍵。

59:藉助負面反饋的力量:獎勵比懲罰更有趣,但如果你想改變習慣,小小的懲罰或不變更為有效。(損失厭惡)

60:將提醒任務交給工具,比如:起床交給鬧鐘,而不是靠自己。

61:削弱心理迫切性。

62:逆想拆解上癮體驗、

63:行為構建是讓你少做錯事的工具,也是讓你多做好事的工具。

相關焦點

  • 蜜蜂餵糖有方法.
    白糖是蜜蜂最主要的飼料之一,在外界蜜源匱乏且蜂群儲蜜不足時養蜂人便會用白糖代替蜂蜜來飼餵蜜蜂,從而避免蜂群因飢餓而死亡,這種情況在蜂群越冬時尤為常見
  • 網傳「飢餓能餓死腫瘤」 真or假?
    專家:腫瘤細胞餓不死 營養不良的人腫瘤發生率更高  幾天前,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正式出爐。其中,「飢餓能夠餓死腫瘤」上榜。  事例 男子為「餓死」腫瘤暴瘦50斤  今年5月,浙江省人民醫院營養科營養門診,來了一位虛弱不堪的病人。  這個腫瘤患者姓鍾,在聽信「腫瘤可以被餓死」後,他全面忌口,把很多有營養的食物列為「發物」,結果體重狂掉、虛弱不堪。身高1米7多,以前的他75公斤,現在不足50公斤,瘦成一個「紙片人」,好像一陣風都能吹倒。」陪同而來的老伴不住地埋怨,心疼不已。
  • 海豹擔心潛水員會餓死,連續四天抓企鵝餵他,還教他怎麼吃
    海豹擔心潛水員會餓死,連續四天抓企鵝餵他,還教他怎麼吃 2020-11-03 16
  • 為消除飢餓創建了種子庫的科學家,餓死了
    假如活不到明天,守護這樣一個倉庫是否還有意義?世界上最早建立種子庫的科學家們其實已經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所付出的代價是生命。守著一個存儲著數噸糧食種子的倉庫,蘇聯人寧願餓死也沒有動過哪怕吃一點的念頭,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驅使著他們?
  • 快餓死的北極熊,為什麼不能給它投餵食物?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快餓死的北極熊,為什麼不能給它投餵食物?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在地球上人類算得上是比較自私的一種生物,為了自身的發展而忽略了其他物種在地球上的繁衍生息,比如,在人類碳排放量逐步增多的情況下,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效應,溫室氣體的過量排放導致了全球變暖的出現,導致多種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北極熊就是其中的一個。
  • 為什麼人們寧願看北極熊餓死,也不願給它投餵食物?真相令人心酸
    在我們印象當中這些北極熊都是圓嘟嘟的,以及全身通白的大萌物,然後在現實當中卻有令人十分心酸的一幕。在北極冰雪世界當中,有一隻體型較大的北極熊卻被餓得瘦骨嶙峋,它簡直就是皮包骨頭,走路都有點搖搖欲墜了,而且它還在垃圾桶中翻找出可以食用的食物,最後因為體力不支,摔倒在地上了,感覺就要快死了一樣。
  • 60年前,一群解決人類飢餓的科學家,餓死了-虎嗅網
    假如活不到明天,守護這樣一個倉庫是否還有意義?世界上最早建立種子庫的科學家們其實已經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所付出的代價是生命。守著一個存儲著數噸糧食種子的倉庫,蘇聯人寧願餓死也沒有動過哪怕吃一點的念頭,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驅使著他們?
  • 為消除飢餓,保留人類末世希望而創建了種子庫的科學家,餓死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世界種子庫這個特殊的機構,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目前在我們地球野外環境下,很多植物尤其是農作物的品種都已經找不到了,它們有的是被人為滅絕,有的是因為物競天擇,適應不了現在的狀況而導致消亡。
  • 快要餓死的北極熊為什麼不能投餵,這種行為甚至犯法!
    我們都知道,不管任何時候都要充滿愛心,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我們都應該善待每一個生命。但是你知道嗎,在南極或北極,是禁止我們去救一個快要餓死的企鵝或是北極熊的。而且不光是北極熊,其他野生動物都是一樣的。你一定會好奇了為什麼不能喂?我們難道不應該去挽救一個生命嗎?
  • 為什麼加拿大禁止給即將餓死的北極熊投食?
    很多年老體弱或年幼的北極熊因此而餓死,一些成年公熊轉而對同類痛下殺手。加拿大政府為何禁止投餵北極熊?既然是人類活動使北極熊陷入絕境,那麼加拿大為什麼立法禁止人們給飢餓的北極熊投食呢?其實加政府做出這項決定是經過科學論證和理性考量的。
  • 蜜蜂餵白糖的正確方法
    白糖是蜜蜂最主要的飼料之一,在外界蜜源匱乏且蜂群儲蜜不足時養蜂人便會用白糖代替蜂蜜來飼餵蜜蜂,從而避免蜂群因飢餓而死亡,這種情況在蜂群越冬時尤為常見
  • 給快餓死的北極熊餵食被禁止,如果是你,是餵它還是看它死去?
    它們看起來髒兮兮的,而且整個身體都很瘦,讓人一看到就知道它們已經餓了好長時間了。每當這時候,總有一些好心人會買些狗糧貓糧去投餵這些動物。一般來說,投餵這種動物是不會有危險的,因為畢竟它們的塊頭比較小,對人造成的傷害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一頭瘦骨嶙峋的北極熊站在你面前的話,你的選擇是什麼?是選擇投餵還是選擇無視?
  • 糖到底有什麼危害?
    糖還會減弱食物帶來的愉悅感,讓人想吃得更多,就會有類似「上癮」的感覺。人吃了糖之後,糖進入人體會作用於腦部,幹擾飢餓激素(ghrelin)的和瘦素(leptin)作用。飢餓激素會讓人產生飢餓感,瘦素(leptin)可以讓人產生飽足感,而糖卻會干擾飢餓激素和瘦素的運輸和轉導,讓你總感覺吃不飽、還總是覺得餓。此外,糖還可以降低腦部獎賞中樞的多巴胺信號。
  • 甜蜜的謊言:以《一部關於糖的電影》為例,淺析糖對人體健康影響
    加入大量糖分的食品美味是美味,但其背後卻是一個由糖構成的甜蜜陷阱,一步一步令人著迷,最後深陷糖分帶來的危害。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它通過嚴謹的實驗記錄,直觀的展現出糖帶來的危害,它就是《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 飢餓鯊進化:育碧爸爸他來啦!帶著他的飢餓鯊來啦!
    《飢餓鯊進化》遊戲小程序好玩嗎?  《飢餓鯊進化》小遊戲怎麼玩?  怎麼進入《飢餓鯊進化》?  文章下拉到底部,  點最後一個圖片進入遊戲!  只有你想不到,  沒有我找不到的好遊戲!  推薦星數:5星(滿星5星)  難度星數:3星(滿星5星)  沐沐簡評:育碧爸爸帶著他的小遊戲來啦!真的不錯,繼續加油哦!《飢餓鯊進化》是一款經典的APP遊戲移植版,品質還是不錯的哦。
  • 以謠傳謠真的要停止了,好魚一定是餵出來的!
    慢慢的觀賞魚在長期飢餓和營養不良的情況下變得瘦弱丶愛生病甚至後期是直接出現損耗。所以可以知道觀賞魚沒有餓死的這句話完全就是謠傳!要我說好魚就是餵出來的,接來下養魚人就和大家聊一聊觀賞魚餵食的那些事:為什麼會有人說觀賞魚只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
  • 因為堅持母乳餵養,導致孩子活活餓死?!用證據說話
    最後孩子媽媽說:「如果我當時給他餵哪怕一點點奶粉,也許他就不會死……」在痛惜之餘,很多人可能會想:堅持母乳餵養,真的可能害死孩子嗎?事實到底是怎樣?>孩子離世的悲痛是真切的,但並不代表這位媽媽對離世原因的判斷就是可靠的 雖然這位媽媽認為堅持純母乳餵養,結果失敗,最終導致孩子出生後由於飢餓脫水致死
  • 研究表明:長跑後的愉悅不是因為內啡肽的分泌
    近年來,長跑成為一項越來越熱門的運動了,你或你身邊肯定有人在堅持長跑,而當你和他談到跑步時,通常他們會告訴你,長跑讓人感到愉悅,跑完後內心充滿寧靜和快樂,這種感覺無與倫比。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事實可能不這麼簡單,研究人員最近在小白鼠上進行實驗後發現,內啡肽與所謂的「跑步後的愉悅」沒有關係。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可能來源於人體的其他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也能做到減輕痛苦,帶來快樂。  上世紀八十年代,科學家發現人們在進行長時間鍛鍊後,血液內的內啡肽水平會上升,從而推斷出內啡肽水平上升是人在激烈運動後感到快樂的原因。
  • 跑步,為什麼能讓人慾罷不能?
    跑步,為什麼能讓人慾罷不能?雖然人們不知道他為什麼跑,但是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跟著跑起來。跑者隊伍中的口號也越來越紛繁蕪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任何一件事情超過一個尺度以後,就會發生神奇或奇怪的事情。也就是——大力出奇蹟。具體到跑步這件事——最難的是開始跑步。
  • 讓人上癮到底是糖還是甜?
    相信大家都喜歡吃甜的東西,以至於很多人對甜的東西無法控制根本就停不下來,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糖癮」。因為吃糖或者甜食可以讓人有快樂的感覺,但糖類攝入過多也是導致人肥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快樂和肥胖之間,大家該如何選擇?於是,代糖也就應用而生了。這樣既可以保持快樂又不會導致肥胖,真是兩全其美!今天就來聊聊糖和快樂的問題。一、為什麼糖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