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網訊(李卓婕 賈元東)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
「北鬥三號」是我國第一個面向全球的重大公共服務空間基礎設施。這標誌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肩,為全世界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在這項光榮而驕傲的工程背後,有一名來自崇州的設計師,他叫帥濤。
帥濤,崇州人,1998年崇慶中學畢業,考入西安交通大學, 2008年博士畢業後先後在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工作,現任上海天文臺星載氫原子鐘總設計師。
7年參與完成18顆北鬥導航衛星原子鐘設計研製
今年是帥濤進入航天領域工作的第12年。他在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參與了通信衛星、導航衛星設計工作,2013年進入上海天文臺開展了星載氫原子鐘研究與研製工作。經歷了「北鬥三號」試驗衛星和組網衛星建設的磨礪與洗禮,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奮鬥和拼搏,帥濤一步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北鬥人」。
2015年9月,由帥濤團隊研製的我國首臺星載氫原子鐘隨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上天。
在「北鬥三號」全球系統建設中,帥濤團隊研製完成16臺組網衛星氫原子鐘,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北鬥精密定位和長期自主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 項目還榮獲了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原子鐘,北鬥導航衛星的「心臟」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心臟」,直接決定了導航定位精度。
導航系統的本質是一個時間測量系統,若衛星存在十億分之一秒(1納秒)的時間誤差,則會產生0.3米的測距誤差。只有通過在衛星上配置高精度原子鐘,才能實現衛星直接播發出高精度導航定位信號。
我很榮幸成為一名「北鬥人」
作為一名「北鬥人」,帥濤說:「我的工作經歷有著深刻的北鬥烙印,我很榮幸參與北鬥這項事業中,參加到國家發展建設事業中,這讓多年來的工作,和幾代人共同的努力變得更加有意義。」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這不僅是一個階段性成果,也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將會和我的團隊繼續為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努力。」
「這,是我們追求的夢想,我和我的團隊將為這個夢想而努力奮鬥。」
老師和同學眼中的「他」
帥濤中學時就讀於崇州市崇慶中學,高考以優異成績考進了西安交通大學。
帥濤以前高中班主任徐德全老師回憶說:「帥濤讀書時特別勤奮努力,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他非常愛思考,在班上成績雖然不算是最拔尖的,但他當時讀書很靜得下心去鑽研每個細小的問題,特別是對物理科目很感興趣,成績一直很優秀。」
而在同學劉濤的眼裡,帥濤不僅成績好,還是個開朗隨和的大哥哥,經常照顧幫助同學,大家都非常喜歡他。(供圖:崇州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