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說丨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潛力巨大,企業發展才能支撐國家戰略

2020-12-03 21世紀經濟報導

「21世紀是海洋經濟的時代」這是全球範圍內都已經形成的共識。

目前,受制於海工裝備領域對企業管理、資金、技術含金量的較高要求,我國從事海工裝備的企業並不多。而作為民營企業,精銦海工多項技術創新打破國外壟斷、參與編導多項國家海洋裝備設計製造標準、並積極探索「產品+服務」的產業鏈發展新方向……可以說,精銦海工的發展為海洋工程裝備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鑑和思考。

需國產化替代和填補空白地方很多

今年,清控銀杏廣州團隊作為領投方,投資精銦海工約四千萬金額。談及為何選擇精銦海工?清控銀杏創業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廣州團隊風控經理丁翎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精銦海工核心管理團隊是一群個性鮮明、技能突出的專業人才,他們和企業一起經歷過油氣市場的輝煌和沒落,但始終不忘初心,即使在企業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他們仍不斷學習、持續創新,我們很欣賞這樣的品質。」

作為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對於投資機構而言,海工裝備製造企業的投資也面臨著投入資金大、回報周期長等風險。對此,丁翎認為,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尤其對於處於變革轉型期的行業。他表示,「科技驅動、價值投資是我們的初心,因此我們進行了近一年的企業盡調和行業調研,在充分了解行業和企業的認知基礎上進行了精銦海工的這筆投資。」

令人欣喜的是,近兩年精銦海工的營收大幅增長,這也證明企業通過對風險的預判,在行業低谷中成功突圍,找到適合自己的轉型之路。「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周期,海上油氣、風電也不例外。此前,我們重點調研了精銦設備是否可以跨行業應用,布局不同行業,目前來看,當初的判斷沒有錯。」丁翎說道。

在他看來,當前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需要國產化替代和填補空白的地方很多,因此,需要大量像精銦海工這樣的企業,才能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進而支撐國家「海洋強國」戰略。

輕資產實體企業融資難如何破解?

多年的投資經歷,讓源星資本管理合伙人於立峰在海工裝備企業投資上有著自己的心得。

「海洋裝備產業的發展需要中國基礎製造業持續升級來作為支撐。」於立峰認為,相較於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在海洋裝備領域技術水平仍不高。海水腐蝕、地質洋流等複雜的海洋環境都對海洋裝備的可靠性、穩定性以及作業精度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

因此,為了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像精銦海工這類企業必然需要長期、持續研發投入。但同時,他也提醒企業應避免因長期、持續的研發狀態,逐漸脫離市場,陷入為了研發而研發的困境。此外,企業和投資人需要時刻警惕新興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出現,對於原有技術路線和解決方案可能產生的顛覆性衝擊。

在他看來,把握海工市場巨大空間的邏輯和趨勢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前提,在此基礎上,投資機構才會看重技術產品的創新性和領先性,以及與市場需求的結合程度。「企業最終是要將成果銷售到市場中去,如何觸達市場,如何觸達客戶,如何面對同行的競爭,這些都是需要企業家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投資機構非常看重的問題。」於立峰說。

然而,融資困難是包括精銦海工在內的以研發為主、輕資產實體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以股權融資為例,傳統重資產企業因其實體資產本身價值,通過資產重置法等傳統估值方法便可以實現明確定價,而對於輕資產企業,特別是在還沒有形成規模化、持續增長的盈利水平之前,其定價估值缺乏合理依據,這就為融資增加了巨大難度。

如何解決輕資產實體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於立峰建議,一方面企業要充分認識和挖掘自身價值和優勢,在融資過程中全面展現企業投資價值,幫助投資人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另一方面,企業家自身要調整預期,不應過度透支企業長期價值,避免增加投資人決策難度。

(作者:黃浩博 編輯:曹金良)

責編 李劍華 實習生 李各力

相關焦點

  • 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在浙江成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金潔 楊眉 張律 記者曹吉根)「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的成立,對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一個計量技術服務的好模板。」4月26日,浙江杭州舉行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成立大會,通過了《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技術聯盟章程》。
  • 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成立
    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成立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17-07-03 字體:[ 大 中 小 ]
  • 盛朝迅: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海洋裝備製造、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產業,加快形成一批海洋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打造一批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和戰略平臺,有力支撐我國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全球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遭受嚴重衝擊,新訂單大幅萎縮,已建成和在建產品大面積延期或撤單。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正處在生存與發展的關鍵階段,既面臨嚴峻挑戰,也面臨加快趕超的戰略機遇。
  • 江蘇科技大學 | 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發展高端論壇在...
    聯盟通過創建「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等方式,及時為各成員單位開展智慧財產權服務;聯盟為高技術船舶協同創新中心成員單位開展了智慧財產權戰略研究與預警分析、專利微導航等服務,推動了產業專利技術的集成和突破、儲備和流轉;聯盟積極對外開展符合各類智慧財產權信息利用主體實際需求的多層次、多類別的智慧財產權專業化培訓;聯盟還以智慧財產權和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互動為主線,以將智慧財產權優勢充分轉化成行業科技創新和發展優勢為目標
  • 2020-2026年中國海洋工程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畢竟隨著我國向深海採油的力度加大,海工裝備設施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賦予國家戰略新的高度,向海洋發展已在市場形成共識,如此就賦予海洋工程設備板塊新的成長空間。《「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的相關報導更強化了市場預期。據相關媒體報導,「十二五」期間在中國的近海大陸架和大陸坡將會再建設5000萬噸的產能,帶動的海工裝備總投資將超過2500億元。
  • 中國海洋工程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截至**陸上石油的發展與開採難度越來越大,為了我國的能源安全以及拓展我國新的能源儲備,向海洋發展,勘探新的油氣田已成為國家戰略。畢竟隨著我國向深海採油的力度加大,海工裝備設施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賦予國家戰略新的高度,向海洋發展已在市場形成共識,如此就賦予海洋工程設備板塊新的成長空間。《「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的相關報導更強化了市場預期。
  • 戰略研究丨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
    從歷史演變來看,只有具備敏銳的洞察意識,掌握並發展顛覆性技術,才能保持一個國家的世界領先地位。美國、俄羅斯等國均成立了專門機構,加緊顛覆性技術的相關研究,我國也應開展顛覆性技術研究,捕獲新興前沿技術機遇。
  • 葫蘆島龍港海洋工程工業區
    葫蘆島已經被國家規劃為重點建設的大型造船基地之一。  在這個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科學審視冷靜思索,大氣魄地提出打造中國北方船舶製造和海洋裝備基地的發展目標。在築巢引鳳的過程中,船園充分發揮深水優勢,主攻建造10萬噸級以上大船投資。
  • 用自主智慧財產權保障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技術發展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我國陸權與海權並重的戰略方針,作出了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的戰略部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作為中央直屬的特大型軍工企業集團,肩負著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提供裝備保障的重要職責。
  • 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規模在50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9.76%。巨大的市場規模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進軍海工裝備領域。受造船業產能過剩的影響,截至**國內不少有實力的大型船企開始向海工裝備製造行業轉型,有些企業甚至具備獨自承接海工裝備的硬體建造能力。此外,中國南海開發也將會給海工裝備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前景。**年1-**月,全國造船完工174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4%。
  • 順應國家戰略需要 促進造船航運發展——論交通強國、海洋強國...
    、轉型升級,有效支撐交通強國戰略的實施。一是通過船檢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機構在國際規範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推動我國航運業、造船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運用新技術、新標準推動我國航運、造船和配套產業升級換代,提升中國相關行業的國際地位和產業影響力;二是通過船檢高質量發展提升海洋工程技術保障能力,促進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握國際海洋工程技術發展動向,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促進我國海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 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在京成立
    ,體現了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與智慧財產權高端服務業的強強聯合,對促進全行業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的提升將產生重要影響。  船舶和海洋工程產業是為航運業、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綜合性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優先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是我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撐,具有十分突出的戰略意義。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擘畫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第一次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中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及產業規劃思路
    把「人才鏈+產業鏈+創新創業鏈」作為集聚創新資源的戰略基點,以海洋科技創新體系來支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興海洋產業迅速成長,成為我國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重點。新興海洋產業作為沿海省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力量,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迅速增長的態勢。經過產業化初期的迅速增長,新興海洋產業必將面臨要素驅動向技術驅動發展的新階段。
  • 「糖」經濟產業潛力巨大
    「在我們國家,糖作為一種新型能源和資源利用開發,目前是一個非常大的研究領域。」肖敏說。 除了作為能源/資源開發,糖類藥物的開發潛力巨大。 「目前發現幾乎所有疾病的治療藥物都有糖藥物的存在,如抗腫瘤、抗血栓、降血脂、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等。」肖敏說。 據介紹,糖類藥物主要分為四大類。
  •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科技自立自強是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客觀需要。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引發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可能引發更為劇烈的變革。從微觀到宇觀各層次、各領域的技術都在加速突破,新方法、新手段不斷湧現。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特徵,正在引發國際分工重大調整,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
  • 聚焦海洋裝備國產化,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性支撐—新聞...
    聚焦海洋裝備國產化,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性支撐
  • 2020年版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海洋開發關係國家安全和權益。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我國綜合國力的增長,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突顯,海洋工程科技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準確把握海洋工程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海洋工程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海洋工程行業投資價值,同時提出海洋工程行業投資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 ...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將…
    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第九期)參會通道已開啟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第九期)iOceans Talk中國海洋學會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在線視頻研討會
  • 院士說丨周守為院士:中國海洋能源開發未來的主攻方向及建議
    院士說丨周守為院士:中國海洋能源開發未來的主攻方向及建議 2020-11-03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