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崔健|無賽制、紀實類音綜《中國樂隊》如何打造「電視搖滾樂」?

2020-12-06 娛樂獨角獸

凌晨,崔健走進《中國樂隊》後臺休息室,早已架好的幾臺攝像機,讓本就不大的空間顯得有些逼仄。崔健背對化妝鏡坐在椅子上,綴著五角星的白色棒球帽,黑色皮鞋,背後的光線裹住他依舊瘦削的身形。這個早過了知命之年的搖滾老炮兒,在連續演唱了三首作品後,那張沒有太多表情的臉上仍不見倦意。此時距離《中國樂隊》節目組第一天正式開始錄製已經有11個小時。

幾十年如一日,崔健同他的五星棒球帽化作了一個象徵革新與搖滾精神的符號,企業家們戴起五星帽用來給下一次企業文化革新的開端賦能,歌迷們亦藉此效仿與彰顯他們的搖滾情懷。

在闊別觀眾許久後,這位搖滾老炮兒於2015年開始在電視綜藝中露面。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崔健也陪母親看了中國的很多選秀節目,在他眼中,那些比試有點「假」。於是在接受《中國樂隊》總導演陳韜的邀約後,崔健問陳韜:「你是不是要做一檔真的節目?」

伴隨著音樂綜藝成本逐漸提升的,是市場的包容性與觀眾審美的提高,當二者都奔跑在催生音樂新形態誕生的路上,類型化音樂綜藝的突圍已經勢如破竹。正如1986年崔健和他的「一無所有「開啟了中國的搖滾時代,《中國樂隊》總導演陳韜認為,像《中國樂隊》這樣一檔聽起來小眾而冷僻的節目,「總歸要有一個人來做的」。

「嘻哈已經起來了,為什麼樂隊不行? 」

始於《超級女聲》掀起的素人音樂選秀大幕,到《中國好聲音》等一系列音樂選秀綜藝的接踵而來,2014年年底,在類似《中國好聲音》與《我是歌手》這樣的音樂綜藝正當火熱之時,陳韜和團隊便有了一個反向的思維:音樂類綜藝終將迎來另一個出口。

「可能樂隊很小眾,但是你發現樂隊它的文化性和話題性很高。」於是,《中國樂隊》這樣一檔將紀錄片融入了舞臺呈現的綜藝節目就此誕生。在這個結構中,又注入了一些文化的元素,在導演陳韜看來,這也符合現在綜藝節目的發展趨勢:向更有深度、有一些分眾的想法去做。

在崔健看來,「無論是現場搖滾氛圍,還是電視機前觀眾所感受到的,都要取決於如何能夠將現場音樂和電視觀眾之間打出一條隧道,完成一種交流,說的直接一點就是,《中國樂隊》想要做的是「電視的搖滾樂」。

從《快樂男聲》、《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如果說「比賽制」的設定在素人選秀綜藝中或許還無傷大雅,一旦融進專業的音樂節目以後,就會有些尷尬。在陳韜看來,除了《我是歌手》這種量級的節目,再往下延展,尤其是選擇樂隊項目切入以後,就會發現「沒有可比性」。「因為樂隊形式從風格到演出方式、再到到他們的自我定位與藝術追求,都完全無法真正的用一個標準去評判。」

這也成了《中國樂隊》面臨的節目最大特色與質疑:不採用比賽晉級淘汰模式,在12期節目中,通過樂隊的發掘——呈現——成長作為節目推進的三部曲線索。

在崔健提出那個關於節目真假的問題時,陳韜這樣回答:「我們沒有比賽,而是在做呈現,在為這些樂隊發聲,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初衷。」很快這一突破性的模式得到了樂隊圈目前為止很好的反響,陳韜認為,不比賽,實際上在尊重音樂人們的音樂,反過來也得到了他們的尊重。

另一方面,無賽制模式也讓收視率難以保證,這樣一檔聽起來小眾又冷門的音樂紀實類節目,歸根到底還是一檔綜藝節目。陳韜認為,籌備三年的《中國樂隊》選擇在此時踏上徵程,自然沒有將收視率放在第一指標。「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角度來對待這檔欄目,這也是一個社會活動,對我來說應該尊重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員,其中我們也能學到更多東西,同時也為我們進一步更好的創作鋪路。」

事實上,伴隨著《中國有嘻哈》短短數月從小眾、邊緣、underground到走向主流市場,也讓製作方們看到了音樂綜藝市場看到了小眾文化步入主流市場的快車道。陳韜認為,「我們可能在以前沒有找到很好的展示點。但現在嘻哈已經起來了,那為什麼樂隊不能起來?」

文化類現場音綜,2.0冒險版本「中國好歌曲」?

「做一檔娛樂節目,和做一檔音樂節目,是不一樣的。」導演陳韜說。

年輕時搞樂隊、出專輯。後來承辦過周杰倫、許巍、王菲、劉德華等一線歌手的演唱會,以及大規模的戶外音樂節,陳韜恰恰是一個既對音樂非常感興趣,也對媒體比較了解的人。在他看來,《中國樂隊》的節目架構並不是靠形式與遊戲的模式來吸引觀眾的,「我希望就是靠內容,只要有一次能夠打動你,就OK了。」

作為紀實類音樂節目,《中國樂隊》有一套完整的邏輯線。節目組深入全國各地,尋找優秀的樂隊組合及原創作品,將大批風格各異、積極健康的樂隊組合和作品呈現在電視螢屏,每支樂隊會有專屬的紀錄片,來推出具有「中國精神」的音樂紀實類節目。

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每一期四到五個樂隊登臺演出,三位樂隊尋找人和一位跨界飛行嘉賓構成。崔健、譚維維與陳偉倫三位樂隊推薦人自然成為節目邏輯線的重要線索。

作為混跡樂壇與音樂綜藝多年的專業音樂製作人,陳偉倫在接受娛樂獨角獸訪問時表示,自己推薦樂隊的衡量標準就是:多樣性。「可能有馬賽克這種非常復古的樂隊,也可能像尼瑪樂隊這種非常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目的在於找到中國每個風格、角度最適合來到這個舞臺的樂隊。帶有思考性與中國特色的樂隊。「

除了具備「Doctor 魏」這種代讀專家設定的陳偉倫,崔健則代表了整個樂隊的旗杆和態度。據導演陳韜介紹,崔健仍然經常在live house看演出,而這一次也希望幫助年輕人去實現它們的夢想。而另一位樂隊推薦人譚維維也一直在歌手身份外,和朋友共同成立音樂廠牌草臺回聲、推出了「T計劃」,進行著民族音樂在國際化的探索。

可以看到,三個樂隊推薦人有著明確的分工,他們分別代表著音樂態度、專業幕後製作人、與音樂新形式的探索者角度。而這一切的邏輯最終都是為了最後一期的超級派對。「我們將音樂人的夢想都裝進最後一期的派對中。」導演陳韜介紹。

事實上,除了三位製作人,節目每一期還會邀請「飛行嘉賓」進行文化話題的碰撞,每一期將有一位跨界人物來講述樂隊與他生活的關係,可能是知名電影導演,也可能是商界名人,亦或是體育主持界的名人。這也是節目組為觀眾埋下的「看點設計」。

作為第一期節目的跨界嘉賓,從事科幻創作的作家何夕也向娛樂獨角獸表述了自己的感受。「音樂這幾年經過很多探索,怎麼在這個時期構建有特色的音樂文化是一個命題。而樂隊似乎『正當其時』。有些地方是很相通的。展現經典,將堅守著的新創作形式展現給大家。搖滾音樂人是有特色標籤的。」

在《中國樂隊》這檔節目中,樂隊會以更專業的態度來對待,而一些流行歌手他們也會以樂隊的形式進入到節目當中去。這樣的原創力,對於一些觀眾來說,也許更像2.0版本的《中國好歌曲》。事實上,在原創基礎上,這檔節目的誕生也是一場冒險。

類型音綜的一次探路:「能接受叫好不叫座」?

陳韜早已為節目做好規劃,既然選擇了這樣的小眾音樂類型、與原創方式去呈現,就沒有去把收視率去放到第一考慮指標。

「我接受叫好不叫座,但是我不能接受叫座不叫好,希望它在豆瓣評論上不錯,大家說到這個節目的時候,覺得還挺有成就,而收視我希望很好,但是不會強求。」

事實上,《中國樂隊》這檔類型音樂綜藝的核心點,恰恰不是在做娛樂節目常用的套路和模式上,而真的是落實到和樂隊音樂有關係的點上。從舞檯燈光設計到表演,包括前面恰如其分的紀錄片,以及一些各界人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都是構成節目的核心點。

「你可能會感覺它是一個很素的節目,但是恰恰它不會素,樂隊上臺的張力,和舞臺的絢麗的程度是非常高的。」

錄完第一期節目,陳偉倫最大的感受是「出乎意料」,從現場音樂形式到登上衛視節目演出,這些樂隊可能會有的不適感,似乎完全被打消。他們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了。「我們遲早有一天要讓大眾媒體去關注曾經小眾的群體,而多元化音樂形態百花齊放也是最大的突破。」陳偉倫說到。

一方面,以樂隊為核心孵化原創音樂新形態,另一方面,用跨界嘉賓的身份以另一角度來解讀音樂,在體現音樂多樣性的同時,也能夠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受。而對節目本身而言,從樂隊與電視屏幕的展示契合度、到多元化音樂形態在音樂綜藝市場的後續發展,都是以《中國樂隊》為起源,類型音樂綜藝需要要邁出的一大步。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崔健譚維維加盟《中國樂隊》 新華網聯手打造
    新華網北京3月28日電 28日,江蘇衛視新推出的全新原創紀實類音樂節目《中國樂隊》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歌手崔健、譚維維、音樂製作人陳偉倫作為樂隊尋找人一同亮相,展示《中國樂隊》「很中國、很國際、很時尚」的全新概念。
  • 1994中國搖滾最不該遺忘的歲月,魔巖三傑崔健鄭鈞別安汪峰都瘋狂
    1994年,對於全世界演藝圈都是一個神奇的歲月,這裡先說說中國搖滾吧,1994年,是中國搖滾迷最不應該遺忘的日子,很多人如今提到搖滾似乎就想起搖滾教父崔健、Beyond黃家駒,和如今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汪峰,的確,1994年,對於搖滾樂和搖滾歌迷,很重要。
  • 「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
    「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 「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
  • 《樂隊的夏天2》要來了,中國搖滾重新回到夏天了嗎?
    那麼對你來說中國搖滾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今天小印就帶你一起了解一下中國內地搖滾——受影響於西方世界卻又反叛於西方世界。中國搖滾重新回到夏天了麼?樂夏在第一季雖然是一個新節目,但是節目的整體質量和觀眾反饋都很不錯,也向觀眾展示了中國樂隊的搖滾精神。到了第二季自然而然就有許多有實力的樂隊真香了。
  • 中國搖滾十大經典揭曉 崔健領風騷
    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逢千禧歲末,業界評選的「中國搖滾十大經典」揭曉。「中國搖滾第一人」崔健在「十大」中佔了三席。  由內地搖滾樂評界選出的「中國搖滾十大經典」,絕大多數都是耳熟能詳的曲目。其中,排名第一經典的《一無所有》是公認的中國搖滾代表之作。
  • 搖滾樂壇的女歌手羅琦、姜昕,斯琴格日樂
    中國搖滾樂興起於80年代初,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無所有》喊出了中國搖滾第一聲。90年代中國搖滾樂壇開始出現女歌手,90年代中期中國搖滾樂到達巔峰。(1985年的崔健。)即便如此,仍然有女性闖入這個音樂世界的蠻荒之地,她們中的一些人還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中國搖滾樂壇她們是羅琦、姜昕、斯琴格日勒等。
  • 搖滾趣聞,聊一聊我知道的中國搖滾樂隊取名字有多隨便
    中國搖滾圈很小,90年代中國搖滾起步的時候,各個樂隊樂手翻來覆去就是那些人,一個主唱可能組建過好幾個樂隊。想要取一個要有逼格,要與眾不同,最好叛逆不羈我行我素的名字很難,所以有些樂隊就破罐子破摔了,這篇文章就簡單八卦一下這些樂隊起名字有多隨便。如果有錯誤,大家可以猛烈批評並指正,也可以把你知道的八卦發到留言區。1,七合板樂隊:崔健、劉元、楊樂強等七個人組成,誰也離不開誰的寓意。但事實上,誰都可以離開誰。
  • 中國樂隊簡史:從一無所有到等待天才
    很多人說時代造就了崔健,但反過來也是崔健造就了時代,傑出的音樂家應該造就時代。樂隊文化,尤其是搖滾樂文化,是時代精神和社會變遷的寫照。  1984年到1994年  「音樂世家子弟」樂隊湧現偏搖滾重技術  樂隊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上世紀80年代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音樂而言,都是特殊的時代。  80年代中國社會進入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變之中。
  • 中國的最早誕生的十大搖滾樂隊,不說你可能都不知道
    3、不倒翁樂隊   1984年——1985年間,由臧天朔、王勇、嚴鋼、李力、王迪、秦齊、孫國慶、丁武、李季等組成,解散前以演唱日本歌曲為主,是大陸第一支用電聲樂器演繹現代音樂的流行樂隊,其樂手歌手,後皆成為中國搖滾的中堅人物。
  • 30個中國樂隊史上的「王炸」樂隊
    (非專業人士,如果有不專業的言論或者不合適的措辭,請各位輕噴~)- 中國搖滾的覺醒 -1984-1994討論中國樂隊,其實就是在討論中國搖滾。中國樂隊的產生和搖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成員:臧天朔、丁武、王迪、王勇、孫國慶、秦齊、李季、嚴鋼、李力NO.3崔健 1985崔健不是一個樂隊,但是他稱得上是中國搖滾的教父。在1985年,崔健24歲之際,他發行了《浪子歸》專輯,整個音樂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種新鮮的嘗試,雖然整個音樂風格曖昧,卻是中國搖滾的開山之作。
  • 崔健再讓工體沸騰
    昨晚,崔健三十周年「滾動」演唱會在工人體育場上演,現場上萬名觀眾跟隨崔健的音樂,沉浸在三個小時的搖滾狂歡之中。崔健被視為中國搖滾樂的標杆式人物,今年對他來說更是有著特別的意義。1986年5月9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的「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上,當時只有25歲的崔健在舞臺上演唱了他的《一無所有》,用搖滾樂點燃了現場觀眾的情緒,這一天後來也被視為中國搖滾樂誕生之日。
  • 中國搖滾樂壇的十位鼓王(上)
    現在中國搖滾樂的發展已有了三十年的時間,其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歌手還有樂手,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搖滾樂壇的十位鼓王:1.趙牧陽寧夏中衛人,人稱「西北鼓王」,曾先後加入超載、蒼狼、呼吸、鮑家街43號等樂隊,曾參與過張楚的《姐姐》、竇唯的《黑夢》、以及許巍的《在別處》等經典搖滾專輯的錄製。
  • beyond樂隊算不算真正的搖滾?爭議或許和黃家駒為何日本遇難有關
    每每提及中國搖滾,勢必很多人就要想到beyond,甚至有不少人在網上拿beyond樂隊的黃家駒和崔健對比,誰才是中國搖滾第一人,這裡暫不談論這問題,就先說說,beyond是搖滾嗎?說清了這個問題,才能和崔健比較,因為沒有人會否認崔健是偽搖滾,而說beyond不搖滾的卻多了去了,那,到底beyond算不算搖滾呢?
  • 潰敗1994:中國搖滾傷心往事
    李宗盛寫《生命》那年,搖滾老炮兒羅大佑跑去香港,開始給電影寫主題曲。張培仁苦苦等候,也沒等到羅的接班人,能擊穿心靈的作品更是沒有。直到他聽到來自海峽對面的吶喊,心頭為之一震,覺得無論如何要去看看。而羅大佑去香港時,被稱為「中國時尚教母」的宋懷桂女士,正帶著一群東方美人奔赴巴黎,參加了皮爾·卡丹的秋冬秀,首次讓中國模特穿越凱旋門。
  • 十大經典搖滾歌曲,中國著名搖滾歌曲大盤點!
    小潮哥關注到有一檔節目《中國樂隊》也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面前,也許也會像《中國有嘻哈》給嘻哈帶來影響一樣,對我們的搖滾也有影響呢?那麼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中國搖滾的近況遠不是什麼「衰落」,而是方興未艾。對於中國搖滾的信心,我們還是有的!
  • 從「央視一姐」到中國第一「搖滾教母」,呼吸樂隊主唱蔚華經歷了什麼
    說起中國「搖滾教父」,大家可能心中會有很多人選,比如崔健或者伍佰,但是「搖滾教母」這個名號還真是非蔚華不可。然後加入呼吸樂隊,成為一名女主唱,她一度被譽為「中國搖滾第一女聲」,那時的滾石唱片也非常看好這支樂隊,準備籤約,而就在她們準備出版《紅太陽》時,專輯被禁,蔚華所主持的視頻也在留存中刪除。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這樣一來,更多「野蠻生長」的樂隊只會更加的邊緣化。圖源@新浪當然了,這樣的論調有點太絕對,也很理想化(儘管理想主義應當曾經是中國搖滾精神的一部分)。不管是面孔、野孩子那樣的元祖級中國樂隊,還是來自兩岸三地更年輕一代的樂隊們,在如今這個已被各式經濟浪潮席捲了一輪又一輪的時代,他們只能選擇先變成現實主義者,思考自己如何過活,而後才敢談理想。《樂隊的夏天》,就等同於一塊臺階,化身現實主義者的樂手們都爭相在那上面留下自己的腳印。
  • 「在80、90年代,中國搖滾就是我的命!」
    作者 |張先森1989年,崔健推出《新長徵路上的搖滾》,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30年前,崔健是中國搖滾的先鋒人物,「新長徵」磁帶開賣的那天,被排隊的人群搶購一空。30年後,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的新專輯已經沒人聽了。」
  • 淺談中國搖滾的幾個階段
    每個人心目中對中國搖滾的概念不一樣,有人認為是一個音樂風格,有人認為是一種精神,有人認為是一種內涵思想…Beyond、五月天等樂隊是搖滾還是流行都能爭論幾十年,而中國搖滾從開始到現在也不過幾十年,而且這幾十年來數次被叫囂中國搖滾已經死了。
  • 10大經典搖滾音樂,著名搖滾歌曲盤點
    一起來看看這份著名搖滾歌曲盤點吧。1、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崔健《新長徵路上的搖滾》是中國搖滾歌手崔健與1989年演唱並發行歌曲,收錄在同名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中。《新長徵路上的搖滾》是崔健首張個人專輯,也是中國內地有史以來的第一張原創搖滾樂專輯,奠定了崔健在中國搖滾樂歷史上的開山鼻祖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