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隊簡史:從一無所有到等待天才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今年夏天,一檔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點燃了無數人關於音樂的熱情。從1984年第一支樂隊「七合板」算起,中國樂隊已經走過了35年。其中既有讓人熱血沸騰的1994年紅磡的那一場搖滾盛世,也有此後新一代樂手的起起伏伏。新京報專訪樂評人張曉舟、DJ張有待、音樂人張亞東。回顧這35年,音樂人的獨創性不受時代限制,每一代人都會有天才出現。很多人說時代造就了崔健,但反過來也是崔健造就了時代,傑出的音樂家應該造就時代。樂隊文化,尤其是搖滾樂文化,是時代精神和社會變遷的寫照。

  1984年到1994年

  「音樂世家子弟」樂隊湧現偏搖滾重技術

  樂隊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上世紀80年代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音樂而言,都是特殊的時代。

  80年代中國社會進入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變之中。在此以前,迪斯科都是屬於黃色歌舞。改革開放後,開始有一些國外音樂人來到中國演出,1982年,日本音樂人佐田雅治來到北京開演唱會,成為最早到中國演出的國外音樂人,1985年英國威猛樂隊來到北京。臺灣音樂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羅大佑,1982年,羅大佑發行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帶領臺灣流行音樂走向批判與省思風潮。

  旋律節奏自由奔放、舞臺表演放蕩不羈的音樂類型迅速在北京的一批年輕人中流行開來,他們有機會先於全國大多數人聽到這些當時還被視作「西方資產階級頹廢文化」的音樂,其中就有崔健等人。1984年,包括崔健、劉元、楊樂在內的「七合板」樂隊成立,樂隊成員均為北京歌舞團演員,主要翻唱外國流行音樂,那時候年輕人彈木吉他,唱英文歌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樂隊發行了同名專輯《七合板》,被看作是中國大陸以樂隊之名發表的首張音樂專輯。

  1986年,崔健和他的樂隊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世界和平年」首屆百名歌星演唱會上首次唱響《一無所有》,被視為中國搖滾樂的初啼和開端。張曉舟認為,崔健在當時中國音樂「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帶來了搖滾樂,是猝不及防、沒有道理的。

  中國的年輕人開始對吉他、貝司,對披頭四、皇后樂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第一批搖滾樂隊集體湧現。這些年輕人大多有音樂基礎,或者有家人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從小耳濡目染。身為歌舞糰子弟,音樂素質高,也容易接觸到更多的文化信息。其中不少人的父母是民樂手,崔健的父親崔雄濟是一名小號演奏家,竇唯的父親竇紹儒是一名管樂手,劉元的父親劉鳳桐是著名的嗩吶演奏家。

  這一時期樂隊偏愛英雄主義、宏大命題,比如《夢回唐朝》,主題比較少涉及日常生活。音樂上追求大開大合,編曲講究。對於很多沒有機會聽到歐美搖滾樂的人來說,這一代樂隊承載著中國人的搖滾啟蒙作用。

  80年代末的中國依然處在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中。只在王府井才有可以買到國外唱片的大書店,年輕的音樂人只能和外國留學生、外交人員進行音樂交流,比如崔健的吉他手艾迪就是馬達加斯加人。樂隊也主要以地下形式存在。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為數不多的大城市,才有樂隊的演出,集中在外國人俱樂部、餐廳,比如北京的馬克西姆餐廳就是當時樂隊和時裝表演的聚集地。北京的外交公寓也經常有party,只有外國人才能進去,崔健偶爾會自己「想轍」混進去。

  在這個時期,中國處於商品社會前夜,能擁有一臺索尼隨身聽都是幸運的孩子。那個時代沒有幾萬人的音樂節,但是有幾萬人的書市,年輕人對先進文化饑渴,但「搖滾樂」三個字甚至不能宣傳。以至於魔巖把「搖滾」稱作「新音樂」。

  1991年,滾石唱片決定進入內地音樂市場。製作人張培仁從臺灣來到北京成立了魔巖文化,並在1991年初,決定以《中國火》品牌,籤下唐朝樂隊。1991年,第一張《中國火》專輯面世,收錄了張楚、面孔、唐朝、黑豹樂隊等9首歌。1994年,魔巖文化在香港紅磡舉辦了「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魔巖三傑從此響徹兩岸三地,並由此打出了「新音樂的春天」。

  1995年到2000年

  外省青年組風格多元樂隊

  1995年,魔巖商業化道路失敗。加上國內盜版猖獗,搖滾樂受到壓制。1994年的所謂「搖滾盛世」只是黃粱一夢。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開始進入全面商業化轉型,市場經濟使得貧富差距拉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企改革、工人下崗,打破了原有中國封閉的社會結構,私企湧現、城市擴張。人們不再被出生地束縛,紛紛湧向大城市。這種社會巨變帶來了「外省青年」。外省青年改變了中國樂隊的組成結構,上一代樂隊主要構成是音樂世家子弟,這一代樂手「英雄不問出處」,大部分人都沒有音樂背景。

  而這一時期的中國樂隊特徵也只能用「無法概括」來形容。樂隊風格多元化,自身特色鮮明,很難用某一類型音樂定義。比如,子曰和二手玫瑰樂隊把中國曲藝和小品、相聲元素融合到搖滾樂中,NO樂隊帶有藝術家氣質,舌頭、誘導社樂隊則顯示出了社會批判性。

  到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的樂隊已經呈現遍地開花之勢,而且搖滾樂的各種分支流派如重金屬、朋克、實驗噪音等,都產生了各自的代表樂隊,反光鏡、新褲子就是90年代末活躍在北京的最早一批朋克樂隊。那個時期張有待做了一檔教吉他的節目《Anyone can play guitar》,影響了一批青少年學吉他組樂隊。張有待做這個節目的初衷就是覺得中國應該有更多的樂隊,十幾歲的孩子都應該有個吉他,一起去唱歌。

  張曉舟認為,這一時期的樂隊最具獨特性和創造力。但因為商業機制匱乏,有很多不為大眾熟知,並且,有很多樂隊的唱片製作水準不能體現他們的真實實力。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更為低齡化的樂隊,在歐美被稱作「Cutie」的青少年搖滾樂隊達達、花兒以及五月天。時至今日,在「青年小夥子」等同時期樂隊眼中,達達依然是當時最火的樂隊,達達在2001年1月推出他們的首張專輯《天使》,在半年之內囊括了唱片發行以來的所有國內新人、傳媒推薦大獎、最佳搖滾樂隊等十五項音樂大獎。另一支樂隊花兒被稱作中國第一支未成年搖滾樂隊,1999年,花兒樂隊發行第一張專輯《幸福的旁邊》,2002年登上美國《TIME》時代周刊。而同一年,海峽對面也誕生了一支影響力巨大的少年樂隊,五月天。與花兒樂隊的故事相似,五月天的成員也是學生身份出道,得益於live演唱的寶貴經歷,五月天被滾石籤下,成為當時風頭正盛的搖滾樂隊之一。

  2000年末至今

  「斜槓青年」模仿國外痕跡重 不再批判遠離深刻

  當進入新世紀,全球化形成,中國社會進入到手機、個人電腦佔據日常生活主導的網際網路時代。在這個時期,獨生子女一代長大成人,成為社會消費的主力軍。

  在中國,這個階段才形成了音樂消費,開始有了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形式存在的音樂節。2009年,第一屆草莓音樂節創辦,迷笛音樂節開始市場化,Live House等演出場所大幅度增加。豆瓣、蝦米等自媒體音樂平臺發展起來,給李志等一批獨立音樂人帶來了發展空間。與此同時,樂器越來越普及,琴行大面積湧現,音樂教育發展迅速,更多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可以去網上學吉他、貝司、鼓。音樂版權在這一時期被重視起來得到保護,樂隊開始登上《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中國樂隊》等電視綜藝節目舞臺。

  全世界樂隊都一樣,很少人能用音樂來養活自己。新世紀樂手和「前輩」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不再把「樂隊」當做唯一的生活支柱,他們是「斜槓青年」的一代。大部分樂隊白天奔波在寫字樓中朝九晚五,盤尼西林的貝司手熊花目前在某公司做運營工作;鹿先森的樂隊成員中有結構工程師和建築設計師;發光曲線樂隊主唱薛染,在山東老家開了一個川菜館養活自己。這些年輕人周末聚在一起玩音樂,做自己喜歡的事,周一再回到工作崗位上。

  這一時期的樂隊數量呈井噴爆炸式發展,百倍、千倍於前兩個時代。「後搖」(POST-ROCK)開始走紅,後搖是從搖滾衍生出來的一種音樂類型,最大的特點是幾乎沒有人聲,沒有主唱,完全靠樂器來演奏,注重內心感受、曲折的編曲、器樂細膩的編排,不像搖滾一樣憤怒,而是帶有一種無力感,更契合這一代年輕人細膩的內心感受,其中的代表樂隊是惘聞樂隊。

  新一代年輕人的「喪」、「無聊」也被寫進歌裡,比如臺灣的草東沒有派對樂隊。這一時期的很多樂隊唱英文歌,他們的作品沒有前兩個時代樂隊所呈現出的宏大命題以及批判性,但更注重內心感受。也因為這一代人獲得的信息太多,作為信息超載的一代,模仿國外樂隊的痕跡比較重。但在音樂審美、技術修養上,他們普遍高於前兩代。享受了大學擴招的紅利,這一階段的樂手有很多都是上過大學甚至更高學歷的。

  如今的中國樂隊面對的現實境況已經和上世紀90年代大為不同,樂隊們使用的樂器和設備越來越先進,各種演奏技術也越來越高超。新時期的樂隊更加便利的接觸到更為多元化的世界音樂元素,知道的東西更多了。但樂隊的整體獨創性和創造力有所下降,在張有待看來,這種困境是時代帶來的,唐朝、黑豹和崔健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有青春期的反叛,那時候環境是壓抑的,年輕人在尋找空間和機會表達自己。而現在整個社會接受度已經很高了,年輕人覺得已經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不需有更深刻的東西,做我自己就足夠了。可是做自己帶來的只是感官上的衝擊,對社會的批判已經找不到方向。

  未來

  耳朵在等待能讓人興奮的聲音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獨立樂隊和搖滾樂的生存空間有了較大改善,全國各大城市開始興起Live House演出酒吧和大型商業音樂節,也給樂隊帶來了更多的展示機會,這時候樂隊的數量、種類都比以前更多。

  樂隊的夏天到來了嗎?對張有待來說,「樂隊的夏天」是假象,現在還在冬天裡,只有熬過這段時間。「所有做音樂的人都是一茬接一茬的,這一茬過去了,下一茬人也許能起來。每一茬人都是鋪路石,如果前人沒有鋪好路,後人就無路可走。」想迎來真正的樂隊的夏天,只能默默等待。「我的耳朵一直都在等待,等待聽到能讓我興奮的聲音。」

  在張亞東看來,未來中國樂隊的發展,還是得要出明星,外界怎麼推廣都不如這個領域來一個真正的明星更有效,「我期待中國樂隊有新時代的崔健、唐朝、黑豹,只有這個影響力帶來的效應是最直接的。」張亞東說,樂隊不是沒有市場,是沒有人做到那個點。「只要做到,樂隊別說夏天了,天堂都能有。」

  不能指望一檔綜藝節目會對音樂發展起到多大的推動,張曉舟認為,真正推動樂隊發展的就是消費,去聽他們的音樂,不僅僅是免費下載,去買票看演出,去買唱片,「消費產生美」。張曉舟認為,「樂隊的夏天」只是一個浪漫的修辭,一檔比較成功的綜藝節目,賣情懷,乃至「賣慘」(痛說組樂隊的艱辛)只是娛樂消費的需要,實際上樂隊在中國的數量,是上兩個時代的千百倍。「樂隊文化不是整體化一的文化產物,也遠遠不只是造星工業,它更是某種民主教育和多元文化發展的結果。從這個角度說,『樂隊的夏天』只是這個時代青年人整體精神面貌的一個側面,一個可以為主流大眾接受的『健康向上』的一面。但我們總不能說全民只知道崔健和魔巖三傑、唐朝黑豹,那個時代就是搖滾盛世,那畢竟還是一個比較封閉的時代。但是,盛不盛世,和個體的創造未必有必然的聯繫,天才總會突破時代整體的特徵,甚至造就時代。而天才當然是無所羈絆的,無視潮流的,不管春夏秋冬的。」

  中國主要樂隊和代表作

  1986

  崔健

  《一無所有》《一塊紅布》

  黑豹樂隊

  《Don't Break My Heart》《無地自容》

  1988

  唐朝樂隊

  《夢回唐朝》《飛翔鳥》

  1989

  面孔樂隊

  《給我一點愛》《夢》

  眼鏡蛇樂隊

  《錯覺》《自己的天堂》

  1991

  超載樂隊

  《超載》《不要告別》

  輪迴樂隊

  《烽火揚州路》《創造》

  1993

  鮑家街43號

  《小鳥》《晚安,北京》

  張楚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姐姐》

  蒼蠅樂隊

  《蒼蠅》

  NO(左小祖咒)

  《走失的主人》《正宗》

  1994

  鄭鈞

  《赤裸裸》

  《灰姑娘》

  何勇

  《姑娘漂亮》《鐘鼓樓》

  王磊

  《出門人》

  子曰

  《今年過節咱不收禮》

  《相對》

  冷血動物樂隊(謝天笑)

  《雁棲湖》《窗外》

  1995

  野孩子樂隊

  《黃河謠》《野孩子》

  1996

  美好藥店(小河)

  《快樂時光》《腳步聲陣陣》

  達達樂隊《南方》《Song F》

  地下嬰兒《覺醒》

  王勇《往生》

  1997

  舌頭樂隊《看你的了》

  誘導社《見紅》

  超級市場《模樣》

  P.K.14

  《因你之名》

  《那天下午她的心情不好》

  1998

  新褲子樂隊

  《你要跳舞嗎》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青年小夥子

  《狂奔族》《雙子座》

  木馬

  《Yellow Star》

  花兒樂隊

  《花》《靜止》

  1999

  痛仰樂隊

  《再見傑克》

  《公路之歌》

  惘聞

  《動物世界》

  五月天

  《人生海海》《知足》

  二手玫瑰

  《伎倆》

  《允許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

  2000

  木推瓜

  《鋼鐵是怎樣沒有煉成的》

  2001

  頂樓的馬戲團

  《上海童年》

  《蘇州河戀曲》

  Joyside

  《Silly Girl》

  《Out Of Time》

  2002

  萬能青年旅店

  《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十萬嬉皮》

  2003

  五條人

  《十年水流東,十年水流西》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

  2004

  蘇打綠

  《小情歌》

  《無與倫比的美麗》

  海龜先生

  《男孩別哭》

  《草裙舞》

  2005

  carsick cars

  《中南海》《野草》

  刺蝟樂隊

  《白日夢藍》

  《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

  旅行團樂隊

  《於是我不再唱歌》

  《逝去的歌》

  2011

  發光曲線

  2012

  盤尼西林樂隊

  《雨夜曼徹斯特》

  《再談記憶》

  草東沒有派對

  《山海》《大風吹》

  吹萬

  《吹萬》

  梅卡德爾樂隊

  2015

  傻子與白痴

  《夜長夢少》

  《視線所及只剩生活》

  Click#15(2015)

  《Steal ur love for me》

  《風吹散記憶》

  2018

  九連真人

  《莫欺少年窮》

  本版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數據整理 楊暢

  專題特別鳴謝 張曉舟 安帥

相關焦點

  • 30個中國樂隊史上的「王炸」樂隊
    原創 歲生 印客美學距離2020年立秋不足半個月了,《樂隊的夏天》終於趕上了夏日的末班車,匆匆忙忙地趕到了樂迷眼前。一次性放出了近兩個小時的節目剪輯,從開頭到結尾可以說都是看點滿滿。
  • 《樂隊的夏天2》要來了,中國搖滾重新回到夏天了嗎?
    今年的夏日樂隊攻勢來得十分強烈,從水木年華到後海大鯊魚,從達達樂隊到白日夢症侯群……作為常年混跡於各大音樂節和網易雲的聽客,大部分樂隊的歌小印都聽過,有消失許久的老炮樂隊,也有初出茅廬的新鮮樂隊,不過有了《樂隊的夏天》我們夏日的汽水味的熱鬧也不會因為疫情缺席了~中國樂隊大多都是搖滾的風格,而搖滾樂在中國內地誕生以來,
  • 「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
    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 閆飛 攝「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 閆飛 攝   中新網太原10月27日電 (趙靜)27日,「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亮相「恆大星光音樂狂歡節」全國巡演太原站,攜手山西本土搖滾樂隊「齒輪橡皮」在秋末為太原歌迷帶來一陣躁動的音樂狂歡風暴。
  • 《樂隊的夏天》給中國樂隊增加了三重厚度
    「樂隊人」群體的厚度在《樂夏》開播之前,不少人認為成熟樂隊競演的模式是走不通的。畢竟一方面此前《超級樂隊》(非韓國同名綜藝)和《中國樂隊》這兩檔節目收場都相當慘澹,而痛仰和子曰在《中國之星》裡也顯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韓國《超級樂隊》開啟了新潮有趣的樂手拆分重組模式,並憑藉他們各自的高超技藝收穫了爆棚的口碑。
  • 戚發軔:中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的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青島市即墨區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圖書館、首頁傳媒、商周刊具體承辦,是青島市即墨區為民辦實事項目及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 「數學的深淵」,一張妙圖,一部天才簡史
    這是一部數學史,也是一部天才簡史。從萬物皆數到變量數學;從歐氏幾何到黎曼空間;……畢達哥拉斯、歐幾裡得、阿基米德、笛卡爾、費馬、牛頓、萊布尼茨、歐拉、柯西、拉格朗日、伽羅瓦、拉馬努金、高斯、黎曼、希爾伯特、龐加萊……我們希望這張圖,帶你走出神秘與未知,步入這千年智慧積累,俯瞰整個數學大廈▇ ▆ ▅
  • 《時間簡史》到中國10年了
    本報訊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時間簡史》中文版問世已有10年。值此之際,出版該書中文版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又推出了升級版本——「《時間簡史》10年增訂版」。 很少有一本書賣得比《時間簡史》還好。作為一本科學著作,《時間簡史》無疑是一個裡程碑。 《時間簡史》在中國同樣創造了奇蹟。自從1991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該書中文版,並列入「第一推動叢書」後,很快掀起銷售熱潮,在一些大型書店長期位於科技圖書暢銷榜的前列,據出版社統計,其銷售量達數十萬冊,市場上的盜版不下7、8種。在國內的科普圖書市場上,《時間簡史》無論銷售量,還是影響力,都是獨一無二的。
  • 從唐朝樂隊創始人到百度公關總監,傳奇吉他手老K!
    談起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搖滾樂,就不得不談唐朝樂隊,這個搖滾樂「開元盛世」中的《浪漫騎士》。從飄逸悠遠的《夢回唐朝》、到血脈賁張的《國際歌》,唐朝樂隊是中國搖滾樂勢力中的一桿旗幟。而唐朝的創建人之一、美籍華人郭怡廣(Kaiser Kuo)更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
  • 尋找一千位曾經一無所有的人
    在四大天王還沒有火起來的八十年代,崔健就這樣打開了中國最早一批搖滾樂手和樂迷的任督二脈。1995年是我在魯迅美術學院學習藝術的第三年,正是我聽搖滾樂最為瘋狂的時代,同時代也正是國內外搖滾樂的鼎盛時期,我們聽唐朝,黑豹,輪迴,何勇,張楚,PinkFloyd,theBeatles,U2等等,在美院強調自由和個性化的藝術氛圍裡,放肆地釋放著無處安放的荷爾蒙,有一位學長請來輪迴樂隊在學校的小禮堂開演唱會,結果學生們最後 high 到把禮堂裡的桌子椅子都砸了個粉碎
  • 對話崔健|無賽制、紀實類音綜《中國樂隊》如何打造「電視搖滾樂」?
    正如1986年崔健和他的「一無所有「開啟了中國的搖滾時代,《中國樂隊》總導演陳韜認為,像《中國樂隊》這樣一檔聽起來小眾而冷僻的節目,「總歸要有一個人來做的」。「嘻哈已經起來了,為什麼樂隊不行?在陳韜看來,除了《我是歌手》這種量級的節目,再往下延展,尤其是選擇樂隊項目切入以後,就會發現「沒有可比性」。「因為樂隊形式從風格到演出方式、再到到他們的自我定位與藝術追求,都完全無法真正的用一個標準去評判。」這也成了《中國樂隊》面臨的節目最大特色與質疑:不採用比賽晉級淘汰模式,在12期節目中,通過樂隊的發掘——呈現——成長作為節目推進的三部曲線索。
  • 「輪椅上的天才」霍金身後的財富、名聲、質疑和利用
    等待霍金的,是25萬美金的預付款和豐厚的稿酬。   霍金坐在輪椅上的照片,被特地選用在封面上。一個說法是,這可以幫助書的銷量增加至少一倍。   人們指責出版社利用疾病,也同時責備輪椅上的那個人,覺得他是同謀,居然同意把照片印到封面上。
  • 皇后樂隊的樂與路--波西米亞狂想曲Rock you!
    《A Night At The Opera(歌劇院之夜)》是Queen樂隊最為經典的專輯,其中主打歌《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成了Queen的著名代表曲目。這首歌在英國排行榜上迅速升到冠軍的位置,並且達到了9周連冠,最終打破了英國單曲排行榜上冠軍停留時間最長的記錄。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不知疲倦的Queen打造了無數的熱門單曲和數張白金唱片。
  • 饒舜專訪瑞士Stevans 樂隊:《China is strong》加油中國!
    -饒舜英語訪談(Allentalk)庚子冬春跨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籠罩武漢波及全國,全世界人民風雨同舟,同齊心抗疫,為武漢,為中國加油!曾接受過《饒舜英語訪談》的瑞士樂隊Stevans心繫中國,在大洋彼岸推出新單曲聲援中國抗疫:《 China is strong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歌曲以輕快的旋律,鼓舞身在疫情中的人們,同時表達了對中國能取得抗疫勝利的信心。
  • 從《烏克蘭拖拉機簡史》到古怪的小說書名
    在《烏克蘭拖拉機簡史》之後,瑪琳娜·柳薇卡的小說在英國大受好評,獲獎多多,但也有批評聲認為,小說有簡化烏克蘭歷史、矮化外來移民的傾向。瑪琳娜·柳薇卡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叫《論暖腳的重要性》,書名之怪不遜這本「拖拉機簡史」。  對歷史的記憶或反思,小說家同樣視為己任。把小說寫成簡史,《烏克蘭拖拉機簡史》並非獨特一例。
  • 二手玫瑰樂隊 中國特色的搖滾樂隊
    二手玫瑰,中國內地搖滾樂隊,成立於1999年。他們將民樂與搖滾樂巧妙地結合加上誇張戲謔的歌詞與颱風,構成了二手玫瑰獨特的音樂風格。搖滾主唱、美妝博主、男扮女裝、濃妝豔抹、這些都是二手玫瑰主唱梁龍的獨有標籤。
  • 中國真正的搖滾歌手
    如果要說中國有幾位直正的搖滾歌手,樂隊不算在內的話。我覺得只有這麼幾位:崔健、竇唯、鄭鈞、何勇、張楚。其餘的要麼曇花一現,要麼披著搖滾的皮,做著流行的事,完全的偽搖滾。搖滾樂的標準:真情、真性、率直、批判性、徵對性……真正具備這幾點的歌手,在中國,也就是上述幾位。只是這幾位歌手,都是盛開於九十年代。而如今的所謂搖滾歌手,以汪峰為代表的一群音樂人,幾乎全部偏離搖滾航道。一味的通過蒼白、油滑且竭斯底理的嚎叫,來譁眾取寵的討好大眾。音樂,全無真情可言;更不用說對社會的批判性和徵對性,卻仍以為代表了中國搖滾。
  • 中國搖滾最經典的十大經典老歌,令無數歌迷瘋狂,首首好聽到爆!
    《飛得更高》《飛得更高》是汪峰創作並演唱的歌曲,這首歌是汪峰的代表作之一,歌曲入選2005年中歌榜中國年度最受華人歡迎十大金曲,並獲得第十二屆東方風雲榜最佳作詞獎。6.《花房姑娘》《花房姑娘》是中國搖滾歌手崔健於1989年演唱並發行歌曲,由崔健填詞,崔健譜曲,這首歌多了一點柔情的東西。正是這一點點柔情,透露出了1980年代青春情感生活的冰山一角。4.
  • 《樂隊的夏天》究竟有什麼魅力之處,竟然能讓白巖松去參加綜藝?
    從1980年到1989年,正是他從十二歲到二十一歲的時光,那的確是他們有確切感知的十年。從某種角度來說,在中國,搖滾就是為他們準備的。抒情、頌揚、流行、麻醉之後,青年一代的憋悶需要釋放,抗爭需要方式。他形容後來幾年的搖滾,是「在不正當的壓抑下火爆轟動著」。1985年,英國威猛樂隊來北京舉辦演唱會,成為第一支在改革開放後敲開中國大門的西方樂隊。
  • 2019中國獨立樂隊十大破圈事件
    2019年的中國獨立搖滾圈有一個重要話題叫做「破圈」,在主流視野下沉寂了多年的搖滾樂隊們紛紛以不同方式打破了主流音樂圈、娛樂圈、綜藝圈、國際圈的次元壁,我們盤點了本年度獨立樂隊十大破圈事件,來回顧這精彩紛呈的一年。
  • 重組的花兒樂隊,破碎的大張偉
    和那個把搖滾刻在骨子裡,15歲紅遍大江南北的天才少年,獨樹一幟的朋克大張偉。1998年樂隊出道,現在想想,這事簡直酷斃了。骨子裡就朋克叛逆的大張偉,初中學吉他,初三組樂隊。因為喜歡涅槃的歌,找上了王博文和郭陽組樂隊,機緣巧合下,在PUB演出被經紀人相中。當時誰能想到,第三代搖滾的領軍人物,會是一個還沒畢業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