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詩人泰戈爾:生命之歌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泰戈爾

泰戈爾訪華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的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集》。

泰戈爾出生於孟加拉。但人們一致認為他是印度人。因為泰老在逝世前孟加拉還是印度的一個省。泰老的著作最初都是用孟加拉文寫的。

據說當年凡是講孟加拉話的地方沒有人不日日歌詠他的詩歌的。然而他的詩是在他自己把它們譯成英文之後才獲得了世界性的讚揚。他於1913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飛鳥集

《飛鳥集》是一部富於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共收錄詩325首,初版於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考慮到這一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這些詩何以大多只有一兩行。詩人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簡短的篇幅為其鮮明特色。美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認為,這些小詩「真像海灘上晶瑩的鵝卵石,每一顆自有一個天地。它們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卻是豐富的、深刻的」,可謂言之有理。

園丁集

園丁集是泰戈爾的另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生命之歌」,它更多地融入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細膩地描敘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可以視為一部青春戀歌。詩人在回首往事時吟唱出這些戀歌,在回味青春心靈的悸動時,無疑又與自己的青春保有一定距離,並進行理性的審視與思考,使這部戀歌不時地閃爍出哲理的光彩。閱讀這些詩篇,如同漫步在暴風雨過後的初夏裡,一股擋不住的清新與芬芳,仿佛看到一個亮麗而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純淨、美好,使人與不知不覺中體味愛與青春的味道。

新月集

《新月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詩人將自己的靈魂穿織於詩章詞篇裡,使詩句充滿了靈性的芬芳。閱讀這些詩篇,能陶冶性情,淨化人格,美化心靈。

相關焦點

  • 諾貝爾基金會為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重製獎章
    新華網新德裡5月8日電據當地媒體8日報導,瑞典諾貝爾基金會7日再度向已故印度著名詩人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頒發了諾貝爾文學獎章,以替代泰戈爾被盜走的舊獎章。  舊獎章原本保存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森蒂尼蓋登市一所大學的博物館內。去年3月,這枚珍貴的獎章被盜走,迄今為止仍未找到。
  • 白開元:英譯泰戈爾詩歌的藝術特色
    詩人的英譯本之所以風靡世界,原因之一是詩人成功調動諸多詩歌要素進行翻譯,讓讀者從譯文中體會到美感。  擬人手法在泰戈爾英譯本中隨處可見。詩人賦予季節時辰、日月星辰、神妖動物、花草樹木以及抽象概念以人性,構成寓言式的藝術氛圍。比如在《吉檀迦利》中:「今天,夏天來到我的窗口,氣喘籲籲。」(第5首)「我的歌兒捨棄了她的全部首飾,她沒有衣飾的傲氣。」
  • 泰戈爾經典詩歌50句,一生至少讀一次
    葉芝曾說:每天讀一句泰戈爾的詩,讓我忘記人世間所有的苦痛。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哲學家。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今天讓我們重溫他的經典名句。
  • 螞蟻莊園9月25日答案:泰戈爾是哪個國家的詩人?
    今天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是哪個國家的詩人?不知道的話快來跟小編一起往下看看正確答案吧!螞蟻莊園9月25日答案:泰戈爾是哪個國家的詩人?問題:小雞寶寶考考你,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是哪個國家的詩人?答案:印度泰戈爾  印度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 4月12日: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來華講學並訪問中國
    1924年4月12日,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應北京大學之邀來華講學並訪問中國。回國後,他積極籌劃建立溝通中國和印度文化交流關係的永久而固定的機構。1937年,他在國際大學裡建立了一所中國學院。
  • 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斯裡蘭卡和印度,詩人友誼長存
    中國詩歌萬裡行組委會秘書長祁人表示,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生前曾三次到中國訪問,與徐志摩交情頗深,建立了中印兩國詩人的信任和友誼;今天中國詩歌萬裡行來到加爾各答與各位印度詩人的見面交流,正是泰戈爾和徐志摩時代中印兩國詩人友誼的延續。「世界各國詩人在心中卻有一個共同的祖國——那就是詩歌。
  • 「破繭成蝶」,肖戰化身「詩人」,朗誦泰戈爾經典《螢火蟲》
    瀟瀟疏雨,鷹擊長空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放蕩不羈的詩人,嚮往著自由,憧憬著未來。這份夢想是虛幻的,但同樣也讓人快樂著。經歷了「227」洗禮的肖戰在一步一步成長,他身上有了「詩人」的那種不羈,多了種與世無爭的感覺。
  •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的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 · 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 探訪詩人泰戈爾故鄉,沒有絢麗的旅遊景點,卻藏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一直以來,大部分人對於印度的印象,都是關於髒亂差。但如果說到印度最出名的城市,那麼一定非德裡和孟買這樣的現代化城市莫屬,甚至瓦拉納西也能憑藉恆河博得一些名聲。而對於加爾各答或許很多人稍有耳聞,畢竟若非是從昆明飛這裡的機票便宜,我怕我也不會把這裡當成印度旅行的首站。
  • 給你的詩丨你我之間的愛,單純得像一支歌……
    詩人簡介2018年10月31日泰戈爾,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單純如歌的愛泰戈爾手牽著手,眼望著眼: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心路歷程。
  • 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你一定聽過這些閃耀著哲理光芒的詩句,他的作者便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1930年,泰戈爾與愛因斯坦會面)1861年5月7日,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生性自由,厭惡刻扳的學校生活,從小就醉心於詩歌創作。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
  • 你會在印度的加爾各答遇見什麼呢?
    by 泰戈爾你會在加爾各答遇見什麼呢?英文學習丟三落四,從不持之以恆,很難做到讀寫的流暢,這又是件遺憾的事情,減少了閱讀《迦梨之歌》英文原著的厭惡和恐慌,加爾各答除了泰戈爾的印記,以及葉卡捷琳娜的情人之一格裡高裡·奧爾洛夫伯的大理石宮殿,其他賦予的宗教神秘,不如數不盡的大小書店,隱隱有不列顛的背影。
  • 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非歐洲人——泰戈爾
    泰戈爾( 1861年5月7日至1941年8月7日)綽號古魯德夫,是來自印度次大陸的孟加拉學者,是一名詩人、音樂家和藝術家。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用語境現代主義重塑了孟加拉文學和音樂,以及印度藝術,是《吉檀迦利》及其「極其敏感、清新和優美的詩句」的作者,於1913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歐洲人。泰戈爾的詩歌被認為是精神的和多變的,然而除了孟加拉語,他的「優雅的散文和神奇的詩歌」仍然鮮為人知,他有時被稱為「孟加拉的吟遊詩人」。
  • 嫉妒泰戈爾得諾貝爾獎?魯迅這文章打臉造謠者,現在讀仍入木三分
    泰戈爾是印度的旗手,是一個敢說敢做、敢為大眾發聲的詩人,1913年他更是成為了獲得諾貝爾文學家的第一位亞洲人。與泰戈爾在印度的地位一樣,魯迅也是中國人最愛的文人之一,他的家國情懷和泰戈爾是一樣的。兩年後,魯迅的《馬上日記之二》曝光,其中一段這樣的內容被人們議論紛紛:這兩年中,就我所聽到的而言,有名的文學家來到中國的有四個。第一個自然是那最有名的泰戈爾即『竺震旦』,可惜被戴印度帽子的震旦人弄得一榻胡塗,終於莫名其妙而去。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北京之旅:泰戈爾清華演講 徐志摩現場翻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北京之旅泰戈爾清華大學演講 詩人徐志摩現場翻譯1924年,泰戈爾(右三)在北京與林徽因(右二)、徐志摩(右一)等人合影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著名詩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24年,泰戈爾應北京大學之邀來華講學並訪問。
  • 魯迅不滿泰戈爾,嫉妒他拿諾貝爾獎?寫了一篇妙文得罪了大多數人
    魯迅不滿泰戈爾,嫉妒他拿諾貝爾獎?寫了一篇妙文得罪了大多數人亞洲有兩大文豪,一個在中國,一個在印度,泰戈爾與魯迅。泰戈爾整整大了魯迅20歲,所以魯迅在泰戈爾面前是一個晚輩,泰戈爾在13歲的時候寫詩《野花》、《詩人的故事》反對殖民統治,這一時期的魯迅還沒出生,但年齡不是決定高度的標準,而兩人的性格卻有些相似,都是敢說實話,都是拿起筆桿子當槍使的人。
  • 泰戈爾經典《生如夏花》,原文中文都美,你更喜歡哪一版?
    今天小編要介紹給大家的,是關於泰戈爾詩集《飛鳥集》裡面的一首詩歌——《生如夏花》。這首詩歌裡的語言優美,清麗,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也給人了無限的啟迪。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泰戈爾這位詩人,泰戈爾全名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詩人、文學家、哲學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最後的詩篇》等。
  • 薦書| 泰戈爾寫給孩子的詩:詩和遠方,滋養孩子,美到入魂
    好書導讀如果讓大家評選出「你最熟悉哪個外國詩人」,答案很可能是泰戈爾。他很多的詩也一直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 高以翔的猝然離世,正如泰戈爾所說:死如秋葉之靜美
    值得慶幸的是,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用文字告訴了世人答案。一百多年來,他的詩歌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流傳,驅除了無數人心中的陰霾,讓他們走出了消極。甚至,他的詩歌拯救了一個民族的靈魂。這個人就是現代詩歌之王泰戈爾,他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