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
泰戈爾訪華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的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政、經範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集》。
泰戈爾出生於孟加拉。但人們一致認為他是印度人。因為泰老在逝世前孟加拉還是印度的一個省。泰老的著作最初都是用孟加拉文寫的。
據說當年凡是講孟加拉話的地方沒有人不日日歌詠他的詩歌的。然而他的詩是在他自己把它們譯成英文之後才獲得了世界性的讚揚。他於1913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飛鳥集
《飛鳥集》是一部富於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共收錄詩325首,初版於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考慮到這一背景,我們就不難理解這些詩何以大多只有一兩行。詩人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簡短的篇幅為其鮮明特色。美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認為,這些小詩「真像海灘上晶瑩的鵝卵石,每一顆自有一個天地。它們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卻是豐富的、深刻的」,可謂言之有理。
園丁集
園丁集是泰戈爾的另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生命之歌」,它更多地融入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細膩地描敘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可以視為一部青春戀歌。詩人在回首往事時吟唱出這些戀歌,在回味青春心靈的悸動時,無疑又與自己的青春保有一定距離,並進行理性的審視與思考,使這部戀歌不時地閃爍出哲理的光彩。閱讀這些詩篇,如同漫步在暴風雨過後的初夏裡,一股擋不住的清新與芬芳,仿佛看到一個亮麗而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純淨、美好,使人與不知不覺中體味愛與青春的味道。
新月集
《新月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詩人將自己的靈魂穿織於詩章詞篇裡,使詩句充滿了靈性的芬芳。閱讀這些詩篇,能陶冶性情,淨化人格,美化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