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就嚮往探索太空,直到最近的100多年,人類的飛行器才正式走出地球。
在深空探測領域,空間站的意義非常巨大,由於外太空特殊的環境,往往能夠在上面取得很多科研成果,這是在地面上無法取代的。自1998年,國際空間站就已開啟了建設,這個重達420噸擁有1200立方米的「大傢伙」是目前人類建造的最大太空飛行器。
多年來,這個國際空間站也給美國帶來了眾多好處。不過最近這些年來,全球航天領域格局發生了很多變化,國際空間站在服役多年後也將要向我們告別了。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大國這些年在航天領域也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而空間站僅有的3名太空人,也將會在近期返回地球,告別國際空間站。這也宣告了老牌航天強國的沒落。
然而,中國航天在這些年卻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在西方多年的封鎖之下,我國航天人從零開始,在2017年的時候,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對接成功,中國航天即將進入空間站時代。
按照計劃,我國的「天宮」空間站將在2022年正式登臨30萬米的太空,而等到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將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這一次,終於輪到外國人羨慕我們了。和當年西方的封鎖不同,我國採取的是開放政策,其中歐空局德國籍航天員馬蒂亞斯·毛雷爾更是積極的學起了中國話,只希望自己能夠成為2023年首批飛往中國國際空間站的外國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