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三十歲了,回顧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歷史,它創造出了諸多輝煌,引領著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它做出了重大貢獻。
研究宇宙,知曉宇宙的奧秘,人類需要一架太空巨眼,讓人類在地球上看得更清晰更遠。早在1968年,NASA就有在軌道上放置一個太空望遠鏡的想法,因為NASA在以往的幾次小的太空觀測任務中發現了在太空中進行觀測任務要比地面上好很多,也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
在進行這個計劃的初始階段,NASA申請預算的過程並不順利,因為要造一架口徑三米的太空望遠鏡,花費必然不菲。美國國會對空間望遠鏡的預算提出了很多質疑,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由於要削減一系列的經費開支,美國政府取消了進行空間望遠鏡建設的一切預算,這表明這個計劃即將夭折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出現,當時美國許多天文學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勸說兩院的議員,苦口婆心地向他們解釋空間望遠鏡的重要性,美國國家科學院也出版了相關的報告支持他們的說法,最後,決議恢復此前取消的一半預算,這樣的話,建設空間望遠鏡的預算只有原本打算的一半了,但有總歸比沒有要好。後來,歐洲空間局(ESA)為了幫助這一計劃得以實施,也為了以後可以獲得相應的使用權,歐空局願意提供一些經費支持以及提供一些需要的儀器,因此,歐空局獲得了不少於15%的觀測時間。
在有了經費之後,各大委託製造商開始了緊張有序的製造工作,只不過口徑由原先的3米變為了2.4米,期間工程進度並不順利,在一而再的推遲發射日期之後,終於1990年4月24日,在美國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哈勃空間望遠鏡搭乘發現號太空梭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開展觀測工作。
哈勃望遠鏡從計劃到實施再到發射,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科學家殷切的希望哈勃望遠鏡能帶來震撼人心的發現,以告慰大家努力沒有白費。
可是,升空後不久,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大家面前,傳回來的第一張照片顯示出瞭望遠鏡有聚焦不準的問題,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期望值,工程師了解到這個問題出在設計製造階段,由於望遠鏡的鏡面邊緣磨得太平了些,與需要的位置差了2.2微米,導致哈勃望遠鏡患上了「近視症」,原本觀測精度是0.1角秒,現在變成了0.7角秒,這肯定不行。
經過科學家們的討論研究,決定派遣太空人搭乘太空梭上太空去維修一下,給哈勃望遠鏡裝一個光學矯正系統以達到預期期望值。1993年12月2日,七名太空人搭乘奮進號太空梭到太空給哈勃望遠鏡「動手術」,12月10日修理完畢,哈勃望遠鏡經過這次維修之後,解析度比原本設計之初預想的還要好。
第二次維修是在1997年2月11日,由於哈勃望遠鏡已經在軌道上執勤了7年之久,太陽能電池板上被一些流星體撞出了許多破洞,哈勃望遠鏡表面的絕緣塗層也有了許多裂隙裂縫,部分設備老化嚴重,於是,1997年2月11日,七名太空人搭乘發現號太空梭飛入太空,執行哈勃望遠鏡的第二次修理工作。
上次維修剛剛過去兩年,1999年2月,望遠鏡上有3臺陀螺儀壞掉了,到了11月,又有一臺陀螺儀壞掉,哈勃望遠鏡上總共只有6臺陀螺儀,這下壞掉了4個,於是,望遠鏡自動進入了休眠狀態,停止了工作。於是,1999年的12月份,太空人再次搭乘太空梭進入太空從事第三次的維修工作,並且還額外的給哈勃更換了一臺新計算機,提高了運行速度。
2002年3月2日,同樣是太空人搭乘太空梭進入太空,這次為哈勃望遠鏡更換了新的電力系統,使其能夠以更加穩定的電力供應讓哈勃望遠鏡在軌道上多工作幾年。
說到第五次維修,NASA原本是不打算進行第五次維修的,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事故讓NASA的高層對是否對哈勃望遠鏡再進行維修猶豫不決。
然而,太空人們以及科研人員們都希望可以再次維修哈勃,讓哈勃望遠鏡再發揮餘熱,由於他們的熱情支持,NASA決定在2009年執行對哈勃望遠鏡的第五次維修,同時這也是對哈勃望遠鏡的最後一次維修。
如今,哈勃望遠鏡已經升空30周年了,經歷過五次維修,哈勃望遠鏡沒有讓人們失望,發回來了大量的數據,讓天文學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