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科學家:「美麗的謊言」還是被誤解了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聲稱「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的民間科學家(以下簡稱「民科」)凡偉成了網紅。

  因凡偉主動公布QQ號,邀請媒體加他,幾天時間,「QQ和微信」都被加爆,他感嘆:「人家說一夜成名,這個還沒有過夜就成名了。」

  然而這個「成名」卻被眾人「棒喝」:民科的自我炒作以及民科的身份造假。

  儘管凡偉哀嘆:「我夢想有一天學術不再具有歧視。」但他的科學發現及論文發表,仍被當成一出「民科鬧劇」。

  那麼,民科究竟是「美麗的謊言」還是被誤解的科學家呢?

  一夜成名的被「打假」網紅

  在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區的一家廣告公司裡,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見到了凡偉。個頭瘦小的他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他說自己的真實名字是「凡委」,而不是「凡偉」,是這家廣告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5月6日,一個名為「青年傳媒」的自媒體,發布文章《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文中稱,「雲南大學科學家凡偉成功證明電荷不存在」「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論文已經發表在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上」。

  此文立即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傳播。據凡偉統計,「閱讀量突破了250萬」。

  然而,第二天,即5月7日,雲南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發布聲明:「凡偉不是雲南大學的師生」;當天,因「凡偉涉嫌身份造假」,ChinaXiv將其論文撤銷,並表示,「此作者列入非誠信作者名單」;同日,發布文章的自媒體帳號被封禁。

  一時間,有關凡偉更多的消息出現在果殼網和知乎平臺上:凡偉是一個高中沒有畢業的民科;約瑟夫森教授雖與他有過交流,但對他的研究不感興趣,並告訴他,他的實驗需要其他科學家的驗證;被凡偉致謝過的相關教授也表示,他們從沒有贊同過凡偉的學術觀點,只是對其勇於探索的精神表示支持。

  儘管凡偉表示,曾經與他進行過學術交流的教授,如今紛紛與他撇清關係,但他卻無法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提供相關教授「私下」對其論文觀點表達認同的證據。

  假身份使用由來已久

  出名之後,凡偉因焦慮和壓力好幾天沒睡著覺。他說,這是「期待已久,也是意料之外的」。

  5月7日當天,他公開承認自己不是雲南大學物理系學生,並表示「對雲大物理系造成的影響深表歉意」。

  他認為自己身份造假和自我炒作,是「有說不出的苦衷」。

  1993年出生於雲南宣威市東山鎮一個小村莊的他,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凡」的人,是個能獲諾貝爾獎的人,甚至父親也認為他與眾不同,沒有給他在村裡蓋房子,「以後出息了蓋房子也不在這兒住」。

  因不滿應試教育,高一沒上完他就退學了。此後,他拿著母親給他的錢,在昆明租下一間由衛生間改造的單間,每天在書店和圖書館「一個書架一個書架地掃書」。

  雖然他認為自己「系統學習過從本科到博士的大學物理課程」,但「不能坐井觀天,還得請教各位老師」。

  然而他的請教卻屢屢遭到拒絕,「第一次發郵件時,清華大學一位院士回復了我,當問清我的身份後,從此不再理我」。

  雖然他的論文「修改超過600遍,投稿時間超過6年」,「但沒有一家學術期刊願意發表」。

  對此,他認為,「國內各大學術期刊是一塊大肥肉,不要說圈外人,就是圈內人,非利益群體想擠進去發表論文都非常難。在同一利益群體內,打個招呼或者看到某某的聯合署名就能直接發表。而沒有關係的,一般都沒戲」「並且大學生發表論文,必須寫上導師的名字,自己投稿一般是發表不了的」。

  同時,他發現,只要在論文上致謝相關專家,「編輯都會認真對待」。

  為此,他開始以雲大物理系本科生的身份將自己的論文發給「國內外1000多位專家學者」,向他們請教,並「請求獲得推薦去發表」,但都被拒絕。只有少數專家給過他指導,如劍橋大學的約瑟夫森教授,「與他討論了一個多月,往來幾十封郵件」;還有浙江大學教授沈建其,跟他「討論了三四年,600多封郵件,還有電話、微信」。

  在投稿無望之後,凡偉開始尋求媒體幫助,但「給媒體的信都石沉大海」。「因此,我決定選擇自媒體來發布自己的論文。」他說。

  凡偉說他的朋友正好要在今日頭條上註冊,4月20日,他就請朋友註冊了名為「青年傳媒」的頭條號,「青年傳媒」連續幾天推出的都是凡偉的論文,直至5月7日,凡偉身份造假、論文被撤的當天,這一帳號被封禁。這個僅存在了17天的自媒體,發布的最後一篇文章是《我是凡偉,沒想到一夜成了網紅,改寫全球教科書我志在必得》。

  雖然這樣寫,但凡偉認為自己與那些「一心想成名的網紅,不是一回事」。

  「與其說是自我炒作,不如說我只是想發表論文,並引發更多人對學術歧視的思考。」他說。

  預發布不等於發表

  那麼,為什麼之前凡偉的論文能發表在ChinaXiv上呢?

  「準確地說,是預發布,而不是發表。」中科院一位研究員說。

  據介紹,由於科研人員的論文需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審稿時間,才能公開發表在期刊上,嚴重影響了科研成果的交流,因此,一些國家就創建了預印本平臺,以解決論文發表周期長的問題。

  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能源部資助、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的arXiv,就是一個全球著名的科研論文預印本平臺。目前,這一資料庫已有可開放獲取的數學、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等論文達50多萬篇。許多科研人員每天都要瀏覽arXiv。

  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和arXiv性質一樣,是一個為科學界開放交流的平臺,其採用的機制是「及時發布,開放評議」:即論文發布前不對論文進行同行評議,也不對提交者論文的質量和水平進行審查。ChinaXiv的論文,被科學界最大範圍地開放獲取和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受到更為嚴格的「同行評議」。在這種「開放」力量下,論文提交者應更加注重發布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更加慎重地提交論文。

  由於凡偉的身份造假,ChinaXiv停止對其預發布論文的服務,撤銷他涉嫌虛假機構的論文。

  事實上,凡偉的論文不僅在ChinaXiv被撤銷,也曾被arXiv刪除並提出警告。

  但讓他「引以為榮」的是,就在他處於風口浪尖之時,他的論文發布在了「沒有學術歧視」的viXra上。

  許多業內人士對此卻嗤之以鼻。

  由於給arXiv上傳稿件有許多限制條件,比如需要已經獲得該資料庫授權的作者推薦。但即使是已經獲得授權的作者,或是已提交過不止一篇論文的作者,甚至是著名的專家,提交的論文也有可能被拒絕。因此,多年來對arXiv的爭議和批評聲不斷,便由此產生了viXra——一個正好把arXiv倒過來的預印本網站。

  viXra對提交論文限制較少,但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學術交流更方便一些,但這一平臺上的稿件質量難以保障,良莠不齊。不少學術界人士甚至對其十分鄙視,並將其視為民科的陣地。

  民科也能成為科學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凡偉偽造身份和自我炒作的一出「鬧劇」,使試圖在「主流學術圈贏得話語權」的民科再次被社會所關注。

  一般意義認為,民間科學家的定義「是在非國立科研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但由於一些科學愛好者不斷發表「驚世駭俗」的科學言論和學術觀點,期待顛覆已有理論,民科便成了這一類科學愛好者的專用代名詞。

  業內人士認為,「物理學是民科的重災區」「像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明星物理學家比其他學科的科學家更加家喻戶曉」,「所以一些民科以此為人生樂趣和名利目標」。

  民科被認為具有雙重形象:「既是被主流科學圈打壓的『受迫害者』,也是條件艱苦仍孜孜不倦的『鑽研者』。」但大多數民科都呈現出一種偏執性,甚至行為乖張,比如跟人打賭要切小拇指的;公開打擂臺挑戰所有專家的;在科學院裡靜坐的;把人家辦公室砸爛的。

  因此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嚴肅的科研圈應該遠離這些帶有『偏執心理』的民科」「一個物理學者的成熟標誌就是不會去勸民科從良」。

  儘管目前一些民科「偏離了科學研究宗旨,擾亂了視聽」,但也有專家指出,「應該給民科一個發聲的渠道」。

  「越來越多的人去探索科學,是社會文明成熟度的體現。」雲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院長段昌群說,社會和媒體不應過度解讀民科現象,應給民科以更多的包容和尊重。

  他認為,「堵不如疏」,官方的科技協會或社會團體應該向民科開放,既讓民科了解科技界的研究方向,也為他們的科學研究進行引導。「向公民傳播科學是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包括段昌群在內的一些專家認為,科學家不應該有官方和民間之分,目前民營企業以及民營科研機構吸收了大量科研人員。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年上報申請專利的項目中,超過60%是出自民間的科學團體和民營企業。「民間科學家可能已經多於非民間科學家」。

  事實上,在國外,科學愛好者已成為科學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這些「公民科學家」協助科研機構分析和採集數據,幫助解決一些較難的研究問題;美國物理學會每年都為他們設立分會場,讓他們作報告,與專業人士進行討論。

  把自己當作民科的昆明少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磊認為,「民科所作的發明研究對社會是有益的。」

  他的公司就是專門收集生活中的「牢騷」,比如改進一個老年人用的水杯、為癱瘓病人設計的全自動可遙控翻轉床,通過科技創新、發明創造,「讓世界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由於民科難以加入官方協會,胡磊就成立了一個讓民科參與的「科技創新協會」,開展了數百場公益性科普展示,向市民推廣創新理念,由此產生跨行業領域的多個「創新方案」,並已申請了20多項專利。5月11日,胡磊獲得了第七屆「雲南青年創業省長獎」 提名獎。

  「科學研究是有規範的,無數次的實驗和大量的數據分析,才能得出一項科學結論。民科只要不走歧路,仍然是有自己發聲的渠道。」他說。

相關焦點

  • 民間科學家只是一個專有名詞
    作者認為,劃分出「民間科學家」和「官方科學家」,「無論是對科學還是科學家來說,都是非科學的,因而也是不恰當的」。    其實,「民間科學家」是一個專有名詞,它是指這樣一群人:他們通常沒有受過他們所「研究」領域的科學訓練,卻又聲稱做出了重大科學發現。例如,他們常常聲稱用寥寥幾行文字,就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或者聲稱提出了全面推翻現有科學體系的理論。
  • 一張圖看懂「引力波」,「民間科學家」是怎樣煉成的?
    但「民間科學家」這個群體性完全無視四百年來科學家們的成果,企圖靠自己單槍匹馬打倒「官方」科學家,這無異於唐吉珂德騎驢持矛試圖打倒邪惡的「風車巨人」。「民間科學家」還有很濃重的愛國情結,或者「東方情結」,動輒認為別人批評他們就是不愛國,就是阻礙科學進步,是崇洋媚外。就像嘉賓孫浩的評論,「我既然不懂,就要給他亮燈」,因此從正規出版渠道堂而皇之出版的「民間科學家」著作不少,大多數圖書館都能見到其蹤跡,尤其集中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
  • 民間科學家預言引力波:給他道歉?別扯了
    這位初中學歷的下崗工人,手裡拿著的真的是被忽視的偉大成果,還是痴人囈語?雖然從禮貌的角度看主持人和Boss團確實應該讓郭先生把話說完,但是眾人對他的嘲諷調侃就是不尊重他的夢想嗎?他的夢想是該鼓勵,還是如節目中董浩所說「懸崖勒馬,救人要緊」?
  • 都說高手在民間,為什麼民間科學家難成大師,真的被壟斷了嗎?
    放眼整個科學史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眾多民間科學家的身影,並且還有許多成為科學領域間的大師,比如焦耳、一位啤酒商,業務之時研究熱力學,成為物理教材中的常駐人員。時間過去了百年,為什麼現在沒有什麼所謂的民間科學家了呢?
  • 天體物理博士:《非你莫屬》民間科學家根本不懂科學
    這位初中學歷的下崗工人,手裡拿著的真的是被忽視的偉大成果,還是痴人囈語?雖然科通君也認為從禮貌的角度看主持人和boss團確實應該讓郭先生把話說完,但是眾人對他的嘲諷調侃就是不尊重他的夢想嗎?他的夢想是該鼓勵還是如節目中董浩所說:「懸崖勒馬,救人要緊」?
  • 溫州民間科學家稱發明永動機 到大學求證無人理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有一位號稱「科學巨人」的「民間科學家」,他自稱「推翻」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並懸獎50萬元徵求能推翻他邏輯的反例。在當今社會上,有著一批這樣的「民間科學家」,他們對科學的狂熱和執著,常常令一些科研院所裡的專家學者自嘆不如。然而,狂熱往往又使他們迷失方向,不能自拔。
  • 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一個美麗的謊言  我們向那裡走去,只見有大隊人馬已經從那裡回撤,其中不乏拿相機和扛攝像機的同行。  我們連忙上去問個究竟,四川電視臺的一名同行失望地說:「消息是假的。」  原來,當天上午,有人在這家超市的廢墟上看到有煙火跡象,便連忙上前喊話,讓對方「不要燒」,自己去找人幫忙,煙火果然停息了。於是,群眾紛紛趕來,在廢墟上搬磚救人。
  • 6大被誤解的昆蟲「美麗殺手」:獨角仙和蟻獅(1)
    6大被誤解的昆蟲「美麗殺手」:獨角仙和蟻獅(1) 自然界易被誤解的昆蟲「美麗殺手」據國外媒體報導,部分昆蟲經常被冠以「毛骨悚然」等形容之詞,暗示著它們奇特外型之下隱藏著兇殘的掠食本性。
  • 黑科技只是一個美麗謊言?
    (原標題:基因是難抗拒的命中注定 黑科技只是一個美麗謊言?)文/ 廣州日報記者黃嵐圖@@視覺中國基因領域:「管好嘴,邁開腿」為何還是胖?對於「基因」二字,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部分是關於遺傳,基因(遺傳因子)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關於這點不少人都表示理解。
  • 諾貝爾獎,別忘了俺們民間科學家-虎嗅網
    可是,在上一個風口裡,人們喊的還是: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參與大躍進大煉鋼的和追捧科學的,就這樣變成了同一批人。在大會召開的消息公布後,不到一周的時間,中科院就收到全國各地郵來向大會獻禮的五百多件禮物。
  • 在民間科學家的幫助下,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奇異的褐矮星
    在民間科學家的幫助下,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極不尋常的褐矮星,它們是由氣體組成的球體,其質量不足以像恆星那樣為自身提供動力第二顆不尋常的褐矮星WISE 0414是由一群民間科學家發現的,其中包括參與後院世界活動的保羅·博留、山姆·古德曼、威廉·彭德裡爾、奧斯汀·羅瑟米奇和阿圖·塞尼奧。
  • 這是個奧斯卡級別的謊言
    [1]看來,為了商業和傳播價值,包裝和炒作一些不實傳聞的做法早已有之…… 好吧,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自然控的網友也用商業的方法來糾正這些誤解了:圖片:紅色皇后注[1]:旅鼠集體跳海自殺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北京科技報》)
  • 揭開危險的真相還是待在安全謊言裡?《楚門的世界》如是說
    直到有一天真的愛上楚門的演員女朋友告訴他真相,接著他發現遊戲裡接二連三的BUG,原來自己竟然半輩子都生活在虛假和謊言中,楚門決定逃出生天去尋找真實的世界,就在他找到通往外界的大門時,這個虛假世界的「上帝」也就是導演跟楚門進行了一場靈魂對話。楚門問:你是誰?導演說:我是上帝。楚門又問:那我是誰?導演說:你是大明星。
  • 中國第一民間科學家作品,至少可拿五個諾貝爾獎
    中國第一民間科學家、發明家、科幻作家張先生編著!《創造宇宙說明書》《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 這個第一本由民間科學家編寫的科幻小說《創造宇宙說明書》裡還有很多世界第一,就不一一列舉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極具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
  • 眼鏡故事:一個不想去揭穿的謊言
    我不知道是該哭還是笑。這個謊言太美麗,美麗到讓我欣慰,但更讓我內疚。我沒有去揭穿她的謊言,也沒有主動要求去為她配副新的眼鏡。我只是偷偷地,把她拿的姑姑的那副眼鏡的鏡片,換成了合適她的度數。這個謊言有些心酸,但更多是滿滿的幸福感。
  • 《Big Fish》:一道謊言與真相的選擇題
    謊言美嗎?沒有被揭穿的謊言,宛若夢境。有人能靠謊言過一輩子嗎?有!電影《Big Fish》的主人公愛德華就靠自己編織的故事,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從鄉下的小鎮青年到城市中產,愛德華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做大事,由於從女巫的眼中看到了自己是怎麼死的,他成了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
  • 被譽為美麗的光明女神蝶,究竟稀有昂貴,還是十分普遍?
    這隻光明女神蝶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蝴蝶,這隻漂亮的蝴蝶,喜歡它的人,為它取了許多美麗的名字,諸如海倫娜閃蝶、赫蓮娜閃蝶、藍色多瑙河蝶等等。不過最受大眾接受的還是光明女神蝶這個名字,它擁有寶藍色一般的翅膀,翅膀上還有一圈漸變的白色,造型也非常漂亮。不過,這隻美麗的蝴蝶,卻又有著許多煩惱。
  • 世界上著名的4大謊言,全都是騙人的,直到現在仍有人相信
    在這個星球上,有很多奇怪事,其中很多都無法解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奇怪的事都解釋不出來,當時的誤解和謊言都被證實是錯誤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歷史上四大謊言。他們雖然都是假的,但是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相信它們。
  • 被人誤解很深,旅鼠壓力很大
    這類個頭只有7到15釐米的毛乎乎、圓滾滾的小傢伙,大約是被人誤解最多的動物吧。它們被人看作是從天而降的,被人看作是會集體跳海自殺的,被人看作「上帝的寵物鼠」,透露著上帝創造生命的某些真理……「天鼠」  居住在西伯利亞的雅皮克人認為旅鼠是來自天空的動物,而斯堪地那維亞的農民則直接稱旅鼠為「天鼠」。因為它們經常會在北極地區的荒野中突然大量出現,然後又突然神秘消失。
  • 新研究通過用中國民間科學家20多年來的觀察記錄繪製出近1400種鳥類分布範圍
    新研究通過用中國民間科學家20多年來的觀察記錄繪製出近1400種鳥類分布範圍(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通過用中國民間科學家在過去20多年來獲取的鳥類觀察記錄繪製出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