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通過用中國民間科學家20多年來的觀察記錄繪製出近1400種鳥類分布範圍

2020-10-22 科普百分百

新研究通過用中國民間科學家20多年來的觀察記錄繪製出近1400種鳥類分布範圍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通過用中國民間科學家在過去20多年來獲取的鳥類觀察記錄繪製出了近1400種鳥類的分布範圍,從瀕危的丹頂鶴到白腿小隼。當將這些地圖向前推到2070年,研究人員確定了未來的範圍並確定了新自然保護區的優先區域。

雖然研究人員以前也曾用過來自愛鳥人士的此類公民科學數據,但專家表示,這項研究是中國首次在全國範圍內使用該數據。南方科技大學的生態學家Jimmy Choi(沒有參與這項研究)表示:「這篇論文的亮點之一是將公民科學數據集用於研究和保護目的。」

觀鳥雖然在中國還是一項相對較新的活動,但在過去20年裡發展迅速。現在許多大學都有了觀鳥隊。觀鳥者們將他們的觀察記錄在鳥類報告網站上,經驗豐富的觀鳥者們會對這些記錄進行篩選以確保準確性。Choi指出,儘管落後於有較長觀鳥傳統的國家的類似資料庫,但在中國沒有比這更好的鳥類物種分布數據來源了。

通過利用這些數據,北京大學的胡若成及其同事繪製了1000多種物種的分布範圍地圖。然後,他們模擬了這些動物在兩種變暖情景下的變化範圍,一種是到2100年全球氣溫上升不到2攝氏度,另一種是氣溫上升3.7攝氏度或更多。研究人員在本月的《PLOS ONE》上發布的論文中指出,該模型包括了日氣溫、月氣溫、季節性降雨和海拔等變量,另外他們還發現變暖的氣溫將促使許多鳥類向北遷徙、飛向緯度更高的地方。儘管將近800種鳥類的活動範圍將會擴大,但這些活動範圍中的大多數都是在人口稠密和工業化的地區,這些地方並不適合鳥類生存。約240個物種的活動範圍將會縮小。候鳥和只在中國發現的鳥類將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論文作者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標誌性的丹頂鶴將失去全國一半的領地。作者寫道:「現有的國家自然保護區不足以保護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尤其是在活動範圍改變之後。」為了應對這樣的損失,他們已經確定了分散在全國的14個優先保護區。

「這是一篇有大量數據的偉大論文,」來自南京林業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Amael Borzee說道。他表示,這篇論文將對保護非常有用,特別是因為在中國保護區的建立通常是基於科學的。但很顯然,創建新的保護區仍將面臨挑戰。當地的利益相關者必須被說服,從擁擠的地區分得多少空間也將受到限制。對此,研究人員建議,中國將需要探索出創新的方法如讓城市公園和農田對鳥類更加友好。

相關焦點

  • 最新數據顯示,隨著氣候變化,中國的稀有鳥類可能向北遷徙
    一項新的研究利用中國民間科學家20多年的鳥類目擊記錄,繪製了近1400個物種的分布範圍,從瀕臨滅絕的丹頂鶴到斑隼。研究人員將這些地圖展望到2070年,確定了它們未來的活動範圍,並確定了新自然保護區的14個優先領域。研究人員以前曾使用過來自鳥類愛好者的這類公民科學數據,但專家說,這項研究是中國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使用這些數據。
  • 「北漂」鳥類如何「落戶」:公民科學數據首次用於分布研究
    近日,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植團隊與昆明市朱雀鳥類研究所(以下簡稱朱雀會)主持的中國觀鳥組織聯合行動平臺合作,利用近20多年來中國民間觀鳥愛好者的觀鳥記錄,繪製了包含1000多種鳥類的高解析度分布地圖,並模擬了2070年這些鳥類的預測分布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西藏發現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黑腹濱鷸
    新華社拉薩11月19日電(記者劉洪明、田金文)記者19日從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獲悉,其研究人員今年在拉薩市林周縣發現2隻鷸科鳥類,查閱相關文獻確認黑腹濱鷸為西藏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這一新發現的相關文章近日已刊登在《動物學雜誌》上。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鳥類種數超全球167個國家上一份最完整記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的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23年間,隨著觀鳥人數增多、記錄手段更新,新的觀察記錄層出不窮,卻一直缺乏專業系統的整理收集。2013年,《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第一作者闕品甲所在的成都觀鳥會等機構,著手編輯形成了一份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的初稿。
  • 又是一年觀鳥季 江蘇記錄在冊鳥類超450種
    每年4月20日—26日是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今年愛鳥周的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記錄在冊的鳥兒超450種,可以稱得上「鳥類天堂」。 江蘇記錄在冊的鳥類超450種 江蘇地跨南北兩個氣候帶,鳥類資源十分豐富。
  • 最新記錄:四川野生鳥類有757種,23年新增135種
    《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是以《四川鳥類鑑定手冊》為基準,參考《中國鳥類分類於分布名錄(第三版)》,綜合最近20餘年的鳥類分布記錄,對四川省境內分布的鳥類物種數進行了系統梳理和修訂。更新後的四川省鳥類名錄共記錄到野生鳥類757種,共計新增鳥類135種,其中,23種新增鳥類緣自亞種提升為種;5種為新描述物種;107種為新分布記錄。
  • 寧夏鳥類記錄新種——小濱鷸
    歡迎大家隨手轉發,感謝寧夏野生動植物記錄愛好者七道陽光的精彩記錄,為寧夏增加一種鳥類新種——小濱鷸。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市鳥類增至673種
    掌上春城訊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
  • 【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
    【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 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
  • 成都鳥類名錄發布:已知分布鳥類446種 73種近瀕危
    紅腹錦雞-攝影-牛蜀軍    成都究竟有多少種鳥類?答案是466種。4月1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5屆「愛鳥周」來臨之際,成都觀鳥會正式發布成都鳥類名錄1.0》(簡稱《名錄》)。    初步統計,目前成都境內已知分布有鳥類20目78科466種,其中非雀形目計有19目35科205種,雀形目43科261種。按照最新的數據,成都現有鳥種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31.9%,名列全國同類城市前茅。    從保護類別上看,目前分布在成都的鳥類中,有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別位黑鸛、金雕、綠尾虹雉、紅喉雉鶉、斑尾榛雞。
  • 武漢去年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 喜鵲和我們天天見
    4月1日至7日是「武漢愛鳥周」,武漢觀鳥會今天將正式發布的《2016年武漢野生鳥類觀察年報》(以下簡稱「年報」)說,全市去年共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其中最常見的是喜鵲。武漢去年新增8種鳥這是來自武漢民間觀鳥愛好者組織的首份野生鳥類觀察年報,長達259頁。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鳥類增至673種 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灰冠鶲鶯現身武漢 鳥類分布名錄又添新成員
    近日,有市民在武漢解放公園內發現一隻灰冠鶲鶯,刷新了武漢市鳥類品種新紀錄,至此武漢市鳥類分布記錄達到409種。據資深觀鳥愛好者雷進宇介紹,灰冠鶲鶯的繁殖區域主要在西南山地,北至秦嶺的海拔1400-25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竹林中。在武漢屬於偶見的遷徙過境鳥,此前武漢市沒有觀測記錄。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近日,香港嘉道理中國保育發布了《「海南越冬水鳥調查」10年總結》。通過調查,盧剛他們基本摸清了海南冬季水鳥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發現了多個海南鳥類新記錄,豐富了海南的鳥類物種多樣性;也提升了海南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的鳥類監測能力,培養了一批鳥類調查員和觀鳥愛好者。  臨高新盈:水鳥調查福地  「為什麼搞海南越冬水鳥調查?
  • 灰翅鶇種類刷新鳥類紀錄 專家解讀江西新增20種鳥類
    後經省內眾多專家並經查閱文獻認定,該鳥類屬灰翅鶇,成為江西省鳥類新紀錄。    灰翅鶇種群數量稀少遇見率不高    記者從採訪中獲悉,該鳥類在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東南部及廣西有分布,種群數量稀少。
  • 新疆發現2個鳥類新記錄、6個罕見鳥種
    12月27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類朋友圈又添新夥伴新疆鳥友記錄到2個鳥類分布新記錄和6個罕見鳥種據新疆觀鳥會副理事長秦雲峰介紹今年,新疆觀鳥會持續推出「2020觀鳥大年」活動截至目前鳥友從「新疆鳥類網站」建立以來
  • 全球首張蜜蜂類昆蟲多樣性分布圖繪製完成
    這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及合作單位最近的一項研究,作者通過對2萬多種蜜蜂的數據分析,繪製出了首張全球蜜蜂類昆蟲多樣性分布圖。該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目前中國統計已知蜜蜂類昆蟲1400餘種,「相關數據主要來自標本館館藏定名物種,信息分布也不均衡。要研究中國蜜蜂,有必要先了解全球多樣性及分布格局。」本文的通訊作者之一、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朱朝東說。
  • 神農架發現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靴隼雕
    經專家評審確定,本次賽事共記錄到有效鳥種219種,其中包括靴隼雕在內的神農架新記錄種7種。靴隼雕也是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10月12日,2020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在神農架林區開幕,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34支觀鳥隊深入木魚、神農頂+紅坪、大九湖三大賽區,穿行在低山、中山、亞高山、溼地等鳥類生境,尋訪飛羽精靈的蹤跡。
  • 《新疆鳥類分布名錄》出版
    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馬鳴研究員主編的《新疆鳥類分布名錄》(第二版)(Ma Ming. 2011.該書主要記錄了新疆鳥類種和亞種的分類與分布。編者匯聚了30餘年的野外考察成果和近10年的觀鳥記錄所著。新疆鳥類資源比較豐富。書中共收錄鳥類453種(約598種及亞種),隸屬於21目,65科,196屬,佔中國鳥類種數的34%。另外,對於有疑問的94種鳥類單獨列在正文之後,以備參考。正文給出了每個種的中文名、拉丁名(學名)、英文名、地理分布(至縣級地名及主要地理單元)、生態習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