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黃明欣團隊:一種熱處理新方法!獲得超強韌Q&P鋼

2020-09-07 材料material


自2003年研製出淬火配分(Q&P)鋼以來,碳配分被廣泛應用於多相超高強度鋼的設計中。其基本原理是碳在分區處理過程中從馬氏體擴散到奧氏體。配分後的奧氏體變得更加穩定,即使在室溫下也不會發生轉變。在Q&P鋼中,殘餘奧氏體是亞穩態的,在變形過程中不斷轉變為馬氏體,從而發生變形誘導塑性(TRIP)效應。通過控制殘餘奧氏體和TRIP效應可以獲得優良的強度和延展性組合。


現已開發出強度達到1500MPa、延伸率15%的Q&P鋼,但是這種超高強鋼的斷裂韌性較差,限制了Q&P鋼的進一步應用。現有研究仍集中於殘餘奧氏體對斷裂行為的影響,而馬氏體基體對斷裂機理的影響也很重要,所以需要同時研究殘餘奧氏體和馬氏體基體。

日前,香港大學黃明欣團隊提出了一種調整馬氏體基體和殘餘奧氏體的新型熱處理方法,以增強超高強度Q&P鋼的斷裂韌性,同時保持良好的強度-延展性組合(抗拉強度1500MPa,延伸率10%以上)。相關論文以題為「Optimising the strength-ductility-toughness combination in ultra-high strength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steels by tailoring martensite matrix and retained austenite」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lasticity。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ijplas.2020.102851


本研究的原料為工業用Q&P鋼板材,熱處理方法:以10℃/s的速率升溫至850℃保溫180s,以10℃/s的冷卻速率降溫至190℃,將材料以10℃/s的速率分別升溫至400℃、450℃和500℃(簡稱PT400、PT450和PT500)保溫450s,冷卻至室溫。

研究發現PT400、PT450和PT500中殘餘奧氏體分別為19.3%、17.8%和3.5%。在PT400和PT450中殘餘奧氏體的體積分數和形態相似,PT500中大部分奧氏體已分解為層狀珠光體。對於PT400,殘餘奧氏體在變形過程中緩慢地轉變為馬氏體,這是最佳強延性組合。在PT450中殘餘奧氏體不太穩定,幾乎所有的奧氏體都在縮頸開始前發生了轉變,導致均勻伸長率較低。PT450中殘餘奧氏體的穩定性降低可能是由於碳含量降低和馬氏體基體軟化造成的。

圖1 Q&P鋼的顯微組織(a, b)PT400; (c, d)PT450; (e, f)PT500


圖2 不同狀態下Q&P鋼的拉伸性能

圖3 不同狀態下Q&P鋼的斷裂韌性


圖4 三種狀態下的(a-c)斷口形貌和(d-e)開裂路徑

馬氏體基體對斷裂韌性也有一定影響。在板條馬氏體晶界面積、位錯密度和位錯亞結構方面,PT450和PT500的馬氏體基體比PT400更能充分回復。回復降低了流變應力,促進了微裂紋尖端前的位錯運動,抑制了脆性斷裂的發生。馬氏體中的固溶碳可以通過應變時效阻礙位錯運動,所以PT450和PT500中固溶碳含量較低也是斷裂韌性較好的主要因素之一。過渡碳化物轉變為細小滲碳體能夠消耗固溶碳和減少析出硬化進而降低馬氏體的流變應力,不會引起脆性斷裂。因此,細小滲碳體的形成對提高Q&P鋼的斷裂韌性具有重要意義。


圖5 (a) PT400和(b) PT450的微裂紋

圖6 (a) PT400和(b) PT450的APT分析

圖7 (a) PT400, (b) PT450和(c) PT500中碳化物的TEM圖像

綜上所述,Q&P鋼中獲得較平衡的強度、延展性和斷裂韌性關鍵因素是較高含量的殘餘奧氏體、充分回復的馬氏體基體和形成細小的滲碳體。本文提出了一種針對Q&P鋼的熱處理新方法,能夠進一步擴大Q&P鋼的應用範圍,為其他鋼材的性能改善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作者:破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港大新聞 | 港大與研究夥伴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研發最強「超級鋼」提升鋼材抗斷裂能力獲得重大突破
    港大與研究夥伴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發最強「超級鋼」提升鋼材抗斷裂能力獲得重大突破■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黃明欣教授領導的「超級鋼」研發項目,繼三年前在鋼材的延展性取得重大突破後,團隊與美國柏克萊(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 港大黃明欣等創強韌性組合世界紀錄的超級鋼
    港大黃明欣等人首次提出高屈服強度誘發晶界分層開裂增韌的新機理,獲得了同時具備極高屈服強度,極佳韌性,良好延展性的低成本超級鋼,為發展高強高韌金屬材料提供了新的材料設計思路。這是黃明欣團隊2017年在《Science》發表創屈服強度-均勻延伸率世界紀錄的超級鋼之後,在鋼鐵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 我國科學家研獲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遵峰教授團隊使用水凝膠纖維成功製備出了新型超強韌「人造蜘蛛絲」,它強度高、慢回彈、可重複伸縮,未來或將用於高空緩降等多領域。近日,介紹該成果的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鋼的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鋼材好用全靠他們,各有千秋
    鋼的表面熱處理工藝工藝的核心:使零件具有「表硬裡韌」的力學性能。一.表面淬火( Surface Hardening )表面淬火是一種不改變鋼表層化學成分,但改變表層組織的局部熱處理工藝。通過快速加熱使鋼的表層奧氏體化,然後急冷,使表層形成馬氏體組織,而心部仍保持不變。
  • 滲碳鋼知識全解|熱處理人必須了解
    滲碳是一種表面熱處理技術,指向鋼件表面擴滲碳原子後進行淬火的熱處理方式。通過碳的滲入,可顯著改善鋼部件的耐磨性、耐久性、韌性等性能。用於製造滲碳零件的鋼稱為滲碳鋼。滲碳鋼的主要熱處理工序一般是在滲碳之後再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
  • 鋼結構網架結構鋼的熱處理
    鋼結構網架結構鋼的性能不僅取決於鋼的化學成分,而且取決於其內部組織結構的狀態。鋼的熱處理就是將鋼在固體狀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不同的冷卻方法,改變其組織結構,滿足性能上要求的一種加工工藝。熱處理在機械零件加工製造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 周報:鋼鐵材料再次突破,Science發表創紀錄的超強鋼!
    鋼鐵領域也再次「鐵樹開花」發《Science》,港大黃明欣等開發出創強韌性組合世界紀錄的超級鋼。胡良兵等人則巧妙地克服了雙金屬合金不混溶性;Manthiram教授最新成果助力商業化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最新Nature Materials論文中提出了超乎想像的新發現,為高強合金設計提供全新思路;武漢大學巧妙地在實驗室獲得17.32%超高器件效率!
  • 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Evelyn Zhang • 2019-12-27 10:16:59 來源:前瞻網
  • 詳細解析p或q和p且q命題題型的解題過程
    圖一題型解析這裡p或q和p且q都是複合命題。若p,q有一真或者全為真,則p或q就為真;p,q兩個全為假,p或q才為假;若p,q有一假或者全為假,則p且q就為假;p,q全為真,p且q才為真。所以從題中給出的p或q為真,則說明p和q中至少有一個是真命題;p且q為假,則說明p和q至少有一個是假命題。所以可以推出:p和q中有一個是真命題,一個是假命題。
  • 熱處理的四把火之鋼的淬火
    基本概念 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3以上,共析鋼與過共析鋼加熱到Ac1以上(低於Accm)的溫度,保溫後以大於Vk的速度快速冷卻,使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熱處理工藝叫淬火。馬氏體強化是鋼的主要強化手段,因此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馬氏體,提高鋼的機械性能。淬火是鋼的最重要的熱處理工藝,也是熱處理中應用最廣的工藝之一。
  • 鋼材的熱處理知識,齒輪加工工藝及熱處理
    表面和心部要求不同(表硬裡韌)零件的熱處理中碳鋼:調質→表面淬火→低溫回火(表面50~55HRC,心部265~280HBS);低碳鋼:滲碳→淬火→低溫回火(表面56~62HRC,心部156~179HBS );38CrMoAl
  • 科學家提出一種獲得超強磁場的新方法
    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 發表研究論文「Giant magnetic field from moiré induced Berry phase in homobilayer semiconductors」,文章指出,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這類二維半導體的雙層同質結莫爾超晶格中,層間原子堆垛方式隨位置的變化帶來了一個位形空間的貝裡曲率,等效於一個在空間上周期變化的超強磁場
  • 淺析低溫鋼的焊接方法
    低溫鋼實質上是屬於中等強度的低碳低合金鋼,其焊接的關鍵是保證焊縫和粗晶區的低溫韌性。常用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焊條電弧焊、埋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鎢極氬弧焊等。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到低溫韌性呢?焊接層數低溫鋼進行多層焊或多層多道焊時前一層焊道對後一層焊道起到預熱作用,而後一層焊道對前一層焊道有細化晶粒的熱處理作用,對提高焊縫金屬的韌性和塑性有很大好處。要注意的是,每層焊道焊縫不能太厚,應小於2~3mm,否則會使焊縫金屬組織晶粒變粗,降低低溫鋼的力學性能。
  • 滲碳後的幾種熱處理方法
    這裡有最實用的技術,點擊↑↑關注滲碳只能改變零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要使零件獲得外硬內韌的性能,滲碳熱處理後還必須進行淬火加低溫回火,來改善鋼的強韌性和穩定零件的尺寸。根據工件的成分、形狀和力學性能等,滲碳後常採用以下幾種熱處理方法。1)直接淬火+低溫回火將零件自熱處理爐中取出直接淬火,然後回火以獲得表面所需的硬度。直接淬火的條件有兩點:滲碳熱處理後奧氏體晶粒度在5-6級以上;滲碳層中無明顯的網狀和塊狀碳化物。
  • 詳析調質鋼熱處理的特點及工藝流程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調質鋼是調質處理後使用的鋼種,本文重點介紹調質鋼的熱處理特點。     (1)預備熱處理調質鋼預備熱處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證零件的切削加工性能,可依據其碳質量分數和合金元素的種類、數量不同選擇預備熱處理。
  • 我國學者研製出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
    新華社合肥5月25日電(記者徐海濤)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輕盈但強度、韌性超過傳統陶瓷與合金,可承受從零下120攝氏度到零上150攝氏度的極端溫度,且「吸能」耐撞,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的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並有望替代工程塑料減少汙染
  • ...國科學家仿貝殼研製出「超強韌」綠色材料;古生物學家發現滄龍...
    原創 北京科協 北京科協科技前沿我國科學家仿貝殼研製出「超強韌」綠色材料近日,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團隊合作,成功通過一種氣相輔助生長方法研發了室溫穩定的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FAPbI3)材料,並且製備出了光電轉換效率大於23%的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 熱處理質量檢驗的內容和方法
    預先熱處理的目的是改善原材料的組織、軟化,以便於機械加工,消除應力,獲得理想的熱處理原始組織等。 7)正火正火的目的是改善組織、細化晶粒,可作為預先熱處理,也可作為最終熱處理。 上述退火與正火獲得的組織都是珠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