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核爆炸測魚的年齡?科學家測了兩條鯨鯊,一條35歲,一條50歲

2020-11-23 騰訊網

地球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您可能會馬上脫口而出,鯨魚。然而,鯨魚根本就不是魚,而是哺乳類動物,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真正魚類,是海洋中的巨無霸鯊魚——鯨鯊。

最近,一個來自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羅格斯大學的國際研究團隊,就對鯨鯊進行了研究,並首次確定了兩頭鯨鯊的具體年齡,而辦法,竟然是利用了核武器的爆炸。

目前科學家們實際記錄到的鯨鯊,最長為12.65米,體重為21.5噸。但其它渠道,比如海洋捕撈、擱淺等方式發現的鯨鯊,沒有正式記錄的數據則更長更重,有15米、17米長的,更誇張的甚至還有23米,重約100噸的說法,所以對鯨鯊的研究迫在眉睫,尤其是在鯨鯊數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而其中,對鯨鯊年齡和壽命的判定尤為重要,這將影響到環境保護制定物種生存計劃的依據。

此前對鯨鯊壽命的了解大致在70到100歲,研究方法是將死亡鯨鯊的椎骨切片,數它們的生長帶,一種類似於樹木年輪結構的環狀結構。然而一個棘手的問題是,這些生長帶究竟是一年長一條,還是一年長兩條,科學家們根本沒有辦法判斷。

在這次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極為聰明的辦法——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各國進行了大量的核武器爆炸試驗,導致放射性的碳-14進入大氣層,進而進入海洋及食物鏈,並最終出現在地球上最大的魚類椎骨中。通過測量鯨鯊椎骨中特定位置的碳-14含量,並與已知年份的材料進行對比,就可以確定鯨鯊的年齡究竟有多大。

研究人員找到了兩條鯨鯊的椎骨,一條是2012年擱淺在巴基斯坦的,一條是2005年中國臺灣捕獲的,準確測定了它們的年齡,一條為50歲,一條35歲。根據這次的測定結果,科學家們認為,鯨鯊活100年是有可能的。最關鍵的是,科學家們為鯨鯊椎骨「年輪」是一年長一條,還是一年長兩條的爭論徹底劃上了句號:鯨鯊年輪是一年長一條。

鯨鯊是一種可愛的動物,雖然是鯊魚的一種,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魚類,卻是一種濾食性物種,以海洋中最小的動植物,包括浮遊生物為食,相當佛系。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鯊魚都要吃人,鯨鯊不但不吃人,反而喜歡與海洋中潛水的人類嬉戲,甚至讓人類騎著它在海裡漫遊;有一項報告還記錄到,鯨鯊會翻過肚皮,讓潛水員幫它清理肚子上的寄生物,不知道是不是進入了所謂的鯊魚強直靜止狀態,鯨鯊也會強直靜止嗎?

鯨鯊幾乎沒有天敵,人類活動是它們的最大威脅,人們捕捉鯨鯊主要是取得肉和肝油,有時也會割下它的鰭做魚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年已將鯨鯊列為瀕危物種,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再使用和食用鯨鯊用品,保護好海洋裡最大的魚類,不要讓未來除了我們飼養的家畜家禽,人類就是地球上塊頭最大的物種了,那才是地球幾十億年來生命演化的悲哀。

這項研究發表在4月6日《海洋科學前沿》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核彈如何幫助科學家確定鯨鯊的年齡?
    "鯊魚活多少歲?" 這是公眾經常問鯊魚科學家的問題。鯊魚有500多種不同,所以如果我們知道,答案也進步相同。然而,很多時候,答案是"我們不知道",因為這很難衡量! 對於某些魚類,科學家可以檢查耳骨(耳石)以確定該動物的年齡。
  • 地球上最大的魚太佛系了,竟會翻過肚皮讓人幫它清理寄生物
    地球上最大的魚是什麼魚?您可能會馬上脫口而出,鯨魚。然而,鯨魚根本就不是魚,而是哺乳類動物,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真正魚類,是海洋中的巨無霸鯊魚——鯨鯊。最近,一個來自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羅格斯大學的國際研究團隊,就對鯨鯊進行了研究,並首次確定了兩頭鯨鯊的具體年齡,而辦法,竟然是利用了核武器的爆炸。目前科學家們實際記錄到的鯨鯊,最長為12.65米,體重為21.5噸。
  • 地球的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的?測量方法又是什麼?
    ,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到底這是誰測出來的,以及測量方法是什麼。 在幾百年前,人們對地球年齡的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幾千年到幾十萬年的說法都有。直到進入了19世紀後,隨著地質學和生物學的興起,科學家們才逐漸意識到,地球的歷史可能長得難以想像,因為不管是從地質活動還是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能夠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 寧波漁民捕到兩條虎鯨 智商和15歲的人不相上下
    他知道這個消息是16日的晚上,當時他正和朋友一起喝茶,接到出海漁老大沈師傅的電話:「捕到兩條大魚,看上去像鯨魚,但捕上來的時候已經死了。」林先生的一個船老大朋友去年就誤捕到一條鯨魚,他明白這是屬於海洋保護動物,於是馬上聯繫了奉化漁業部門,同時通知沈師傅把這兩條鯨魚送到運輸船上帶回碼頭。運輸船一刻也沒停,18日下午3點,兩條鯨魚被送到碼頭,是兩條虎鯨。
  • 地球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出來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到底這是誰測出來的,以及測量方法是什麼。 在幾百年前,人們對地球年齡的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幾千年到幾十萬年的說法都有。直到進入了19世紀後,隨著地質學和生物學的興起,科學家們才逐漸意識到,地球的歷史可能長得難以想像,因為不管是從地質活動還是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能夠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 地球年齡是45.5億歲,這是誰測出來的?測量方法是什麼?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即地球年齡是45.5億歲,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既然沒有時間機器,那科學家怎麼會知道地球年齡是45.5億歲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到底這是誰測出來的,以及測量方法是什麼。在幾百年前,人們對地球年齡的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幾千年到幾十萬年的說法都有。直到進入了19世紀後,隨著地質學和生物學的興起,科學家們才逐漸意識到,地球的歷史可能長得難以想像,因為不管是從地質活動還是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能夠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 快對照這個標準測一測→
    那就快來一起測一測吧~年齡分組與測試項目兒童組(6~11歲)兒童一組:6~8歲,每歲一個年齡組兒童二組:9~11歲,每歲一個年齡組少年組(12~17歲)少年一組:12~14歲,每歲一個年齡組少年二組:15~17歲,每歲一個年齡組青年組(18~24歲)不分年齡組壯年組(25~59歲)壯年一組:25~44歲,每5歲一個年齡組壯年二組
  • 阿拉斯加漁民捕獲200歲巨型巖魚
    阿拉斯加漁民捕獲200歲巨型巖魚【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媒7月2日報導,美國阿拉斯加一名漁夫捕獲到一條巨型巖魚,據說至少有200歲。當地媒體稱,這條巖魚應該是在阿拉斯加州捕到的最老的一條魚了。這條長約42英寸(約1.07米)的龐然大物刷新了魚類身長的記錄。
  • 男子釣到200斤巨魚,傳到網上引爭論,科學家:這條魚50歲了
    海洋中有許多奇怪的生物,據報導在挪威某群島中,有一位24歲的垂釣愛好者經常在此地垂釣,他這次經過了一小時的努力,終於釣上了一條巨大的比目魚,身長2.1米,重102千克(200斤左右)。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無一不是相關領域的開拓者和巨擘,比如愛因斯坦、楊振寧、居裡夫人……他們在人類科學的發展歷史上都寫了下重重的一筆。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時,科學家的年齡一般在50-70歲之間,甚至還有一些80多歲的獲獎者,比如,2007年諾貝爾經濟科學獎獲得者Leonid Hurwicz在獲獎時,已經90歲的高齡了。
  • 石獅漁民一個月內又撈一條鯨鯊 全長4.45米(圖)
    時間:昨日上午7點30分左右  地點:石獅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  閩南網8月20日訊 事件實錄:石獅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又迎來了一條鯨鯊,該鯨鯊全長4.45米、重0.629噸。這已經是本月石獅漁民第二次捉到鯨鯊了——本月1日,祥芝漁民捉到一條長4.5米的鯨鯊,重約2噸。
  • 登峰測極·測繪人⑥|50歲的西北漢子又雙叒登珠峰
    本文圖片 受訪者提供張建華,50歲,出生在甘肅省通渭縣。1996年,他從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年併入武漢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地被分配到心目中測繪界最好的單位——國測一大隊。1998年珠峰複測時,時年28歲的張建華是西2點(比2020觀測到西絨點遠)其中一個小組的小組長;2005年,35歲的張建華作為有經驗和技術過硬的隊員,擔任了交會組的大組長,負責大本營以上往珠峰峰頂傳遞高程數據的所有工作,他跟兩個當地嚮導在前期前往探路時遭遇了暴風雪;此次珠峰高程測量,50歲的他是第三次參戰,主要負責技術質量工作。
  • 『BBC英語』鯨鯊:原子能試驗解開世界上最大魚類的年齡之謎
    Whale sharks: Atomic tests solve age puzzle of world's largest fish冷戰期間進行的原子彈試驗數據幫助科學家們準確地測定了世界上最大魚類的年齡。鯨鯊是體型龐大、行動速度緩慢、性情溫和的生物,主要棲息在熱帶水域中。
  • 我國科學家利用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光測」癌細胞
    我國科學家利用全內反射下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異常敏感的光學現象,實現了超靈敏單細胞實時流動傳感。這一成果可以使癌細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確「光測」出來,精度可達數千分之一。這一成果的應用或將為癌症預防提供一條新途徑。  石墨烯是一種呈蜂巢狀排列的單層碳原子結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
  • 《0~6歲兒童發育行為評估量表》:261項指標測異常
    2、智力年齡 mental age;MA 智齡、心理年齡。反映兒童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標。 註:在編制的量表中,按年齡分組編制測查項目,若被試者通過3歲的測查項目,就表示他使用該量表測查的智力年齡為3歲。
  • 南京13歲男孩腦中取出兩條蟲 一條還是活的
    南京13歲男孩突發頭痛,醫生發現,他的大腦裡竟然「住」了兩條蟲子,取出來時,一條還在動!近日,13歲男孩小傑突發頭痛和嘴角抽搐,被家人緊急送往南京市兒童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小傑的大腦裡長了個像腫瘤一樣的東西,可症狀又提示他不是腦腫瘤,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大腦裡竟然有兩條蟲子!
  • 地球的編年史:為地球測年的科學家
    1904年,年僅35歲的盧瑟福應邀去倫敦皇家學會(相當於英國科學院)發表演講。事先他準備在會上提一下放射性元素會產生熱量這一新發現,並以此來解釋為什麼開爾文男爵計算的地球年齡有誤差。沒想到開爾文男爵那天也在場,盧瑟福心裡十分緊張,因為開爾文男爵是公認的學術權威,當年還是個初生牛犢的盧瑟福可不敢得罪這位當時已經80歲的泰鬥級人物。
  • 澳洲發現罕見熱帶魚,讓研究員驚訝的是,它已經81歲了
    近日,在澳大利亞,研究者們發現了一條活了81歲的熱帶魚,它是一條斑點笛鯛,它的出現也刷新了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魚記錄,在同一批海域中,除了這條81歲的熱帶魚之外,研究者還發現了一條79歲的熱帶魚,它是一條白斑笛鯛。這樣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珊瑚礁》雜誌上。
  • 加拿大捕獲50歲巨型大白鯊
    近日,海洋研究人員在加拿大海域捕獲到一條雌性大白鯊,重達1.6噸,其推定年齡高達50歲,相當於人瑞等級,研究人員封她為「海洋女王」(Queen of the Ocean)。該組織研究人員於10月2日捕獲到本次任務期間年齡最高、體積最大的雌鯊魚,並以北美原住民米克馬克族(Mi』kmaq)傳說中睿智的老祖母來為它命名為「努姑米」(Nukumi)。OCEARCH指出,經採樣檢查發現「努姑米」年齡竟高達50歲,其體重為1.6噸,體長逾5.2米。
  • 超大石斑魚現身福州 年齡或有50歲(圖)
    據了解,這隻石斑魚年齡可能有50歲,非常罕見。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這家海釣魚店。這隻大型石斑魚的腰身將近有2個水桶般粗,身長將近2米。當時,不斷有人來店內合影留念。「之前店裡已經有一隻約200斤重的大魚,沒想到這一次來了只更大、更重的。」來此與石斑魚合影留念的王先生說。經稱重,大家發現這隻龍膽石斑魚達到了13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