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兒童發育行為評估量表》:261項指標測異常

2021-01-14 騰訊網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發布了「0~6歲兒童發育行為評估量表」,本量表於2018年正式開始實施。雖然這是一個面向專業人士的評估量表,但量表非常詳細地描述了每個月齡段孩子所需具備的能力,對於家長或老師來說,是一個易懂且權威的參考。

本量表共包含261個指標,覆蓋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和社會行為5方面的內容。家長與老師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人,對於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較了解,通過本量表,孩子的能力數據化,家長和老師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看到優勢與不足。

本量表適合未滿7周歲的孩子使用,通過量表可以計算出不同月齡階段孩子的發育商,更精準地了解到孩子的發育情況。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既是養育者,又是主評人,結果很容易出現偏差。

我們為大家介紹本量表的目的,是為家長與老師提供一個便捷的參考。發育商的數值範圍也可以作為參考,但孩子究竟處於何種發育水平,還需要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與分析。

1

評估前一定要了解的事

本標準適用於0歲~6歲(未滿7周歲)兒童發育行為水平的評估,是評估兒童發育行為水平的診斷量表。

1

必須了解的詞

1、能區 attribute

量表測定的領域,本量表包括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適應能力和社會行為五個能區。其中大運動能區指身體的姿勢、頭的平衡,以及坐、爬、立、走、跑、跳的能力;精細動作能區指使用手指的能力;語言能區指理解語言和語言的表達能力;適應能力能區指兒童對其周圍自然環境和社會需要作出反應和適應的能力;社會行為能區指對周圍人們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智力年齡 mental age;MA

智齡、心理年齡。反映兒童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標。

註:在編制的量表中,按年齡分組編制測查項目,若被試者通過3歲的測查項目,就表示他使用該量表測查的智力年齡為3歲。

3、發育商 development quotient;DQ

用來衡量兒童心智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是在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等方面對兒童發育情況進行衡量。

計算方式:

02

評估內容

包括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適應能力和社會行為5個能區,用於測查兒童發育行為狀況,評估其發育程度。每個月齡組8~10個測查項目,共計261個測查項目。

03

輔助工具

主試者使用與測查量表配套的標準化測查工具箱,以及診查床、圍欄床、小桌、小椅、樓梯等測查工具。

04

測查程序

1、計算實際月齡

首先根據被試者的測查日期和出生日期計算出被試者是幾歲幾月零幾日,再把歲和日換算為月,以月齡為單位,月齡保留一位小數。

日換算成月為 30 天=1.0 個月,歲換算成月為 1 歲=12.0 個月。

2、標記主測月齡

與實際月齡最接近的月齡段為主測月齡,在主測月齡前用▲標記,主測月齡介於量表兩個月齡段之間的,視較小月齡為主測月齡。早產兒也按照實際月齡進行標記,無需矯正月齡。

3、主測月齡為啟動月齡,先測查主測月齡的項目,無論主測月齡的某一能區的項目是否通過,需分別向前和向後再測查 2 個月齡,共 5 個月齡的項目

4、向前測查該能區的連續 2 個月齡的項目均通過,則該能區的向前測查結束;若該能區向前連續 2 個月齡的項目有任何一項未通過,需繼續往前測查,直到該能區向前的連續 2 個月齡的項目均通過為止。

5、然後從主測月齡向後測連續 2 個月齡的項目,若向後測查的該能區的連續 2 個月齡的項目均不能通過,則該能區的向後測查結束;若該能區向後連續 2 個月齡的項目有任何一項通過,需繼續往後測查,直到該能區向後的連續兩個月齡的項目均不通過為止。

6、 所有能區均應按照本節3-5的要求進行測查。

05

記錄方式

測查通過的項目用○表示;不通過的項目用×表示。(家長自測時分別標記好即可)

06

結果計算

1、各能區計分

▲1 月齡~12 月齡:

每個能區 1.0 分,若只有一個測查項目,則該測查項目為 1.0 分;若有兩個測查項目則各為 0.5分。

▲15 月齡~36 月齡:

每個能區 3.0 分,若只有一個測查項目,則該測查項目為 3.0 分;若有兩個測查項目則各為 1.5分。

▲42 月齡~84 月齡:

每個能區 6.0 分,若只有一個測查項目,則該測查項目為 6.0 分;若有兩個測查項目則各為 3.0分。

2、計算智齡

把連續通過的測查項目讀至最高分(連續兩個月齡通過則不再往前繼續測,默認前面的全部通過),不通過的項目不計算,通過的項目(含默認通過的項目)分數逐項加上,為該能區的智齡。

將五個能區所得分數相加,再除以 5 就是總的智齡,保留一位小數。

計算發育商:

發育商參考範圍

高於130為優秀

110~129為良好

80~109為中等

70~79為臨界偏低

低於70為智力發育障礙

07

量表的使用

1、 測查要求

測查環境應安靜,光線明亮,4 歲以下兒童允許一位家長陪伴,4 歲及以上的兒童如伴有發育落後、溝通不利或者測查不配合的情況可有家長陪同。

主試者應嚴格按照操作方法和測查通過要求進行操作,避免被試兒童家長暗示、啟發、誘導。

主試者應熟記操作方法和測查通過要求。

主試者的位置應正確,桌面應整潔,測查工具箱內的用具不應讓被試兒童看到,用一件取一件,用完後放回。

主試者應經過專業培訓獲得相關資質才能施測。

2、結果解釋

應由受過專業培訓的主試者結合兒童的綜合情況對其發育行為水平予以解釋和判斷。

主試者應恰當地向家長解釋兒童發育行為水平A ,尤其是對於發育落後的兒童更要慎重。

0 歲~6 歲兒童發育行為評估量表

附表

評估表的操作方法和測查通過要求

不同年齡的孩子應該處於一個哪個發展階段?這是每一位父母都應該了解的事。自測自查,隨時了解孩子的發展動向,如有異常,可以儘早發現,及時採取措施。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2歲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從你的情況來看,你小孩才3歲了,這個韋氏兒童智力測試應用於6-16歲兒童智力發育水平綜合評估700。而這個韋氏幼兒智力測試應用於4.5-6歲兒童智力發育水平綜合評估500。而你小孩在這個年齡可以做以下的測試啊。
  • 兒童發育遲緩 需要做哪些專項檢查?
    點擊查看 兒童發育遲緩是發育性殘疾的一種,特指6歲以下兒童在粗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言語、認知、社會/個人、日常活動能力等發育領域中存在2個或2個以上的明顯落後。
  • 全身麻醉對兒童神經心理和行為學預後的的影響——梅奧兒童麻醉...
    PANDA研究通過詳盡的神經發育測試評估嬰幼兒全麻後的認知功能預後,採用同胞匹配,入組嬰幼兒均在3歲前行疝修補術,評價8~15歲時的認知功能與同胞兄弟姐妹的區別。主要結局指標全量表智商(full scale IQ)並未出現顯著差異,在成績、運動速度、處理速度、視覺空間、語言、注意力、執行能力等方面均無陽性發現,僅行為學上存在一些差異。
  • 婦幼醫院流出的0-6歲兒童智力測試表!趕緊給寶寶測一測
    本標準適用於0-6歲兒童發育行為水平的評估,包括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適應能力和社會行為五個項目,其中大運動指身體的姿勢、頭的平衡,以及坐、爬、立、走、跑、跳的能力。
  • 北京:6月1日起0至6歲兒童6項體檢免費
    2009年6月1日起,京籍且在京居住的0至6歲兒童將獲得免費定期健康體檢。目前,6項體檢基本服務項目已確定,初步預計將有近百萬「北京娃」享受此項優惠政策。這也是2009年市政府為民擬辦的實事之一。
  •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的數值
    兒童智力測試量表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最好還是帶小孩到正規的醫院做檢查。因為韋氏智力量表必須是在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測試,每一個測試智商的量表根據不同的地區還需要進行修正。你自己在家裡進行,你測出的結果不一定是準確的,這個你需要多注意啊。
  • 一文掌握了院前創傷急救評估|創傷|急救|掌握|評估|兒童|損傷|顱腦...
    該評分方法根據每個方面的異常程度計以1、3、5或6分,5項計分相加即為TI總分:總分≤9分為輕度或中度損傷;10~16分為重度;≥17分為極重度;≥21分則病死率劇增;≥29分則80%在1周內死亡。研究表明,根據該指數有選擇地將分數為10或10分以上的重傷員送創傷中心或大醫院是合適的。
  • 意識障礙評估量表
    包括睜眼(E)、言語(V)、運動(M)三個子項15條,評分從最低3分到最高的15分。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的意識障礙評估量表,從最初的用於顱腦外傷後昏迷的評估到各種原因導致的各個學科的意識障礙。GCS也成為此後諸多量表的模板。
  • 自閉症量表到底該怎麼選?該怎麼看?
    M-CHAT的篩查截切點是:3~6 分,需要進一步隨訪;7~23 分,兒童處於孤獨症或其它發展障礙高風險。此外,2、7、9、13、14、15 為關鍵性問答項,如果有 2 項以上為未通過,表明有自閉症風險。 M-CHAT主要目的是將篩查的敏感度增加到最大限度,儘量避免漏診ASD病例。
  • 寶寶0到6歲發育標準對照表,看看你家寶寶發育正常嗎?
    於是整理了寶寶到6歲之前正常發育指標,供各位寶寶爸媽參考。 孩子的發育滯後了嗎?淺談發育遲緩的預警信號 何謂「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指各種原因(包括中樞神經、神經肌肉系統、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及其他因素)導致的兒童在一或多項發育領域,如認知、語言、動作、社會情緒、感官或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出現的較同齡兒童落後或異常的現象。一般而言,如果孩子的各項能力無法達到同齡兒童的 90%,則可被稱為發育遲緩。
  • 2歲兒童不說話,被誤診為自閉症……
    有些兒童隨著幹預以及發育,一些自閉行為症狀被矯正,得以改善或者隱藏,再次評估時候不會再被診斷為自閉症,隨之而來的是關於自閉症誤診的討論。我們收集了一些家庭的經歷和家長的觀點,來看看家長是怎麼看待自閉症的誤診的。
  • 給孩子測智商?!這事靠譜嗎?
    「發育商」是衡量嬰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國外早就有這一概念。大量研究都顯示,DQ可以用來預測某些兒童會發育遲緩,不能用於預測兒童的智商。2 | 嬰兒智力測試是國外體檢的必檢項目?有寶媽在後臺給我們留言,「我聽說智力測試是國外嬰幼兒體檢的必檢項目,有這麼回事嗎?」
  • 兒童神經修復專家陳光福: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幹預很關鍵
    早期幹預是指針對學齡前存在運動、認知、語言、行為、情緒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低下的兒童或者有發育落後的高危因素兒童,採用早期幹預設施進行醫療、護理、營養、保健、康復、心理、教育及育兒指導等一系列綜合幹預,提高發育水平。
  • 筆記|《心測》C10 測驗等值 & C12 能力測驗(上)
    (1)比內—西蒙量表①1905年,比內和西蒙出於診斷異常兒童智力的需要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個智力量表;②1908年,第一個年齡量表,首次用智力年齡來評估個體智力;③1911年,增設成人組。(2)斯坦福—比內量表①1916年推孟發表了斯坦福—比內量表,首次引入比率智商的概念,開始以IQ作為個體智力水平的指標;②1937年第一次修訂,由L型和M型兩個等值量表構成,適用年齡擴展到1.5-18歲。③1960年捨棄了比率智商,引入了離差智商的概念,以平均數100、標準差為16的離差智商作為智力評估指標。
  • 護理SCI晨讀:支持在住院兒童中使用疼痛量表和預後之間關係的證據...
    支持在住院兒童中使用疼痛量表和預後之間關係的證據:一項系統綜述目標重新評估支持在住院兒童中使用疼痛量表與患者結局之間關聯的證據。設計系統文獻回顧。納入對醫院0-18歲兒童使用自我報告或基於行為的疼痛量表評估結果的研究,但排除緊急護理環境中的研究。結果在納入的32項研究中,大多數研究都評估了包含一個或多個疼痛量表的複雜幹預措施。過程結果(例如,記錄)是最常被研究的。幹預措施通常與改善疼痛評估文件有關,而對疼痛管理文件的影響是不一致的。
  • 兒童智商測評師證報名時間學歷要求
    鑑定場地設備要求考場設理論答卷室和智商測評室,光線充足,整潔無幹擾,空氣流通智商測評室按測評要求提供相應的常模及量表,以及測評工具。頭圍與體重、身高一樣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在嬰兒期應定期測量頭圍,掌握頭圍的生長速度,並注意嬰兒的動作和語言發育狀況,以便及時發現智能發育遲緩,及時給予早期幹預。
  • 孩子智商該怎麼測?父母可嘗試這些方法
    篩查性智力測驗是一種比較簡單、快速、經濟的方法,有的也適用於群體測試,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篩查出在生長發育或智力方面有問題的小兒,分為正常、異常或可疑三種結果。
  • 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評估指標解讀(五):細說PRO的二三事
    前幾期,我們分別從強直性脊柱炎(AS)症狀控制、疾病活動度、影像學進展、結構功能方面展開,詳細解析了各個方面的評估指標。在這些療效評估指標中,有以患者自我報告為主的評分、也有以臨床醫生、觀察者或實驗室可測量的疾病指標為主的評分。近年來,醫療服務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患者報告結局(PRO)在療效評估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已獲得諸多研究者的關注和提倡。
  • 韋氏智力量表
    今天帶大家學習智力測驗中較有特色的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韋氏智力量表通常以客觀題形式出現,大多為識記類題目。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分為三個分量表: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適合16-74歲成年人;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適合6-16歲少年兒童;韋氏學前兒童智力量表(WPPSI),適合測4-6歲半兒童的智力。
  • 孩子三歲前,身體有四個異常,多半是發育遲緩了,希望你家娃沒中
    什麼是發育遲緩發育遲緩就是指孩子在發育過程中生長速度放慢或異常發育的現象,相比於同齡同性別的孩子差別很大,其發病率約為6~8%,發育遲緩主要與營養狀況、疾病、器官受損等因素有關,主要表現在語言、運動、體格以及大腦等方面出現差異。有什麼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