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隨著外部環境不穩定事件的持續發酵,稀土逐步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焦點。金力永磁用12天10板的瘋狂態勢,刷新著它在A股市場上股價的新高。那麼稀土的稀缺性究竟表現在哪裡?金力永磁瘋狂的背後究竟是哪些領域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呢?
我國牛冠全球的稀土霸主地位
在了解稀土的稀缺性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稀土是什麼,它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為57到71的15種鑭系元素,成員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以及與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鈧和釔共17種化學元素的統稱,是不可再生資源。
從稀土材料的產業鏈結構上看,上遊主要涉及稀土的開採,分為稀土礦石、稀土精礦、碳酸稀土、氯化稀土等,中遊主要涉及稀土的加工,主要分為稀土化合物、稀土氧化物、單一稀土金屬和稀土中間合金等,下遊則涉及冶金、軍事、石油化工、高新技術產業、玻璃陶瓷、農業等。
而最近國家發改委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作為世界最大的稀土材料供應國,中國一方面堅持稀土資源優先服務國內需要的原則;另一方面,也願意滿足世界各國對於稀土資源的正當需求;同時指出,如果有誰想利用我們出口稀土所製造的產品,反用於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那麼我想贛南原中央蘇區人民、中國人民都會不高興的。
在這番言論的背後,見證的是不僅僅是我國在稀土材料的霸主地位,還有稀土作為戰略資源的重要性。
從資源儲量上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布的稀土資源報告,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稀土(REO)儲量1.2億噸,我國有4400萬噸,佔比38%。同時,在高精尖製造中佔據更加重要地位的中重稀土(以鏑、鋱為代表)僅分布在我國南方以及東南亞例如緬甸、越南、寮國等。
在礦產、冶煉分離方面,根據安泰科口徑,2018年全球稀土礦產品產量約19.5萬噸,中國產量約12萬噸,佔62%;全球稀土冶煉分離產量約為14.6萬噸,其中中國產量12.5萬噸,約佔86%,我國在全球佔據著絕對優勢地位。
除了稀土儲量和供給的絕對優勢外,我國的稀土行業發展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配合,以美國稀土為例,它存在著重開採而輕提煉的情況。而從稀土產業的專利數量來看,自2011年以來,中國在稀土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的總額。2011年至2018年中國稀土專利申請增加了250%,其中中國稀土專利申請量累積比美國多出2.3萬件。在具體技術上,以稀土分離冶煉能力來說,我國絕對是世界先進水平,分離純度早就超過99.9999%。
當然,稀土被各國高度重視的原因離不開其在現代高科技產品的廣泛應用,以軍工行業為例,如果沒有稀土,就沒有電子元件、制導技術、核反應堆、甚至電視屏幕等。稀土是製造精密商業和軍事電子裝置、雷射裝置、光學器件、監視通信裝置、磁體和電池的重要原材料。
從應用場景看,以美國為例,它的F-22、F-35各類戰鬥機、核潛艇和航母等各種軍事武器背後,都離不開各項稀土資源的構成。
各種高精尖科技武器,見證的是稀土新材料的廣泛應用。在我國,新材料佔國內稀土材料領域消費量的61.85%,而在新材料領域中,稀土永磁材料佔該領域消費量的63%。
「萬磁之王」釹鐵硼
在稀土永磁材料中,釹鐵硼是當代磁性能最好、綜合性能最優的磁性材料。我國在該產業也有強大的話語權。根據《釹鐵硼產業發展報告》看,目前我國的釹鐵硼產量已接近全球的90%,高端釹鐵硼產量已接近全球總量的60%。
目前,釹鐵硼是第三代稀土永磁體,具有較高的磁能積,使得電子儀器、通信設備等逐步向小型化、輕薄化方向發展,下遊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根據下遊產品的需求差異看,低端釹鐵硼主要應用於箱包扣、玩具等領域,高性能釹鐵硼主要應用於各種型號的電機、揚聲器之中的磁鋼,包括節能電機、汽車電機、風力發電等。
高端釹鐵硼行業進入門檻高,存在技術壁壘、非標設計及製造壁壘、資金壁壘、客戶黏性、認證壁壘和人才壁壘,而且它的供給十分有限。據西南證券統計,從增速上看,2012-2016年間,高性能釹鐵硼產量年增速不及10%,年均複合增速僅為7.5%,從佔比上看,2015年全球釹鐵硼產量14.3萬噸,其中高性能釹鐵硼產量4.6萬噸,僅佔30%左右。
從生產廠商看,國外主要有四家供應商,它們是日本的日立金屬、TDK、信越化學和德國的VAC,全球市場佔比10%左右,而大部分供應商主要在國內,包括中科三環、正海磁材、寧波韻升、金力永磁這些上市企業及煙臺首鋼、京磁股份、大地熊、金山磁材等數十家優秀的非上市企業,所以高性能釹鐵硼供給產量和生產廠商都十分有限。
從毛利率上看,高端釹鐵硼銷售毛利率可達20-40%,而低端釹鐵硼銷售毛利率不足10%,再加上後者的市場處於大量中小企業無序競爭、供給過量的格局,這意味著高端釹鐵硼是稀土行業的尖端領域。
金力永磁何以成妖?
這次金力永磁在A股市場12天10板走妖后,除了高端釹鐵硼概念的加成外,次新股、流通市值小、流通股本小的光環不容小覷。截至今日收盤,金力永磁的流通市值僅有24.8億元,位居稀土永磁板塊最低,吸引了各路資金的瘋狂炒作。
當然,從基本面上看,它的一路走妖也離不開下遊產業風電和新能源車的優異表現。
金力永磁在去年年報中介紹稱,公司已經成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的領先供應商,同時還是全球領先的風電應用領域磁鋼供應商。去年它在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領域磁鋼銷售收入31,778.14萬元,2016年-2018年複合增長率為102.69%。
在當前風電搶裝潮、新能源車銷量節節高升的背景下,稀土永磁仍舊有著很大的想像空間。
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末,全國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89億千瓦,已達到「十三五」規劃目標的90%,再加上最近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和《2019年風電項目建設工作方案》的政策背景下,業內普遍預計,風電行業將迎來一輪搶裝潮。
在此之前,廣發證券基於去年國內新增風電裝機約21GW、增速約16.7%的背景下,預計2019-2020年國內新增風電裝機將超過25GW和30GW,年均增長超過20%,風電裝機增速依舊居高不下。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它的產銷量也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今年前四個月新能源車產銷分別完成36.8萬輛和3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8.5%和59.8%。
雖然下遊的新能源車、風能等產業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但是稀土產業發展的兩個問題是不容忽視的,一是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二是容易出現環境汙染的問題。這無形中加大了監管層治理行業惡性市場競爭的壓力。
物依「稀」為貴,在當前環境不穩定的背景下,我們除了為金力永磁12天10板打call外,更應該珍惜手中這抔來之不易的稀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