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眾所周知!稀土是一種不亞於石油的戰略物質。稀土在一個國家的軍事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幾乎在各行各業都需要使用,一個常見的比喻是,如果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那麼稀土則是工業的維他命。
稀土是一組金屬的縮寫,稀土元素 Rare Earth Elements, REE從18世紀末開始陸續被發現,共一共發現了有17種稀土元素,其中包括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15種鑭系元素,以及與譜系元素關係密切的鈧(Sc)和釔(Y)兩種元素,目前在電子、石化、冶金等許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來說,大約每三到五年,科學家就能發現稀土的新用途,每六個發明中,就有一個是與稀土分不開的。
稀土元素不僅對我國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是世界財富的一部分。特別是江西贛州的重稀土,作為我國特有的稀土品種——鏑。「專利權」幾乎已經獲得,十大稀土國中,也只有中國才有。
所謂的「工業金礦」,稀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用一點就少一點。實際上!中國稀土資源十分豐富,北內蒙古、東山東、中四川、南廣西,其分布呈現「總量大、分布廣」、「南少北多」的特點。我國稀土儲量約3500萬噸,其中儲存於中國內蒙古白雲鄂博,佔全國稀土總量的83%。《中國稀土剩餘政策白皮書》顯示,開採產量最巔峰的時候,我國稀土儲量已經佔全球總量的71.1%,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據。
稀土對任何工業國家都是極為重要的,舉例來說,日本、韓國等以製造和電子行業起家的國家由於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它們通過進口和礦藏購買,卻擁有世界上超過30%的稀土儲量。幾乎70%的中國出口商品都將流通到這兩個國家。就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而言,2002年美國又封堵了國內最大的芒廷帕斯礦,鉬的生產已經停止,轉而每年從中國大量進口。在中國稀土的主要使用者中,西歐國家的儲量並不多,他們更珍惜本國的稀土資源。發達世界的貪婪表現在,除了生產需要外,他們不僅通過政府撥款超量收購,儲存在各自國家的倉庫裡,日美韓等國家這樣做多年;除了收購,他們還通過投資等手段規避中國法律,參與稀土開採或直接誘使中國稀土走私,行公然掠奪之實。足見稀土是多麼的寶貴。而我國終於也實施了類似的手段,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前些年的調查資料顯示,中國美國、印度、前蘇聯、澳大利亞、南非、埃及、加拿大等世界各地都有稀土資源分布。「稀土王國」在中國享有長期的聲譽。在世界上,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我國稀土產量為4400萬噸,佔世界稀土資源總量的1/3,佔世界稀土總量的1/3。所以就有「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樣的說法。
但由於大量開採出口,造成我國礦土資源的大量流失,所以我國的稀土儲量一度僅佔世界總量的37%。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其他國家則趁機大量進口,美國自己的稀土儲量也很豐富,卻拒絕開採,日本在儲備大量的稀土後又從中國大量進口,美日歐等國還聯手打壓稀土價格,導致中國只能以「白菜價」向它們出售這些寶貴的戰略資源。
實際上!當今世界存在的17種稀土資源在軍事、石化、輕紡和高新技術前沿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作為「稀土王國」,中國的稀土儲量和銷售量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並處於壟斷地位。那麼為什麼現在的數據表明中國的稀土儲量只有世界的20%呢?一段時間過去了,中國稀土壟斷地位的消失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由一度舉世矚目的稀土大國發展到今天的限制稀土開採,我國人發現:國家稀土資源比例降至20%。僅在幾年前,我國擁有全世界90%以上的稀土資源,佔稀土資源總量的23%。追根溯源,無外乎國內需求和國外供應。
事實上,正如中東產油國過去用石油市場的話語權對美國發動「石油禁運」一樣,中國完全可以「合理地控制」自己的稀土資源,或者作為「反制」美國公司,比如華為。在此之前,我國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稀土礦產量配額,這個數字明顯低於去年的高位。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19年上半年,礦業生產配額定為60000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8.4%;冶煉分離配額定為57500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7.9%。這無疑是一個重要信號——中國正在重塑稀土貿易格局,「賤賣稀土」的時代已經過去!
實際上!同時,中國是稀土的主要消費國。就下遊稀土消費量的構成而言,日本、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家的消費量加起來都不及中國一個國家。其次,中國的稀土熔煉能力是世界一流的,在全球稀土熔煉中佔有88%的份額,幾乎壟斷了稀土熔煉。
世界上不僅僅只有中國有稀土資源,那麼,為什麼市場需求如此巨大?實際上!美國、日本都採取了保護國內稀土資源的政策,關閉了一些稀土礦,更科學的叫法是「只探不採」,結果日本和美國不僅通過進口獲取了中國三分之二的稀土資源,而且暗地裡本國的稀土儲量也在逐年上升,當然這種變化是市場所看不到的。
沒有利用國內稀土資源,而是進口到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是相似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假市場缺口」,作為一個稀土出口大國,中國在美滋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稀土儲量減少的難題。
由於稀土具有極為重要和廣泛的工業用途,而且稀缺性也很強,因此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把它列為核心戰略儲備資源,歐美、日等國家也一直試圖建立自己的稀土產業鏈,以擺脫對我們的依賴,但事與願違,除萊納斯和印度豐通外,美國莫利礦業破產後,便徹底喪失了稀土分離的能力。現在歐美主要依靠我國的出口。
因為美國之前一直對中國科技公司施壓,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們中國應該限制稀土出口,但這就等於在貿易戰中出局。但也必須在這裡潑一盆冷水,稀土這張牌只能算炸彈,離真正的王炸還有一段距離。同時也希望我們大家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科技才是戰勝競爭對手的最佳武器。光靠自己的資源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科技,用自己的力量來打破其他國家對自己的封鎖、以及壓制。盲目採取這一「炸彈」不是個明智之舉。
另外,世界稀土資源的開採以母體的形式逐漸增大。比如,日本發現了從海底開採稀土資源,這將大大增加稀土儲量,當市場供大於求時,中國稀土資源就失去了價格優勢,而當世界稀土總量悄然增長時,中國的稀土儲量則出現了下降。
在我國工業中,稀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工業,無疑關係到 GDP的增長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對稀土資源進行保護既是重要的,又是必要的選擇。大家如何看待我國稀土開採與進出口發展呢?歡迎評論區發表不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