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智慧!我國稀土儲量曾佔全球71%,為何如今只佔20%呢?

2020-09-11 蝦兵寫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眾所周知!稀土是一種不亞於石油的戰略物質。稀土在一個國家的軍事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幾乎在各行各業都需要使用,一個常見的比喻是,如果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那麼稀土則是工業的維他命。

稀土是一組金屬的縮寫,稀土元素 Rare Earth Elements, REE從18世紀末開始陸續被發現,共一共發現了有17種稀土元素,其中包括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15種鑭系元素,以及與譜系元素關係密切的鈧(Sc)和釔(Y)兩種元素,目前在電子、石化、冶金等許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來說,大約每三到五年,科學家就能發現稀土的新用途,每六個發明中,就有一個是與稀土分不開的。

稀土元素不僅對我國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是世界財富的一部分。特別是江西贛州的重稀土,作為我國特有的稀土品種——鏑。「專利權」幾乎已經獲得,十大稀土國中,也只有中國才有。

所謂的「工業金礦」,稀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用一點就少一點。實際上!中國稀土資源十分豐富,北內蒙古、東山東、中四川、南廣西,其分布呈現「總量大、分布廣」、「南少北多」的特點。我國稀土儲量約3500萬噸,其中儲存於中國內蒙古白雲鄂博,佔全國稀土總量的83%。《中國稀土剩餘政策白皮書》顯示,開採產量最巔峰的時候,我國稀土儲量已經佔全球總量的71.1%,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據。

稀土對任何工業國家都是極為重要的,舉例來說,日本、韓國等以製造和電子行業起家的國家由於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它們通過進口和礦藏購買,卻擁有世界上超過30%的稀土儲量。幾乎70%的中國出口商品都將流通到這兩個國家。就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而言,2002年美國又封堵了國內最大的芒廷帕斯礦,鉬的生產已經停止,轉而每年從中國大量進口。在中國稀土的主要使用者中,西歐國家的儲量並不多,他們更珍惜本國的稀土資源。發達世界的貪婪表現在,除了生產需要外,他們不僅通過政府撥款超量收購,儲存在各自國家的倉庫裡,日美韓等國家這樣做多年;除了收購,他們還通過投資等手段規避中國法律,參與稀土開採或直接誘使中國稀土走私,行公然掠奪之實。足見稀土是多麼的寶貴。而我國終於也實施了類似的手段,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前些年的調查資料顯示,中國美國、印度、前蘇聯、澳大利亞、南非、埃及、加拿大等世界各地都有稀土資源分布。「稀土王國」在中國享有長期的聲譽。在世界上,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我國稀土產量為4400萬噸,佔世界稀土資源總量的1/3,佔世界稀土總量的1/3。所以就有「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樣的說法。

但由於大量開採出口,造成我國礦土資源的大量流失,所以我國的稀土儲量一度僅佔世界總量的37%。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其他國家則趁機大量進口,美國自己的稀土儲量也很豐富,卻拒絕開採,日本在儲備大量的稀土後又從中國大量進口,美日歐等國還聯手打壓稀土價格,導致中國只能以「白菜價」向它們出售這些寶貴的戰略資源。

實際上!當今世界存在的17種稀土資源在軍事、石化、輕紡和高新技術前沿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作為「稀土王國」,中國的稀土儲量和銷售量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並處於壟斷地位。那麼為什麼現在的數據表明中國的稀土儲量只有世界的20%呢?一段時間過去了,中國稀土壟斷地位的消失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由一度舉世矚目的稀土大國發展到今天的限制稀土開採,我國人發現:國家稀土資源比例降至20%。僅在幾年前,我國擁有全世界90%以上的稀土資源,佔稀土資源總量的23%。追根溯源,無外乎國內需求和國外供應。

事實上,正如中東產油國過去用石油市場的話語權對美國發動「石油禁運」一樣,中國完全可以「合理地控制」自己的稀土資源,或者作為「反制」美國公司,比如華為。在此之前,我國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稀土礦產量配額,這個數字明顯低於去年的高位。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19年上半年,礦業生產配額定為60000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8.4%;冶煉分離配額定為57500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7.9%。這無疑是一個重要信號——中國正在重塑稀土貿易格局,「賤賣稀土」的時代已經過去!

實際上!同時,中國是稀土的主要消費國。就下遊稀土消費量的構成而言,日本、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家的消費量加起來都不及中國一個國家。其次,中國的稀土熔煉能力是世界一流的,在全球稀土熔煉中佔有88%的份額,幾乎壟斷了稀土熔煉。

世界上不僅僅只有中國有稀土資源,那麼,為什麼市場需求如此巨大?實際上!美國、日本都採取了保護國內稀土資源的政策,關閉了一些稀土礦,更科學的叫法是「只探不採」,結果日本和美國不僅通過進口獲取了中國三分之二的稀土資源,而且暗地裡本國的稀土儲量也在逐年上升,當然這種變化是市場所看不到的。

沒有利用國內稀土資源,而是進口到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也是相似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假市場缺口」,作為一個稀土出口大國,中國在美滋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稀土儲量減少的難題。

由於稀土具有極為重要和廣泛的工業用途,而且稀缺性也很強,因此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把它列為核心戰略儲備資源,歐美、日等國家也一直試圖建立自己的稀土產業鏈,以擺脫對我們的依賴,但事與願違,除萊納斯和印度豐通外,美國莫利礦業破產後,便徹底喪失了稀土分離的能力。現在歐美主要依靠我國的出口。

因為美國之前一直對中國科技公司施壓,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們中國應該限制稀土出口,但這就等於在貿易戰中出局。但也必須在這裡潑一盆冷水,稀土這張牌只能算炸彈,離真正的王炸還有一段距離。同時也希望我們大家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科技才是戰勝競爭對手的最佳武器。光靠自己的資源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科技,用自己的力量來打破其他國家對自己的封鎖、以及壓制。盲目採取這一「炸彈」不是個明智之舉。

另外,世界稀土資源的開採以母體的形式逐漸增大。比如,日本發現了從海底開採稀土資源,這將大大增加稀土儲量,當市場供大於求時,中國稀土資源就失去了價格優勢,而當世界稀土總量悄然增長時,中國的稀土儲量則出現了下降。

在我國工業中,稀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工業,無疑關係到 GDP的增長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對稀土資源進行保護既是重要的,又是必要的選擇。大家如何看待我國稀土開採與進出口發展呢?歡迎評論區發表不同見解!

相關焦點

  • 大國智慧!我國稀土儲量曾佔全球71%,為何如今只佔20%呢?
    《中國稀土剩餘政策白皮書》顯示,開採產量最巔峰的時候,我國稀土儲量已經佔全球總量的71.1%,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據。稀土對任何工業國家都是極為重要的,舉例來說,日本、韓國等以製造和電子行業起家的國家由於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它們通過進口和礦藏購買,卻擁有世界上超過30%的稀土儲量。幾乎70%的中國出口商品都將流通到這兩個國家。
  • 我國發現一種新戰略資源,緊缺程度堪比稀土,儲量佔全球75%!
    我國的發展確實非常迅速,但是支撐發展的資源卻成了一大難題,發展都需要大量的自然資源所維持,目前我國對常見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我國也在努力地勘探、開採資源。當然在這過程中,不免也會發現許多新的資源存在,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我國發現一種新戰略資源,其緊缺程度堪比稀土,儲量佔全球75%!
  • 中國探測罕見千億能源,儲量佔世界百分之八十,各國眼饞也不行
    而我國也是一個礦產資源大國,繼稀土資源被發現後,我國又探測到一處罕見千億資源,儲量佔了世界的百分之八十,各國眼饞也不行,畢竟是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其中佔比最大的是煤炭資源,除此之外還有石油、天然氣、稀土資源等等。但是石油和天然氣相對其他資源來講會少一些。可以說我國目前的礦產資源現狀是「多煤、缺油、少氣」,況且我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需要大量的礦產資源,但是我國儲量又少,所以大多數只能靠進口,尤其是石油資源。
  • 中國去年出口4.6萬噸稀土,全球第一!進口4.1萬噸全球最高
    推薦語:稀土作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些年收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中國作為稀土儲量、產量第一大國,自然也備受外界關注。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儲量、產量十分充足的中國,竟然在進口稀土量上還是第一名。對此,很多人倍感不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原來我們一直被騙了,美國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為何從不允許開採
    多年來美國一直從我國進口稀土,但事實上美國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二,他們自己為何不開採呢?,但是多年來,美國寧願花大價錢從中國購買稀土,也不許在國內開採,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呢?
  • 我國發現比稀土還值錢的寶貝,儲量全球第一,價值高達上千億
    我國擁有的稀土佔世界總含量的38%,但是在上個世紀我國剛剛發現的時候,由於技術的限制,導致我們對國內大批的稀土沒有辦法利用,只能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一些西方大國。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有了資金支持,我國加大了在稀土上的開發利用。
  • 我國火力發電量佔比依然超過70%,那水電、風電、核電佔比呢?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發展速度很快,並且風電、太陽能發電數量都是全球最高,但火力發電量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以2020年前11個月為例,全國發電量累計為66824.4億千瓦時(備註:1千瓦時就是1度電)。
  • 上半年,中國船企接訂單全球第1,佔61%!稀土也有新進展……
    摘要:上半年,中國船企接訂單佔比全球61%,再次第1!稀土也有新進展|中國上半年接訂單佔比全球61%【中油網】訊:據悉,2020年上半年全球貿易大幅下跌,船舶訂單量也收到影響。數據顯示,前6個月全球新船訂單總量同比暴跌42%,是近十四年來的最低值。
  • 外媒很驚訝,中國為何增產稀土?答案是……
    在稀土剛被發現的年代,人類普遍利用的高品質金屬礦物幾乎都擁有金屬光澤,而稀土氧化物土狀的光澤顯得十分奇怪,再加上稀土在地球上的同一個地方很難找到很多,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稀土」。(高純稀土氧化物,是不是很像泥土?)2美國為何熱衷高估中國稀土儲量?
  • 我國是個石油缺乏的國家,石油儲量有多大?在全球處於什麼位置?
    2020年註定是個讓人難忘之年,年初多國爆發大面積蝗災,同時新冠還肆虐全球。由於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石油市場也是出現巨大的波動,儘管現如今石油價格已有些回升,但在4月份曾經跌至20美元左右,這讓許多投資者是血本無歸。
  • 此資源中國儲量世界第一,地位堪比稀土,為何長期賣白菜價?
    在我國有這樣一種資源,儲量世界第一,地位堪比稀土,卻長期被賣白菜價?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沒錯,就是這種寶貴的資源,在早期我國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和用途,因此當老美用「白菜價」購買的時候我國還覺得是一筆非常好的買賣。殊不知當時美國已經發現了「鎢」的重要性,又由於美國稀缺這種資源,所以這筆買賣實際上是美國賺了個底朝天。
  • 稀土出口量,中國是全球第一,為什麼進口的稀土也是全球最多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2019年中國進口了約4.1萬噸稀土化合物,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進口國——這應該是在大多數網友意料之外的吧。因為大家通常的記憶中,咱們國家是全球最大是稀土出口國,為什麼現在又成了「最大的稀土進口國」呢?
  • 全球石油儲量排名:俄羅斯第九,第一很意外,那我國呢
    到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已突破5億噸,約相當於每天1010萬桶。除石油進口外,我們國家在石油儲備、石油生產和石油消費方面的全球地位如何呢?首先,先說石油的儲量。根據各國家石油儲量統計數據,均以已查明的儲量為準。這一數字是經常變化的,因為各國對石油的勘探仍在繼續進行,而且會不斷有新的石油被勘探出來。例如,近來我國在新疆地區新發現一處礦藏超2億噸的大油田。
  • 不看不知道,我國是全球最大稀土進口國,包下美國稀土產量的90%
    提到我國的稀土資源,很多網友總是痛心疾首:如此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為什麼毫無節制的出口,讓美日等國藉此製造出飛機、飛彈等尖端武器。然而,有兩個數據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一是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進口國,二是美國開採的稀土90%都賣給中國了。
  • 出口再獲力挺,稀土永磁「王者歸來」,誰是龍頭?
    耿爽表示,中國是全球稀土的第一儲量大國,也是第一生產大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佔有重要位置,中國一直秉持開放、協同、共享的方針,推動國內稀土產業的發展,願以稀土資源和產品滿足世界各國發展的正當需要,為促進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稀土產業鏈圖譜稀土永磁行業分析「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 稀土大權曾拱手送中國?40年前的疏忽,讓美國至今悔恨!
    隨著我國出口數量越來越多,國內稀土儲量逐漸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為了自身考慮,不得不削減對外出口量。據了解,美國在剛開始建立產業鏈就失敗的情況下,直接將數萬噸噸稀土悉數運往我國。稀土一直都有「工業黃金」之稱,如果運用到各個領域中,就能夠和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的新型材料,既然稀土擁有這麼大的價值,該國為何還將稀土拱手送中國?
  • 全球頂尖儀器基本被美日德掌握,中國在高端設備上佔多少席位?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如今這一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2005年我國就開始研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對於選擇自主創新還是技術引進展開激烈討論,最後國家提出了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畢竟高端科技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現實實踐。
  • 中國的稀土有多重要?丨可讀
    數據來源:美國統計網)中國稀土礦的儲量與產量是如此的不匹配。從上圖看,中國雖然稀土儲量高,卻遠未達到「獨佔」的程度。但2015年全球稀土礦產量為12萬噸,中國在其中就貢獻了10.5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竟高達的87.5%!在勘探不充分的情況下,全世界現有稀土可開採近1000年,意味著世界範圍內稀土不那麼稀缺。
  • 你不了解的稀土:美國儲量全球第三,中國是最大出口國+進口國
    近日,眾多媒體傳出了一則消息,稱7月份中國稀土出口降低70%,同時價格上漲。這則消息一傳出後,很多網友就開始「沸騰」了,覺得這是中國反制的開始,利用稀土,對美國進行反制,因為美國需要中國的稀土。那麼問題來了,我國的稀土,真的能用來卡美國的脖子麼?可能結論會讓你很是洩氣,那就是不能。一、美國稀土儲備量全球第三由於中國最近幾十年以來大量出口稀土,現在中國的稀土儲備並不高了,只佔全球23%左右,而美國的稀土並不少,佔到了13%,全球排第三。
  • 全球頂尖儀器基本被美日德掌握,中國高端設備佔多少席位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如今這一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2005年我國就開始研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對於選擇自主創新還是技術引進展開激烈討論,最後國家提出了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畢竟高端科技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現實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