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最終能把地殼衝掉嗎?

2020-09-29 陝西藝網網絡科技

浩浩蕩蕩的河流,有著塑造地貌的力量,著名的長江三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都是由河流長時間侵蝕而形成。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時間足夠長,河水能把地殼都衝掉,露出地幔嗎?

這個腦洞大開的問題,相當於下面三個問題。

這樣的例子是否存在?

如果河谷可以不停下切,它們會切到地球的什麼部分呢?

知識點:下切指河流下切侵蝕作用,這是一種垂直於地面的侵蝕作用,下切侵蝕會加深河道,形成V型峽谷。常見於河流河谷發育初期(也就是上遊)。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深部地球的圈層構造。起初,原始地球差不多只是一塊物質成分相對均一的巖石,經過長時間的分異作用才逐漸形成了複雜的層圈結構。地球從裡到外分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上)地幔和地殼之間的分界面叫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真繞口啊),也叫莫霍面(Moho),得名於最早發現它的南斯拉夫地震學家、氣象學家莫霍洛維奇(Andrija Mohoroviic)。毫無疑問,地球最外層——地殼最為我們所熟悉,但相比地球的內部,它在成分上卻最不均一。

地球內部剖面示意圖

地殼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地質與地球物理資料顯示,全球各地的地殼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為39~41千米,在構造擠壓縮短地區(例如青藏高原),地殼厚度可達70~75千米。相比之下,大洋地殼要薄很多,例如大西洋洋殼厚度3~4千米,太平洋的洋殼厚7~8千米。而全球最深的溝馬裡亞納海溝在海平面以下11034米,為地球的最深點,因此這裡的地殼最薄(這裡需要說明,馬裡亞納海溝是由板塊俯衝形成,並非河流地貌)。

河流是陸地表面上經常或間歇有水流動的線形天然水道。要想由河流下切露出地幔,那麼需要河流下切近40公裡。我們再看看,現今陸地上最低的地方在哪裡。死海,它的海拔僅為海平面以下400多米,離莫霍面還遙遠得很。

可見,地球上沒有任何一處是由河流下切而露出地幔的地方,因為壓根兒就不可能。

河流遇到的「對手」——地殼均衡理論

大量研究表明,地貌是地球深部構造與淺層表生多圈層互相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了構造、氣候、侵蝕及沉積的互相反饋。

構造/氣候/侵蝕與地貌的互相侵蝕(圖源:中國地震局張會平研究員2020構造青年論壇報告)

河流下切速度一般是0.1~1毫米/年(Pan et al,2013),但是在構造活動強烈的地區要大於這個速度,如青藏高原地區。假設以每年1毫米來計算,1千萬年(10個百萬年,地質學上用Ma來表示百萬年)下來河底將下降1萬米,也就是10公裡,這個速度是驚人的。

號稱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全長446千米,平均寬度16千米,最深處2133米,平均深度超過1500米。我國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全長504.6千米,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峽谷。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作者拍攝於墨脫

但是,下切的河流會遇到一個「對手」,使得下切作用不會永無止境。

要想理解其中奧秘,先來了解一下地殼均衡理論。地殼均衡理論,是指地球外殼的各個地塊趨向於達到靜力平衡,即在大地水準面以下某一深度處具有相等的壓力,大地水準面之上山脈(或海洋)的質量不足(或過剩)由大地水準面之下的質量過剩(或不足)來補償。

這裡不得不提到兩個經典模型,英國數學家普拉特(J.H.Pratt)的密度補償模型和英國皇家天文學家艾裡(G.B.Airy)的深度補償模型。普拉特認為地形高度與巖石密度成反比,即地殼的密度隨上覆地形起伏的高程在橫向上發生變化,地形越高的地區密度越小,反之密度越大;而艾裡認為地殼密度均一,高山下的地殼厚度大,深海處的地殼厚度則小,地面上的地形起伏正好與地殼底部起伏成鏡像關係。

(a)普拉特(J.H.Pratt)的密度補償模型;(b)艾裡(G.B.Airy)的深度補償模型;ρ-密度

兩個模型的假設前提雖然不同,但其結果都是通過質量補償進而在某一深度處達到靜力平衡。

當然,自然界從來都不會完全符合哪一種理想模型,地殼均衡常常都是上述兩種模型共同的結果:河流可以下切地殼,地殼均衡作用也可以輕易補償掉河流下切對局部地殼所造成的有限壓力突變,達到靜力平衡後就會阻止下切。

因此現實中的情況是,即使河床上的物質源源不斷被河水侵蝕、搬運至其他地方,結果會導致區域地殼抬升,反而不是無止盡地往深處下切。換句話說,原來埋藏深部的巖石不會永遠待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終將在河流侵蝕作用下暴露於地表;暴露於地表的物質又接受新的河流侵蝕和搬運作用,如此反覆,最終形成了現今的河流地貌。

河流下切河谷打破均衡,地殼抬升進行補償以達到均衡,河流從均衡——不均衡——再均衡中來回調整,周而復始。正如地殼均衡理論中提到,地殼的各個地塊趨向於靜力平衡。

此外,我們藉助地殼均衡理論,還可以很好理解現今地球內部構造,如上地幔為何是起伏不平的?大地水準面為何是不規則的曲面?重力為什麼會有異常?冰川消融後地殼為何會回跳?回跳(上升)的速度又是多少?等等。

河流的宿命

到了直面問題的時候了:每一條河流下切侵蝕的最大深度都不是無止盡的。河流下切侵蝕的深度受控於河流侵蝕基準面,當河流下切接近這一平面後就失去侵蝕能力,不再向下侵蝕。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河床還會由於源源不斷的沉積物不斷抬升,比如我國黃河中下遊地區河床高於周圍人類聚居地區10米之高,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懸河」。

儘管學界對河流侵蝕基準面有不同的認識,但對任何一條河流來說,控制河流下切侵蝕的最低基面都是存在的。1899年,美國學者戴維斯提出來一個河流地貌發育的理想模式。他認為一個平坦地區的河流地貌單元被地殼運動抬升後,經歷幼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三個地貌發育階段(這不就是人的一生麼)。

  1. 幼年期,這個階段總體特點侵蝕強烈,河流以下切侵蝕(包括溯源侵蝕)為主,河谷深,地表起伏大,如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黃河龍羊峽、金沙江虎跳峽等;
  2. 壯年期,這個階段河流以側蝕為主,堆積作用逐漸加強,山嶺很窄,地面破碎,原始地面形態完全被破壞,如我國長江流域湖北石首至湖南岳陽地區尤為明顯;
  3. 老年期,這個階段的河流只有側蝕和堆積,上遊的直流也達到平衡,河谷寬廣,曲流發育。整個地區經河流長期侵蝕,到老年期,地面成為夷平地面,也叫準平原,如我國長江流域九江以東直至上海的吳淞口(入海口)地區。

上述三種類型的侵蝕作用(下蝕作用、溯源侵蝕和側蝕作用)和三個階段並非孤立存在,事實上,在河流發展的每一個時刻,任一河段都是三種類型共同參與的結果。

河流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河底的侵蝕和堆積達到平衡狀態,這種平衡是河流自動調節的能力,對任意一條河流來說,任何時候水流都力求達到這種平衡狀態。河谷從峽谷變成寬谷,河流就是在這樣的變化中不斷發展。因此,在沒有特殊外力情況改變的前提下,最終達到這種理想狀態就是河流的宿命。

河流地貌演化圖,從上到下依次表示:幼年期,壯年期,老年期

所以,開頭那個腦洞大開的問題,你知道正確答案了麼?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學大院,作者:董漢文(作者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相關焦點

  • 河水能把地殼衝掉嗎?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時間足夠長,河水能把地殼都衝掉,露出地幔嗎?這個腦洞大開的問題,相當於下面三個問題。這樣的例子是否存在?如果河谷可以不停下切,它們會切到地球的什麼部分呢?普拉特認為地形高度與巖石密度成反比,即地殼的密度隨上覆地形起伏的高程在橫向上發生變化,地形越高的地區密度越小,反之密度越大;而艾裡認為地殼密度均一,高山下的地殼厚度大,深海處的地殼厚度則小,地面上的地形起伏正好與地殼底部起伏成鏡像關係。
  • 河水能把地殼衝掉嗎?-虎嗅網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時間足夠長,河水能把地殼都衝掉,露出地幔嗎?這個腦洞大開的問題,相當於下面三個問題。這樣的例子是否存在?如果河谷可以不停下切,它們會切到地球的什麼部分呢?普拉特認為地形高度與巖石密度成反比,即地殼的密度隨上覆地形起伏的高程在橫向上發生變化,地形越高的地區密度越小,反之密度越大;而艾裡認為地殼密度均一,高山下的地殼厚度大,深海處的地殼厚度則小,地面上的地形起伏正好與地殼底部起伏成鏡像關係。
  • 地殼的熱量能成為最終的能源嗎?
    地殼的熱量能成為最終的能源嗎?在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世界上,我們唯一的希望是發展新的能源生產技術。雖然目前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有其優點,但有一種巨大的、永久的、未開發的能源就在我們的鼻子底下:地熱能。利用地熱能發電需要能夠利用地殼內部熱量的設備。
  • 如果時間足夠長,河水能侵蝕的足夠深而露出地幔嗎?
    網友問題:河水能衝蝕出峽谷,如果時間足夠長,河水能衝蝕的足夠深露出地幔嗎?有意思的問題,腦洞開的有點大。地殼是指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地殼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大陸地殼(簡稱陸殼,continental crust)和大洋地洋殼(簡稱洋殼,oceanic crust)。
  • 世界上最危險的河流:血紅色河水異常陰森,金屬掉進去會被腐蝕掉
    世界上最危險的河流:血紅色河水異常陰森,金屬掉進去會被腐蝕掉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河流,像我國的黃河長江,這都是大家再熟悉不過得江河了。這些著名的河流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水量豐富,流域廣泛,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像長江的三峽水電站,就哺育了一大部分的群眾。
  • 夢見流動的河水是什麼意思?夢到河水不斷的流好不好
    1、夢見河水流動很慢 夢中之水,往往從算命風水學角度來講,是代表財,所以夢中要是河水流動很慢,幾乎不怎麼流走,那麼這種夢是很吉利的,表示做夢的人會財運亨通,可以很快就發大財,而且發財以後還可以存得住,不會流失掉。
  • 江西一教師撲通跳入冰冷河水,只因這麼一句話…
    但好在幸運的是,落水者在被衝到下遊稍淺水域時,用全身僅剩的力氣發出了微弱的求救聲。當時落水者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已有一定時間,意識已經模糊,隨時都有可能再次被河水衝走。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下容不得片刻耽誤,耳口中學的陳文輝老師二話不說,脫下羽絨服毅然跳入水中,黑暗中他的腿磕到石頭,他忍著劇痛用力託住落水者,拼命地往岸邊遊。
  • 盾構機垂直向下挖,能挖穿地殼嗎?能不能挖出一條隧道來?
    當然地殼厚度並不是所有地方都一樣的,比如海洋底部大都在10千米左右。在地核和地殼之間就是厚厚的地幔,地震波在地幔中傳播速度比較均勻,我們現在知道了從地殼到地幔再到地核,隨著深度不斷增加,溫度也是不斷增加的,所以這就對各位挖穿地球的偉大計劃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理論上能挖穿地球嗎?挖穿地殼的可能性存在嗎?
  • 世界上最燙的河,河水常年沸騰,水溫高達99攝氏度,怎麼形成的?
    導語:世界上最燙的河,河水常年沸騰,水溫可高達99攝氏度!怎麼形成的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亞馬遜雨林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雖然說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親眼見過,但是我們從各種新聞報紙上面,還是經常可以看到亞馬遜的相關消息的。
  • 消失的地殼去哪兒了?古老海洋地殼究竟發生了什麼?
    山川江河,飛鳥走獸,一切的繁榮都離不開這顆星球最上層的堅硬外殼——承載萬物的地殼。然而,對於這層硬殼之下發生的事,我們仍然知之甚少。例如,回到地球內部消亡了的那部分地殼經歷了什麼?如今,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國家高磁場實驗室(MagLab)的地球化學團隊帶來一些十分重要的線索,或許能令我們一窺那些巖石被「藏進」地下的過程。
  • 2018山東公益崗公共基礎知識:地殼與地殼運動
    2018山東公益崗公共基礎知識:地殼與地殼運動 【導語】公益性崗位公共基礎知識是考試的重要部分,不少地區都在筆試當中安排了公基的考核。
  • 黃河河水化學研究揭示溫度對Li同位素季節性變化的控制
    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黃土具有較為均一的、可以代表上地殼的元素及Li同位素組成,並得益於季風造成的強烈季節性氣候反差,使得Li同位素示蹤陸殼尺度上矽酸鹽風化成為可能。,結合實時監測溫度、徑流等參數,解析了黃河河水中Li的來源,並揭示了溫度對河水Li同位素的直接控制。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鑽頭鑽到了巖漿?
    真會如此嗎?地球的結構先來普及下地球結構的知識。地球內部存在兩個主要的間斷面:第一個間斷面位於地表下平均30多公裡處,稱莫霍洛維奇間斷面(簡稱莫霍面或M界面);第二個間斷面位於地表下約2900公裡處,稱谷登堡-維舍特間斷面(下稱谷登堡面)。而這兩個間斷面就把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圈層:地殼、地幔、地核。
  • 清澈的河水回來了
    1月7日,儘管河水冰冷刺骨,但在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南衝村民組村口的凌笪小河邊,仍有不少村民在河邊淘洗,村民羅小英一邊清洗衣服一邊笑著說。站在新建的小橋上,只見清澈的河水自東向西緩緩流去,河兩岸是整齊美觀的生態連鎖護坡和草皮護坡,清澈的河水、綠色的草坪和岸邊的翠竹相映成趣。
  • 寧波一些景區村莊村民直接在河水、溪水裡洗衣服、衝拖把煞風景
    元旦小長假期間,有讀者反映,在我市一些景區,有村民直接在河水、溪水裡洗衣服、衝拖把,「眾目睽睽之下不但破壞景致,而且汙染環境」。節後第一天,記者來到讀者反映的這個老街,只見小溪穿街而過,兩側商鋪、文創小店林立,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
  • 河水中會噴出火球?記者調查後發現,其實是當地人作假
    但是世界之大,千奇百怪的事情太多了,這不,在泰國就有這樣一條打破我們認知的河流,竟然能從河水中噴出火球,非常神奇!這條能噴火球的河,就是大名鼎鼎的湄公河,全長4909千米,是世界第七長河,在我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
  • 人類最終被自己發明的智慧機器人所淘汰掉
    人類最終被自己發明的智慧機器人所淘汰掉聽起有點不可思議嗎?我們不是利用智慧機器人嗎?怎麼就被淘汰了 ,看我如何解剖這問題。 人類被淘汰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而這切人類是非常願意,非常高興被淘汰方式進行了。這一切核心問題在 ,行業, 生活,人與人,國與國,的競爭,誰先擁抱智能誰就站在至高點,擁有絕對主動權。所以智能是未來絕對發展方向。
  • 女司機開車衝進河裡,9名路人跳河救人,真正的福大命大!
    女司機開車衝進河裡,9名路人跳河救人,真正的福大命大!近段時間的天氣可以說是相當寒冷的,尤其是早晚的時候,小風一吹,不戴帽子的話就會被吹得頭痛難忍,這種天氣下掉進河裡,會是怎樣的體驗?前幾日,一位女司機大清早開車出門,不知道怎麼回事,直接把車給開進了河裡,車身掉進河裡的時候,整個車頂是朝下的,4個人車輪朝天,女司機被壓在水裡,有人聽到「砰」的一聲後,心想大事不妙,趕緊衝出門外查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 大便粘馬桶衝都衝不掉,是腸癌的信號嗎?
    便便會粘在馬桶上,怎麼衝都衝不下去。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或者別人家裡,真是尷尬的想找個地縫鑽進去。雖然聽上去有點囧,不過這問題還蠻普遍的。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樣的大便,肯定不正常。大便為什麼會黏在馬桶上?反正……不能怪馬桶。便便粘馬桶是怎麼回事?一般大便粘馬桶,說明大便的成分含有過多液體,最常見情況就是水和油過多。
  • 民警跳進冰冷河水救人,幫忙熱心群眾體力不支即將溺水,最終……
    初冬的傍晚冰冷的河水中有這樣一群人雖然沒看清臉卻足以讓我們肅然起敬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豎起拇指這時,執勤民警陳文超自告奮勇,一頭扎進冰冷的河水中。一名冬泳的熱心群眾也跳入河中,朝落水女子遊去。由於落水女子在河中央,距岸邊60多米,且當日氣溫接近冰點,河水冰冷刺骨,陳文超遊了30多米後,漸感體力不支,就在這時他突然聽到有人呼喊「救命」,原來是剛剛跳河準備救人的熱心群眾,因體力耗盡,即將沉入水中,陳文超明白此時即便遊到輕生女子旁邊也肯定沒有體力將其救回,於是他果斷折返,前往救助即將沉入水中的熱心群眾,最終在群眾的幫助下,該名熱心群眾被拉到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