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的故鄉鏡頭下的德國薩克森暨朗格精密制表展

2020-11-29 YOKA男士網

展廳: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

2015年,逄小威受朗格之邀,遠赴德國薩克森地區,以鏡頭捕捉在21世紀身為薩克森州一份子的豐富內涵。2016年,150餘幅的黑白攝影作品以「薩克森:德國精湛工藝的家鄉」為主題,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公開展出,並成功落幕。作為這一系列作品繼北京展出後的第二站,朗格特別選址上海,以不同深淺的黑、白、灰色打造專屬於朗格理性主義美學體現的空間,通過 「初到薩克森」、「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人文藝術之瑰寶」、「朗格的家鄉」、「薩克森的傳奇人物」以及「手工創造的精密」六個主題館,向觀者娓娓道來薩克森文明與朗格的不解之緣。

展廳:人文藝術之瑰寶

步入展廳,兩側懸掛著十多幅薩克森風光攝影作品的景觀長廊,為觀者打造身臨其境式的美妙體驗。「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匯聚了數不勝數的德勒斯登建築瑰寶,包括聖母大教堂、茨溫格宮、布呂爾平臺、聖三合一教堂、綠穹珍寶館等在內的建築群,集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古典主義等諸多風格,美輪美奐,讓人沉迷其中。

「人文藝術之瑰寶」,可謂是薩克森文學、音樂與繪畫藝術的天堂。為了演繹傳統與現代碰撞的火花,朗格特別搭建迷你型的立體森帕歌劇院舞臺,標誌性的朗格LANGE 1系列腕錶巧妙地置於舞臺中央,與其上方的「五分鐘數字鐘」遙相呼應。另外,為了還原薩克森的藝術氛圍,現場特別設置了古典音樂體驗區,透過專業試聽設備,觀者可以聆聽舒曼、華格納、巴赫、孟德爾頌等一眾薩克森音樂家的經典作品。同時,在繪畫藝術賞析區中,觀者還可以在特製的方形相框裝置中,透過視頻欣賞到收藏於德勒斯登古代大師畫廊的拉菲爾名作《西斯廷聖母》和提香的《沉睡的維納斯》等藝術名作。

展廳:朗格的家鄉

「朗格的家鄉」 ,匯聚了一群能工巧匠,諸如手工制琴家、瓷器工匠、朗格制表師等,觀者可以透過記錄著他們工作過程的攝影作品中,由心感受根植於薩克森人民執著完美的嚴謹態度,盡善盡美的敬業精神。

展廳:薩克森的傳奇人物

在「薩克森的傳奇人物」,由逄小威拍攝的一組肖像作品是瓦爾特‧朗格生前最後一組的正式肖像照,頗具特殊意義。朗格家族的第四代成員的瓦爾特•朗格,他的傳奇經歷與朗格精彩而波折的歷史緊密相連,猶如一部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神話故事在現實中的演繹。另外,錯落有致、大小不一的瓦爾特‧朗格歷史照片擺放至展廳一角,回顧他的傳奇一生。除了歷史照片牆,現場亦通過一段珍貴的訪談瓦爾特‧朗格視頻,訴說他親歷朗格表廠淪為廢墟至被沒收成為國家所有,後來排除萬難,帶領朗格重返高級制表壇,成為德國頂級制表鐘錶品牌的真實故事。

展廳:手工創造的精密

「手工創造的精密」更特別展出朗格LANGE 1、1815、SAXONIA、ZEITWERK、RICHARD LANGE五大系列共50枚腕錶作品,更匯聚了多款在國內鮮少甚至從未露面的朗格傑作,包括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Terraluna」、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DATOGRAPH PERPETUAL、DATOGRAPH PERPETUAL TOURBILLON以及1815 RATTRAPANTE PERPETUAL CALENDAR 等諸多朗格高級複雜腕錶專為此次展覽遠道而來。

本次展覽持續至4月9日,免費向公眾開放,對鍾愛藝術文化及傳統手工藝的朋友,《工匠的故鄉:鏡頭下的德國薩克森暨朗格精密制表展》絕對不容錯過。


《工匠的故鄉:鏡頭下的德國薩克森暨朗格精密制表展》

日期:2017年4月1日至4月9日

地點: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3層

地址:上海市浦東陸家嘴世紀大道8號上海國金中心

開放時間:11:00-21:00



關於逄小威

1956年生於北京,1997年開始潛心從事攝影工作。逄小威是中國當代著名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英國皇家攝影協會會員,中國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體育頻道、國家大劇院等單位特邀圖片攝影師。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多家機構收藏。

2015年,逄小威投入德國朗格發起的拍攝項目,從德勒斯登到萊比錫,從開姆尼茨到格拉蘇蒂,歷經月餘,足跡遍及薩克森。逄小威以旁觀者冷靜的視角,以薩克森的自然、歷史、人文、工商傳統與人物為對象,拍攝了上千張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

2016年4月,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策展、中國光明日報社主辦、德國朗格承辦的《薩克森:德國精湛工藝之鄉——逄小威攝影展》於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

相關焦點

  • 根源薩克森,造就獨一無二的朗格表
    不受市場風潮影響,堅持自己的原則獨一無二就是朗格的制表Style:只推出貴金屬表殼腕錶,堅持傳統制表風格,就像是矽材質近年來的廣泛運用,可不存在朗格的機芯內,因為朗格堅持的是在傳統物料中尋求解決之道,進逼精準。機芯都是自家製作,從復興以來,已推出62枚機芯,對應不同表款,不像瑞士其他表廠通用機芯或是改制再用。
  • 剛從「鐘錶與奇蹟」展出來的我,想對各個品牌做下總結
    而巴塞爾展經歷了眾多品牌退出展覽的動蕩後,在7月份也宣布改名為:「HOURUNIVERSE」(時間宇宙),這也算是巴展的重新開始。兩個「重頭開始」的表展,都在嘗試新的改變。9月9-13日,「鐘錶與奇蹟展」也首次來到上海,打破地域的限制,這也算是會展改革內容之一吧。
  • 薩克森創業之父的故事——《腕事匯》第一期
    「很久很久以前,你無法想像到、現今德國制表業的重要基地——薩克森的格拉蘇蒂鎮曾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小鎮。有一天,一位制表師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整個小鎮的命運……」我們的故事便從這裡開始。 故事的主人公,我們姑且叫他阿腕吧,他是我筆下虛構出來的人物、也可以稱他為阿三阿四,這些都不重要。
  • 「當一位制表師想要創業……」——《腕事匯》第一期
    [腕錶之家 腕事匯]「很久很久以前,你無法想像到、現今德國制表業的重要基地——薩克森的格拉蘇蒂鎮曾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小鎮。有一天,一位制表師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整個小鎮的命運……」我們的故事便從這裡開始。故事的主人公,我們姑且叫他阿腕吧,他是我筆下虛構出來的人物、也可以稱他為阿三阿四,這些都不重要。
  • 一款朗格腕錶以33萬歐元成交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在靠近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的格拉蘇蒂小城建立Saxon精緻制表工業。他於1845年一手創造朗格品牌。對每一枚朗格,費爾迪南多都不曾有半點懈怠。螺絲因定黃金套桶上有寶石軸承、藍鋼指針及鏍絲,這些統統為當時的朗格懷表增添了不少特色的裝飾。手工雕刻的擺輪夾板則為朗格表賦予了獨特的風格。
  • 「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在故宮舉行
    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記者廖翊 白瀛)由故宮博物院與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共同舉辦的《白鷹之光——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1670-1763)》,8日起正式登場故宮午門展廳。
  • 朗格1815腕錶,精髓都隱藏在細節裡
    大家下午好~真正愛表之人,一定會想要擁有一支德國表。而朗格是德國表中的龍頭品牌,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朗格其中一個代表性的系列——1815。朗格除了Lange 1這個代表表款之外,1815是另外一個很經典的系列,它用了創始人Adolph Lange的出生年份來命名。
  • 尋味德國 尋味薩克森
    巴洛克時期(大約在16-17世紀),在薩克森的節日慶典之後,客人們一定要被稱體重。如果體重沒有增加,就證明當天的菜餚不合格,而且對薩克森君候的美意不領情。這個傳統被保留至今,每一位客人能否在這裡好好享受美食,對主人來講仍是最重要的。今天在薩克森,我們還可以品嘗到許多傳統的高熱量美食,當然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清淡菜餚。相配的當然是薩克森的葡萄酒及啤酒。
  • 德國薩克森州,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文化重鎮
    現代德國是由多個各具個性、傳統、文化的聯邦州組成的共和國。薩克森州是德國最古老的聯邦州,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十世紀。二次大戰前,它是德國經濟最強、生活水平最高的州;也是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地區之一。 薩克森州擁有輝煌歷史、精美建築和美妙音樂寶藏,薩克森州是德國數一數二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曾經被韋廷王朝統治長達八百餘年。
  • 從薩克森看德國︱「強力王」奧古斯特與德勒斯登
    1945年2月的一個晚上,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的上空雲集了大量飛機,它們進行了數個小時的轟炸,使這座巴洛克城市淪為一片廢墟。德勒斯登是德國東部非常漂亮的一座小城,被譽為「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卻在二戰中遭此厄運,令人們不勝唏噓。
  • 從薩克森看德國︱宗教改革500年:路德背後的薩克森公爵
    這個城堡叫作瓦特堡,位於今德國圖林根州的愛森納赫城的西邊。在這裡,接待他的是薩克森選侯弗裡德裡希三世派來的使者。路德這才放下心來,弗裡德裡希是支持新教的。從最初,弗裡德裡希就反對教皇在薩克森地區兜售贖罪券,並且在三年前教皇命令路德到羅馬接受審判時從中運作,將審判改在了德意志境內,避免了路德遭受厄運。
  • 從薩克森看德國︱柏林的興起與普魯士超越薩克森
    到12世紀中葉,在阿斯坎尼家族的領導下,北部邊區得到迅速發展。這個家族與「獅子」亨利的韋爾夫家族向來處於敵對狀態,兩個家族為了薩克森公國而不斷爭奪。在爭奪失敗後,阿斯坎尼家族的「大熊」阿爾布雷希特一世轉移到易北河以東的邊區發展,經帝國皇帝的首肯,確立布蘭登堡為統治中心,自封布蘭登堡藩侯(或馬克伯爵),為帝國戍守東部邊疆,抵禦斯拉夫人,同時對這塊處女地進行拓荒墾殖。
  • 從薩克森看德國︱雙城記:王朝之間的競爭
    如加洛林王朝的亞琛,法國卡佩王朝的聖德尼修道院,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埃斯科裡亞爾修道院……德國也不例外,中世紀的幾個王朝都尋求代表王權的場所,將其打造成這個王朝的象徵。德國有一條「帝王之路」的旅遊路線,從東邊的維也納經由林茨、帕騷、雷根斯堡、紐倫堡、班貝格、維爾茨堡,一直到達法蘭克福。這是哈布斯堡王朝時期的加冕之路,但在中世紀也被各王朝廣為使用。
  • 德國鐘錶的興起之路!
    16世紀德國紐倫堡的蛋形懷表傳承了時鐘的技術,也為腕錶激發了設計的靈感,而荷蘭制表師發明了遊絲,讓鐘錶的走時更加精準,從此德國鐘錶引領了歐洲制表業的發展,邁向了另一個境界。早期德國與瑞士懷表的最大差別在於擒縱結構,其差異在馬仔碰釘的位置不同,瑞士表的碰釘位居馬仔芯與馬嘴之間的兩側,而德國懷表的碰釘則位於馬仔芯與馬腳之間,而且結構有些不同,既然懷表是德國人發明,自有其獨特之處,對彰顯制表工藝有莫大的貢獻。
  • 世界鐘錶哪些是「獨立制表」品牌?
    每個高級鐘錶品牌都擁有一段神話般的歷史,特別值得稱讚的是那些把高級制表視為自己生命的獨立制表人。他們將高級鐘錶的世界變得絢麗多彩,他們給鐘錶賦予了生命,他們以創造性發明、高水準的手工時計重新定義了鐘錶行業,為我們講述不僅僅是時間,而是更多精彩的故事,哪些鐘錶品牌至今沿用獨立制表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