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你無法想像到、現今德國制表業的重要基地——薩克森的格拉蘇蒂鎮曾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小鎮。有一天,一位制表師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整個小鎮的命運……」我們的故事便從這裡開始。
故事的主人公,我們姑且叫他阿腕吧,他是我筆下虛構出來的人物、也可以稱他為阿三阿四,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請與我一同跟隨阿腕,去看看當年格拉蘇蒂小鎮所發生的故事:
一.
1845年,在貧困疲弱的厄爾士山脈地區,有一座位於德勒斯登(Dresden)南邊的小鎮——格拉蘇蒂鎮。當時那裡的天空還是灰濛濛的,眯著眼仿佛還能看到一股子灰色的霧氣。眺望遠處,依稀可辨零散廢棄的銀礦以及布滿泥濘的鵝塘,臨近眼前,是一支支光禿禿的樹丫及枯草,目及之處無不透露出一絲破敗之意。
阿腕便是生活在這種壞境下的一名普通少年,此時他正坐在荒涼的馬路邊,默默地同小夥伴們編織稻草,時不時地再抬起頭眺望一下遠方……
手心裡搓著稻草的他餘光瞥見已經破鞋而出的腳指頭,輕嘆了口氣,放下稻草抬起頭辨別著太陽的方向,心裡想:今天的郵車比以往來的稍晚了一些。
馬路上迎面駛來了一輛破舊的郵車,眼尖的阿腕向著鎮子裡大聲喊道:「郵車來啦郵車來啦!」很快,一些村民們跑了過來,即便是沒有自己的信件也要過來湊湊熱鬧,畢竟現在還能往這個鎮子來的,就只有這輛破舊的郵車了。
今天,郵車內坐了兩名郵差員,駕駛位的老郵差員在向另一位新人介紹:
「嘿,夥計,看看這個鎮子叫格拉蘇蒂鎮,以前可都是富裕的銀礦,誰能想到現在……」正說著車就駛到了村民們的眼前,駕駛位的郵差員放下袋中的信件便掉頭離去,因為他不識字,所以村民只得自行找尋。
看見拿到信件的村民,阿腕抱起剩下的稻草緊緊地跟上前去,迫切地想要了解一些村民口中新鮮的事:
「誒,你聽說了嗎,咱們鎮上好像要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我聽說了,是一個鐘錶匠,聽說見識不小,從小就在德勒斯登出生的,現在想回鄉來看看,不知道這裡有什麼值得他留戀的……」
駛向遠方的郵車內,副駕駛上的郵差員說道:「之前,聽說格拉蘇蒂小鎮這裡要來一位很厲害的人物,所以這次分配地區,我才搶著跟著過來的」那位老郵差員詫異地說道:「你聽誰說的,我怎麼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啊?」
「我當然知道,他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說服政府,聽說是為了在這建個廠子,到時候鎮上的人啊都能有個活幹,這不,我這剛得到了消息便申請來這邊了」新郵差員說道。
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
Ferdinand Adolph Lange
然後這位新郵差員又低頭思索了一下:「叫什麼名字來著,哦,對,叫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
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家庭照
二.
阿腕從未想過,有一天,他會有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
那天,那位來自德勒斯登的表匠先生——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到了小鎮以後,聽說他一直在四處奔波、創辦制表廠,並且還要招收青少年做制表學徒,得知了這個消息的小鎮居民每個人都喜氣洋洋。
阿腕覺得他的機會來了,但是他又十分自卑,畢竟自己只是一個編織稻草的,聽大人們說,制表廠是要製作那個可以放在身上的懷表。可是他從來沒見過、也不知道那個物件怎麼製作,肯定不會像編織稻草這麼簡單,阿腕想了很多很多,意志也逐漸消沉了下來。
充斥著荒草的路旁,阿腕蹲坐在上面獨自一人編織著稻草,一個年紀相仿的編織工同伴走過來問他:「阿腕,怎麼這個時間還在這裡做工呢?現在是休息時間。」
阿腕抬頭看了他一下,低頭繼續編織著手裡的草繩。說道:「我不累,別人幹活的時候我在幹活,別人休息的時候我還在幹活,這樣一來我的收穫也是最多的」。
同伴看著如此勤奮的阿腕,想了想便蹲下來坐在阿腕的身旁,與他一同編織著稻草,說道:「阿腕,你聽說制表廠那邊在招學徒嘛,我的年齡正好,昨天我媽就讓我去報了名,我記得你好像跟我同歲,你怎麼不去試試?」
阿腕聽著這話,頭低的更低了,一邊加快了編織稻草的速度,一邊回答道:「我就只會編織稻草,別的什麼都不會,去了不是添亂嘛。」
同伴:「所以我們要去學習啊,你這麼勤奮怎麼會是添亂呢?而且我媽都說了,這個是有試用期的,試用期的意思就是不怕你添亂,合格了才會留下的。」阿腕聽完這些話有一些動搖了,放慢了手中編織稻草的速度。
同伴看見阿腕的動作,接著說道:「而且啊,我還聽說,這位制表師特別厲害,他還去過瑞士、法國那邊學習過呢,製作過不少特彆氣派的鐘表呢!我們要是能向他學習,以後肯定也可以的!」
「這……」阿腕漲紅著臉,說不出話,心裡卻更加肯定了。
同伴激勵地說:「阿腕,我媽之前對我說過,你還這麼年輕,難道你想做一輩子編織稻草的工作嗎,難道你就是這麼想的嗎?」
阿腕聽到這話猛地抓住同伴的胳膊,說道:「不,我不想編一輩子稻草,我要跟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先生學習做一個制表匠……」
三.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今年是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來到這個小鎮的第三個年頭,而今天也是他當選格拉蘇蒂鎮長一職的日子。自他來到小鎮後,創辦表廠,成立工坊,為許多家庭提供了經濟來源,小鎮居民們十分愛戴他。
阿腕也從未想到過,這位先生憑藉一己之力改寫了整個格拉蘇蒂小鎮的命運,而他所創辦的制表廠在之後更是成為了格拉蘇蒂小鎮世代相傳的基業。向小鎮的兩旁望去,寬闊乾淨的道路與路旁明豔的鮮花相稱,一切都洋溢著勃勃生機。
經歷了前幾年的學徒時期,朗格先生讓當初選定的15位學徒出去創業自立門戶,從而奠定了薩克森制表業基礎。阿腕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地認識到,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先生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振興制表業」將是整個格拉蘇蒂小鎮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對此,他也是十分感激這位才華橫溢的鎮長,是這座制表廠得以讓小鎮重現繁華光輝。
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創辦的首家制表廠
說到朗格先生才華橫溢,這位鎮長在剛來到小鎮的那年創辦了「A.Lange&Comp.」公司,除了製造懷表之外,他為了追求精準度做了很多的發明,比如引入了公制系統。
朗格的旅程與遊學札記
阿腕了解到,朗格先生在遊學札記裡,詳細記錄了每一個單獨齒輪尺寸的計算方式。在遊學歸來後,他發明了公制系統,引入進位表工序。當然,阿腕也絕對不會想到在未來,公制系統已經取代了當時慣用的巴黎法分系統。
朗格的十進計
阿腕還記得他剛剛入學時,朗格先生曾對所有學徒要求「絕對精準」幾字。之後在創辦了表廠後,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的第一步計劃便是設計出了計量儀,以最準確的方式測量出任何細小的計算比例。
制表師車床
隨後,朗格先生成立了許多生產零件小型工坊,阿腕一進到工坊內,便看到了神奇的物件,據工匠們介紹這個物件叫制表師車床,它的踏板可以控制裝置以恆定速度旋轉銷子、小齒輪、齒輪和圓盤等圓形部件,這些都可以確保腕錶走時精準無誤,當然,這依舊是朗格先生發明的。
提起精準,阿腕了解到他們所生產的帶有朗格標誌的懷表與之前學習到常見的瑞士懷表內部的機芯有所不同。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發,朗格發明出了3/4夾板及「自由槓桿式擒縱系統」(格拉蘇蒂槓桿式擒縱系統),大大提升了腕錶走時的精準。
每一枚擒縱叉均由一整塊材質製成
波狀輪廓的擒縱叉瓦則採用隱藏式固定
這一獨特部件亦成為朗格懷表的一大標誌性特徵
除了精準,朗格先生在外觀方面也頗下功夫,從各個零部件到表殼都需要精益求精,致力打造完美無瑕的鐘表作品。朗格懷表的精細雕刻、扭索紋、修飾及拋光工藝使其在1851年那次倫敦舉辦的鐘表展上贏得獎項。
自從獲得了獎項後,阿腕深深地感受到了朗格懷表已經展露的威力。他想著,所有腕錶的機芯都是他們工人親手打磨並組裝而成的,沒準,自己的製作的機芯正在被大力稱讚,想到這裡,他非常滿足。
理查·朗格
Richard Lange
之後,在1868年,公司發生了一些變化。朗格先生的兒子理查成為公司的共同持有人,公司也正式改名為「A. Lange & S hne」。
在阿腕看來,朗格先生的兒子理查在制表這一方面同樣天賦異稟。在1873年全新落成的表廠中,朗格成功研製出振蕩均勻、鐘擺長達9米的時鐘。他親自設計了機芯的槓桿式擒縱系統,並由兒子理查負責計算鐘擺尺寸。
1875年,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病逝,享年60歲。在其到達格拉蘇蒂小鎮的這幾十年裡,他興建鐵路、建立朗格基金會為本土表匠帶來福利等等。阿腕知道,即便這位帶給家鄉無盡財富的人已經離去,但是他的靈魂的一直與格拉蘇蒂小鎮同在。
1990年代初的朗格廠房
1895年,乾淨整潔的格拉蘇蒂鎮市集廣場上聚集了小鎮的居民,今天將在這裡舉辦紀念儀式,為了歌頌善者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創辦制表產業帶動整個厄爾士山脈地區經濟、為了弘揚他為薩克森制表業所做的偉大貢獻、為了紀念今天已經成為德國制表重要基地的格拉蘇蒂小鎮,人們在這裡設立了紀念碑以此緬懷。遮蓋紀念碑的紅布剛一掀開,站在人群中被家人攙扶的阿腕,注視著四周繁華靚麗的格拉蘇蒂小鎮,眼前一片模糊,仿佛看到了1845年的那個夏天……
*以上故事情節改編自《誰是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真實歷史,人物部分乃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