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的孤星》是許地山的一篇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作者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見證了一對貧困夫妻忠貞而悽美的愛情故事。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以波瀾不驚的態度娓娓道來,給人以一種平和寧靜的感覺,讓我們在感受愛情的純真、美好與神聖的同時覺得:愛情,本該就是如此。
這篇小說,通過兩個普通的、甚至是貧困的夫妻,讓我們回想起愛情最初的模樣。
平淡、平凡、貧窮中的雙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新婚夫妻,丈夫貧困,妻子可愛。他們在新婚伊始就乘船前往檳榔島嶼。丈夫因為擔心妻子不適應這種長途的、顛簸的海上旅行,幾乎花掉了平生的積蓄,給妻子訂了一間頭等艙,而他自己,為了節省資財,在妻子頭等艙票的傭人一欄,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整個旅途,作為丈夫,他做著傭人的活,也全然不顧周圍人的眼光,實際是,可能他根本沒有顧得上他人的眼光,因為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妻子。
而妻子對丈夫的愛,相對晦澀難懂。表面看來,妻子是個消極而過於敏感之人,在與丈夫的交談中,多次提及"墳墓"與"死亡"。
新娘說:「這綠得不見天日的林中,只作浪人的墳墓罷了……」……可是,我的人哪,設使我一旦死掉,你要怎辦呢?」
妻子這些不吉利的言語,充斥著悲觀的情緒。但這並不代表她的愛比丈夫有絲毫的少,恰恰相反,仔細分析會發現,妻子的愛更加深沉。正因為她知道丈夫對自己的愛,也明白自己深愛著丈夫,這種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擔心失去。她對愛情抱有無限的憧憬與希望,所以對死亡有著更深的恐懼。
死的恐懼,本是和快樂和願望一起來的。
越是對生命充滿著希望,越是感到內心的愉悅,越擔心這種希望和愉悅的短暫。這是妻子對丈夫的愛,她的眼中常含淚水,心中存有恐懼,只因她對丈夫愛得深沉。
這是一對極其平凡的夫婦,他們生活平淡且拮据,但經濟上的睏乏並沒有令愛情失色,丈夫盡他所能給妻子最好的生活,妻子也給了丈夫最為深沉的愛。
愛情是什麼,不就是平凡、平淡、貧困中透出的真嗎?
當船航行在檳榔嶼周邊的水域,旁邊滿是椰樹、棕棗樹,茂林遮蔽,在河道上方形成一片天。這天倒映在水中,夫妻倆航行其中,就如兩顆懸在宇宙的星,相映生輝。
海角的孤星
三年之後,妻子當初的話一語成讖,在生下孩子的第二年,妻子因病逝去,埋骨深茂的綠林之中。丈夫成為海角的一顆孤星,並因抵不過對妻子日夜的思念,終於病倒,病體日漸沉重,最後也拋下孩子而去,屍體被拋進海中,沉入茫茫大海的碧晶巖裡。認識的人都說,他是思念妻子過度,從而積哀成疾。
兩個相愛三年的人,終究歸於殊途。
丈夫對妻子的感情,超越了時間與生死,三年,對很多夫妻來說,是裂縫的開始,尤其是貧困夫妻,柴米油鹽諸多瑣事,足矣抹掉最初的激情。但這對夫妻的三年,卻讓愛情在心中更加厚重。
在回國的船上,文中的"我"與丈夫相遇,他似乎願意將往日的一切情形都說給"我"聽,其實也是希望有個人可以傾訴,可以分享與妻子當初的點滴,以排解內心的思念之情。
丈夫對於妻子的思念,也讓他這顆孤星顯得不那樣的孤獨,因為他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這種尊敬與友誼無關,與貧富無關,與身份無關,是對他們愛情的忠貞,堅守的一種由衷的敬重。
關於他們愛情的忠貞,正如文中所說:
誠然,女人是悲哀的萌櫱,可是我們寧願悲哀和她同來,也不能不要她。我們寧願她嫁了才死,雖然使她丈夫悲哀至於死亡,也是好的。要知道喪妻的悲哀是極神聖的悲哀。」
喪妻的悲哀之所以神聖,就在於愛情可以超越時間與生死而永存。
一點感想
就文採而言,稱不上文採飛揚,但自有一種樸實至真的元素,帶給人感動。一篇悲劇色彩的小說,在讀完後卻有一種平和、寧靜、神聖的感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筆力。作者沒有刻意描寫兩人之間的愛情,卻在兩人平實的對話中,將內心深處最為真摯的情誼展現出來,又在三年的時間跨度之後,用丈夫的思念來升華這種情誼。最後以失去父母的小女孩全然不懂悲傷的,迥然不似孤兒的笑落下尾聲,引人深思的同時給愛情以希望——兩夫妻的純真愛情並沒有因為身體的死亡而消逝,而是有一個延續他們愛情的孩子,正對著天邊最亮的金星說道:星!我要那個!
這或許也是讀完小說後,內心能夠寧靜的原因所在,愛情是神聖的,它從來都不會消逝,縱是雙方的愛情都已不再,它也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
我們在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見,被柴米油鹽折騰得都已經快要忘記了曾經的激情時,讀讀這篇小說,或許會讓我們記起愛情本來的模樣,或許我們會發現,曾經的我們,在平凡、平淡與貧困時,也都曾擁有過愛情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