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beebee星球(id:beebeesub)。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韓國,不要輕易嘗試魟魚刺身。
只用品嘗一小口,濃烈的氨氣能把消化道變為沼氣池。
「那股騷勁兒聞一下就能讓眼睛充血,含在嘴裡和含了口起夜老男人凌晨的第一泡晨尿沒有區別。」小麗說。
一切的神奇功效都來源於它與生俱來的獨特氣味,有人說這種味道讓人想起被太陽炙烤的旱廁,也有人講它近似於水盆裡泡了一周的豬膀胱。
嘗起來像小便池的韓國美味引起口腔爆炸
在自己的尿液中發酵的魟魚是韓國的美味佳餚
比起鯡魚直接的爆裂攻擊,魟魚刺身更像在檢驗人類的味覺閾值,有經驗的食客宣稱,在咀嚼4次後就會愛上這道美食,但通常沒有人能挺過第一口。
「它會讓你想起公共廁所裡被常年浸染的垃圾桶,每當它在舌尖撕裂,一種複雜的炙熱將穿過毛細血管直奔百會穴,在神經中樞的自我保護機制下,你流出的每一滴淚水都叫做後悔。」
在韓國悠久的捕魚歷史中,魟魚被食用算得上一次意外。
也許是一名遠航的漁夫,也可能是一位貧窮的沿海農民,在發現魟魚不易於腐敗後,將它作為可長期保存的食物。
而魟魚並沒有過濾尿液的膀胱或腎臟,富含微量元素的尿液都經由皮膚排出,在獨特的發酵方式中,尿素與空氣充分融合,分解出濃烈的氨氣,每一隻魟魚都散發出讓人生理性排斥的氣味。
說白了,你在吃一道原生滷菜,不過是用魚尿滷的。
有人選擇在它還未成為臭氣彈之前新鮮食用,但通常魟魚都將在發酵後才被端上餐桌。
刺激性的氣體擴張味覺系統,在氣味的衝擊下,魟魚的鮮嫩口感能更充分地被味蕾吸收,以至於每年都有約1100噸魟魚在韓國香消玉殞。
「這也是很多人在細嗅它的體表後,渴望將它塞入口中的原因。」在木浦市開魚店的申真宇在一次採訪中說到。
在他的店中,魟魚將在2.5攝氏度的冰箱中靜置15天排盡尿素,而後在1攝氏度的冰箱中深度發酵15天,直到它的氣味濃鬱而純粹。
對於韓國人來說,一道經過滿月發酵的魟魚料理,是大自然的饋贈,是一種走投無路時的生存智慧。
魟魚在口腔中攪動、擴散、浸潤,舌頭挑動肉質,臼齒輕盈研磨,直到它化為細膩流質從喉嚨落下,你飽含熱淚,覺得自己在鬼門關旁的公廁邊走了一遭。
長輩會在家宴上咽下魟魚刺身,在迅猛的衝擊下流下濁淚,用被氨氣洗刷後的口腔教導後輩,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時髦的年輕人也會在繼承傳統之餘,在魟魚刺身上疊加肥厚的五花肉和勁爽的辣白菜,包裹於清新的生菜中,用光鮮的包裝掩蓋魟魚的那一份胡逼。
但長時間的發酵的魟魚肉,鋒芒並不能被隨隨便便掩蓋;它看上去幼滑清純,讓人想把玩舔舐,你被皮相所魅惑,不聽規勸一意孤行,撲上去卻發現這原來竟是冰冰的腋下藏了兩個沒洗過澡的剛果金男人。
「吃一口魟魚刺身,就像在嚼從未清潔過的小便池上的尿垢。」
韓國美食博客ZenKimchi的創始人喬·麥克弗森(Joe McPherson)被韓國人自發任命為美食大使,但在品嘗魟魚刺身後,承認自己對韓國料理的認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韓國綜藝《Running Man》中,魟魚料理也讓經驗豐富的演藝人失去表情管理。
和泡麵渾然一體的魟魚,如同扔進可樂的曼妥思,它在口腔中沸騰,打通連接鼻腔和後門的通道,在人瀕臨昏厥之際依舊意識到味蕾上長出了菊花。
「它能讓嘗過的人身心受到洗滌,從口腔湧入的純正氨氣衝過食道,流竄於每個細胞,你無法擺脫它。」
「沒人會坐在馬桶上進食,但它告訴我,確實有人會愛上媲美大便的食物。」
嘗過的人大徹大悟,好奇的人望而卻步,儘管魟魚給每個覬覦它美味的人都上了一課,但它仍然是韓國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那些經歷了漂泊,散落在他鄉的韓國浪子,也總會在浮沉中回味魟魚在骨子裡留下的異香。
或許也只有這種直擊靈魂的深刻苦澀,才能讓後輩領悟前人在品味魟魚後的痛哭和終於活下來了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