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聽到這個詞就能聯想到考研,每次去圖書館都會碰到很多考研的同學在學習,甚至有很多教室走廊都是考研同學的身影,為什麼這麼多努力考研,最後考上的卻是少數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今天學姐就帶大家分析一下,準備考研的同學要重點看一下哦。
大家都知道,考研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學校是從優中選優的,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考研本身的問題。
隨著本科就業壓力大增,考研的人也越來越多,學生綜合素質越來越強,相應的出題也越來越難,所以考研雖然看起來每年分數很固定,但你研究一下每年的試卷難度,就會發現每年都在增加,10年前的題和現在的題目一比較,現在的難度更大,也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考研本身比較殘酷,基本要淘汰百分之70的人,所以淘汰了大多數。
個人方面的問題。
假裝在努力學習,你或許會發現班裡經常有那麼一兩個人,上課認真聽講,平時拼命做題,看上去非常努力,但就是拿不出像樣的成績。考研也會有這樣的人,天天三點睡五點起,他們不是在自習,就是自習的路上。他們拼命做著一張張的卷子,其實這樣的同學並不是真正的在努力,其實他們只是在製造緊張氣氛,做給別人看的。騙人又騙己,三點睡五點起,白天學習效率絕對不高,每天堅持坐在圖書館自習,其實根本就學不進去;只是在單純的刷一套套題,而沒有動腦子去總結,毫無效率。
等成績出來了就會發現,很多人在抱怨,我努力了怎麼沒考上。
自我安慰性,認真學習了一會就覺得自己很辛苦,看看周圍就屬自己最努力,然後各種勞逸結合的理由就來了,生怕累著自己。你看到那些佔了座位,但是座位上沒有人的很多情況就是在勞逸結合幹別的去了。
過於苛責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就要想辦法趨利避害,逃避這個錯誤,舉個例子,本來你想著早上七點起床去學習,但是醒了就八點了,你會覺得「反正也晚了,那就別學了吧」
可是明明你八點起床也還能學習很久,但你放棄了你的目標,沒有自制力,本能的想逃避,仿佛只要幹點別的,就能不那麼自責不那麼懊悔。所以放過自己,別對自己要求太多,要允許自己犯錯。
對自己的期望太高,對自己的水平沒有清楚的認知,也沒有對考研前做過調查 ,目標不明確,985大學的招生就那麼幾個,非要選擇名校,怎麼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