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考研經驗分享|上海大學-微雲寄宿考研

2020-12-04 微雲寄宿考研範老師

上海大學社會學·考研經驗分享

基本情況:初試:社會學理論125分,社會調查與統計方法129分。

本科學的是編輯出版學,一個屬於新聞傳播學大類又略顯邊緣小眾的專業。大三下才正式備考,考研前看過幾本社會學著作,數量不多;本科階段除了修過一門出版經濟外,沒有任何數學基礎。在決心考社會學之前,我幾乎沒有關於這個學科的基礎。所以如果你本科就是社會學專業的學生,基礎更紮實,起點更高;如果你是跨考,像我這樣基礎薄弱的都有希望,也不用太喪氣。

初試備考——社會學理論、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社會學史、論文

我是2019年2月份開始收集資料備考的,一直備考到9月份中旬時,上大的研究生招生網站更新了《2020年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初試科目及參考書目》,我才獲得了新的參考書目。教材的變動還挺大的,基本上除了艾爾·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和兩份雜誌期刊不變外,其他的教材都做了更換。而且社會統計學部分本來只考翁定軍老師編撰的一本薄薄的教材,並且劃定範圍考前六章,更新參考書目後,直接改成了北大版盧淑華的《社會統計學》,而且沒有劃定範圍,意味著整本書的內容都列在考試範圍內,所以對我衝擊蠻大的。或許這個經歷也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畢竟還不能確定今年會不會更換參考書目。

2020初試、複試參考書目(可查閱官網)

社會學理論

社會學理論部分上海大學的參考書目主要是雷蒙·阿隆的《社會學主要思潮》(古典時期部分)、楊善華版的《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現當代部分)。

《社會學主要思潮》,這是一本法國教材譯著,個人覺得並不是很好把握,融合了作者個人的觀點和理解,而且結構相對沒有那麼清晰,如果當成教材閱讀會顯得略微散亂。所以備考的過程,即便是複習古典時期的思想家,我也沒有直接把這本教材作為備考書目,僅僅是輔助理解的閱讀。

備考時我是以南開大學侯鈞生版的《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第四版)為參考書目的,對照了楊善華、謝立中版的《西方社會學理論》進行理解和記憶。也從學校圖書館借到了楊善華版的《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1999年版),對比自己買了新版的楊善華、謝立中編的《西方社會學理論》,二者差別是99年版的教材中只涉及了當代的社會學家的理論,是從舒茨的現象學社會學開始的介紹的。

未更新2020年的參考書目前,上海大學往年的推薦書目是特納的《社會學理論的結構》,這本我只大概地讀了一下,沒有認真地通讀,後期換了教材就沒有在花時間研究了。這本教材是以理論流派來梳理社會學理論的發展的,參考下圖的目錄可見一斑。個人覺得在沒有對社會學理論的整體發展過程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體系前,直接上手這本教材還是很困難的,但是後期三輪複習時,這本教材不失為一本很好的梳理和參考書目。

可以分享的教訓:

因為時間不太充足,我幾乎放棄了好好研究雷蒙·阿隆的《社會學主要思潮》孟德斯鳩、託克維爾和帕累託三巨頭,而且我自認為他們在社會學學科中的位置沒有很重要,但書中他們仨佔有很非常大的篇幅,結果……考試時各出了名詞解釋,還有一道15分的簡答題,非常心痛。所以建議大家對參考書目中涉及的內容、社會學家都上點心,初試題目完全沒有超綱,都在推薦書目的範圍內,書中涉及的內容基本都是考試的重點考察對象。

研究方法和社會統計學

最早開始備考時就開始準備社會研究方法這門課,2-4月時讀了艾爾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這本外國教材對我一個完全沒有系統學過研究方法的新手而言非常友好,結構清晰,語言通俗易懂,而且中國大學MOOC上就有這本書的譯者邱澤奇老師開設的網課,如果理解有困難可以配合著學習(雖然老師講課和教材不完全一致)。

個人感受是艾爾·巴比的教材便於入門和理解,但是不適合後期的記憶和背誦,很多概念性的名詞它傾向於解釋明白,加上是譯著,表達上會不夠簡潔。所以我後期是直接以風笑天老師的《社會研究方法》(第五版)為基礎進行背誦和記憶的。風笑天老師第五版教材中直接用了基礎知識-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的結構來編排,結構更清晰。這門專業課最重要的是弄明白概念名詞,理解所有的概念、操作及原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前期多花時間也沒關係,如果不理解是很難記憶的。

研究方法教材中對定量研究分析那一章可以和社會統計學一起學。作為一個文科生,大學根本沒有學過高等數學,剛開始接觸社會統計學時,壓力真的非常大,更換了教材之後更是崩潰,所以這門專業課有不少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首先社會統計學部分在初試中佔比50分左右,如果沒有記錯,是5道計算題。考的知識點包括計算平均數、眾數、方差;計算置信區間、判斷假設是否成立、是否存在顯著性水平等。知識點沒有超綱,都在教材例題和課後習題的範圍內。

從9月中旬更換教材後,10月才開始正式準備。當時查到自己學校的社會工作專業開了一門「社會統計學」的課程,試著跨校區去蹭課旁聽了,但授課內容和考研複習有出入以及挺浪費時間的,後來就放棄了。主要是看教材自學和聽網課,當時在中國大學MOOC上聽完了南京大學趙進老師講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也在B站上看了不少考研數學的視頻。遇到不理解的知識點在網頁上直接搜索百科知識、請教理工科專業的朋友、問相關專業的學長要了他們的課程PPT……好像為了學這門課「無所不用其極」,要學的時候發現方法好像還是比問題多。我大概花了2個月(10、11月兩個月)認真學教材,努力弄懂計算原理,勉強做到了90%的理解。

10月:

第一遍 看教材、理解原理,然後把每一章後面的習題做了,百度文庫上有一份課後習題的答案——對答案、不會做的就直接看答案。

第二遍 重新做一次課後習題,根據習題回顧每一章的知識點。

11月:

第三遍 把每一章的知識點整理成思維導圖(因為有很多字母公式-我選擇了手寫筆記),抄寫了每一章的重要概念、需要記憶的核心公式和變式。我大概用了8張A3紙,雙面 一共是16面的筆記,完成這一輪整理後,11月基本就結束了,12月開始複習統計學部分的知識就基本只看這份筆記了。再每天複習1-2章的課後習題。

前期學習統計學對我來說非常艱難在於學習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在和自己的意志力做鬥爭,因為自己不自信自己可以學好這門課,所以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鼓勵自己去學習這件事上,而不是真正去學習。後來看了B站的不少學習up主的視頻,學了一些學習方法才艱難調整過來,放下「學不會」的心理負擔就安穩許多了。

社會學史

認真讀《中國社會學經典導讀》的規定章節,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來整理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包括學派和代表人物等等。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發展和這一背景相關,而且從歷年的試題可以看出上大很關注鄉土、城鄉的議題,中國社會學史和這部分密切相關,值得重視。

論文

考研過程中也要抽空看《社會學研究》和《社會》兩本雜誌,尤其是《社會》本來就是上海大學主辦的,往年也試過從期刊論文中出題。閱讀過程中可以不必每篇精讀,但要大概了解論文的核心觀點、結構和研究方法等,感興趣的就仔細閱讀。

複試經驗——專業類問題、個人類問題、英文面試

今年的複試因為疫情的緣故延期了兩個月,也取消了筆試,參考性可能會降低。

初試完以後在微博上詢問了兩個保研成功的網友,一個是19級的,一個是20級的。他們的經驗都是自我介紹+英文原著片段翻譯,所以整個複試準備階段我都把英文原著翻譯作為英文面試部分的重點,讀了瑞澤爾的《古典社會學理論》(中英雙語版)來熟悉專業名詞和練習翻譯。還參考了學長的建議,把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所有導師的論文(知網最高引用)看了一遍,基本了解了所有老師們的研究方向。然而今年網絡複試的緣故,英文面試部分也不是原著翻譯,而是和老師對話。

面試過程大概30分鐘,首先是抽取兩道題,然後在抽到的題目中二選一回答。我抽到的題目一道經典著作,一道是時事分析(因為有規定承諾保密試題,恕不能分享)。所以準備複試的時候最好密切關注新聞時事。

綜合面試是4個老師輪流對我提問一個問題,主要圍繞的都是我本科四年的經歷(提交的複試經歷中要求個人簡歷)。基本是一些個人類的問題,這部分基本上因人而異,老師是根據每個人的簡歷和本科經歷來提問的,具體問題的參考性不大,但最好也提及一下自己有過的科研經歷,或者寫過的課程論文、畢業論文以及讀過的著作,表現一定的學習和研究能力吧。英文面試依然是老師根據個人簡歷隨機提問,英文部分我大概花了3分鐘左右就結束了,所以結束後非常擔心英文部分沒有發揮好。

面試最重要的是誠懇、真誠以及禮貌。

生活與心態問題

時間管理

7-9月尤其是暑假期間非常重要,這個時間段要基本完成專業課的第一輪學習,個人的進度是9月底完成了理論課的第一輪學習和做了13萬字的筆記整理、完成了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部分的學習。時間上,每天保證理論4小時以上,研究方法3小時。

10-11月進入理論專業課的第二輪學習和理解,開始按照社會學家和理論流派進行理解,並且配合知識點,試著做歷年試題。社會統計學的參考書目調整後這兩個月我重新學了定量研究部分的知識,在11月底完成了社會統計學部分的2輪複習。時間分配上每天保證理論3小時,社會統計學3小時,10月開始備考政治。

12月專業課全面進入三輪複習 理論部分基本維持一天複習一個社會學家的知識點(2小時左右)、研究方法知識點背誦(2-3小時)、社會統計學公式記憶+習題練手(2小時內),其餘時間主攻公共課。

考研過程中非常容易焦慮,如果遇到了其他任務就難以專心複習,所以我一般會選擇處理好其他緊急任務再投入複習,比如8月下旬花了一周非常認真地寫了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解決之後再安心複習。有時候學習任務一多,一焦慮也會什麼都想幹,最後堆在面前什麼都沒做,在朋友的推薦下就用了一個時間管理APP「番茄TO DO」(真的不是打廣告),每次設定待辦之後,限定自己在那個規定時間內只專注完成那一項學習任務,這逼迫我做好任務規劃,焦慮就慢慢被緩解了。而且每天結束學習後可以查看當天學習時間和各科的時間佔比,量化自己的學習時間,能有一種時間的掌控感。當然壞處是:要帶手機去圖書館,有時候忍不住會看微信、微博。

8月某一天的番茄鍾

心態問題

考研到9月時參考書目的更換,當時對我的影響挺大的,雖然今年大規模重新調整參考書目的可能性應該不大,但還是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會調整。經驗就是及時調整,考研的壓力好像會讓人對任何事都容易焦慮,生活上遇到的各種事情都會被無限放大。遇事了就儘可能地冷靜,然後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可以找研友,互通信息有無,相互支撐不至於孤軍奮戰。當然陪伴是相互的,影響也是相互的。如果找研友,也一定要儘可能是相互了解、值得信任的好友。

學社會學對我來說是即有趣又在凝視自己的過程,如果學到了新的理論或者看到了有趣的論文,試圖用理論視野去分析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常常看論文,某些「奇奇怪怪」的知識似乎也在不斷增加。但社會學又給了我一種對生活的疏離感,或者是一種超越感(對現實中的實踐感興趣,但又不希望被完全捲入),所以學習的過程也不斷在凝視自己,比如被困在「鐵的牢籠」中在學習「鐵的牢籠」這個知識,背著「文化資本」的知識點去參加考試不就是為了獲取新的文化資本嗎……這樣的凝視有時也會讓自己覺得可笑。

考研的後期會越來越疲憊,考研初試的那一周我也曾非常認真地想過要放棄參加考試。壓力大到胸悶無法呼吸,就走出圖書館,在學校廣場坐了一晚上沒複習。那晚唯一想明白的事情就是,參加考試可以,但是我不想、也不需要自己通過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去證明自己,那樣就真的成考試機器了,考試之外我們一定有其他東西能夠讓我們立身。考研的經驗分享,往往都是來自上岸者的,我們很少知悉那些沒有成功上岸的人又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有時我覺得自己只是好運而已,所以我並不打算在此說任何或鼓勵或打擊大家考研的話,練習和自己對話、問清楚自己的想法更重要,如果做了決定,就稍微堅決一些地行動,為行為負責。祝各位順利!

相關焦點

  • 名校系列|社會學專業考研經驗分享-微雲寄宿考研
    考研說實在的也是考察你的心理素質,我分享兩個成語,一句俗語,這或許就是我這幾個月來真實的寫照。第一個:視死如歸,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那就不要再後悔了,只管一條路走到底,要知道,既然你的報名費都交了,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考場考試呢?第二個:戰戰兢兢,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勝券在握了,畢竟比你努力,比你開始複習得早的人大有人在,只能認認真真地完成每天的計劃了。
  • 2021年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專業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輩複習經驗分享
    我想留在北京讀研,同層次的話法大和中央民族大學都不錯,民大招生人數比較多,但考慮到本校優勢,便於選擇喜歡的導師,以免不幸遇到奇怪不好相處的導師,所以選擇了繼續考法大。法大考研很公平。 三、考研時間線 我2019年12月參加的考研初試。2018年底決定考研,當時的計劃是考人大社會學。
  • 上海大學應用數學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一、關於學校和專業的選擇首先關於學校的選擇,我是結合了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的,第一個是城市,考研的一個目的是想要去大城市看一看,開闊一下自己的眼界,並且上海是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個南方的城市;第二個是關於數學學科評估的排名,上海大學在全國的數學學科評估的排名是比較靠前的;最後一個是關於招收的人數,我參考了近兩年上海大學數學專業的錄取人數,都是50多人,是屬於招生人數比較多的院校
  • 2019考研擇校 —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簡稱上大,是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大作為上海為數不多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9大學科。機械工程專業是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同時還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各類重點學科超過15個。上海大學近幾年綜合排名不斷加速上升,是江浙滬高校中的「潛力股」。
  • 2021年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專業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輩複習經驗分享
    一、考研擇校和定專業 1.學校和學院基本情況 華中師大位於街道口(市中心),距離武昌火車站超級近,地鐵之類的出行方便。距離武漢大學步行只有15分鐘,而且有很多講座可以去聽。華中師大的教育類專業非常強,比如文學、心理學、思政和歷史學等。
  • 芝麻寄宿考研:不考研沒出路的十大專業 有你嗎?
    考研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考研人數更是逐年上漲。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專業,本科出路的確不好,只能選擇考研。今天,芝麻寄宿考研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1.環境科學專業畢業後主要從事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工作人員,比如: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監測、評價、管理和規劃等工作。
  • 2021年鄭州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我所報考的專業是教育學原理,該專業下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德育原理、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師教育等,具體研究方向在不同院校有區別,如南京師範大學就將德育學另設為一門專業(南師大的德育學專業實力很強)。報考時可在心儀院校官網查看相關信息。因為自己對德育原理和教育社會學等方向比較感興趣,所以就選擇了教育學原理方向。
  • 在職考研一戰上岸復旦大學20年社會保障考研必看經驗分享
    在職考研 20 年復旦社會保障上岸,謹以此文獻給在黑暗中前行的奮鬥者們。考研專業: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保障專業 初試成績:386 分 錄取情況:擬錄取不知該如何提筆描述這一段在困頓中堅持理想的日子。
  • 南開大學百年校慶,激發考研動力!學霸分享衝刺南開大學考研經驗
    南開大學百年校慶,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呢?沒錯,她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母校,南開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被譽為「學府北辰」。南開大學始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9年,是由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的綜合性大學,歷經滄桑輾轉於1946年回天津復校並改為國立;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文理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2019考研複試分數線公布時間及歷年考研分數線
    上海交通大學2019考研複試分數線公布時間及歷年考研分數線
  • 初試425分的學長為大家分享上海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專業考研的經驗
    今天想給你大家分享上海交通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考研的一些經驗,裡面的內容來自於我的一個同學。他於2019年考上上海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專業,初試成績427(政治70,英語81,數學125,自動控制理論149),最終以綜合排名第二的成績被錄取。
  • 2021北京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考研經驗指導分享
    北京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考研經驗分享一、學會認知1.對自己的認知站在考研的大趨勢下,或許無奈,或許憧憬,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這條路。那一場當作賭局的考研,那一場貌似不畏懼失敗的考研,當結果公布的瞬間,所有的憂傷情緒一湧而出。我發現我不認識自己了,迷惘、挫敗等蒙蔽了我很長時間,直到我選擇二戰。我也重新定位自己,如果兩年的時間能夠考取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我覺得我也沒有遺憾。
  • 21-22考研必看:南開大學物理化學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我本科院校是魔都某雙非院校化學專業,最後以高分錄取於南開大學化學專業今天應邀分享一下我的複習經驗,希望對正在備戰的你有幫助。 首先,我覺得考研要有一個優良的作息時間規劃安排,考研複習時間最好就是從大三下學期開始,戰線維持在一年的時間長度,鬆弛有度,不慌不忙,心態端正,勞逸結合,複習效率高,說這些說在前面主要是想讓大家提前有個複習規劃,不管是從學習方面還是從生活方面,我們都需要做一個精緻的人。
  • 考研院校分析 — 上海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是上海市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見長並具教師教育特色的綜合性大學。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7年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
  • 2021西南交通大學土木水利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水利考研成功經驗分享我是2020考研的學長,考的是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也是在西南交通大學讀的。之前西南交大土木專業課學碩一直考的是材料力學、專碩是鋼筋混凝土設計原理,至於英語和數學,就是專碩英語二數學二、學碩是英語一數學一。
  • 2021考研:2020西南大學環境工程考研成功上岸經驗分享
    考慮到自身本科雙非大學,報考985院校的壓力很大,因此我把選擇鎖定在211院校,西南大學在西南地區有環境工程專業的211學校中排名靠前,且該校的學術氛圍和師資力量都不錯,所以從四月份選擇這個學校後我積極收集該校環境工程專業的考研相關信息和資料,從考研文庫找了些資料,然後進入備考狀態。
  • 廈門大學經濟史2020考研複習經驗分享
    初試複習經驗 1.考研英語 7月份之前基礎階段,主要以背單詞和做真題為主。在這個階段要保證每天有一到兩個小時的背單詞時間,單詞書我用到的是戀練有詞和紅寶書,基礎階段我是用的戀練有詞,同時搭配著該書的詞彙課。
  • 2021上海大學電子信息專碩(計算機)考研成功經驗指導
    個人大學成績比較差,掛過好幾門專業課,並且敲代碼能力很差,項目也是跟著隨便做做,整個大學一句話基本就是渾渾噩噩。去年決定要開始好好學習,拯救一下自己的大學最後的生涯,今年很幸運的上岸了上海大學電子信息專業(原軟體工程,專業代碼 085400)。
  • 2022考研:東北林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考研經驗備考指導
    東北林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在錄取通知書收到手裡的一瞬間,輕薄卻含義沉重。回想起這兩年我在考研上的所有付出,一名二戰考生兩年間的經驗教訓。
  • 南開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2020年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仍難以平靜,和大多數考研人一樣,我本科非985、211,而且在班級排名墊底,但我能保證一點不掛科,其實那時的我並無太大的追求,只想安穩過完大學生活,按時畢業,然後工作、結婚,做一個簡簡單單平凡普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