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中為什麼沒有出現資源耗盡的情況?

2021-01-07 林木魚講科學

在大自然中,每一級和每一級中存在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而且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進行流動和循環,因為生物是需要繁衍後代,且需要繁衍,繁衍需要食物,但是要繁衍就要生存就要吞吃,導致了別的生物出現數量減少,而這種生物反之沒有了食物如何去繁衍呢?

但是根據生物圈的規律,一定會保持一個動態平衡。簡單的來講,如果獵物的數量夠多,就是會導致捕食者的數量增多,因此食物多了,繁衍的生物就多了起來。捕食者多了導致被捕的獵物多了,造成種群的數量減少,捕食者的繁育也會減少,達到了生態的相對平衡。再比如舉個例子:在生物課中,老師或許告訴我們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根據這一簡單的循環,可以看出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

那麼生物之間的循環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最原始的生態環境—鯨落。鯨魚是在海洋中最大的生物了,當它死了以後會滋養一大片生物,之後從微生物開始,一級一級的向上吃,最終又吃回到鯨魚的肚子裡。這就是個循環,到現在看來,地球已經循環了這麼久。

食物鏈中有個特別重要的特性叫做能量的單向傳遞特性,並且在循環一級和一級之間能量在逐級遞減,我們簡單地把每級中具有的能量,在食物鏈越末端的生物,流入該生物的能量越少,維持生物穩定存活的數量就會減少。並且這個數量會在一定條件下按照負反饋的調節下保持在容納量周圍進行波動,各級生物的能量大概會呈現出一種金字塔的形狀。

那麼食物鏈中最初的能量來源是什麼?

太陽-它基本提供了我們和自然界的一切能量,剩下的能量就是靠地球自己的循環。正因為太陽的存在,食物鏈就會始終存在。整個地球最大多數的能量都是依靠太陽,而碳基基本作為一種能量的載體,在大自然中進行循環。

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能不能被耗盡,這取決於底層中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和有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結合成固定的能量,然後流入下一營養級一部分能量。但是入不敷出但程度不大,各級規模減少,能量流出減少生態系統通過負反饋調節維持能量的相對穩定;但是能量的差距有點太離譜的話,可能會導致某級或者是某幾級的消費者絕滅,生產者被耗費的可能不大。如果因環境的變故導致生產者消失,則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及食物鏈就會崩潰。

為什麼那麼多生物被吃還沒有被吃完?

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的話,生物體是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繁殖和再生,只要淨輸入能量不是負的,各級生物的數量就不會慢慢的耗盡,但對於有些生物來講的話,確實會因為捕食而因此瀕危滅絕的可能。

磷蝦作為許多的魚類生物主要食物來源,可見其生態鏈地位非常之高。營養豐富的海水帶來的浮遊生物為磷蝦提供了豐盛的營養套餐,這讓磷蝦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有了良好繁殖條件的磷蝦就會大量繁殖,在磷蝦大量聚集的地方,甚至可以達到幾萬隻每立方米。鬚鯨作為磷蝦的忠實捕食者,鬚鯨一口可以吃掉上萬隻的磷蝦,這些磷蝦給鯨魚帶來了非常豐盛的營養。

同時很多的捕食者也熱衷於捕食磷蝦,這些捕食者不會一次性將他們全部捕食,剩下的磷蝦還可以在微生物富集的地方繼續繁衍,這也是磷蝦不被捕食滅絕的原因。磷蝦不被捕食滅絕的原因還有其驚人的繁殖速度以及繁殖數量,一隻雌蝦能夠在夏季營養豐盛的時候繁殖多次且每次攜帶的蝦卵可達上百隻。正是因為其獨特的繁殖方式以及繁殖量,讓磷蝦成為了海洋當中的「水稻」,為大量的海洋生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如果磷蝦被捕食殆盡了,可見對生態鏈的影響是非常之大。

現如今的海洋生態環境正在遭受巨大的衝擊,磷蝦的產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這就很有可能會導致海洋生物食物的缺乏,因此我們必須要時刻警惕海洋生態安全。

但是資源不見得就會被耗盡,比如某種含量很少的礦物質元素,被吸收就要等生物死亡後被微生物所分解後才能回到自然環境當中。但是如果在短時間內,生物數量過多的話,就會引起流經環境的資源和能量被生物所耗盡。

總結

在自然界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以及無機環境的作用下構成了生物圈。植物也從光熱水土空氣中提取出來。在地球的生命史上,不同的環境選擇不同的結果,但是結果總是存在的。生命即機械,同時接受能源把無機物轉化而後構造自身。生命又會死亡,僅僅是有機無機循環的一部分。

食物鏈僅僅是世界的一部分,你還需要加上太陽這樣的能量源,加上各種無機物,加上生命的腐敗,代謝以及排洩,這些都是變化的組成部分。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資源會不會「耗盡」世界上哪種資源最稀缺?
    哪種資源會先被耗盡?科學家相信資源不會枯竭。但這未必是好消息,因為雖然資源不會枯竭,但在不久的將來出現的原材料供應情況令人深感憂慮。任何資源都不會「耗盡」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耶魯大學工業生態學中心主任託馬斯·格拉德爾和他的同事們試圖找到62種金屬的最佳替代品。在這些金屬中,有12種沒有找到主要用途的替代品。在62種金屬中,還沒有找到可以替代所有用途的金屬。一旦使用性能較差的替代材料,計算機的計算速度會變慢,汽車的發動機效率也會降低。
  • 迷你世界:方塊大陸資源耗盡,玩家建造巨型戰艦,星空中探索未來
    最近寫了很多關於迷你世界中好玩又有趣的事情,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張玩家在太空中駕駛宇宙戰艦在茫茫星空中尋找新的家園的故事!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看過之前大火的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地球資源耗盡,人類不得不啟程到宇宙之中尋找新的家園的故事,今天我就為大家講一個跟迷你世界有關的流浪的宇宙的故事!
  • 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了蜜蜂(食物鏈中的秘密)|大象真白
    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了蜜蜂,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一些變化?蜜蜂是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植物結出果實的唯一辦法是傳粉受精,蜜蜂會給70%的植物授粉。這些植物供養了地球上0%的生命。換句話說,你消費的三分之一的食物源自蜜蜂授粉。那麼假如蜜蜂滅絕了會怎樣?
  • 又一重要資源即將耗盡!下一代或將面臨危機,全球陷入「窘境」
    前言目前地球正陷入「窘境」之中,全球升溫,氣候正在惡化,一場關於資源的危機正悄悄來臨。眾所周知,地球上有很多物資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有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而目前又有一重要資源即將被耗盡,而我們的下一代也或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 為什麼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文  |  華仔環保主義者總是一再警告我們,我們的資源正在耗盡、枯竭,如果我們再不採取行動,我們將會在資源耗盡之時,墮入黑暗。 他們總是那麼危言聳聽,所有的預言總是那麼荒謬可笑,就如瑪雅預言一樣。 我們的終極資源就是我們人自身,是人類的發明創造,是人類的勤奮努力。 世界上始終存在未知有待被發現的技術和資源,在我們現有資源被耗盡之前,新技術和新資源就會出現。
  • 地球又一重要資源即將耗盡,多名專家發出警告,80年後或將消失
    在人類的工業生產過程中,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不可少,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我們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量也在不斷增多,以至於很多不可再生能源即將枯竭甚至面臨著消失的境地,因此我們只能不斷地尋找可再生能源進行替代。
  • 無法替代資源在低級使用,80年後或會耗盡,40名專家給出警告
    在全球化的社會背景之下,各個國家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當然如今發展也有了新的高度和要求,但是這一切也都離不開一些物質基礎,比如說資源。如今人們一直在大力挖掘和開採,但孰不知資源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今天我們要看的這一資源就非常危險,一種無法替代資源在低級使用,80年後或會耗盡,40名專家給出警告。
  • 40名專家下警告:一種無法替代的資源正在耗盡,最多可用80年
    雖然我們地球的面積不算小,但比較可惜的是,地球上70%以上的面積都被海洋所覆蓋,而即使海洋當中有很多珍稀的動植物和資源,但是人類想要輕鬆的開發和利用,也是比較困難的。如今能被人類開發和使用的資源都面臨著枯竭的狀態,加上人類對於資源的索取程度越來越高,使得我們的地球正在加速衰老,各類資源都面臨枯竭。這不就有40名專家給出警告:一種無法替代的資源正在耗盡,最多可用80年,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 小學科學《食物鏈和食物網》說課稿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二、說學情五年級的學生在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的認識。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認識變得順理成章。
  • 如果地球的化石燃料耗盡會發生什麼?
    如果本世紀所有可用的化石燃料都燃燒殆盡,將有天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這種在地球上前所未見的情況會產生什麼後果?  從目前來看,世界各國並沒有表現出多少抑制化石燃料使用的意願。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世界將繼續沿著這條不歸路走下去。那麼,如果我們繼續大量消耗化石燃料,直到最終耗盡,地球氣候和人類社會將會發生什麼?
  • 如果地球的化石燃料耗盡會發生什麼?
    如果本世紀所有可用的化石燃料都燃燒殆盡,將有天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這種在地球上前所未見的情況會產生什麼後果?例如,在泥盆紀晚期——這一時期的特徵是氣候從「溫室」過渡到「冰窖」,並發生了地球歷史上另一次重大的物種大滅絕——大陸地貌導致了許多內陸、淺海和局部海洋的出現。在今天的大陸構造中,並沒有與這些地貌真正相似的部分。
  • 作為亞馬遜河的頂級捕食者,食人魚卻沒有在河中泛濫,這是為什麼
    作為亞馬遜河的頂級捕食者,食人魚卻沒有在河中泛濫,這是為什麼?作為現在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洲之一,南美洲是非常多野生珍稀動植物的家園,因為這裡有世界上最大雨林——亞馬遜雨林的庇護,使得非常多的動物能夠在這裡繁衍生息。
  • 全球的化石燃料何時耗盡?
    考慮到全球政治和經濟與能源部門之間的內在糾纏,本質上,「耗盡」是每個人都必須考慮的問題。專家怎麼說?從1950年代開始,地質學家M.金·哈伯特(M. King Hubbert)開始,該領域的專家反覆、不準確地預測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 沒有食物鏈,就真的沒有殺害?
    順便一提,圖中杯具的羚羊學名是 Aepyceros melampus ,中文名黑斑羚,也叫高角羚。捕食行為是為了吃,可以針對各種可吃的東西,攻擊行為則是為了搶奪資源(食物、異性等),只針對同類。雖然兩者都可能會用到牙、爪和肌肉,但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行為。除此以外,動物也可能為了自衛(防禦行為),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領域行為),或者為了保護孩子(繁殖行為)殺死其他動物,「吃」只是「殺」的理由之一。說野生動物只為了吃而殺,顯然是不正確的。
  • 地球上的氧氣會被耗盡嗎?如果沒有氧氣,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除了一些厭氧型生物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之外,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氧氣。氧氣就是地球贈予生命的一種的財富,但似乎被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隨著人類對資源環境的利用,氧氣的主要來源綠色植物大量減少,那麼,氧氣會有被耗盡的那一天嗎?
  • 人類將在6天後用光今年地球資源 為什麼這麼說?
    據中新網報導,兩家非政府組織---全球足跡網絡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人類將於8月2日用完地球每年可供給人類使用的全部資源
  • 小學科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教案
    小學科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教案 http://www.hteacher.net 2018-09-05 14:0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人為什麼會出現路痴的情況?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早在1948年,就有科學家。對動物和人的尋路能力進行了檢測,一隻小老鼠,如果你藏起它心愛的食物,並堵住它熟悉道路或者蒙上它的眼睛,它依然能很快的找到被我們藏起來的食物,而對於人來說。如果你將它的眼睛蒙上,讓它按原路返回,多半人就會在這期間迷路。由此可見,人類的方向感遠不及這些動物。
  • 西遊記中,為什麼雷震子沒有出現?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在封完神之後,還剩下七個是肉身成聖的,他們都是闡教的第三代弟子,分別是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楊戩、韋護、雷震子。在《西遊記》中,七位成員只有韋護和雷震子沒有亮過相,也許有人會疑惑,為什麼他們兩個不出現呢?其實,韋護還比較好解釋,畢竟在《封神演義》中本來存在感就不是很強,原著中也提到他後來歸屬西方護法全真,所以他不出現,也能理解。
  •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設計
    明確食物鏈的正確寫法。2.通過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繫、並能正確書寫食物鏈,經過討論分析的活動過程,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3.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繫,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重要性,樹立生態平衡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建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並會畫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