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白細胞用分子「槳」遊泳

2020-09-21 今日科學

研究人員在9月15日出版的《生物物理雜誌》上報告說,人類白細胞(即白血球)利用一種名為「分子划動」的新機制遊泳。這種微小的遊動機制可以解釋免疫細胞和癌細胞是如何在體內各種充滿液體的小生境中有益或有害遷移的。

「活細胞自主移動的能力對許多生物學功能來說是迷人的,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細胞遷移機制仍僅有一部分被理解。」該論文聯合高級作者、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的Olivier Theodoly說,「我們的發現為了解變形蟲細胞的遷移機制提供了新線索,這是免疫學和癌症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細胞已經進化出不同的策略來遷移和探索它們的環境。例如,精子細胞、微藻和細菌可以通過變形,或者藉助一種叫做鞭毛的鞭狀附屬物遊動。相比之下,哺乳動物體細胞是通過附著在表面和爬行來遷移的。人們普遍認為,白細胞不附著在二維表面就不能在其上遷移。

之前的一項研究報告稱,人體內某些被稱為中性粒細胞的白細胞可以遊泳,但沒有證明其機制。另一項研究表明,可以人工誘導小鼠白細胞遊泳。人們普遍認為,沒有鞭毛的細胞遊動需要改變細胞形狀,但白細胞遷移的確切機制一直存在爭議。

與先前的研究相比,Theodoly與論文聯合高級作者、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的Chaouqi Misbah及合作者,在新研究中提供了實驗和計算證據,表明人類白細胞可以在二維表面上遷移而不黏附其上,也可以使用一種不依賴細胞形狀變化的機制遊泳。「觀察細胞運動給人一種錯覺,讓人覺得細胞像遊泳者一樣變形了它們的身體。」Misbah說,「儘管白血球呈現高度動態的形狀,而且似乎以蛙泳的模式遊泳,但我們的定量分析表明,這些運動是無法驅動細胞的。」

取而代之的是,細胞利用跨膜蛋白質「划水」,跨膜蛋白質橫跨細胞膜並突出細胞外。研究人員表明,膜的「踏車運動」——細胞表面的向後運動——推動白細胞在固體或液體環境中遷移,無論有無黏附。

然而,細胞膜並不像一臺均勻的跑步機那樣運動。一些跨膜蛋白與肌動蛋白微絲相連,這些微絲構成細胞骨架的一部分並收縮以允許細胞移動。肌動蛋白細胞骨架被廣泛認為是推動細胞爬行的分子發動機。新發現表明肌動蛋白結合的跨膜蛋白會划動並推動細胞前進,反之自由擴散的跨膜蛋白會阻礙細胞遊動。

研究人員提出,通過結合肌動蛋白驅動的外部「踏車運動」和通過囊泡運輸的肌動蛋白結合跨膜蛋白的內部循環,細胞可以實現持續的划水。具體來說,位於細胞後部的划水蛋白被包裹在一個囊泡內,囊泡從細胞膜上擠壓下來,然後被運輸到細胞前部。相比之下,非划水跨膜蛋白被挑選出來,並且不進行這種囊泡運輸的內部循環過程。

「細胞膜的這種循環正被研究細胞內囊泡流量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但它在運動中的作用卻很少被考慮。」Theodoly說,「這些蛋白質分選和運輸的功能對遊泳來說似乎非常複雜。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的研究跨越了微遊泳者的物理學和囊泡交通的生物學這樣遙遠的領域。」

研究人員說,當免疫細胞在充滿液體的生態位中移動時,分子划動可以讓免疫細胞徹底探索身體的所有位置,比如腫脹的身體部位、感染的膀胱、腦脊液或羊水。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研究分子划動在各種環境中的功能,並評估其他類型的細胞是否使用這種移動方式。(來源:中國科學報 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bpj.2020.07.033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白細胞用分子「槳」遊泳
    作者:唐一塵白細胞利用一種名為「分子划動」的新機制遊泳。圖片來源:Chaouqi Misbah等人研究人員在9月15日出版的《生物物理雜誌》上報告說,人類白細胞(即白血球)利用一種名為「分子划動」的新機制遊泳。這種微小的遊動機制可以解釋免疫細胞和癌細胞是如何在體內各種充滿液體的小生境中有益或有害遷移的。
  • 用槳動作篇——把持船槳
    用槳動作篇把持船槳在划船前,需要了解船槳的工作原理,合適的握法。雖然看似容易,但有不少值得留意的小技巧。1.比如,您在遊泳的時候,划水的手掌會形成一個凹形,一些標準的槳,例如瓢型槳,它們的槳面也是有弧度的。內凹的一面稱為施力面,因為這一面產生推進舟體的動力。
  • 常年呼吸氯氣,白細胞普遍偏低,這是中國遊泳教練的付出
    常年呼吸氯氣,白細胞普遍偏低,這是中國遊泳教練的付出 高華生 金莉嬌 沈博涵/錢江晚報 2020-07-21 08:03
  • 用槳動作篇——利用船槳的舵功能
    這個在您需要向後方看時,尤其有用。如果想讓皮划艇減速,把船槳水平按在水中,向前下按即可。掃槳轉向想讓獨木舟轉向,您看似只需在船體非轉向側用力划水就行了。但實際上,這樣只會加快船速,而轉向的效果並不明顯。我們需要稍微改變一下我們划槳的方式,用掃槳來轉向。
  • 白細胞介素IL-10與抑鬱症
    抑鬱症動物實驗和人類臨床方面的觀察與研究發現,免疫驗證在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前炎性細胞因子參與抑鬱症的發病,而抗炎性細胞因子則關係到抑鬱症的治癒。因此,細胞因子可能在抑鬱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在抑鬱症炎性機制中,細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是最重要的調節因子。
  • 科普 ----白細胞介素
    由於最初是由白細胞產生又在白細胞間發揮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現仍一直沿用。現在是指一類分子結構和生物學功能已基本明確,具有重要調節作用而統一命名的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在傳遞信息,激活與調節免疫細胞,介導T、B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及在炎症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 人類費勁才能學會的遊泳,為什麼蝙蝠、兔子天生就會?
    首先在你腦海裡浮現出的大概是海豚、鯨、海豹這些水生哺乳動物,它們就生在水裡,天生具備流線型的身體和槳一般的鰭,遊泳自然像我們走路一樣簡單。鑑於人們之前憑主觀印象得出過「豬不會遊泳」的結論,古生物學家達倫·奈什對此也持懷疑態度。不過長頸鹿的身材實在太過高大,要做實際測試難度和風險都太大,因此奈什打算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來進行推測。他找來了古生物博物館的建模專家唐納德·亨德森,建立了一個基於真實數據的長頸鹿計算機模型。
  • 白細胞介素大全科普
    白細胞介素,最初指由白細胞產生又在白細胞間起調節作用的細胞因子,現指一類分子結構和生物學功能已基本明確,具有重要調節作用而統一命名的細胞因子,它和血細胞生長因子同屬細胞因子。IL-3分子量約為15KD,其化學本質為糖蛋白。白細胞介素4 (IL-4)IL-4是一種由活化的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在B細胞生長的早期活化B細胞,並使被抗原、抗IgM或脂多糖活化的B細胞進入細胞周期G1期。
  • 【和平新技術】檢驗科開展人類白細胞抗原B27核酸檢測
    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是一組位於人體細胞膜表面能夠識別「自己」與「非己」的抗原分子,是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的表達產物。根據HLA抗原結構,功能與組織分布的不同,可分為I、II、III三類。
  •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簡介
    HLA 全稱human leukocyte antigen, 表示人類白細胞抗原,是編碼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基因,位於6p21.31的區域,包含了一系列緊密連鎖的基因座。與人類的免疫系統功能密切相關。
  • 一支400歲古槳見證金華龍舟史
    連日來,金華市遊泳協會主席金建民紮根東上葉村,探尋龍舟文化在這裡的「前世今生」。  千年古村流傳的龍舟文化  2017年11月,金華市舉辦了首屆龍舟邀請賽,本次比賽除了吸引到全國各地的龍舟隊伍參賽外,也受到了眾多金華市民歡迎,比賽當天江堤邊圍滿了觀眾,只為一睹龍舟競渡風採。金華得天獨厚的龍舟運動環境廣受專家和運動員們稱讚。
  • 《雲頂之弈》怎麼獲得槳翼 槳翼獲取方法分享
    導 讀 LOL雲頂之弈槳翼是小小英雄棋手,為智慧的小海龜喔,那麼雲頂之弈槳翼怎麼獲得、英雄聯盟雲頂之弈小小英雄槳翼獲取方法呢,九遊手遊網為大家帶來了介紹。
  • 史前人類:最早的人類是怎麼遊泳的?
    人類是大自然幾十億年進化的產物,對於這一長期人類演化過程人們並不總能體會得到,人來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才不過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人們只能把人類的起源歸結於某個萬能 全知的神,所有幾乎每個民族都有神創造人的美麗神話,
  • 1塊板1支槳,這哥們從朝天門5天「劃攏」萬州
    一塊板子,一支槳,充氣幾分鐘就能漂浮在水中,輕輕一划就順水漂走,這就是最近才傳入我國的槳板運動。在重慶就有牛人靠著這樣簡單的漿板專門救人,還有人靠它從朝天門順水劃到了萬州。不會遊泳也能划水衝浪和皮划艇比起來,板槳更簡單,入門門檻低,甚至不需要會遊泳,就能划水衝浪,感受水上樂趣,更有愛好者開始了槳板瑜伽、槳板足球等另類玩法。目前這門運動還很小眾,會玩還能玩得轉的人並不多。陳洋是槳板運動狂熱的愛好者,也是重慶「城市英雄」槳板運動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也許是名字裡帶著一個「洋」,他從小喜歡水,小學時就加入了區遊泳隊。
  • 白細胞酯酶 白細胞酯酶陽性是什麼意思
    白細胞酯酶其實是細胞中的一種酶,白細胞酯酶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對於檢測身體的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幫助我們來檢測婦科疾病的。那麼白細胞酯酶怎麼查呢?白細胞酯酶陽性是什麼意思呢?白細胞酯酶我們需要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檢查身體出來身體的問題,那麼白細胞酯酶具體是什麼呢?如果判斷白細胞酯酶是否正常呢?
  • 二、小鼠白細胞分化抗原
    二、小鼠白細胞分化抗原   大多數白細胞分化抗原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具有保守性,這是不同種的動物執行相同或相似生物學功能的需要。小鼠是免疫學常用的實驗動物,而且對某些人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結構和功能的了解首先是從小鼠或小鼠源性的細胞實驗模型得知的,表1-3列舉了部分與人CD抗原類同的小鼠造血細胞表面抗原,以供參考。
  • 僅憑血常規白細胞高低就可以決定是否用抗生素?
    千萬不要僅憑血常規白細胞高低來判斷是否需要吃抗生素!!!網上看到有科普視頻或文章,告訴大家,白細胞高代表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白細胞低就沒有細菌感染,不需要抗生素。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通過白細胞高低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是一個初級方法,很多時候,如果只看白細胞高低,是會延誤診治的,分析如下:1.川崎病,白細胞很高,C反應蛋白也非常高,但是,不是細菌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是免疫性疾病,需要丙種球蛋白或者免疫抑制劑。
  • 基因修飾白細胞濃縮液有望用於脊髓損傷的治療
    Rizvanov等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1年第2期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首次提出將外周血基因修飾的白細胞濃縮液用於自體移植,以允許臨時生產重組生物活性分子來糾正某些病理狀況。作者既往研究同時使用攜帶神經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神經細胞粘附分子編碼基因的臍帶血單個核細胞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再生。
  •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分析檢測試劑及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分析檢測試劑及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項目(二次)公開招標公告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網(http://www.gsggzyj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