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又被稱為「快樂肥宅水」。
喝下它,可以使人感到身心愉悅。
因此,很多人對待可樂,已經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
但最近一家知名可樂公司的北京分工廠,有多名員工確診新冠肺炎,可樂還能喝嗎?
其實,位於北京的這個分工廠不是生產可樂的。
它的經營範圍是:生產糧食加工品、薯類和膨化食品。
並且可樂從生產出廠,再售賣到消費者手中,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因為現在市面上能購買到的該品牌可樂,是可以正常喝的。
那麼,你知道可樂是如何誕生的嗎?
走出非洲的可樂果
有非洲熱帶雨林地區,有一種叫可樂果的植物。
可樂果的種子中含有咖啡因等生物鹼,因而味道苦澀。
人們會把它的種子烘烤搗碎,然後嚼著吃,也會加到牛奶、茶等飲品中食用。
數百年來,非洲的商人們穿過環境嚴酷的乾旱帶,將熱帶雨林中的可樂果,販運到撒哈拉以北的廣大地區。
等到十九世紀,可樂果終於遠渡重洋,被運到了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
可樂最初是一種藥
十九世紀的美國,不論是醫療水平,還是醫生人數,都不能滿足病人們的需求。
因此在當時,替代療法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藥劑師們根據病人們的病情,配製各種恢復藥水和治療藥水賣給。
這種藥水的原材料多種多樣,其中之一就是蘇打水,很多藥店都設有蘇打水製造機。
1885年,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有一位名叫約翰·彭伯頓(JohnPemberton)的藥劑師,釀造了一種加入了古柯葉的葡萄酒,用來緩解南北戰爭時期,負傷老兵的嗎啡成癮。
但是這位藥劑師的運氣不算太好,還沒有賺到什麼錢,就趕上了禁酒運動。
他不想讓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於是試著改用蘇打水換掉酒精,可樂就此誕生了!
可樂中咖啡因和苦味的來源,是可樂果的種子。
但是後來人們發現,可樂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基化合物,對人體有害。
因此,在1955年,可口可樂公司決定,停止使用天然可樂果,直接加入咖啡因和人工香料進行替代。
現在主流的可樂飲料中,已經完全不含可樂果成分,可以放心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