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在雲棲大會獻唱,千尋位置大喊1314

2021-01-16 智東西

智東西 文 | Origin

10月11日下午,在見證過雲棲大會上馬老師的阿里巴巴達摩院過後,車東西參加了千尋位置主辦的峰會。

千尋位置是一家吃瓜群眾們並不太熟悉的公司,一方面因為其成立時間晚(2015年),另一方面其主要業務——基於北鬥系統的高精度定位服務尚未完全走入人們的生活。

此前,千尋位置的服務一個較為矚目的應用是面向自動駕駛提供的釐米級實時高精度定位,在國內的自動駕駛測試車上應用不少。不過,在此次雲棲大會的峰會上,千尋位置更多地把目光瞄向了消費級市場,想要在IoT時代,讓各類電子終端,通通用上高精度定位服務。

一、IoT時代,千尋的「1314」打法

千尋位置CEO陳金培一開場便提了IoT,不過他的IoT除了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還是智聯網(Intelligence of Things)。陳金培認知的IoT是人類正在從自然人時代進入機器人時代。而在這樣的時代更迭中,需要三個基礎設施——網際網路、計算網,以及位置網。建立位置網,就是千尋要幹的活啦。

至於如何來建立這樣的位置網,陳金培拋出了千尋的「1314」戰略。

其中第一個「1」是一整套強大的基礎設施。對於千尋來說,就是天基的北鬥衛星系統,和地基的北鬥信號增強站。不過陳金培忘了提阿里的雲服務,或許他已經對此習以為常了,畢竟他本身就是從阿里出身的。

需要指出的是,千尋位置的兩大股東是阿里巴巴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於是千尋既可以利用阿里的雲服務,又能夠直接和北鬥導航系統對接。

千尋位置在國內建有超過1500個CORS北鬥地基信號增強站,以及12萬個虛擬站,這是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的底氣——GPS定位信號由於人為幹擾、電離層幹擾和多路徑效應等,其準確度往往有限。而千尋的地基信號增強站則可以通過自有的觀測,為衛星定位信號提供輔助,修正誤差,提高定位精度。當然,阿里的雲計算、儲存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3」指的是千尋的三個互動戰略平臺,分別是定位、地圖與智能終端。此前,千尋主要強調的是其提供的定位服務,對於其在地圖和智能終端上發揮的作用並沒有重點提到。而此次,後兩者成為了千尋的重點強調對象,因為兩者蘊含著豐富的定位服務的使用場景。

第二個「1」是千尋想要打造一個多元生態系統。生態這一說法我們現在已經毫不陌生,而千尋的具體做法是只提供基礎設施和底層服務,將終端和應用交給合作夥伴去做。這一點,和同是阿里陣營的高德很像。

而「4」則是千尋選定的其高精度定位服務當下重點應用的四個行業方向:智能駕駛(自動駕駛的早期階段)、輕出行(共享單車和電動車)、隨身設備(移動終端為主)和飛行器(無人機為主)。

在這一套戰略下,千尋這一次拿出了三套解決方案,瞄準了三大平臺中的四個主要的應用行業。

二、三套解決方案 把高精定位塞入所有移動終端

首先亮相的是一套全新的服務——千尋雲跡。其實質是一套高精度GNSS-INS後處理的解決方案,面向的是有高精地圖製作需求的客戶。這項服務有什麼用呢?比如共享單車的電子圍欄,需要用精確的定位系統來劃定停放區域,此時的GPS是無法滿足要求的。而運用了千尋雲跡的設備可以在其服務的支持下,很快圈定一個精確區域,作為停放點。又或者物流車可以通過千尋雲跡的支持,獲得非常精確的行車軌跡,它可以很好地幫助物流公司結合交通情況,預測快件到達時間,發展精準物流。

由於千尋雲跡可以輸出設備位置信號+姿態信號,因此在這些場景下,千尋雲跡能夠幫助並非圖商但又對地圖有獨特需求的公司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高精地圖」。當然,這和自動駕駛所用的高精地圖並非一回事,只是局部信息精度更高。

不過,在自動駕駛所用的高精地圖採集方面,千尋雲跡也可以幫得上忙。在雲計算的支持下,雲跡能夠比傳統的高精地圖採集車更快地輸出的位置和姿態數據,反映地圖的曲率、高程、坡度等,能夠很好地輔助形成高精地圖。不僅用時更短,成本還更低。

而要獲得這一套服務,需要硬體支持。由此,千尋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出了高精定位模組「千尋魔方2.0」,內部直接封裝了天線、處理器以及RTK的算法,另外千尋也有配套的SDK來使其更好地適配千尋的定位服務。

這直接給出了一套高精度定位的軟硬體解決方案,使得有高精度定位需求的客戶無需再自行集成。千尋魔方2.0分為三個版本,第一個最簡單,只封裝了RTK的算法;而第二個版本為了應對衛星信號被遮蔽的狀況,封裝了DR算法,保證高精定位在特殊情況下的輸出;第三個版本則加入了通信晶片,使得位置可以回傳後臺。

而這一模塊的大小為16X12mm,比一枚億元人民幣還小。安裝上它,各種電子化的移動終端就能夠具備高精度定位的能力。這些移動終端正是千尋1314戰略中的「4」——汽車、共享單車、智能穿戴設備、無人機。

頗為有意思的一點是,智慧型手機被千尋單獨摘出來,量身定製了一套高精度定位的解決方案。雖然千尋沒有給它取名字,但它能夠將手機的定位精度提高到1米——此前手機定位精度的最高記錄是3米左右。

更關鍵的是,這套解決方案實現的成本很低,因為它並不需要在手機裡塞進千尋魔方2.0的模組。千尋主要是通過軟體層面多種算法的優化,達到這一效果。不過,由於它仍然需要取得底層晶片的支持,因此如果想要推進,還需要千尋說服手機的晶片供應商。

好消息是,目前高通和聯發科都在準備對千尋的手機1米精度定位服務提供晶片層面的支持。HTC U11已經率先應用上了千尋的這項服務。

如果它能夠得以推廣,未來消費者們打車時定位定到馬路對面、和朋友通過分享定位相會時錯過彼此的情況,將得以大大減少。

結語:技術超前 需更多耐心培育消費市場

對於千尋來說,由於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大量的研發投入,其服務在國內尚無同一水平的競爭者。不過,高精度定位在目前,仍然沒有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錦上添花的優先度趕不上雪中送炭。

因此,當千尋想要更多地進入消費級的市場時,需要更多地教育用戶,使得其體驗到高精度定位真真正正帶來的實惠。

而千尋CEO陳金培透露的應對方法是,在重點關注的幾個行業中先與合作夥伴打造一批優秀的應用案例出來,形成示範效應。在自動駕駛方向上,千尋已經取得毋庸置疑的支持,博世、德爾福都是其合作夥伴,在無人機領域,也有大疆這樣的重量級客戶。而目前,風口下的共享單車,和存量最大的智能終端——智慧型手機,則會是千尋拓展其高精度定位新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千尋位置CEO陳金培:高精定位亟需殺手級應用
    智東西 文 | Origin10月11日雲棲大會第一天,千尋位置發布了千尋雲跡、千尋魔方2.0,以及針對智慧型手機的米級定位解決方案,勢要把高精度定位塞進每一個電子終端。在會後,車東西對千尋位置的CEO陳金培進行了專訪,了解了更多千尋推廣高精度定位服務的打法和細節。
  • 2019 雲棲大會:從馬雲的 DT 到張勇的 DI 時代
    來源:36氪2019 年的阿里巴巴雲棲大會註定是一次與眾不同的技術盛宴,當你通過刷臉認證秒速進入雲棲大會現場時,首先看到的是矗立在顯眼位置的 " 數 · 智 " 兩個大字以及隨處可見的 "APSARA" 標識,"Apsara" 是阿里第一次為雲棲大會啟用的主題名稱,來源於吳哥神廟飛天女神的稱呼 " 阿普薩拉 "
  • 街電化身雲棲大會「電力總指揮」:讓與會嘉賓深度體驗共享時代
    10月11-14日,由阿里巴巴集團主辦的雲棲大會,在雲棲小鎮舉行。作為全球雲計算TOP級峰會,雲棲大會匯聚DT時代最強大腦,頂級的科技盛宴也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參展商、開發者、相關從業人員以及科技愛好者。共享充電寶的龍頭企業街電應邀參與了本次科技界的盛會,並為雲棲大會提供了上千臺共享充電寶。歷經8年的不斷進化,雲棲大會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展會之一。
  • 移遠通信攜手千尋位置和意法半導體,推出車規級雙頻高精度定位模組...
    9月26日,杭州雲棲大會期間,全球領先的無線通信與定位模組供應商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全球領先的精準時空服務平臺千尋位置這一結果主要通過千尋位置終端智能算法,基於意法半導體其最新車規級雙頻高精度定位晶片STA8100GA和慣性測量單元ASM330的原始數據,結合千尋位置智能駕駛專有服務FindAUTO數據進行解算而實現的。
  • 三天後雲棲大會告訴你
    音樂節嘉賓陣容和歌單曝光馬雲今年或將繼續亮歌喉去年雲棲大會的音樂節上,馬雲突然現身,並演唱了《好久不見》和《海闊天空》兩首歌,隨後,這兩首歌的網絡播放量超過千萬次,堪比陳奕迅一張新專輯的總播放量。11日至13日,這三天的雲棲·蝦米音樂節上,將有14組音樂人輪番獻唱。雖然馬雲並沒有出現在音樂節的歌單上,不過據可靠消息,今年馬雲依然會「突襲」,而且演唱的曲目很可能帶著黑科技元素。
  • 雲棲大會重要意義_雲棲大會 - CSDN
    首先歡迎所有的弄潮兒來參加雲棲大會          2008年以後,就跟當年的馬雲一樣,我也覺得北京不是做這個事情的地方,就回到了杭州(加入阿里),開始做現在的事情。這個給我的感觸是什麼呢?任何科技創新都是探索。那麼這個話怎麼講?第一次看到那張照片的時候,對我的衝擊還是很大的,那是一個哈勃望遠鏡拍下來的照片,這張照片剛才馬總也講,說「外星人」這個詞說明我們有點無知,這個照片正好說明他的觀點,為什麼?
  • 中國雲計算的雲棲「坐標」
    顯然,每年一屆的雲棲大會,正是這樣一個「坐標」,成為我國雲計算行業發展歷程的見證點,也成為雲計算領域開發者和各行業從業者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的聚焦點。在2020年第一次「雲上」雲棲大會舉辦前夕,我們希望透過歷屆雲棲大會具有「坐標」意義的大事件回顧,來回溯下中國雲計算產業十四年進化的關鍵脈絡。
  • | 雲棲大會 2018
    9月19日,在阿里雲棲大會上,出現了許多自動駕駛相關的元素。將這些元素連接起來,不難看出阿里自動駕駛的發展藍圖。A.I. Labs X實驗室在雲棲大會的會場,阿里巴巴A.I.斑馬、高德地圖、AliOS、千尋、阿里雲在雲棲大會的展區內,還有斑馬、AliOS、高德、千尋、阿里雲的展臺。在斑馬的展臺上,可以看到多輛搭載斑馬系統的車型。上個月發布的榮威Marvel X也出現在了展臺上。榮威Marvel X使用了AR導航系統,該系統能夠在駕駛艙儀錶盤上顯示車輛應該執行的行駛路線。
  • 是什麼讓馬雲敢公開談論外星文明?-馬雲,外星,文明 ——快科技...
    2016,杭州雲棲大會。藍色的聚光燈,黑色的背景,臺下觀眾座無虛席。在演講的最後馬雲提到了一個話題,「對於外星文明,你不去了解,才是最可怕的。」馬雲的話音剛落,現場的人們就開始小聲的交流起來。
  • 數字經濟發布|阿里雲棲大會發布全球最高性能AI推理晶片;科大訊飛...
    本文原標題:《數字經濟發布|阿里雲棲大會發布全球最高性能AI推理晶片;科大訊飛與中國建研院達成戰略合作;拼多多又雙叒要融資10億!》 數字經濟頭條1、雲棲十年阿里放大招!
  • 2釐米高精度定位、適配L3級別自動駕駛,千尋位置高精度定位
    *千尋位置在杭州路測實況在廣州,雖然受電離層幹擾嚴重,導致衛星定位誤差較大,但千尋位置的高精度定位結果依然準確。*千尋位置在廣州路測實況在重慶,即便岔路多,高架多,隧道多,千尋位置依然可以提供精準、安全、可靠的定位結果,尤其在隧道內長時間丟星的情況下,通過千尋位置自研的衛星+慣導組合算法仍能保證高精度定位效果,讓全場景自動駕駛成為可能。
  • 2020杭州·雲棲大會首次「雲上見」 鄭柵潔視頻致辭
    2020杭州·雲棲大會首次「雲上見」 鄭柵潔視頻致辭 2020-09-18 19:5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釐米高精度定位、適配L3級別自動駕駛,揭秘千尋位置高精度定位...
    千尋位置是如何進行定位算法優化,將汽車定位精度普遍提高到20釐米的?千尋位置本期大規模路測進展過半,測試車輛搭載千尋位置自研的時空智能算法和高精度定位服務,跑遍全國的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高速路,針對不同天氣、不同海拔多場景進行測試,不斷驗證和迭代算法和服務。此前千尋位置已累計完成30萬公裡的高精度定位路測。
  • 2釐米高精度定位、適配L3級別自動駕駛,千尋位置高精度定位 - 新聞...
    *千尋位置在杭州路測實況 在廣州,雖然受電離層幹擾嚴重,導致衛星定位誤差較大,但千尋位置的高精度定位結果依然準確。 *千尋位置在廣州路測實況 在重慶,即便岔路多,高架多,隧道多,千尋位置依然可以提供精準、安全、可靠的定位結果,尤其在隧道內長時間丟星的情況下,通過千尋位置自研的衛星+慣導組合算法仍能保證高精度定位效果,讓全場景自動駕駛成為可能。
  • GRAPES數值預報模式亮相雲棲大會?!快來圍觀!
    2020年9月17日至18日,2020雲棲大會以"數智未來 全速重構"為主題的2020雲棲大會舉行。今年的雲棲大會聚焦 AI 智能、數字驅動、新零售、視頻雲、邊緣計算、雲原生等技術應用趨勢,探討企業數位化轉型及行業智能化升級之路,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千尋位置:智慧城市"新基礎設施"
    千尋位置的「時空能力」又由何而來?作為「時空智能」的提出者,千尋位置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自主建設和運營的2800多座北鬥地基增強站,構成了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接收包括北鬥在內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信號,實時計算衛星定位誤差。也正是如此,千尋位置是國內唯一具備全覆蓋、全場景、全天候服務能力的時空智能能力提供商。
  • 2019杭州雲棲大會日子定了!高曉松要和大家「聽音樂、鬥代碼、聊...
    記者今日從杭州雲棲大會組委會獲悉,2019杭州雲棲大會將於9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行。據悉,立足於讓思想走得更遠、科技走得更近,今年大會將面向未來20年呈現引領時代的基礎科學和科技創新,同時為全球開發者帶來科技創新的集中展示。目前大會官網已經上線。
  • 馬雲:平頭哥跟人打架無所畏懼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馬雲最新資訊 > 正文 馬雲:平頭哥跟人打架無所畏懼
  • 2019杭州雲棲前瞻:中國最大開發者大會,1000+科學家、技術大咖共論...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9月20日報導9月25日至27日,2019杭州雲棲大會將拉開帷幕這場工程師翹首以盼,一票難求的科技大會,將由1000餘位科學家和技術領軍人帶來前沿科技分享。根據官網議程統計,大會110餘場分論壇中技術分享佔比超90%,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託馬斯·薩金特、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IEEE Fellow林學民、ACM傑出科學家謝濤等知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