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8月28日16時30分訊(記者 黃宇)因輕信「生吃螃蟹腳可以長力氣」,家住奉節的11歲男孩雷雷(化名)模仿大人在小河溝摸螃蟹生吃,結果力氣沒長,身上卻長出兩個核桃大小的包塊。近日,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診斷,雷雷患的是肺吸蟲病。
據了解,當地有生吃螃蟹的習慣,小時候爸爸就經常告訴雷雷,生吃螃蟹腳可以長力氣。因此,雷雷多次模仿大人在小河溝摸螃蟹生吃。今年8月初,雷雷突然發現自己身上長出兩個核桃大小的包塊,在胸部、脖子、腹部、腰部之間遊走,並伴有輕度疼痛感,但一直害怕便沒跟家裡人說。
直到8月12日,雷雷和爸爸一起去河邊遊泳,爸爸發現雷雷的胸前鼓起一個包,這時雷雷才告訴爸爸這樣的情況已經有段時間了,包塊不僅會到處跑還有點痛。爸爸越想越擔心,第二天就帶著雷雷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雷雷患的是肺吸蟲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許紅梅教授說,「生吃螃蟹腳長力氣」的說法在偏遠農村地區流傳很廣,許多居民有生吃螃蟹的習慣,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科學。螃蟹屬於淡水類食品,是肺吸蟲的中間宿主,一旦生吃,不但使人難長力氣,反而極易導致寄生蟲病。
許紅梅介紹,肺吸蟲也稱並殖吸蟲,屬隱孔吸蟲科。我國致病的肺吸蟲主要為衛氏肺吸蟲和斯氏肺吸蟲,西南地區流行斯氏肺吸蟲。包括第一中間宿主是川卷螺,第二中間宿主是溪蟹、喇蛄(寄生在鰓、肌肉等處)等,終末宿主為貓科、犬科、靈貓科多種家養或野生動物。人因食生醉和未煮熟的蟹或喇蛄而受感染。人體感染後經過3~6周的潛伏期,長者可達1~數年,有人感染後臨床上無任何症狀,有的可出現各種不同輕重的症狀,重者可危及生命。
其主要表現為蟲體在人體組織中遊走或定居時對臟器造成的機械性損害及蟲體代謝產物引起的變態反應。若蟲體移行至皮膚可出現皮膚或肌肉的皮下結節,見於腹部、胸部、腰背部、陰部、腋窩、頸部、四肢等處,出現蠶豆大至核桃大、圓形或橢圓形的皮下結節,散在或多個成串,稍隆出皮面,皮色正常,有輕度的癢感或刺痛感。結節初起時較軟,後期變硬,結節有遊走性是本病的特點。
許紅梅說,肺吸蟲可侵入人體多個臟器系統。侵入呼吸系統,引起肺部炎症、胸水,表現咳嗽、咳痰、氣急等;侵入消化系統,引起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肝大、脾大、腹水;侵入心臟,引起心包炎,表現為心悸、心累,嚴重致心功能衰竭;蟲體移行到腦部可形成腦內多發性囊腫,出現劇烈的頭痛、癲癇、癱瘓、視力減退、失語等症狀。還可有發熱、蕁麻疹等表現。
據悉,兒童醫院每年都會收到50餘例肺吸蟲患兒。為預防肺吸蟲病,許紅梅建議,首先要加強衛生宣傳,不吃生蟹或未熟的石蟹、蜊蛄,不飲生水,加強糞便管理,防止汙染水源。在流行區進行普查,發現患者及時治療,對糞檢蟲卵陽性的家畜應及時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