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季節已到,保命知識要曉
前些日子#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成了微博熱搜!朋友圈都在問候「你收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嗎?」
圖1:來源網絡
今天,我想問問你——「秋天的第一隻蟹」你吃了嗎?
吃蟹中招
俗話說「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
圖2 來源於網絡
寒風吹起,正是吃蟹的好時機。
近日深圳市一家3口因先後出現乾咳、發熱、腹痛、腹脹、納差、乏力等症狀至醫院感染內科就診,血常規均提示嗜酸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升高,結合患者寄生蟲抗體、胸部CT等檢查結果,最終都被診斷為「肺吸蟲病」。
圖3 來源西安日報
圖4 來源西安日報
原來,追問病史這一家人在發病前1個月品嘗了今年的「頭啖蟹」,這是一種味道極鮮的醉蟹。
圖5 來源於網絡
有了明確的流行病學感染證據,就能解釋為什麼一家3口全部中招不常見的「肺吸蟲病」了,好在最終這一家經過積極治療,均痊癒出院。
聞「蟲」喪膽
肺吸蟲病的病原體是並殖吸蟲囊蚴,其主要寄生在人的肺臟。要知道肺吸蟲還可以寄生在心、腦、肝等重要器官,蟲子雖小,危害極大,甚者小命不保。按其侵犯的器官不同,臨床上可分為4型,分別為肺型、腹型、腦型和結節型。
圖6
總結肺吸蟲的成長史,簡單講就是蟲卵隨痰液或糞便排出後在水中長成毛蚴,然後在第1宿主(淡水螺)體內長成尾蚴,繼而在第2宿主(甲殼類動物)體內發育成囊蚴,最後人進食帶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蝲蛄、沼蝦等生食或半熟食,或者被囊蚴汙染的食物、水源後患病。
圖7 來源於網絡
劃重點,記住一句:肺吸蟲病是人感染了囊蚴,然後排出蟲卵,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肺吸蟲病臨床表現複雜,以肺部病變為主,且全身症狀明顯,患者常有咳嗽、咳爛桃樣痰、血痰等呼吸道症狀,同時伴有低熱、乏力、盜汗、納差、腹痛、腹瀉、蕁麻疹等。症狀輕重往往與器官受累程度、機體免疫狀態等多種因素有關。
潛伏期多數在6~12個月,長者10餘年,短者僅數天。
懷疑中招,怎麼辦?
最近吃蟹的人越來越多,就算感染了肺吸蟲也不一定立即發病,有的人就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肺吸蟲病。
近期有進食生食、生水或半熟食者,除了留意是否存在肺吸蟲病的相關症狀外,還可以及時就診,根據病情完善以下檢查幫助明確診斷。
1.血常規——白細胞(10~30)×109/L,急性期可高達40×109/L;嗜酸粒細胞比例普遍增高,一般為5%~20%,急性期可高達80%以上。
2.紅細胞沉降率——中度或高度升高。
3.病原學檢查
(1)痰塗片鏡檢——衛氏並殖吸蟲感染者痰液常呈鐵鏽色,痰液鏡檢可見蟲卵、嗜酸性粒細胞及夏科氏結晶。
(2)糞塗片鏡檢——衛氏並殖吸蟲感染者有15%~40%陽性,而四川並殖吸蟲感染者極少陽性。
4.體液的生化、常規檢查——(1)腦脊液檢查; (2)腹水和胸腔積液檢查。
5.免疫學檢查——(1)皮內試驗;(2)後尾蚴膜試驗;(3)血清免疫學試驗 。
6.病理活檢——皮下結節或包塊病理檢查可見蟲卵或童蟲、成蟲。
7.影像學檢查——有肺部症狀者常有胸部CT異常表現。肺紋理增粗,胸膜肥厚,肺野可見粟粒樣或斑點狀陰影或片狀陰影
8.頭顱CT檢查——肺吸蟲寄生腦部者,頭顱CT檢查可以顯示病變及阻塞部位。
9.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是呼吸科近年診斷肺吸蟲病的新方法,活檢壓片鏡檢可找到蟲卵。
治療肺吸蟲病的藥物主要為吡喹酮和硫氯酚(硫雙二氯酚)。
謹記,別讓無知害了你
老生常談,預防肺吸蟲病的關鍵一定是忌食生食、生水!這個道理適用於所有寄生蟲病。
圖8 來源於網絡
可總有喜歡挑戰的一小部分人,就愛吃醉蟹、醉蝦、刺身等生食或半熟食。你不吃做不到,但請做到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便,避免你排出的蟲卵隨雨水汙染水源,引起他人患病。
最後記住一旦得病,醫院就診,徹底治療。
參考資料:
1.宋昌存.肺吸蟲病.《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56
2.張慧,張維溪,林蓓蓓,李昌崇.兒童肺吸蟲病21例臨床分析.《 CNKI;WanFang 》,2013
3.張錫林,王英,黃勇,陳國剛等.三峽建壩後庫區環境變化對肺吸蟲病流行的影響.《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誌 》,2002
4.劉明達,陳名剛. 健康教育預防肺吸蟲病的效果觀察.《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 》,2000
5.名勝,朱丹.斯氏肺吸蟲病108例臨床報告.《 WanFang 》,2004
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092440131254256&wfr=spider&for=pc
本文首發: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整理:利多卡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