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周期股大漲,各種漲價滿天飛。有機矽、農藥、鈦白粉、造紙、有色金屬等等交替上漲。
主要推動邏輯就是一方面,歐美量化寬鬆,可能會長期維持低利率,造成貨幣超發,引發通貨膨脹,大宗商品價格會迎來一波上漲。
另一方面,隨著疫苗推出時間越來越近,市場開始考慮歐美經濟復甦,復工復產,對原材料需求越來越大,引發價格上漲。
最後就是估值問題。相對於醫藥、大消費這些已經漲了一年的股票,周期股位置就是偏低,估值也相對更合理,資金進行高低切換也就很自然。
今天市場上一部分機構抱團的醫藥股出現大跌,就是因為疫苗要出來了,醫藥股的好日子基本也就到頭了。沒有疫情需求做支撐,明年醫藥股很難維持高增長。
面對如此高的位置,滯漲就是風險。一部分資金選擇兌現離場,尋找位置和估值更低,邏輯更合理的周期股。
所以,對於市場風格的切換,投資者心理還是要有準備。小財神從上周開始就一直強調關注漲價周期股,近期觀點一直不變。
市場上就這麼多錢,大家都是拆了東牆補西牆,炒了周期股就沒錢炒別的。結構性行情說白了就是這麼回事,其他的題材只會偶爾有表現,目前周期股漲價才是主線。
如何選擇周期股?
哪個品類漲價最多,短時間內供需關係無法改變,這個品類的龍頭企業,就越容易受到資金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