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
8月1日,國際數學界最具影響力的盛會——國際數學家大會(ICM)在巴西裡約熱內盧開幕。學院首次組織了十名研究生參加大會,以提升他們的國際化視野和專業化水平,增進研究生對數學領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動態的了解。
來看看他們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都有哪些難忘的故事吧!
駱俊任
這次有幸參加在巴西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讓我收穫頗豐。
從下飛機開始就覺得裡約是個美麗的城市。在第一天的開幕式中,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宣布菲爾茲獎得主的時刻。參加ICM能讓我在第一時間知道菲爾茲獎獲得者的信息:Caucher Birkar,Alessio Figalli,Peter Scholze,Akshay Venkatesh。更是被年僅30歲就獲得菲爾茲獎的Peter Scholze所深深震撼。在大會的錄像中展示了他們學術的辛勤歷程,更加堅定了我自己繼續做學術的信心。
在下午的分會場—偏微分方程會場中,各個被邀請的教授講述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歷程和結果以及這些結果所帶來的突出貢獻。通過參加下午的分會場,可以讓我了解到在當今世界上我研究方向的最新和最熱的方向,以及最新進展和相關困難。不僅如此,這些卓越的教授學者還介紹了很多研究相關問題的新方法,使我獲益匪淺,對我以後的學術研究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非常榮幸能參加如此的國際學術會議,我會好好珍惜這樣的機會。
劉子軒
作為一個偏微分方程(PDE)方向的博士生,我很榮幸能參加2018年於裡約熱內盧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聆聽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家講述數學各領域的歷史發展和面臨的挑戰,是加深對數學理解的絕好機會。大會開幕式上宣布fields獎等重大獎項,除此之外最令我期待的就是PDE方向的各種專題講座。
在大會第二天,PDE方向迎來了前4場45分鐘講座,分別是:Colin Guillarmou報告幾何分析相關內容,Jean-Marc Delort講述水波方程長時間存在性,Guido de Philips報告關於幾何測度論在線性PDE奇性分析中的應用,Mohamed Majdoub對指數以及冪形式非線性熱方程在Exp Lebesgue空間中估計的講解。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Jean-Marc Delort的報告,他的報告思路清晰,步步推進,先分析問題的難點所在,再解決這些難點,比如:通過變量替換解決方程非雙曲系統的困難,通過考察極限ODE系統改進波動Sobolev不等式的估計,從而獲得耗散系統的L-∞模所需要的衰減,我在他的報告完成後,與他進行了短暫的交流,他認真地回答了我的疑問,我覺得受益匪淺。
大會第三天,共有3場PDE的45分鐘報告,分別是:Maria Esteban關於flow方法在PDE系統對稱性、最佳常數問題中的應用,Helena Nussenzveig Lopes 報告2D情形從Navier-Stokes方程到Euler方程的消失粘性方法,最後是Yoshikazu Giga報告2維晶體生長方程。其中Esteban用流方法證明CKN不等式最佳常數由求球對稱函數達到的演講令我尤其耳目一新,我對這種通過最佳常數變分問題構造熱流,推到出對稱性的巧妙方法感到十分佩服。除了PDE,數學物理方向的講座也很吸引我,在空餘時間,我聆聽了關於Bose-Einstein凝聚的相關報告,對於激發態能譜估計的計算,也讓人讚嘆數學之美。
數學家大會仍在進行中,我對之後的各個報告十分期待!
閆劍詩
本次大會,我的導師陳猛教授與其合作者,來自臺灣大學數學系的陳榮凱教授做了題為On explicit aspect of pluricanonical maps of projective varieties的報告。
報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陳榮凱老師主持。陳榮凱老師首先介紹了雙有理幾何中的三類主要問題,即代數簇的雙有理分類問題、代數簇間的映射問題及極小模型理論問題。之後,陳榮凱老師給出了多典範映射和奇點籃的概念及相關結論。第二部分由陳猛老師主持,主要對一般型三維代數簇的多典範映射進行討論。陳猛老師首先給出了多典範穩定性指標的概念及在Gorenstein極小情形下的結論。之後,陳猛老師介紹了Janos Kollár對於判斷多典範映射何時為雙有理的方法,並介紹了他和陳榮凱老師對Janos Kollár方法的改進工作,即用奇點籃進行顯示計算的方法。之後,陳猛老師又介紹了將奇點籃方法應用於Q-Fano三維簇得到的結論。最後,陳猛老師介紹了他們對三維代數簇上的Noether不等式的一些結論,並給出了三個猜想。
報告結束後,參會者對報告中代數簇的結構等相關問題提問,陳猛老師和陳榮凱老師一一進行了解答。
王晶晶
這次來巴西裡約參加ICM是我從未想到的,沒想到自己這麼幸運有機會接觸世界一流的數學家,在這裡很多優秀數學家在主席臺上的精彩時刻讓我見識了數學的美妙,大神們主席臺下時也非常平易近人,更佩服的是家庭美滿,果然厲害的人各方面都是優秀的。
此次參會第一次出遠門,食物吃不慣當地語言聽不懂,中間還遇到了行李託運丟失的波折,心情一度低到極點,不過通過小夥伴的鼓勵很快振作起來,一起瞻仰了大神們領菲爾茲獎的時刻。到達的第二天行李也被找到了,直接送到了酒店,再次開心到無法言表,在開心之餘發現每個演講者的報告都是很有意義,在場的人也都認真聆聽,生怕錯過重要部分。
當天下午的分場部分,每個人也都挑選自己喜歡的方向,去不同的會議室和相同方向的人交流,很是熱鬧。在會議室外,對於大家的問題和各種要求,數學家們也都很親切的滿足和回答,很是和藹。這裡還有展覽廳,放著數學家們的各種成果以及生活的海報,供大家學習與交流,總之這次ICM參會經歷讓我終生難忘。
崔秀芳
ICM會議已過半程,但自己的心情亦如剛開始般充滿著好奇與崇拜。每天穿梭在各種大神之間,聆聽數學各個方面的傑出成果,雖然會面對各種陌生的概念,但報告人清晰的邏輯思維及最簡潔的講解仍會讓我們對他們的領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此次會議中,我們見證了四年一度的Fields獎的頒發。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四位獲獎者的短片介紹。數學是一場與寂寞為敵的遊戲,每個光鮮耀眼的背後是夜以繼日的苦思冥想,歷經心智的磨鍊,我們所擁有的是一顆更加平靜,更加執著的心。
因為有了心中的這份寧靜,可以穿梭校園街巷,感激家人的支持。因為堅守這份執著,我們可以遠離世間的喧囂,靜享自然與真理。每一個報告人不僅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平凡而真實的自己。通過聆聽他們的報告,我更想拋去浮躁,沉澱自己。
李偉嘉
這次ICM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報告來自Committe for Women Mathematics (CWM),主題是從歷史視角來看數學和自然科學中的性別差距。
CWM由IMU在2015年成立,其目標是發起、協助IMU工作中能幫助女性數學家發展的部分。類似的,中國數學會在2012年成立了The Working Committee for Women in Mathematics。在8月2號的報告裡,來自英國The Open University的June Barrow-Green按年代介紹了歷史上一些有名的女數學家。
從18-19世紀的Maria Agnesi, Élisabeth Ferrand, Émilie du Châtelet, Mary Somerville, Ada Lovelace, Sofia Kovalevskaya到20世紀的Charlotte Scott,女性數學家們從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到投身研究,到研究成果的發表,到學界地位的被承認,都遇到了各種困難。讓人驚訝的是,直到1947年劍橋大學才為女性提供學位。在今天看來如此自然的一件事,竟然是歷史上長達50年爭取的結果。
把時間快進到今天,在本次IMU上,在做大會全體報告(Plenary Speaker)的21位數學家裡共有4位是女性:Nalini Anantharaman, Catherine Goldstein, Sylvia Serfaty, Lai-Sang Young。而在所有報告人中,女性數學家佔比15%。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玥
2018年8月1日,在國際數學家大會(ICM)開幕式上,宣布授予土耳其數學家、Nesin數學村的創始人阿里·內森莉拉沃蒂獎,以表彰其在數學教育領域作出的貢獻。
故事追溯到1995年,那年Ali Nesin 接管父親 的非盈利組織「 Nesin Foundation」。他辭去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教授職務回到土耳其,在Bilgi University數學系任教。期間,他發現學生對大學課程的不適應以及困難,故而決定利用父親的基金成立教育機構,設立暑期課程引導青少年更快地進入大學學習環境。
他一直堅持:「青少年對數學的認知的提高是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土耳其,實現辦學這一目標並不容易,Ali Nesin 遭遇了巨大的阻力,最終他也沒能建成一個「合法的」教育機構。2007年,在距離土耳其首都600公裡之遠的偏遠地區,終於,他建立了Nesin Mathematics Village。
這個建在Şirince Selcuk城鎮廢墟之上的數學村,佔地35000平方米。數學村同時開設了短期和長期的夏季數學課程、露天討論以及大學生夏令營。為期兩周的暑期課程是以專題形式開展,內容涵蓋了李代數、傅立葉分析、測度論、群表示論等。另外,也逐漸涉及數學、哲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的交叉領域。可以說Nesin正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一筆新的精神遺產。
這個「private」的數學村起初只有100個土耳其學生,由研究生以及Ali Nesin本人授課。而今,越來越多的教授以及學者志願來到Nesin Maths Village 授課以及講座,學生也增長到了每年1000名。
當發言人Gert-Martin Greuel 最後說出「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at someone else has earned this award more than Ali Nesin.」全場掌聲雷動,不少數學家自發起身鼓掌致敬這位為青年的數學教育做出的巨大貢獻的數學家。
謹以此獎的故事致敬所有數學教師。
何道垠
八月驕陽似火,我們一行十一人遠跨重洋,跋涉兩萬餘裡,來到大西洋岸邊的文化名城—裡約熱內盧參加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裡約風光秀麗,山川雲霧繚繞,巴西人民的熱情讓我們倍感親切;大會組織的瑕疵,飲食的不便都無法衝淡大家參會的興奮。
此次大會的重頭戲是四位新晉菲爾茲獎得主的報告,他們深邃的思想,敏銳的洞察力,縝密的邏輯推理,充滿激情的現場講解令我等受益匪淺;即使在自己所知甚少的方向,在這幾位學術達人的講解之下,亦可一窺堂奧。除一小時報告之外,大會組委會還邀請各個方向的數十位一流專家做四十五分鐘報告,這些報告涵蓋了當今數學研究各個主流方向的最前沿成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復旦數學科學學院的陳猛老師所做的精彩報告,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他和合作者的突出成果。每天的報告結束之後,我常有初聞大道的喜悅與激動。
除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之外,大會當中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東西,Atiyah教授年事已高,手拄雙拐,仍然堅持參會,為數學的推廣與發展奔走吶喊,令人肅然起敬。此外我當更加努力,為數學大廈之建設盡綿薄之力。
趙曈
這次到巴西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各個專業報告令我受益匪淺,而ICM委員會最終決定給Caucher Birkar重頒菲爾茲獎牌,讓我看到了數學家不僅是冷靜的難題解決者也同樣富有人情味:
在Caucher Birkar 的菲爾茲獎牌被盜之後,他的報告也被延期舉行,這一突發事件也成為參會者關注的焦點,主要關注點有二:
1、國際數學家大會委員會會如何處理。
2、裡約熱內盧的治安問題。
隨著日程中的報告陸續進行,大家對此事的關注也漸漸消散,甚至國際數學家大會也只是對此表示深深的遺憾,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此事也許就此了結的時候,驚喜與歷史性的一刻發生了:8月4日上午菲爾茲獎得主 Alessio Figalli的一小時報告結束後,國際數學家大會委員會給出了令人驚奇的答案——給Caucher Birkar 重新頒獎。這樣他便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菲爾茲獎的獲獎者。在這個特殊的頒獎儀式上,Caucher Birkar 略帶調侃地表示小偷使我更加有名。
儀式結束後,他面帶莊重與喜悅的表情向大家展示獎牌並接受記者採訪與大眾提問。
陳瑜
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參加四年一度的數學盛會,在美麗的裡約,我們見證了菲爾茲獎等大獎的揭曉,也充分享受了機會難得的學術盛宴。
受邀報告的學者都在各自領域長期深耕,有著非常系統、深入、豐富的成果以及鮮明的特色,因而在大會上的報告往往是對某一主題歷程和成果的全面展示。這啟示我們在學習研究中要有耐心,敢於鑽研,甚至敢於碰「冷門」或有難度的內容。
數學學科的分支領域有很多,即便在同一分會場,各個報告涉及領域也多少有所差異,所以提醒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除了對自己研究內容有所專精,也要對學科有廣博的認識,事實上,在很多報告內容中我們也體會到不同分支的交叉以及不同方法的借鑑和運用。
幾天來的會議日程非常緊湊,從八點半到晚上六七點,一小時或45分鐘報告一場緊接一場,中間往往只有短暫的休息,一天下來強度還是很大的,同時,要想獲得良好效果,最好事先做好預習,總體了解摘要和內容,專心聽講,會後回顧,就好比平時上課。總之,這是一次獲益匪淺的經歷,對今後的學習研究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編輯 郭昱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