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C|人工智慧技術發現高效p300/CBP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抑制劑

2020-12-05 中大唯信

引言

上海藥物研究所通過深度學習技術發現p300/CBP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先導化合物,然後通過結構改造發現活性最強的抑制劑。

先睹為快

靶點

p300/CBP組蛋白乙醯轉移酶

模型訓練庫

ChEMBL 資料庫(~200000個小分子)

已報導的p300 抑制劑(135個小分子)

Asinex和ChemBridge的大環化合物資料庫(38176個小分子)

計算方法

LSTM(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模型生成分子庫

分子對接

計算軟體

RDKit,Glide

計算流程

作者利用ChEMBL中的類藥分子訓練LSTM(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模型,然後利用已發表的135個p300抑制劑和576個大環分子作為微調,生成了672個分子,然後結合類藥性、藥物結構複雜程度以及分子對接的打分,選擇排名前20的化合物進行肉眼篩選,選擇其中的B003進行化學合成以及生物活性測試,發現活性為10nM,基於B003進行結構改造和優化,發現目前活性活性最強,選擇性最好的B026化合物(1.8nM)。

p300/CBP先導化合物的發現

作者首先基於ChEMBL資料庫中大約200,000個化合物用於訓練(train)構建LSTM(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模型,隨後基於ECFP4特徵,使用Butina算法對Asinex和ChemBridge的大環化合物資料庫中38,176個分子進行聚類,得到額外的576個大環分子,這些分子與已發表的135個p300抑制劑被用於模型的微調(fine-tune)。模型採用ADAM算法進行優化,得到準確度可靠的LSTM分子生成模型(由三個LSTM層、三個Dropout層、一個TimeDistributed層和一個用於激活過程的Softmax函數組成)。基於該模型生成一系列有潛力的p300抑制劑並進一步篩選,最終得到一種符合篩選規則(類藥性、結構複雜性、對接分數)的新的有效的p300抑制劑--B003(圖2)。

分子對接

作者以Glide SP(標準精度)進行分子對接研究,通過富集分析評估p300對接模型是否能夠區分已發表的p300抑制劑和DecyFinder50產生的陰性分子。對接模型在2%排名靠前的分子中達到了約70%的準確率,總體ROC得分為0.61(圖3),說明了對接模型的可靠性。分子對接預測的結合模式分析表明,B003和A-485與p300具有相似的特異性相互作用,包括Gln-1455與甲基尿素部分之間的兩個氫鍵,惡唑烷二酮的4』羰基與Ser-1400之間的氫鍵作用,以及與醯胺羰基的水介導氫鍵作用(圖1B)。

結構優化

作者以B003作為先導化合物,進行了系統的構效關係(SAR)研究,以進一步提高藥效以及藥物代謝和藥代動力學(DMPK)性質。利用放射性乙醯轉移酶活性測定,評價化合物對p300活性的抑制作用。最終得到一種非常有前途的p300/CBP HAT抑制劑B026,可作為潛在的臨床開發候選藥物進行廣泛的臨床前研究。

圖1.人工智慧輔助藥物發現新型p300抑制劑的工作流程

圖片來源JMC

圖2.前20個AI提出的p300抑制劑的化學空間

圖片來源JMC

圖3.對p300結合親和力預測的富集評估

圖片來源JMC

圖4. p300/CBP抑制劑B026的發現流程

圖片來源JMC

參考文獻:

Yang Y, Zhang R, Li Z, et al. Discovery of Highly Potent, Selective, and Orally Efficacious p300/CBP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 Inhibitors[J].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0.

相關文章

Science Advances | 利用深度強化學習方法從頭設計特定活性的分子JCAMD-D3R | 藥物設計比賽中的深度學習工具MathDLNature Biotechnology | 46天!深度學習加速DDR1激酶抑制劑研發JMC | 英國Astex製藥公司利用卷積神經網絡精確預測靜電勢表面人工智慧成為基金熱點,2019年國家基金(藥物設計與藥物信息)AI藥物分子設計系列(1)-優質虛擬分子庫的生成AI藥物分子設計系列(2)-分子性質的預測應用深度學習方法對抗胰腺癌應用人工智慧預測藥物組合的副作用深度學習促進藥物-藥物和藥物-食物相互作用預測

相關焦點

  • JMC|Atomwise利用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發現新型關鍵腦酶抑制劑
    ASPA是一種有缺陷的酶,專門負責將NAA代謝成大腦中的天冬氨酸和醋酸鹽。最近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導致CD症狀的主要原因是腦內NAA水平升高,而不是無法產生下遊代謝物。腦內NAA的合成是由nat8l基因編碼的天冬氨酸N-乙醯轉移酶(ANAT)催化的(圖1A)。敲除nat8l基因可以消除作為CD標誌的大腦缺陷。
  • 中國科大揭示一種酵母乙醯轉移酶的「鑽戒」結構
    中青在線訊(範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鑽戒可以增進兩個愛人之間的感情,具有「鑽戒」結構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反式激活蛋白結合蛋白複合物(下稱該複合物)能促進生物體內多種重要過程,包括轉錄、DNA損傷修復和信號傳導等。
  • JBC:乙醯輔酶A羧化酶調節組蛋白乙醯化的機制
    乙醯輔酶A(acetyl-CoA)是乙醯基的活化形式,參與各種乙醯化反應,也是糖類、脂肪、胺基酸氧化時的重要中間產物。組蛋白的乙醯化作用依賴於中間代謝來提供乙醯輔酶A。然而,乙醯輔酶A也用於脂肪酸的從頭合成,在脂肪酸的從頭合成過程中,第一個反應同時也是一個限速步驟,即通過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催化作用,乙醯輔酶A羧化形成丙二醯輔酶A。所以組蛋白的乙醯化及脂肪酸合成競爭利用了相同的乙醯輔酶A存儲庫。
  • Cancer Research:白血病靶向治療新策略 小分子抑制劑將有大用途
    (圖片來自medlive)2015年1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能夠特異性靶向組蛋白乙醯轉移酶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的新機制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的新機制 2018-08-10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該工作通過解析真菌特有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Rtt109與活性調節因子Asf1以及底物H3-H4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結合生化和遺傳學實驗,首次揭示組蛋白伴侶調節組蛋白修飾酶活性的分子機理。這是染色質領域第一個組蛋白修飾酶與完整底物複合體的結構。  核小體是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由約146bp的DNA纏繞在核心組蛋白八聚體而形成的。
  • JMC|賽諾菲研究基於AI的分子從頭設計
    regression trees);d:2D-QSAR-model (基於GraphConvolutions);e:組合打分函數圖 3.不同類型打分函數可視化來源:JMC總結AI在目前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藥物發現中
  • 上海生科院揭示支架蛋白BRPF2調控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
    在體內,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負責對組蛋白上特定位點的賴氨酸殘基進行乙醯化。HBO1屬於MYST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家族,其對於H3、H4及其它非組蛋白底物都具有廣譜的酶活性。
  •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為靶向小分子藥物開發奠定基礎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4-12-15 黃辛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細胞》。
  • 科學網—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其中,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被認為構成一類超越基因序列的「組蛋白密碼」,控制著遺傳信息的組織層次及其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是研究最早的一類組蛋白修飾,與基因活化關係密切,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溴域是唯一一個為人所知的乙醯化組蛋白閱讀器,數個溴域靶向的一類新藥已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因此,發現新型乙醯化組蛋白閱讀器一直是表觀遺傳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 上海光源在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上取得新發現
    近日,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上海光源晶體學線站,在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上取得新發現,該項研究成果已被國際頂級期刊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AF9 YEATS domain links histone acetylation to DOT1L-mediated H3K79 methylation」(AF9 YEATS結構域關聯組蛋白乙醯化至DOT1L介導的組蛋白H3第79位賴氨酸甲基化)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
  • 華山醫院普外科欽倫秀教授團隊率先揭示乙醯輔酶A代謝在肝癌轉移中...
    (ACOT12)依賴性乙醯輔酶A異常通過表觀遺傳性調控癌細胞表皮-間質轉化(EMT)驅動肝癌轉移》ACOT12-Dependent Alteration of Acetyl-CoA Driv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 by Epigenetic Induction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 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
    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高紹榮課題組與江賜忠教授在《Cell… 2020-10-14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JMC|PROTAC技術在藥物發現中的優勢與挑戰
    引言近年來,靶向蛋白降解嵌合體 (PROTAC)作為新穎的誘導蛋白降解方式已成為一種全新的藥物發現策略。來自英國人工智慧公司BenevolentAI的Ian Churcher從藥物發現的角度對PROTAC歷史、技術的獨特優勢和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綜述。
  • 糖酵解介導的乙醯輔酶A和組蛋白乙醯化的變化控制著胚胎幹細胞的早期分化
    代謝和轉錄分析表明,多能細胞通過糖酵解產生乙醯輔酶A,並在分化過程中迅速喪失這一功能。重要的是,糖酵解的調節阻止了人類和小鼠胚胎幹細胞中組蛋白的去乙醯化和分化。乙酸乙酯是乙醯輔酶A的前體,它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延遲分化並阻斷組蛋白的早期脫乙醯化。乙醯輔酶A上遊的抑制劑誘導多能細胞分化,下遊的抑制劑延遲分化。
  • 上海藥物所揭示組蛋白甲基轉移酶G9a促進乳腺癌發展機制
    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異常表達會導致組蛋白甲基化模式失衡並廣泛促進人類癌症的發生發展。自2000年第一個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Suv39h1被發現後,至今已有50多個賴氨酸甲基轉移酶被確證,其中G9a(也被稱作KMT1C或者EHMT2)是第二個被報導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