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

2020-12-04 澎湃新聞

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高紹榮課題組與江賜忠教授在《Cell…

2020-10-14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0月12日,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轉化中心高紹榮課題組與同濟大學江賜忠課題組合作在《Cell Stem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Dux-Mediated Corrections of Aberrant H3K9ac during 2-Cell Genome ActivationOptimize Efficiency of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基於對正常胚胎、核移植胚胎,以及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TSA)處理後的核移植胚胎的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的分析,發現H3K9ac修飾異常是導致核移植胚胎發育阻滯的重要原因,並鑑定出一系列H3K9ac標記的重編程異常區域(aberrantly acetylated region, AAR)。隨後,研究人員通過轉錄因子富集分析鑑定出潛在的挽救靶點——Dux,並通過幹預Dux水平,成功實現核移植胚胎發育的精確挽救。

高紹榮課題組早在2007年就發現核移植胚胎與受精胚胎相比存在H3K9ac修飾缺陷,而去乙醯化酶抑制劑處理可以較好修復該缺陷,但是H3K9ac的缺陷及修復如何影響胚胎發育的機制仍然不清楚。

研究人員通過對正常胚胎及核移植胚胎的組蛋白H3K9ac修飾圖譜進行了研究,發現核移植胚胎中的組蛋白H3K9ac異常乙醯化是導致胚胎發育重要的基因表達失調及胚胎發育阻滯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員通過對H3K9ac異常區域的分析發現,Dux可能是改善胚胎發育的關鍵因子。研究人員對Dux在核移植胚胎中的作用進行了細緻探究,發現全長Dux的表達可挽救重編程異常區域中的H3K9ac水平,針對性地驅動胚胎發育關鍵基因的表達,並顯著提高核移植胚胎體內、外的發育效率。

此外,通過構建不同C端敲除的缺陷型Dux,研究人員發現Dux C末端域對於修復異常的乙醯化和促進重編程至關重要。最後,研究人員進一步梳理了Dux、Kdm4、TSA三種挽救方法的關聯性,證明Dux和後兩者挽救的基因表達具有一定程度的重疊,但相對TSA而言不受限於體細胞原來的表觀遺傳特性。利用Dux敲除顆粒細胞為供體的研究發現,Dux的敲除極大程度削弱了Kdm4和TSA對SCNT胚胎發育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發現H3K9ac異常是體細胞核移植胚胎重編程的重要表觀遺傳障礙,進一步發現轉錄因子Dux可精確進行表觀遺傳調控從而提高SCNT胚胎發育率,該研究為提高哺乳動物克隆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一婦嬰直博生楊光、張林鳳博士和劉文強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同濟大學江賜忠教授、一婦嬰陳嘉瑜副教授及高紹榮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項目的支持。

原標題:《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高紹榮課題組與江賜忠教授在《Cell Stem Cell》發表論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為靶向小分子藥物開發奠定基礎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4-12-15 黃辛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細胞》。
  • 科學網—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細胞》。 據介紹,真核生物基因組DNA是以染色質形式存在的。其中,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被認為構成一類超越基因序列的「組蛋白密碼」,控制著遺傳信息的組織層次及其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是研究最早的一類組蛋白修飾,與基因活化關係密切,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溴域是唯一一個為人所知的乙醯化組蛋白閱讀器,數個溴域靶向的一類新藥已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2014-12-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利用去乙醯化酶抑制劑阻斷乙醯化的下調,抑制神經細胞的產生而使全能性基因維持高表達狀態;而在神經命運決定階段利用去乙醯化酶抑制劑上調組蛋白乙醯化,則促進神經幹細胞的產生。這些結果提示H3K9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多能性維持和神經命運決定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 上海生科院揭示支架蛋白BRPF2調控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
    研究表明,HBO1-BRPF2複合物在體內能夠特異性地乙醯化組蛋白H3K14,而該位點乙醯化水平的異常會導致DNA複製、細胞周期紊亂,造成胚胎發育遲滯及腫瘤發生。這些研究結果不僅揭示了BRPF2調節HBO1酶活的分子基礎,而且也為進一步闡明其它組蛋白乙醯轉移酶複合物的調節機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 科學家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細菌染色體分離的調控機制
    Streptomyces coelicolor",通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蛋白質組學等方法,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天藍色鏈黴菌染色體分離的分子調控機制。  細菌染色體的分離過程調控機制長期以來並不清楚,已知由ParA、ParB蛋白和染色體類著絲粒parS組成的染色體分離複合物在染色體分離起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研究團隊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的方法,首先發現乙醯化修飾富集在細菌染色體分離通路,進而揭示ParB對類著絲粒parS位點的結合活性受乙醯化修飾調控。調控細胞乙醯化修飾水平包括兩個關鍵酶:乙醯化酶ScCobB1和乙醯轉移酶ScPat。
  • 研究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細菌染色體分離的調控機制
    enhances ParB–DNA interactions affecting chromosome segregation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通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蛋白質組學等方法,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天藍色鏈黴菌染色體分離的分子調控機制。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連續發文首次揭示組蛋白巴豆醯化特異識別機制 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和《細胞研究》分別發表題為「AF9 YEATS結構域在分子層面偶聯組蛋白巴豆醯化修飾和活躍轉錄」(Molecular Coupling of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胚胎發育過程的重編程模式
    雖然SCNT是目前為止唯一一種可以使體細胞獲得完整全能性的手段,但是由於在重編程過程中出現了各種表觀遺傳水平修飾的異常,使得SCNT胚胎的發育能力處於較低水平,也極大程度地限制了該項技術的應用前景。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高紹榮團隊長期致力於小鼠SCNT胚胎發育異常原因的探索。
  • 李小玲組發現組蛋白巴豆醯化促進人類胚胎幹細胞向中內胚層分化
    責編 | 兮細胞代謝不僅僅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能量和物質,還產生許多代謝中間產物來修飾組蛋白,從而影響細胞的表觀遺傳和基因表達【1,2】。因此,細胞的代謝狀態和細胞的功能及命運息息相關。研究特定生物過程中代謝的變化及其作用機理因而能為我們提供幹預這一過程的分子機理。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的新機制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的新機制 2018-08-10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該工作通過解析真菌特有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Rtt109與活性調節因子Asf1以及底物H3-H4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結合生化和遺傳學實驗,首次揭示組蛋白伴侶調節組蛋白修飾酶活性的分子機理。這是染色質領域第一個組蛋白修飾酶與完整底物複合體的結構。  核小體是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由約146bp的DNA纏繞在核心組蛋白八聚體而形成的。
  • 鄭大一附院專家組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基因組重啟」機制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染色質凝聚、鬆弛結構的形成,以及開放、閉合等狀態的轉換提供了一種超越DNA 序列本身的調控機制,即表觀遺傳調控。表觀遺傳調控具體機制涉及組蛋白修飾、組蛋白變體、DNA 甲基化、非編碼RNA,及染色質重塑等。其中組蛋白翻譯後修飾,被認為構成一類超越基因序列的「組蛋白密碼」,控制著遺傳信息的組織層次及其在染色質層面的解讀。組蛋白賴氨酸乙醯化是研究最早的一類組蛋白修飾。
  • 【綜述】胰島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一、胰腺胚胎發育胰腺的發育始於胚胎早期,由前腸末端內胚層細胞外翻形成背側、腹側兩個胰芽,繼而胰芽生長、延伸,背側及腹側胰芽逐步融合形成胰腺。組蛋白修飾包括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類泛素化以及ADP-核糖基化等,單一的組蛋白修飾一般不能發揮作用,只有多個組蛋白通過共價修飾來共同發揮作用。其中組蛋白乙醯化和甲基化研究居多,而且尤為重要。多種蛋白家族參與組蛋白的修飾和去修飾作用,目前已知的成員包括KATs、HDACs、KMTs和KDMs。KATs的作用是在蛋白質賴氨酸殘基上共價結合一些乙醯基,HDACs的作用與之相反。
  • α-微管蛋白乙醯化修飾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揭示α-微管蛋白(α-tubulin)的乙醯化修飾能夠抑制神經元中微管正端的動態性,進而限制神經元軸突的過度分支與生長,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中,神經元軸突的生長需受到嚴格調控以保證神經環路的正確形成與功能發揮。
  • JBC:乙醯輔酶A羧化酶調節組蛋白乙醯化的機制
    乙醯輔酶A(acetyl-CoA)是乙醯基的活化形式,參與各種乙醯化反應,也是糖類、脂肪、胺基酸氧化時的重要中間產物。組蛋白的乙醯化作用依賴於中間代謝來提供乙醯輔酶A。然而,乙醯輔酶A也用於脂肪酸的從頭合成,在脂肪酸的從頭合成過程中,第一個反應同時也是一個限速步驟,即通過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催化作用,乙醯輔酶A羧化形成丙二醯輔酶A。所以組蛋白的乙醯化及脂肪酸合成競爭利用了相同的乙醯輔酶A存儲庫。
  • 科學家揭示DNA再甲基化導致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異常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團隊致力於植物體內O-GlcNAc信號調控春化響應及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研究。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體內一種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開花的機制,並且建立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O-GlcNAc修飾參與植物發育過程的新功能。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由於人類卵細胞和早期胚胎樣本稀缺性以及極低量細胞組蛋白修飾技術的缺乏,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規律及功能並不清楚。
  • 高紹榮、江賜忠、陳嘉瑜發現一種細胞修飾可提高克隆效率,成果在線...
    該項研究基於對正常受精胚胎、體細胞核移植胚胎,以及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TSA處理後的核移植胚胎的H3K9ac組蛋白修飾的平行分析,發現組蛋白H3K9乙醯化(H3K9ac)修飾異常是核移植胚胎重編程的重要表觀遺傳障礙,鑑定出一系列以H3K9ac標記的重編程異常區域(aberrantly acetylated region, AAR),並首次揭示了TSA挽救核移植胚胎發育受限於體細胞原有表觀遺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