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微管蛋白乙醯化修飾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鮑嵐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α-Tubulin Acetylation Restricts Axon Overbranching by Dampening Microtubule Plus-End Dynamics in Neurons為題,在線發表在

Cerebral Cortex

上。該研究揭示α-微管蛋白(α-tubulin)的乙醯化修飾能夠抑制神經元中微管正端的動態性,進而限制神經元軸突的過度分支與生長,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在哺乳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中,神經元軸突的生長需受到嚴格調控以保證神經環路的正確形成與功能發揮。由α/β-微管蛋白異二聚體組裝而成的微管是真核細胞中細胞骨架成分之一,是一種高度動態的結構。微管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對微管的結構和動態性起重要的調控作用,儘管人們已認識到微管結構的動態性質及其調控對於高度極化的神經元形態建立非常重要,但微管蛋白的乙醯化修飾在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調控作用與機制並不清楚。

 

在鮑嵐研究員的指導下,博士研究生魏丹和高囡囡等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在體及體外培養條件下對α-微管蛋白乙醯化酶MEC-17敲除小鼠的神經元形態進行分析,發現MEC-17敲除會引起軸突出現過度分支與過度生長,同時MEC-17敲除小鼠表現出焦慮樣行為。MEC-17敲除神經元中軸突的過度分支與生長現象可以被重新表達MEC-17和模擬乙醯化α-tubulinK40Q挽回,但缺失乙醯化酶活性的MEC-17F183A不能挽回。進一步通過神經元形態學分析和活細胞成像等實驗,發現MEC-17敲除引起的α-微管蛋白乙醯化缺陷會導致軸突中微管正端的動態性異常增加,引起神經元中微管結構的鬆散(debundling)以及侵入絲狀偽足(filopodia)和生長錐(growth cone)的微管增加。利用低濃度Taxol處理抑制微管正端的高動態性後,MEC-17敲除引起神經元軸突的過度分支與生長可以得到有效恢復。該工作揭示α-微管蛋白乙醯化修飾通過影響微管的動態性,進而調控神經元軸突分支與生長的機制,有助於深入理解微管蛋白翻譯後修飾在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作用與機制。

 

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的資助。(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α-微管蛋白乙醯化修飾通過調控微管結構和動態影響神經元軸突分支和生長的模式圖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解碼人類結核桿菌賴氨酸乙醯化修飾譜
    2015年5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2015年2月的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雜誌上,來自西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他們在結核桿菌賴氨酸乙醯化修飾研究的最新成果
  • 研究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細菌染色體分離的調控機制
    enhances ParB–DNA interactions affecting chromosome segregation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通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蛋白質組學等方法,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天藍色鏈黴菌染色體分離的分子調控機制。
  • 大連化物所金屬有機化合物用於儲氫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何騰和研究員陳萍領導的團隊與廈門大學教授吳安安、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Tom Autrey等合作,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背頁封面形式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結核桿菌研究新進展:乙醯化修飾圖譜公布
    近年來科學家都非常有興趣致力於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本文中作者首次全面鑑定了結核分歧桿菌的乙醯化修飾。這也是繼公布首張結合分歧桿菌琥珀醯化修飾譜後,景傑生物與國內科學院合作在該致病菌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中的又一重大成果。賴氨酸乙醯化修飾是一種研究較早的重要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廣泛存在於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調節多種生物進程。
  •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為靶向小分子藥物開發奠定基礎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4-12-15 黃辛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細胞》。
  • 科學家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細菌染色體分離的調控機制
    Streptomyces coelicolor",通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蛋白質組學等方法,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天藍色鏈黴菌染色體分離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團隊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的方法,首先發現乙醯化修飾富集在細菌染色體分離通路,進而揭示ParB對類著絲粒parS位點的結合活性受乙醯化修飾調控。調控細胞乙醯化修飾水平包括兩個關鍵酶:乙醯化酶ScCobB1和乙醯轉移酶ScPat。研究比較分析了ParB蛋白在不同的乙醯化修飾水平下DNA結合力的改變。
  • 科學網—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為
  • 蛋白質2-羥基異丁醯化修飾(Khib)再取得重大進展:Writers、Erasers...
    組蛋白修飾除了常見的甲基化和乙醯化外,近些年陸續有其它新型修飾被不斷報導。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陸續報導了多達八種的賴氨酸醯化修飾,同時還在組蛋白上鑑定了數百種醯化修飾位點,極大地擴大人們對組蛋白修飾的認識,開闢了組蛋白修飾和非組蛋白修飾研究的新領域,而蛋白質2-羥基異丁醯化就是其中的一種醯化修飾【1】。
  • 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
    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高紹榮課題組與江賜忠教授在《Cell… 2020-10-14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表觀遺傳蛋白修飾專題】詳解賴氨酸巴豆醯化研究進展
    巴豆醯化發現之初就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短短5年時間,巴豆醯化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長足發展,下面,小編就帶各位梳理下近些年巴豆醯化研究的熱點發現。 1)本次研究在細胞中篩查出了67個新組蛋白修飾標記,並由此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方式--賴氨酸巴豆醯化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目前研究較多的蛋白翻譯後修飾包括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和泛素化四類修飾。 針對乙醯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生物質譜鑑定乙醯化修飾位點、基於特異性識別乙醯化賴氨酸殘基的乙醯化抗體鑑定乙醯化修飾位點、以標記底物為基礎的方法鑑定乙醯化修飾位點等。針對甲基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甲基化特異性的 PCR、亞硫酸氫鹽測序法、高解析度熔解曲線法。
  • 轉錄因子HIF1α研究新進展
    採用三株人腫瘤細胞,上海藥物所丁健課題組研究發現轉錄因子c-Jun阻斷蛋白酶體介導的HIF-1α 降解過程,穩定HIF-1α 蛋白。通過c-jun缺失突變體轉染研究,發現c-Jun的DNA結合區和異源二聚化區為其穩定HIF-1α 蛋白的作用所必需,而非其磷酸化絲氨酸位點和同源二聚化區;採用JNK抑制劑抑制對c-Jun轉錄活性至關重要的63位和73位絲氨酸的磷酸化,並不影響c-Jun對HIF-1α 蛋白的穩定作用,表明c-Jun的這一作用與其本身的轉錄激活功能無關。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的新機制
    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是影響染色質結構的重要因素,這些修飾主要發生在組蛋白末端的尾巴上,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修飾。  2007年,張志國和許瑞明課題組合作報導組蛋白H3K56位乙醯化現象,並鑑定出真菌特有的乙醯轉移酶Rtt109是催化該修飾的酶。這與之前發現的所有位於組蛋白N-端無規則尾巴的位點都不同,H3K56位於H3的N端α-螺旋結構域內,靠近核小體DNA的進出口。
  • Nat Commun:靶向轉錄因子修飾為白血病治療找到新希望!
    2016年3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發現了對抗急性髓系白血病(ΑΜL)的一個新線索,這項研究或為更加有效地治療AML開啟新的方向。AML通常起源於骨髓,該疾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過度產生存在損傷的白血病細胞。
  • Plant Cell | 遺傳所周奕華研究組在細胞壁高級結構形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多糖乙醯酯酶(阿拉伯糖乙醯酯酶,DARX1),並揭示其調控水稻木聚糖乙醯化和細胞壁高級結構的機理。研究細胞壁高級結構形成的精準調控機制是植物學新的學科前沿。  乙醯化是一種廣泛存在於細胞壁多糖上的修飾形式,可控制多糖構象及多聚物間的交聯,對高級結構的構建至關重要,成為解析細胞壁結構及其功能的突破口。阿拉伯木聚糖是水稻最主要的半纖維素,能結合纖維素和木質素。而乙醯化修飾對木聚糖構象及其與其他細胞壁成分的結合具有重要調控作用。
  • 上海光源在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上取得新發現
    近日,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上海光源晶體學線站,在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上取得新發現,該項研究成果已被國際頂級期刊
  • 研究揭示穀胱甘肽化修飾調控Hsp70功能的機制
    蛋白質半胱氨酸Cys上的穀胱甘肽化修飾作為一種可逆的氧化還原修飾,一方面可以保護蛋白免於發生磺酸化(-SO3H)等不可逆的氧化損傷,另一方面和磷酸化修飾一樣發揮信號轉導功能,傳遞氧化還原信號。Hsp70是蛋白質質量控制體系中的核心分子伴侶,對於生命體穩態平衡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葉邦策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蛋白賴氨酸醯化修飾在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代謝通路中的調控新機制,研究工作發表在8月Cell Chemical Biology(
  • 鄭州大學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鄭大多個科研團隊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鄭大考研網育博書店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