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的新機制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的新機制

2018-08-10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8月9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許瑞明課題組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張志國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以Multisite substrate recognition in Asf1-dependent acetylation of histone H3K56 by Rtt109為題,發表在Cell上。該工作通過解析真菌特有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Rtt109與活性調節因子Asf1以及底物H3-H4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結合生化和遺傳學實驗,首次揭示組蛋白伴侶調節組蛋白修飾酶活性的分子機理。這是染色質領域第一個組蛋白修飾酶與完整底物複合體的結構。

  核小體是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由約146bp的DNA纏繞在核心組蛋白八聚體而形成的。染色質局部結構的動態變化影響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過程,如DNA複製、RNA轉錄、DNA損傷修復、重組等。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是影響染色質結構的重要因素,這些修飾主要發生在組蛋白末端的尾巴上,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修飾。

  2007年,張志國和許瑞明課題組合作報導組蛋白H3K56位乙醯化現象,並鑑定出真菌特有的乙醯轉移酶Rtt109是催化該修飾的酶。這與之前發現的所有位於組蛋白N-端無規則尾巴的位點都不同,H3K56位於H3的N端α-螺旋結構域內,靠近核小體DNA的進出口。缺少H3K56乙醯化修飾的細胞易發生DNA損傷及染色質重排,這與該修飾在DNA複製叉的穩定及核小體成熟中發揮的作用相關。張志國和許瑞明課題組進一步研究兩種組蛋白伴侶Asf1和Vps75對Rtt109酶活性的調節作用,體外實驗表明兩種組蛋白伴侶均可與Rtt109形成複合體,但Vps75主要促進了Rtt109在H3K9和H3K27位點的催化活性,而Asf1是促進H3K56位乙醯化的重要調節因子。

  Rtt109和Asf1體外複合體的組裝存在一定困難,如何排除Vps75的幹擾需要很多嘗試。許瑞明和張志國課題組經過十餘年努力,巧妙地通過採用缺少Vps75結合部位的煙麴黴的Rtt109,與酵母Asf1和底物組蛋白H3-H4組裝了很好的複合體,並解析該四元複合物與乙醯基供體Co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從結構中可以看到,H3K56所在的N端α-螺旋被打開,形成一段柔性的loop區,該loop區結合在Rtt109的活性口袋周圍,從而使H3K56的側鏈伸入活性口袋。儘管組蛋白伴侶Asf1對於H3K56修飾必不可少,但Asf1與Rtt109之間並沒有直接的相互作用。Asf1通過其C端的一個β-strand與組蛋白H4的C端之間形成β-摺疊片,穩定了H4末端的一個關鍵片段,使底物處於更利於催化的構象進而促進Rtt109的活性。這個結構特性被進一步的生化和遺傳學實驗確證是Rtt109發揮功能的必要條件;另外,Rtt109與組蛋白H3的核心螺旋結構的相互作用也是其活性所必需的。這項工作首次揭示了組蛋白修飾酶的多亞基、多底物識別位點的複雜調控機制,為理解該類乙醯化酶的底物識別和活性調控機制提供了重要基礎,也為以Rtt109為靶點的抗真菌藥物研究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研究工作由許瑞明課題組與張志國課題組合作完成。許瑞明和張志國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許瑞明課題組博士生張林和張志國課題組Serra-Cardona Albert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論文連結 

  Rtt109-Asf1-H3-H4四元複合物和醯基供體乙醯輔酶A複合體的晶體結構。H3的N端α-螺旋被打開,形成一段柔性的loop區;Asf1並不與Rtt109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過其C端的一個β-strand與組蛋白H4的C端之間形成β-摺疊片,穩定了H4末端的一個關鍵片段,使得底物處於更利於催化的構象進而促進Rtt109的活性。

  8月9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許瑞明課題組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張志國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以Multisite substrate recognition in Asf1-dependent acetylation of histone H3K56 by Rtt109為題,發表在Cell上。該工作通過解析真菌特有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Rtt109與活性調節因子Asf1以及底物H3-H4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結合生化和遺傳學實驗,首次揭示組蛋白伴侶調節組蛋白修飾酶活性的分子機理。這是染色質領域第一個組蛋白修飾酶與完整底物複合體的結構。
  核小體是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由約146bp的DNA纏繞在核心組蛋白八聚體而形成的。染色質局部結構的動態變化影響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過程,如DNA複製、RNA轉錄、DNA損傷修復、重組等。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是影響染色質結構的重要因素,這些修飾主要發生在組蛋白末端的尾巴上,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修飾。
  2007年,張志國和許瑞明課題組合作報導組蛋白H3K56位乙醯化現象,並鑑定出真菌特有的乙醯轉移酶Rtt109是催化該修飾的酶。這與之前發現的所有位於組蛋白N-端無規則尾巴的位點都不同,H3K56位於H3的N端α-螺旋結構域內,靠近核小體DNA的進出口。缺少H3K56乙醯化修飾的細胞易發生DNA損傷及染色質重排,這與該修飾在DNA複製叉的穩定及核小體成熟中發揮的作用相關。張志國和許瑞明課題組進一步研究兩種組蛋白伴侶Asf1和Vps75對Rtt109酶活性的調節作用,體外實驗表明兩種組蛋白伴侶均可與Rtt109形成複合體,但Vps75主要促進了Rtt109在H3K9和H3K27位點的催化活性,而Asf1是促進H3K56位乙醯化的重要調節因子。
  Rtt109和Asf1體外複合體的組裝存在一定困難,如何排除Vps75的幹擾需要很多嘗試。許瑞明和張志國課題組經過十餘年努力,巧妙地通過採用缺少Vps75結合部位的煙麴黴的Rtt109,與酵母Asf1和底物組蛋白H3-H4組裝了很好的複合體,並解析該四元複合物與乙醯基供體Co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從結構中可以看到,H3K56所在的N端α-螺旋被打開,形成一段柔性的loop區,該loop區結合在Rtt109的活性口袋周圍,從而使H3K56的側鏈伸入活性口袋。儘管組蛋白伴侶Asf1對於H3K56修飾必不可少,但Asf1與Rtt109之間並沒有直接的相互作用。Asf1通過其C端的一個β-strand與組蛋白H4的C端之間形成β-摺疊片,穩定了H4末端的一個關鍵片段,使底物處於更利於催化的構象進而促進Rtt109的活性。這個結構特性被進一步的生化和遺傳學實驗確證是Rtt109發揮功能的必要條件;另外,Rtt109與組蛋白H3的核心螺旋結構的相互作用也是其活性所必需的。這項工作首次揭示了組蛋白修飾酶的多亞基、多底物識別位點的複雜調控機制,為理解該類乙醯化酶的底物識別和活性調控機制提供了重要基礎,也為以Rtt109為靶點的抗真菌藥物研究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研究工作由許瑞明課題組與張志國課題組合作完成。許瑞明和張志國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許瑞明課題組博士生張林和張志國課題組Serra-Cardona Albert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論文連結 

  Rtt109-Asf1-H3-H4四元複合物和醯基供體乙醯輔酶A複合體的晶體結構。H3的N端α-螺旋被打開,形成一段柔性的loop區;Asf1並不與Rtt109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過其C端的一個β-strand與組蛋白H4的C端之間形成β-摺疊片,穩定了H4末端的一個關鍵片段,使得底物處於更利於催化的構象進而促進Rtt109的活性。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源在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上取得新發現
    近日,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上海光源晶體學線站,在揭示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上取得新發現,該項研究成果已被國際頂級期刊
  • JBC:乙醯輔酶A羧化酶調節組蛋白乙醯化的機制
    乙醯輔酶A(acetyl-CoA)是乙醯基的活化形式,參與各種乙醯化反應,也是糖類、脂肪、胺基酸氧化時的重要中間產物。組蛋白的乙醯化作用依賴於中間代謝來提供乙醯輔酶A。然而,乙醯輔酶A也用於脂肪酸的從頭合成,在脂肪酸的從頭合成過程中,第一個反應同時也是一個限速步驟,即通過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催化作用,乙醯輔酶A羧化形成丙二醯輔酶A。所以組蛋白的乙醯化及脂肪酸合成競爭利用了相同的乙醯輔酶A存儲庫。
  • Nature: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
    H3K4甲基化參與的生物學功能主要包括基因轉錄調控,與組蛋白乙醯化酶、去乙醯化酶相互作用,以及改變鄰近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狀態。H3K4甲基化主要是由MLL家族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HKMTs)所介導。哺乳動物MLL家族HKMTs包括6個成員:MLL1–MLL4、SET1A 和SET1B,每一個都在細胞中發揮至關重要而非冗餘的作用,在轉錄水平上調控了與造血作用和發育相關的一些基因。
  • 中國科大揭示一種酵母乙醯轉移酶的「鑽戒」結構
    中青在線訊(範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鑽戒可以增進兩個愛人之間的感情,具有「鑽戒」結構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反式激活蛋白結合蛋白複合物(下稱該複合物)能促進生物體內多種重要過程,包括轉錄、DNA損傷修復和信號傳導等。
  • JMC|人工智慧技術發現高效p300/CBP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抑制劑
    引言上海藥物研究所通過深度學習技術發現p300/CBP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先導化合物,然後通過結構改造發現活性最強的抑制劑。先睹為快靶點p300/CBP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模型訓練庫ChEMBL 資料庫(~200000個小分子
  • 上海生科院揭示支架蛋白BRPF2調控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
    在體內,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負責對組蛋白上特定位點的賴氨酸殘基進行乙醯化。HBO1屬於MYST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家族,其對於H3、H4及其它非組蛋白底物都具有廣譜的酶活性。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7月13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6家單位合作研究的關於作物株型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為靶向小分子藥物開發奠定基礎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4-12-15 黃辛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細胞》。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FLC位點組蛋白的H3K3me3修飾由組蛋白甲基轉移酶ATX1催化完成,該研究發現SEC可以直接催化ATX1使其獲得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體內一種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開花的機制,並且建立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O-GlcNAc修飾參與植物發育過程的新功能。
  • 科學網—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
    研究發現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為靶向小分子藥物開發奠定基礎   本報訊(記者黃辛)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內質網蛋白Nogo-B促進肝臟炎-癌轉化新機制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內質網蛋白Nogo-B促進肝臟炎-癌轉化新機制 2019-07-31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家揭示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
    )於2月18日以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雷鳴、陳勇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activity regulation of MLL family methyltransferases,揭示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
  • 華山醫院普外科欽倫秀教授團隊率先揭示乙醯輔酶A代謝在肝癌轉移中...
    該研究證實了代謝酶醯基輔酶A硫脂酶12(ACOT12)的下調與肝癌轉移及肝癌患者更差的預後密切相關。研究顯示,ACOT12是調控肝癌細胞乙醯輔酶A代謝的關鍵酶,ACOT12的下調可引起肝癌細胞乙醯輔酶A水平和組蛋白乙醯化水平的提高,進而通過表觀激活TWIST2(腫瘤上皮間質轉化中的重要轉錄因子)基因的表達,促進肝癌上皮間質轉化(EMT)過程和肝癌的轉移。
  • 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
    揭示組蛋白乙醯化修飾異常導致胚胎發育阻滯的機制,一婦嬰轉化中心高紹榮課題組與江賜忠教授在《Cell… 2020-10-14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中的不同功能 2014-12-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利用去乙醯化酶抑制劑阻斷乙醯化的下調,抑制神經細胞的產生而使全能性基因維持高表達狀態;而在神經命運決定階段利用去乙醯化酶抑制劑上調組蛋白乙醯化,則促進神經幹細胞的產生。這些結果提示H3K9乙醯化在人胚胎幹細胞多能性維持和神經命運決定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AF9 YEATS domain links histone acetylation to DOT1L-mediated H3K79 methylation」(AF9 YEATS結構域關聯組蛋白乙醯化至DOT1L介導的組蛋白H3第79位賴氨酸甲基化)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種新型組蛋白乙醯化閱讀器-YEATS結構域,揭開了組蛋白乙醯化轉錄調控研究新篇章。
  • 中科大劉強團隊揭示ApoE4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新機制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ApoE介導的神經元內的膽固醇合成抑制顯著累積了神經元內的膽固醇合成前體:乙醯輔酶A。該研究進一步發現,ApoE可以通過上調神經元核內的乙醯基供體乙醯輔酶A水平,增加和轉錄激活相關的組蛋白乙醯化水平。神經元的功能,特別是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的實現需要對神經元的基因表達進行精確調控,而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特別是組蛋白乙醯化與該過程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