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虛擬實境 讓生活更精彩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虛擬實境,讓生活更精彩(開卷知新)

趙沁平 (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製圖:蔡華偉   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通過模擬現實世界中的事物為生產生活服務,是人類實現進步的重要手段。古代兵馬俑、木牛流馬等實物仿真,工業時代的機電類仿真,資訊時代的計算機數字仿真,將人類仿真水平不斷推向新的階段。隨著高性能計算、計算機圖形學、自然人機互動等技術的發展,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的出現,令人類仿真水平實現質的飛躍,達到新的境界。

以顛覆性技術帶來全新認知手段

虛擬實境是應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出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與真實或構想環境高度近似的數位化環境。用戶藉助頭盔顯示器、數據手套、運動捕獲裝置等必要設備,與數位化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產生親臨環境的感受和體驗。

廣義的虛擬實境還包括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和增強虛擬。增強現實是將計算機生成的數位化對象疊加在視頻圖像或現實環境之上,向用戶呈現出一種虛實結合的新環境;混合現實和增強現實類似,只是前者中的計算機生成對象與現實環境對象可區分,而後者難以區分。現在一般使用狹義的虛擬實境概念,即完全由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對象和環境。

設計實現一個虛擬實境系統,需要數據採集、分析建模、繪製呈現、傳感交互等方面的技術。數據是構建虛擬實境系統的基礎。數據獲取設備有照相、攝像、3D雷射掃描等通用型和CT、核磁等領域專用型兩大類。數據獲取的質量直接決定虛擬實境技術在各行業領域的應用效果。建模是現實世界中的對象在計算機中的數據表示,即利用數學、物理知識、各種數位化技術,將現實世界中的對象及其相互關係、相互作用及動態變化規律等,映射為數字空間中的數據表達。通過輸出設備,虛擬環境中的各種對象模型以視覺、聽覺、觸覺等形式綜合呈現,讓用戶有身臨其境之感。虛擬實境的自然交互則指人在虛擬環境中的操作,以及虛擬環境對人的多感知反饋。

虛擬實境是一項具有顛覆性的技術。它致力於突破二維顯示,實現三維呈現;突破固定屏幕,實現佩戴式自由觀看;突破鍵盤滑鼠的傳統輸入方式,實現人的身體與虛擬環境手、眼、行相協調的自然交互;突破時空局限,體驗者可以沉浸在歷史或未來、宏觀或微觀的逼真虛擬環境中。

虛擬實境技術正在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許多科技機構和專家認為,虛擬實境是繼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之後的新一代計算平臺,是網際網路未來的新入口,將成為人類認識世界、體驗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手段。

為人類生產帶來新模態,為人類生活帶來新體驗

上世紀60年代,虛擬實境的概念開始提出。八九十年代,虛擬實境應用於軍事、製造、醫療等行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經過多年發展,虛擬實境新技術開始進入大眾消費領域,給人們帶來全新體驗,在大眾消費市場,「虛擬實境+」成為發展趨勢。

軍事是應用虛擬實境比較早的一個領域。80年代初,一些國家的軍隊開始採用虛擬實境技術構建虛擬戰場環境,用於軍事訓練。現在虛擬實境技術已全面應用於一些國家各軍兵種及聯合作戰訓練、規劃、預演和決策。進入21世紀,行動更複雜、節奏更快速、空間更廣闊的未來戰爭對虛擬實境技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

虛擬實境技術應用於裝備製造,產生了許多新的製造技術,如沉浸式設計、虛擬樣機與評價、虛擬組裝、增強現實裝拆導引以及操作維護培訓等。近年來興起的數字孿生技術將虛擬實境應用場景擴展到裝備設計、樣機、生產、裝配、銷售、培訓、運維等環節,全面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

醫療健康是虛擬實境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90年代出現點位式數字人體和虛擬人體器官。虛擬人體為醫藥研究提供全新實驗平臺,並在臨床治療方面為手術規劃、預演、優選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手段。

文化教育也是目前虛擬實境應用比較廣泛的一個領域。採用虛擬實境技術可以構建各種教學場景,如微觀世界的分子、原子,宇觀世界的太空、太陽系,以及人體三維器官、重大歷史事件場景等,從而大幅提升學習體驗和效率。此外,虛擬實境圖書將傳統紙質圖書內容動態、立體化地呈現給讀者,提升了圖書閱讀的沉浸感和理解效果,對閱讀、教學方式產生重要影響。

虛擬實境應用於電子商務,將商品的二維圖片展示發展為更具真實感的三維全貌呈現,消費者甚至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感受試戴、試穿、試用效果。正在發展中的其他應用還有虛擬實境+建築、虛擬實境+文旅和智慧城市等。可以看到,這些應用拓展了人類的感知效能,改變了行業的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推動行業實現升級換代式的發展。

總之,虛擬實境的發展為人類生產帶來新模態,為人類生活帶來新體驗,同時形成具有發展前景的新型產業。

突破數據傳輸瓶頸,迎來長足發展

隨著5G技術的普及,虛擬實境將突破數據傳輸瓶頸,迎來快速發展:系統深度更加逼真、交互高度更加自然、與人工智慧技術深度融合。

目前,虛擬實境的逼真性主要體現在對象的形態和外觀,物理特徵局限在運動學和動力學範圍。深度逼真將使對象物體的其他物理特徵如彈塑性、材料屬性以及生命體對象的生理生化特徵有更加豐富的體現。

交互性是虛擬實境的基本特徵,交互的高度自然化是必然趨勢。首先,計算機系統將對用戶完全透明,人與其虛擬實境應用環境的自然交互將取代通過鍵盤滑鼠的人機互動;二是頭戴式顯示設備進一步向高清、舒適、輕量化發展,頭戴式顯示設備的眩暈感逐步減輕,眼動跟蹤等也會使交互更加自然;三是AR眼鏡逐步取代屏幕顯示;四是虛擬實境的觸覺識、辨別技術,虛擬實境柔韌感和溫溼感技術得到應用,出現更多個性化的交互設備器具。

未來,人工智慧技術將深度融入虛擬實境系統。一方面將帶來虛擬環境中虛擬對象與交互的智能化,VR主播、VR助教、VR護理等將更加逼真;另一方面是虛擬實境內容研發與生產將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大眾喜聞樂見的VR新聞、VR影視、VR遊戲將更加豐富。

數字孿生是虛擬實境應用的深化發展。數字孿生應用使得物聯網連接對象擴展為實物及其虛擬孿生,將實物對象空間與虛擬對象空間聯通,形成虛實混合空間。物聯網也將發展成為新一代的數字孿生網,從而大幅度提升各行業的生產運行效率,產生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豐富的數據源、廣闊的行業應用與巨大的消費需求,是我國虛擬實境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與此同時,我們在源頭技術原始創新、軟硬體基礎平臺建設、專用設備研發、標準化推進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十四五」期間是我國虛擬實境產業走向集約優化的關鍵時期,期待虛擬實境技術迎來長足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開卷知新|趙沁平:虛擬實境,讓生活更精彩
    上世紀60年代,虛擬實境的概念開始提出。八九十年代,虛擬實境應用於軍事、製造、醫療等行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經過多年發展,虛擬實境新技術開始進入大眾消費領域,給人們帶來全新體驗,在大眾消費市場,「虛擬實境+」成為發展趨勢。軍事是應用虛擬實境比較早的一個領域。80年代初,一些國家的軍隊開始採用虛擬實境技術構建虛擬戰場環境,用於軍事訓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鵬城實驗室一年吸引12名院士
    原標題:鵬城實驗室一年吸引12名院士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儘管尚處起步階段,鵬城實驗室已經顯現巨大潛力。短短一年間,由1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匯聚了數百名來自海內外的科研人員,他們埋首在人工智慧、網絡通信、網絡安全、機器人、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目標是要建成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型實驗室。
  • 虛擬得很現實,現實得很虛擬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Facebook、三星、索尼、HTC等各大IT公司紛紛布局虛擬實境設備市場。但很多人不知道,虛擬實境技術早在80年代已經出現。1987,「虛擬實境之父」、美國VPL公司創始人拉尼爾(Jaron Lanier)設計出一款價值10萬美元的虛擬實境頭盔,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投放市場的VR商業產品。在那個年代,當然不可以流行起來。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科院、工程院外籍院士,華人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逝世
    美東時間4月25日,北京時間4月26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Beckman研究院圖像研究室主任黃煦濤教授在美國印第安納州逝世,享年84歲。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來金昌作3D列印輔導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來金昌作3D列印輔導報告 2020-07-05 0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七位院士重磅演講,2020世界顯示產業大會更精彩(附報名通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鄭有炓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彭 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科學院院士有什麼區別,誰貢獻很大卻沒有入院士
    我國的院士可以分為兩類: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也是我國學者可以獲得的最高榮譽稱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VR虛擬實境技術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打開APP VR虛擬實境技術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萌科MK 發表於 2020-02-20 16:11:17 (文章來源:萌科MK)        虛擬實境技術是虛擬實境技術,經歷了起伏,每個人都會理解「理想很豐滿,現實是骨」這句話,如果你想問虛擬實境技術可以給我們嗎?
  • 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即將顛覆我們的生活
    打開APP 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即將顛覆我們的生活 太平洋電腦網 發表於 2020-04-22 10:53:57 (文章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 5G施工頻遇阻,中國工程院院士:比微波爐輻射更低、更安全
    此外,5G信號的頻率要遠比4G更高,波長更短,衰減的也越快,因此5G信號更容易受到阻隔,因此目前室外的5G基站很難對室內形成覆蓋,想要實現室內覆蓋,就必須要實現基站入小區、基站入戶。5G基站施工遇阻擾日前就有新聞爆出,作為公共物業開放站點(並非小區內),中國移動荔城西亞北5G基站在前期施工過程中,因遭到周邊樓盤居民以輻射問題為由反對,導致施工進度受阻。
  •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訪問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 2015-06-0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唐孝炎首次訪問安徽光機所,並作了題為《我國大氣環境科學進展》的專題學術報告。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張兵會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等量子科技領域院士
    張兵會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等量子科技領域院士 2020-10-19 2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中國863計劃是失敗的
    讚美的話語,中國已經停了太多太多。然而從現實角度考慮,中國需要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唯有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夠做出相應的改變。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就曾表示:中國863計劃是失敗的。中國863計劃指的是1986年3月,中國批准的《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自此,中國的科技發展邁入了新的紀元。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
  • 中國航天科工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航天科工魏毅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