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緯度數,利用一個公式就能算出緯線長度,做題賊快

2021-01-13 強哥講地理

大家好,我是地理氪,本文原創,今天帶大家學習一個快速計算緯線長度的公式及同一緯線連個點的距離。我們知道每條經線的長度都是固定的,就是2萬千米。而每條緯線的長度是不等的,從赤道到兩極緯線的長度是遞減的,到極點就是一個點。那麼在很多考試都總會涉及計算同一條緯線的A\B兩個的距離,我們就必須知道所在緯線的長度或者還有更好的公式。我們分兩步驟來學習:

如何計算緯線的長度?

大家先思考這個問題,其實計算緯線的長度需要知道一個條件,就是緯度數。知道緯度數計算緯線長度

根據緯度的定義,我們推導出一個計算緯線周長的公式,那就是:

緯線周長=40000千米*cosX(X指的是緯度數)

我們舉個例子,計算60度緯線的長度,就是40000*cos60°=20000千米,我們知道cos60°等於二分之一,這樣就非常簡單了,建議大家記住這個值,遇到考試直接代入。

同一緯線,計算A、B兩點距離

假設,在北緯60°上的A、B兩個點之間的經度差是60°,計算AB之間的距離?

利用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這樣解題,第一步算出60°緯線的長度,第二步計算每一經度所佔的緯線長度,第二步,乘以60,就是AB的距離,公式如下:

[(40000*cos60°)/360]*60=3333千米公式一結果

這個方法好像比較繞,有沒有更直接的公式呢?

我們還可以根據一個公式直接算AB距離,

111*60*cos60°=3330千米----公式二結果,

兩個公式可以看出,我們第一個公式更精確,第二個公式更簡單。

那麼第二個公式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簡單的說一下。

一條經線長度20000千米,被360等分,那麼就是相差一個緯度是111千米。那麼同一緯線上相差1個經度就是相差了111*cosX(X為緯度數)如果相差60度,就乘以60即可。

我們記住這個公式吧

111*經度差*cosX(X為緯度數)=同一條緯線AB兩點的距離,如果利用這個公式計算北緯60°緯線的長度,那麼就是:111*360*cos60°=39960/2=19980

這個數和第一個公式計算是有一點誤差的,不影響估算。大家理解公式的含義就可以,其實這兩個公式的關鍵點是cos的值,如果考試給出不常見的cos值怎麼辦,我們需要把常見的cos值記憶一下,考試的時候可以估算,這類型試題一般都是選擇題,可以參考選項做出答案。

特殊的cos值

不管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這幾個特殊的餘弦值還是要記住的,其實這個是有技巧的,我們在地理中只會用到90°以內的數據,那麼0-90°的餘弦值是一個下降的曲線,數值式1到0 的過程,我們在地理中如果出現50度的緯線,我們就參考cos45°或者60°,這樣我們的取值可以根據實際去估算,相信大家學完這一節,基本都能掌握,如果你還有問題,可以給我留言。

我是愛學地理的地理氪,喜歡我就專注我,原創文章,請尊重版權。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利用經緯網估算距離的方法
    關於同一緯線的計算公式,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講過,如需要 可以點擊閱讀:知道緯度數,利用一個公式就能算出緯線長度,做題賊快以上這個圖就把同一條緯線/經線上的兩個點的距離給算出來了,這裡的難點是記憶上的混淆和cos值的記憶。
  • 你知道陸半球和水半球嗎?
    利用經緯網定「位置」 常見的經緯網地圖有方格狀經緯網圖和極地經緯網圖,利用經緯網圖確定位置,包括確定經度和緯度。 (1)方格狀經緯網3.利用經緯網定「最短航線」地球上兩點間最短航線為球面最短距離,即經過兩點的大圓劣弧長度。(註:所謂大圓指過地心的平面與球面的交線) (1)同一經線上的兩點,其最短距離的劣弧線就在經線上(如圖中弧AB)。
  • 高中數學,學會巧湊餘弦定理公式,做題又快又輕鬆
    上面這三個公式,是餘弦定理的變形公式,根據這個公式的特點進行設計題目是各種考試的一個出題方向,一般使用它們來求三角形的內角,研究透它們的特點將為咱們快速解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公式的主要特點有:等式右邊是一個分式,分子是三角形兩條邊的平方和減去第三條邊的平方,這個第三條邊是左邊角的對邊;分母是除第三條邊之外的兩條邊的乘積的2倍。下面咱們講兩道例題,探討如何湊出上面這三個餘弦定理變形公式。
  •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識點總結,公式學得越好,做題也就越輕鬆!
    而且很多學校物理老師出題也喜歡一下子出的很難,所以也不用急,慢慢的學生適應了就好了。而要想學好物理,首先要認真理解物理各種概念和定理,每次物理課後一定要好好複習,深入理解下課上的內容。其次,如果能建立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想像力,把學到的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會更有利於對物理概念和定理定律的理解。高中開始的時候物理沒學好不用急,慢慢的就會好起來。
  • 八年級下冊數學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整式相乘的快捷方法詳解
    解題技巧1:正向利用平方差公式,1就是1的平方模型:a的平方-b的平方類例如計算99的平方減去1,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計算,先算乘法後算減法,計算99的平方可能就會耗費很長的時間,而且不一定能夠計算正確,我們仔細觀察這個以後發現其滿足平方差公式,因此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進行計算,即99的平方減去1的平方等於(99+1)x(99-1)=9900,一下子節約了很大一部分時間
  • 這樣做題又快又好
    每天做題都很慢?基礎題也錯很多?今天為同學們整理了高考數學基礎題抓分攻略,按照這些方法去做,考試做題又快又好! 02 訓練方法 1.做題訓練 大家都知道利用做題來提高做題速度,但是卻沒有好好的規劃。到了這個階段,做難題意義已經不大。
  • 西安的哥被稱「活日曆」 最快10秒就能算出某天是星期幾
    侯建民想把絕活申報金氏世界紀錄本報記者 李宗華攝                           的哥侯建民有個「絕活」——從1900年至2100年這兩百年中任意一天,他都可以在幾十秒內算出是星期幾
  • 老司機給出了一個公式,照著算,不會錯
    用對了計算方法,那麼車子的實際油耗就會知道的一清二楚,而我們也能根據真正的油耗情況來找到適合的方法。那麼如何計算車子的準確油耗?老司機給出了一個公式,照著算,不會錯。很多車主都是以多少錢跑多少裡程來計算耗油的高低,這種計算方法不能說不對,只是算出的數據準確度不高,如果要精準度很高的數字的話,使用這種方法是計算不出的。
  • 神秘的北緯30°緯線,是飛機輪船失事高發區,也貫穿四大文明古國
    地球是一個接近正球體的三軸橢球體,正是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如何在地球表面進行定位是一個一直困擾人類的問題。為了在地球表面精確定位,人類發明了「經緯度和經緯網」,利用經線和緯線來進行地表位置的確定,利用地軸來確定南北極點,與地軸垂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的圓圈,稱為「緯線」,也叫「緯線圈」。
  • 地球上的經線緯線是怎樣確定的
    美國小學四年級學生,通常會有這麼一堂課,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兵兵球,球上標有一個小黑點,要求學生設法說明這個小黑點的位置。問題確實很有趣,但回答起來卻頗費周折。我們知道,如果在平面上要定出一個點的位置,只需畫一個笛卡爾設計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再以小點距離x軸和y軸的長度,即小點的直角坐標就可以說明它的位置了,可是在球面上該如何進行呢?其實當人類發現自己居住的世界是一個球體之時,就開始考慮如何在球面上定出位置的問題了。
  • 一個公式「算」出生物遷徙進化規律!中國科學家做到了
    一個受精卵分裂出的40萬億細胞是如何有序形成各個組織器官,並最終發育為完整人體的?同一片森林裡的上百種生物是如何搶佔生存空間,以構成複雜而穩定的生態系統的?儘管進化論指出了生命的演化規律和發展方向,但多細胞生物的「按需製造」原理尚未知曉,「物競天擇」也難以解釋同一環境下的物種多樣性。
  • 小學數學:1-6基礎公式大全和解題思路公式匯總!提升成績就靠它
    而其中的公式類題目是小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是不少孩子的噩夢。一段時間沒用,公式就記得不熟練了,半天想不起來了,好不容易想起來了,還是個錯的,從而導致題目不會做,出錯率高。所以這裡我將小學階段用到的公式做了一個總結,希望可以幫到孩子們,讓公式類題目不再成為孩子們的攔路虎。
  • 從老師角度來看做題時候需要養成的好習慣
    比如我知道現在有的個別學校、個別學生水平還很低,但是偏偏當地教育部門出的練習冊比較難——當然不一定是那種「絕對」的難,有時只是比這些學生能達到的水平難——所以老師大可用一些簡單的題目幫助學生學習。以幾何證明題為例,我們可以給學生提示大的步驟,讓學生去寫具體的證明過程。
  • 造價人如何熟練運用計算器來做題?
    不會因為使用不熟悉而影響做題得速度吧?就算計算公式你知道,但是用計算器卻安不出來那就真得尷尬了。 建議儘早買一個好點的計算器,熟悉計算器相關功能,平時 使用該計算器,訓練計算器按鍵的速度,案例考試就是不停的按計算器,誰按得快,誰就能節約出不少時間。
  • 鋼筋下料長度如何計算?三個公式一次看懂!
    而這種成型鋼筋,到底需要多少進場鋼筋才能加工出來,也就是確定成型鋼筋在直線狀態下需要多少長度,這樣才能對進場鋼筋進行準確切割。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工作。這個工作就叫做鋼筋下料。而在鋼筋下料中,對鋼筋長度影響最為複雜的就是鋼筋的彎曲。
  • 學習資料——經線和緯線1
    地球的形狀: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 千米;表面積 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赤道長) 千米(坐地日行八萬裡);緯線和經線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經緯線的定義經緯線的
  • 因式分解公式法3課時練習題分享,有了它做題準確率高很多
    因式分解公式法3課時練習題分享,有了它做題準確率高很多對於初學因式分解的學生來說,用公式法因式分解出錯率較高,很多同學反映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這兩個公式都掌握得不錯,但是一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時做題的正確率不高,不是計算錯誤,就是粗心用錯公式,所以數學不僅需要掌握好基礎,還需要刷圖提高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