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師角度來看做題時候需要養成的好習慣

2020-12-05 遇見數學

本文作者:劉瑞祥,[遇見數學] 感謝劉老師的投稿支持!

前面《談談做題習慣》一文主要是從學生角度談的,這篇文章重點從老師角度談。其實,從學生角度談也和老師有關,因為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是有教育理論、教學經驗支撐的「領導者」和「主動者」,學生能不能養成好的做題習慣,雖然不是教師由單方面決定的,但也和老師有很大關係。而本文談的內容基本是教師單方面的習慣。

一是主動出題、改題的習慣

無論是教材和練習冊上的題目,還是各種考試、檢測中的題目,總不會完全適應你的學生的需要,有的題目只是「區分度」比較好,不一定就是適合學生發展的好題目。這就要老師們養成自己出題、改題的習慣。比如我知道現在有的個別學校、個別學生水平還很低,但是偏偏當地教育部門出的練習冊比較難——當然不一定是那種「絕對」的難,有時只是比這些學生能達到的水平難——所以老師大可用一些簡單的題目幫助學生學習。

以幾何證明題為例,我們可以給學生提示大的步驟,讓學生去寫具體的證明過程。這都是著眼於減輕學生困難方面的改題,我再舉個出題方面的例子,比如第一題要求學生計算 (√2+1),然後第二題立刻要求計算 3±2√2 的平方根(要寫過程)。

還有一種出題是以題目方式要求學生總結規律。因為中學生自己往往沒有總結規律的習慣,不知道要總結什麼,老師不妨把要總結的內容變成題目。比如要求學生寫出關於三角形內角、外角的有關定理,這就包括了三角形內角和等於 180°、三角形外角等於不相鄰內角和、三角形外角大於不相鄰內角、三角形最多有一個直角或鈍角、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餘等等。老師不要越俎代庖,要讓學生自己說出來。

二是一題多解的習慣

學生是否要做到「一題多解」,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身邊這本署名賊叉老師的《不焦慮的數學》,就明確反對要求學生「一題多解」,但是如果說要老師做到「一題多解」,大概沒有任何問題。一題多解有很多好處,不但可以鍛鍊思維,更重要的是可以從多方面認識問題。以物理課上的以動量守恆和機械能守恆定律的聯合應用問題為例,一般我們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能不能以其中某個對象的初始運動狀態為參照物?或者以兩個物體的共同質心為參照物?當然可以。由此會帶來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這就很有必要進一步總結了。數學上可以一題多解的題目當然更多,更值得探究。當然這些解法不一定都好,但是畢竟只有經歷了一題多解,才能有比較和鑑別。我以前的文章曾經提到如果用比例證明下面兩個陰影部分面積相等,會非常繁瑣,如果我沒有真的用比例證明過,哪會確定可以用比例證明出結論?

有的老師可能會說,題目那麼多,都一題多解的話怎麼做得完?其實大可不必焦慮。首先,我這裡提倡一題多解,並不是說每道題都要一題多解,實際上只要研究一些典型問題就可以了。再說,一個學校同年級同學科的老師往往不會只有一個老師,大家可以「背對背」地做題,然後再一起交流。即使老師們因為長年累月在一起工作以致思維方式「趨同」,學生總不至於如此,可能會出現一些新鮮的解法,或者老師們可以掌握一些所謂「創新思維方法」,比如逆向思維法之類。

要養成以上兩條習慣,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品評、分析習題的能力。這可以從兩方面說:一是要有分析題目本身的能力,首要的是能判斷題目是否合理,有沒有可能引起誤解,或者會不會用到學生不具備的知識。據說近年來的個別高考題就在這方面「翻了車」,比如 2018 年全國理科 I 卷第 20 題,還有 2004 年數學全國卷 II 第 14 題。這說明做到正確評價題目是很不容易的。二是要有分析解題過程的能力,我可以舉一個例子:那就是有的科普書以下面的圖證明半角的正切公式,號稱「無字證明」,但實際上難以看出公式對任意角都成立。換言之這個圖只能幫助記憶,不能作為證明。

我仍然要強調一點,那就是本文和《談談做題習慣》一文相同的是,對很多文章都寫過、或者大家都熟悉的內容並沒有涉及,比如說老師做題時要注意書寫規範等等,這不用再強調了吧。

▌參考材料:關於正文提到的兩道高考題,請參閱以下文章。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1144829.html;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188285.html;

相關焦點

  • 學習圍棋,可以養成這些好習慣
    很多家長送孩子學圍棋,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喜歡,更因為,圍棋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很多好習慣。圍棋可以讓孩子培養以下4種好習慣:1、學習習慣2、生活習慣3、思維習慣4、遵循規則的習慣1、學習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下圍棋,講究先靜坐。一方面,讓孩子從喧鬧的課間活動中,把心靜下來;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孩子做事情,先靜心。
  • 好習慣養成其實很簡單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好的習慣並非與生俱來,而需要後天培養形成,一個人從幼時起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將使其終身受益。具體來說,如從小養成自主自律的好習慣,能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從長遠角度看,這樣的好習慣在未來能幫助他在事業及人際交往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 參觀「老家規」展覽 共話好習慣養成
    創作展覽作品的陳謙老師也來到現場,接受了學生記者的採訪,共話「家規家風」。 活動中,陳謙老師為學記們講述了一幅幅「老家規」的故事。「中國是禮儀之邦,同學們要傳承優良的傳統美德。」陳老師告訴大家,好習慣的養成,就在我們身邊。
  • 好習慣如何養成,所謂「21天習慣養成法」別再上當了!
    好習慣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養成好習慣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容易。我在朋友圈裡經常看到這樣的人,他們把臉換成了「不瘦20斤不換臉」,一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沒有換臉。人們總是天真地認為把目標告訴別人,就能激勵自己完成目標。結果,目標沒有完成,臉皮越來越厚。有些人試圖和朋友一起去,比如答應一起跑步減肥。
  • 成都溫江會計培訓班:如何提高初級會計做題速度
    成都溫江會計培訓班:如何提高初級會計  第一,養成做題的好習慣。  1.仔細檢查問題,選擇最合適的選項。  會計初試的命題思路是靈活的,考生做題時也要靈活,以免掉入題中隱藏的「陷阱」。審題時,考生首先要做的是看清題幹,不要丟字。  考生還應仔細分析選項的含義和與問題的匹配程度。如果是單項選擇題,你要選擇最符合題型要求的;如果是選擇題,要注意所有符合題意的選項。  2.先做題,再看答案。
  • 掌握這四點,教你輕鬆養成好習慣
    可實際上如果能夠停下來,想一想哪些東西是可以改變的,摒除一些不良習慣,養成一些好習慣,就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轉折。在很多人的認知上,都知道養成好習慣對自己是有益的,比如每天運動、每天讀書、每天冥想,可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卻很大,很難堅持。
  • 孩子的好習慣如何培養,家長怎麼看
    但是如何培養、誰來培養這樣的好習慣,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搞清楚,有人認為學習方面的習慣應該由學校老師負責培養,有人覺得好習慣主要應該由家庭來負責培養。那麼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呢?我認為主要應該由家庭來負責培養。學校只是好習慣表現和強化的一個場所,家庭才是孩好習慣培養的第一課堂,父母才是孩子好習慣培養的第一責任人。
  • 習慣養成 | 厲害了,藍小鯨! ——記山東大學實驗學校12月份好習慣之星評選揭曉
    一年級(2)班   高俊馨好習慣宣言: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成就未來。好習慣我養成:1.我叫高俊馨,今年7歲了,喜歡模特表演、口才表演、喜歡唱歌跳舞講故事,我是一個性格開朗大方的女孩子。2.1培養孩子的資歷能力,從3歲開始,我們一家人都努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自己事情自己做,起床穿衣服,睡前自己刷牙洗臉,自己衣服自己摺疊好,養成良好習慣。 2.2培養孩子自己收拾東西,孩子玩完一個玩具,再拿一個玩具玩,看完一本書放好,在拿另一本書看,從上小學第一天開始,書包整理整齊,睡覺之前把明日需要東西整理完畢,養成這個習慣,孩子就不會丟三落四。
  • 保護兒童安全 | 勤洗手、愛運動,3~6歲孩子從小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保護兒童安全 | 勤洗手、愛運動,3~6歲孩子從小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2020-11-24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成早睡早起好習慣!吉林一高校規定學生早7點半必須起床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養成早睡早起好習慣!吉林一高校規定學生早7點半必須起床 養成早睡早起好習慣!吉林一高校規定學生早7點半必須起床 生活放大鏡 10-29 19:22 【養成早睡早起好習慣!
  • 聽聽老師怎麼說
    快來看看老師的建議!1、想學好數學,需要我們先擺正心態很多高一的同學數學成績不好,於是乎在心裏面就開始對這門學科產生了恐懼的情緒。久而久之,每當上數學課的時候,都會精神狀態不佳,甚至產生牴觸的情緒,不願意學習數學。對於這一類同學來說,問題完全是出在了心態上。
  • 不想長老年斑,要養成哪些好習慣?照做的人,臉上或能很少長斑
    好習慣是老年斑的剋星,若你能夠提前養成一些克制老年斑的好習慣,可以預防老年斑,到了70歲或也能不長斑。老年斑怕好習慣,哪些好習慣可以幫助預防老年斑?不想長老年斑,要養成出門做好防曬的習慣。無論是老年斑還是色斑,都和紫外線有一定的關係。
  • 孩子挑食滿屋子追著餵飯,沒有養成好習慣,再好的孩子也難帶
    6歲以前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長大只會越來越糟糕!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滾,等他14歲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 這樣做題又快又好
    應該配合這階段的衝刺,同時訓練做題速度。 這裡我建議同學們無論是出於衝刺角度還是做題速度訓練角度,都用簡單題和中等題來訓練。並且順序是從選擇題開始,然後是簡單、中等的解答題,而後是填空題,最後有時間了才去練習所謂的「最後一題」。
  • 養成這3個好習慣,能調理脾胃,祛除溼氣
    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同樣也需要注意,脾胃虛弱怎麼辦?養成這3個好習慣,能調理脾胃祛除溼氣,讓脾胃慢慢變好,你知道是哪些嗎?
  • 4個養花好習慣,堅持下去,新手也能養出花海
    一般養花養得比較好的人,養花的時候都有一些好習慣,今天花花就總結了一下養花的5個好習慣,剛開始養花的時候可以試試花花的這5個養花好習慣,還是要抓緊時間養成哦~
  •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孩子教育的階段,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的孩子。首先父母應該有良好的喜歡,在這個同時呢告訴孩子什麼是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學習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表現出不好的習慣,或者上做錯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應該對孩子大吼大叫,可能父母這這個時候會因為孩子一直在犯這樣的錯誤導致自己耐心已經耗盡了,所以會對孩子大聲怒斥,這種做法上非常的不可取的。
  • 歸來少年話師恩,文科學霸的好習慣從小學開始養成
    在高考發榜的日子,武漢市育才二小郭曉慧老師給曾經的學生夏啟洋媽媽發去祝賀的簡訊,「謝謝郭老師,洋洋和我一直難忘您的恩情!」夏媽媽深情回復。據悉,夏啟洋同學在此次高考中取得了文科658分的好成績。7月11日下午,夏啟洋和一群剛剛結束完高考的同學一起回到母校武漢市育才二小看望班主任郭曉慧老師。郭老師帶著學生們在久別重逢的茶話會中,共同慶祝孩子們畢業成年。學生們嘰嘰喳喳的回憶起在育才二小度過的六年難忘的小學生活。
  • 2020年,是時候學會養成習慣,讓大腦天生懶惰了
    大多數時候,成功是認真的核心習慣,從小開始,一點一點地完成,他們會把所有的細微優勢變成一種模式,然後迎來巨大的勝利。養成習慣並不容易,如何培養好習慣?在《習慣的力量》、查爾斯·杜中,耶魯大學歷史學學士、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紐約時報》商業研究記者希格詳細描述了習慣的形成機制以及習慣對個人、組織和社會的影響,並對如何培育好習慣提出了建議。
  • 高中數學老師模擬做高考卷,分數能超過145嗎?答案太真實了
    想要學好數學,不僅需要天賦和努力,還需要有良師輔導,數學老師想必也很厲害了,那如果讓高中數學老師做高考卷,分數能超過145嗎? 高考時間一般是兩個小時,考數學的時候,總是覺得不夠用,其實,老師也有這種感受,畢竟老師是普通人,做題也需要思考,尤其數學試卷的解答題,沒有思路是很難做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