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習慣如何培養,家長怎麼看

2020-11-23 花花聊聊孩子們

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從小有個好的習慣,特別是有個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如何培養、誰來培養這樣的好習慣,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搞清楚,有人認為學習方面的習慣應該由學校老師負責培養,有人覺得好習慣主要應該由家庭來負責培養。那麼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呢?

我認為主要應該由家庭來負責培養。學校只是好習慣表現和強化的一個場所,家庭才是孩好習慣培養的第一課堂,父母才是孩子好習慣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要經歷許多學校和老師,每個階段的學校和不同的老師要求都不一樣。何況班上那麼多學生,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持續的長期的過程,只有家庭、只有父母才是孩子好習慣培養的第一課堂、第一責任人。培養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終身事業,只有這樣去認識了,把他當成終身事業來做了,孩子才能成長為你希望的樣子。

培養出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會使他受益終身,也是家庭文化傳承和幸福的基礎。這是個系統工程。要想孩子好,就要抓得早。只有重視了,才能抓得好。要有個計劃,重在堅持抓養成。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方面,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避免找藉口說沒時間。也許工作忙、加班或不在身邊,不能常陪伴在身邊,但這不是對孩子學習和習慣養成不關心不過問的理由。培養孩子成長不需要理由和藉口,這是責任,是擔當。有責任心了,工作和辦法也會與孩子的成長同步進行的。

2 避免急躁,缺乏耐心。培養什麼樣的習慣心中要有數,怎樣達到要有方法。每次面對孩子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要用輕鬆愉悅的心情與孩溝通交流。這樣孩子的心情也是輕鬆愉悅的,孩子才能願意與你交流。當孩子做錯了或做得不好的時候,不要急躁,要有耐心,要有效溝通,切記不要大聲呵斥,讓孩子增加心理負擔,天天處在高緊張狀態下學習,這樣就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 父母要分工協調,默契配合。經常溝通交流孩子的學習和習慣方面的情況,多肯定好的地方和進步。對存在的問題要有共識,商量好的辦法。避免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讓孩子無所適從。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閱讀!

相關焦點

  •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以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飽讀詩書,這樣才能尋得黃金屋。古今中外,提到孩子的學習能力,首當其衝的就是以閱讀能力來進行判定的。
  • 情商高的孩子容易成功?如何培養孩子情商,家長需要知道
    如今很多家長都希望小朋友可以擁有一個好的成績,這樣長大之後才會更加有出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這樣的想法成為了普遍。難道大家都沒有了解過,走出社會後,一個人所擁有的情商是更加重要。一、情商低的人現在的社會,出於對智商的重視,情商沒有得到培養,情商低的人是越來越多。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家長注意:培養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從管理文具開始!
    與幼兒園相比,上小學後,孩子需要自己保管的東西一下子多了許多。能不能管好自己的文具,對孩子來說是新的考驗。但這也正是培養小孩子責任心,進一步增強自己的東西由自己保管意識的最好時機。管理好文具是培養學習習慣新的開始。
  • 學習圍棋,可以養成這些好習慣
    很多家長送孩子學圍棋,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喜歡,更因為,圍棋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很多好習慣。圍棋可以讓孩子培養以下4種好習慣:1、學習習慣2、生活習慣3、思維習慣4、遵循規則的習慣1、學習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下圍棋,講究先靜坐。一方面,讓孩子從喧鬧的課間活動中,把心靜下來;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孩子做事情,先靜心。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於是,她把書放到其他書的最上面,期待兒子能夠翻一翻,可下次再看時,又被壓在了最下面。如此反覆,一學期過去了,書除了在最上面與最下面來回穿梭外,卻從未被拜讀。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
  • 電視「抓住」了孩子,孩子的注意力如何轉移,家長要知道
    每次叫孩子好幾遍要吃飯,這是個大問題。看來家長們使用的各種方法都不管用。孩子們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可能會很用心,但說到吃飯時間,孩子們應該專心吃飯,不能再看了。但是電視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以及孩子們不能離開實際上是電視。父母必須關心他們的孩子。不要低估這種能力,注意力和娛樂能力差的孩子上學後可能很難適應學校的節奏。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於是,她把書放到其他書的最上面,期待兒子能夠翻一翻,可下次再看時,又被壓在了最下面。如此反覆,一學期過去了,書除了在最上面與最下面來回穿梭外,卻從未被拜讀。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
  • 好習慣養成其實很簡單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往簡單方面講,就是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並非與生俱來,而需要後天培養形成,一個人從幼時起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將使其終身受益。具體來說,如從小養成自主自律的好習慣,能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從長遠角度看,這樣的好習慣在未來能幫助他在事業及人際交往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 李玫瑾直言: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最近小媛發現孩子日常平時不是看電視就是看手機,不讓看就哭鬧,這讓小媛很惱火,為此小媛還和婆婆理論了一番,婆婆說誰家孩子不這樣,這很正常,小媛則認為,孩子天天看電視和手機,對孩子以後影響很大。到了單位,小媛問了身邊的同時,大家都對孩子看電視這個事情很無奈,很多家長也都對此產生一疑問,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別有多大?
  • 提升孩子抗挫力,家長同樣可以從中學習,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好
    家長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遲早有天孩子要自己面對生活,面對社會和苦難。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忍心看他們哭,看他們受苦,如果等他們長大了之後不得不去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僅會遇到更大的問題,而且成長的速度也不如小的時候快。
  • 寶媽努力三年給孩子樹立好習慣,被姑姑一句話「拆臺」,太可惡了
    教育孩子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許多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教育理念,給他們培養良好的習慣,希望他們未來能夠走得更遠。但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候父母精心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卻能被人在一瞬間就帶偏。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當然,在孩子處於某些階段的認知能力。還需要家長配合進行引導,為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添磚加瓦。每個人都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認識自己,越早地認識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以及需要做什麼,就能夠少走許多彎路。02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一、我們要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而不能照本宣科,根據書本上的知識去教育孩子。
  • 好習慣,好品格,好未來
    而如何處理細節,多靠習慣支配,俗話說:習慣成自然。養成了良好習慣,完美的細節就會自然流露出來。可以說,是好習慣造就了加加林。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我認為最應該培養以下三種好習慣。一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寫字、按時完成作業、主動閱讀和學習,並且做到持之以恆。二是良好的做事習慣。
  • 孩子出生頭3年,家長做到「3要2不要」,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因此家長只要在3歲前養育的好,那麼孩子的「雙商」(情商和智商)都會更高,不僅未來更有出息,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能更省心!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在寶寶的頭三年裡不僅僅要「養」,還要做好「育」的工作!孩子情商提高秘籍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老話常說:3歲看老,所以說,孩子三歲左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最基本的陪伴之外,更要教育孩子情緒表達、與人溝通的能力。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在3歲左右,孩子的哭鬧已不是生理需要,而是心理需求。 那麼,如何制止孩子無理的哭鬧? 哭鬧沒有用 比如孩子因為得不到手機,不能看動畫片,在家裡哭鬧。
  • 保護兒童安全 | 勤洗手、愛運動,3~6歲孩子從小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保護兒童安全 | 勤洗手、愛運動,3~6歲孩子從小應該養成的好習慣 2020-11-24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很多人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情商也是如此。家長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養!在一次宴席上,一桌子人正在有說有笑的吃飯,聊家常。奶奶看到了之後,不僅沒有及時的管教,反而將桌子上的蝦都擺到了孩子面前,因為周圍都是人,客人也就笑笑就繼續吃了。從這件事情能看出來,孩子不僅情商低,還特別的沒教養,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教育到位。
  • 不愛讀書不是孩子的錯,家長做好這三點,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2、 給孩子看的書籍是否適合孩子閱讀家長在給孩子購買書籍的時候是否想過,為什麼同樣是小說,兒童看的和成人看的要分開擺放?裡面除了內容的區別之外,更多的則是文章的深度以及趣味性有差別。孩子看的書籍更多的是以趣味性為主,裡面插圖多,字相對較少。除了方便孩子理解之外,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 北大教授魏坤琳分享育兒乾貨:家長如何用科學方法培養聰明孩子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聰明一些,可是,家長應該並不了解孩子聰不聰明到底是什麼決定的吧。對於這個問題,北大教授魏坤琳在一次慶典中說出了他的觀點,。